第2號匈牙利狂想曲
第2號匈牙利狂想曲,作品号S.244/2,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作,是他所創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首,亦是最有名的一首。它被認為是鋼琴獨奏曲中技術要求最高的其中之一 。
這首樂曲在流行文化中亦被大量引用,當中包括動畫、電影、電視節目背景音樂,甚至是融入流行音樂當中。
背景
[编辑]這首作品於1847年創作,是題獻給特里基伯爵的獨奏鋼琴曲,後來於1851年出版,由於受到聽眾的喜愛,李斯特後來和另一位奧地利作曲家法蘭茲·杜普勒共同改編成為管絃樂版本(S.359/2),於1875年出版,當年李斯特亦推出了雙鋼琴版本。
內容
[编辑]樂曲由兩個部份組成。
第一部份是前奏及「拉桑」舞曲,升c小調,由緩板進入行板。旋律主要圍繞於中低音區域,並且加入大量的裝飾音:如長倚音、快速音階式的花音、琶音、分解和弦等,這部份再可分為主副旋律:主旋律較為連貫,但伴奏部份卻指出需要較為「沉重」;而副旋律則配上三度和絃的對答,及後出然一段以附點節奏和分解和絃為主的短小過場段,然後主副旋律再現,樂曲變得沉靜,最後在平行大調(升C大調)中安靜結束。不過整體氣氛帶有踏實、莊重的感覺。
第二部份為「弗利斯卡」舞曲,升f小調,「弗利斯卡」本身帶有「活潑」的意思,因此這部份節奏相對明快,最初是採用第一段過場音樂的素材建立氣氛,慢慢推向至平行大調(升F大調)時,真正的弗利斯卡舞曲才正式開始。主要是採用了八度和三度的彈奏、分解和弦、起拍短倚音、單音重覆、反方向雙八度等技巧;中段部份更夾雜大量的變化音,調性因而變得不明顯。而终段華彩樂段部分标记为cadenza ad libitum(随意的华彩),原意是李斯特邀请当时盛名的钢琴家去演奏自己的华彩,而他更写了好几个版本,后来不少钢琴家如拉赫曼尼诺夫,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馬克-安德烈·哈梅林等别出心裁创制自己的华彩,此部分过后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樂曲。
流行文化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 《猫儿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