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靖安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靖安軍
存在時期1932年-1945年
國家或地區 滿洲國
規模約3,000名
別稱紅袖隊

靖安軍滿洲國軍的組成部分之一。設立時名為靖安游擊隊,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在關東軍指導下編成的日本人、滿洲人混成部隊,主要進行對滿洲各地抗日組織和武裝集團的清剿。在中日戰爭爆發後出征華北,後改編為滿洲國國防軍第1師

歷史

[編輯]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需要警備的範圍擴大,兵力捉襟見肘,借鑑日俄戰爭中的滿洲義軍日語満州義軍永沼挺進隊的先例,決定建立以日本人為核心的日滿混成部隊。[1]:17,18

1931年10月中旬,由關東軍參謀小松己三雄騎兵少佐擔任指導,在奉天成立靖安游擊隊,由奉天省自治政府直轄。日本陸軍預備役中尉和田勁日語和田勁就任滿洲國陸軍少將,擔任司令官。顧問有村宗吾,參謀長宮本新上校。人員約3,000名,編為第1軍和第2軍,駐防於奉天大西邊門外的東大營。幹部中2/3為日本人。自日本募集了一些17、18歲的中學畢業生,編為少年隊、少年候補生隊,配屬於第2軍。少年隊作為將來的接班人專門接受指導。靖安游擊隊由於佩戴紅色袖標而被稱為「紅袖隊」。[2]:43,44[3]:465歸關東軍直接指揮,專門用於圍剿抗日武裝。起初靖安游擊隊的幹部為了爭取特別待遇,設立了特務機關,向政府要求大量的經費[1]:17,18

1932年6月,靖安游擊隊劃歸滿洲國軍政部直轄,改名為「靖安軍」[2]:43,44。由奉天移駐錦州。司令官藤井重郎少將。轄步兵2個團,騎兵和炮兵各1個團。滿洲國軍事顧問團對本是一介預備役中尉的和田司令的能力不甚信任。軍事顧問佐佐木到一大佐把軍政部的改編方案交給靖安游擊隊,並強硬表示「要麼按照此方案改編,要麼直接解除武裝。」雖然一部分日系軍官大為憤慨,最終還是同意了改編方案。軍餉與其他部隊等量,特有的紅袖章也被取消,使用襟章[1]:17,18。司令官由藤井重郎日語藤井重郎少將接任,改編為步兵第1團、第2團、騎兵團、炮兵團。美崎丈平上校任步兵第1團團長,輔佐藤井司令官。此後靖安軍在滿洲國各地清剿匪賊[2]:43,44。1932年12月16日聯隊長森秀樹莊河大刀會鞠仁卿斬首,追晉陸軍少將。

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中國國民革命軍第84師(師長高桂滋)越過長城進入滿洲國的熱河省豐寧縣。關東軍要求滿洲國軍出擊,8月1日在承德市以靖安軍步兵第一團、炮兵隊、熱河省的第五軍管區的第五教導隊下屬的第五步兵團、第五騎兵團、獨立自動車(汽車)隊第一連等組成熱河支隊,由藤井重郎為司令,第五教導隊長朱家訓任副司令。[2]:240-242編入8月14日關東軍各部(酒井兵團、本多兵團、篠原支隊、堤支隊、大泉支隊、飛行集團等)組成的察哈爾派遣兵團,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為司令,在察南作戰,從長城一線進攻張家口至南口一帶的中國軍隊。熱河支隊開赴熱河西部的豐寧縣第五區(黑河川地區,今為赤城縣東部),向占有長城制高點的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前期陷入苦戰。8月18日(另說8月21日)藤井支隊長在豐寧縣黑韃營子(今赤城縣茨營子鄉政府駐地河口村,也稱黑達營村)西側被靖安軍步兵團第一機槍連班長李玉峰擊斃。此後美崎丈平上校繼任支隊長,重整陣容,擊退中國軍隊,並前進至察哈爾(即南口戰役)。熱河支隊擔當了守衛補給線和清掃殘敵的任務。1938年,熱河支隊凱旋,經歷戰鬥19場,死傷60餘名,失蹤143名[2]:105-107

1939年靖安軍改編為滿洲國軍靖安第1師,所轄編制不變,所屬步兵兩團、騎兵一團、炮兵一團(兩營)及通信隊,總兵員約六千人。師長為秋山秀少將,駐地為錦縣。1941年,番號中去掉靖安二字,改稱第一師,山崎積任師長,調駐富錦縣

