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陣
外觀
此條目論述以台灣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藝陣,又稱走會,於東亞傳統民間進香遶境、迎神賽會場合中,為「迎熱鬧」之主力。「藝陣」一詞為台灣的稱呼,是藝閣與陣頭的併稱。
藝陣具強烈表演功能