1942年7月7日,進駐烏蘇里江邊的饒河縣東安鎮的靖安軍步兵第二團第二營第六連士兵國如阜、中士班長祁連升、孫學義、周岩峰和薛興起,擊斃連隊中的日籍軍官和幾名中國籍副排長、班長,率全連71人攜機槍8挺,擲彈筒2枚,步槍百餘枝及大批子彈渡江進入蘇聯境內參加東北抗日聯軍。[4]國如阜改名為張為國,被任命為東北抗聯教導旅二營一連三排排長。[5]周岩峰(1918年2月-2002年1月),遼寧省朝陽縣人,1945年9月任駐九台縣蘇軍警備司令部中尉副司令、九台縣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孫學義任雙陽縣蘇軍警備司令部少尉副司令。

1943年6月12日,滿洲國軍事部大臣邢士廉上將、第七軍管區司令官赫慕俠中將陪同關東軍司付兼滿洲國軍事部最高軍事顧問楠本実隆日語楠本実隆中將到富錦縣烏爾古力山要塞視察。視察中,靖安師第1團第2營第4連的常隆基突然開槍擊中楠本実隆胸部,並將邢士廉擊傷。常隆基隨後縱馬逃逸,在追捕中無法脫逃,投松花江自盡。日軍將此事稱為「五頂山事件」。事件發生後,第七軍管區司令官赫慕俠中將停職處分,靖安師長山崎積少將懲戒免職,秋山秀繼任師長;第2團團長西島四郎上校懲戒免職,關東軍第7獨立國境守備隊隊長山村治雄少將免職。[6]

1944年7月靖安師被調離富錦移防錦州。最後的編制仍是師轄二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和一個炮兵團。1945年1月,下轄的步兵第37團編入鐵石部隊,被派往華北的冀東地區。7月15日第1師移駐勃利,新兵訓練仍在錦縣。隸屬駐密山的滿洲國軍第十一軍管區(司令官郭若林中將)。8月9日,蘇聯發動對日作戰,攻入滿洲國。此時儘管部隊接到了作戰準備的命令,由於軍心動搖,出現了逃兵和叛亂。第1師的日系軍官此後向哈爾濱移動,在8月26日得知日本已經投降,師長宣布部隊解散。[2]:105-107

編制

[編輯]

1933年(大同2年)1月時靖安軍編制如下:靖安軍司令部,司令官藤井重郎少將[7]:116,下轄2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1個炮兵團及衛隊、汽車班、軍犬班、信鴿班。步兵第1團團長美崎丈平上校,轄本部、3個步兵營、機關槍連、迫擊炮連、補充連。步兵第2團團長赤澤三六上校,編制與第1團基本相同,無迫擊炮連,有輕迫連。騎兵團團長山崎積上校,轄本部、3個騎兵連、機關槍連、補充連。炮兵團團長柴田潤人中校,轄本部和2個炮兵連。[8]:十四1933年8月共有3,760人[9]:163。1934年7月有2,769人[9]:170

1945年時為滿洲國防軍第1師,師長秋山秀少將,下轄步兵第36團、第37團(派往華北)、騎兵第45團、炮兵團、通信連、輜重隊、高射炮排、無線電台、信鴿通信班。[9]:186

關聯項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牧南恭子日語牧南恭子. 五千日の軍隊―満洲国軍の軍官たち. 創林社. 2004. ISBN 978-4906153169 (日語). 
  2. ^ 2.0 2.1 2.2 2.3 2.4 2.5 小澤親光. 秘史満州国軍―日系軍官の役割. 柏書房. 1976. ASIN B000J9JA44. NCID BN06652622 (日語). 
  3. ^ 史丁.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09. ISBN 9787801907448. 
  4. ^ 高樹橋:《東北抗日聯軍後期鬥爭史》,白山出版社,1993年版。
  5. ^ 記者 王宏波:「1942年7月7日拂曉的槍聲」,《黑龍江日報》,2015-7-22 第12版。
  6. ^ (日)小澤親光:《滿洲國軍》,柏書房1976年4月版。
  7. ^ 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関東軍(1)対ソ戦備・ノモンハン事件. 朝雲新聞社. 1969 (日語). 
  8. ^ 満州国警備軍編成表. 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5) (日語). 
  9. ^ 9.0 9.1 9.2 藤田昌雄. もう一つの陸軍兵器史―知られざる鹵獲兵器と同盟軍の実態. 光人社. 2004. ISBN 978-4769811688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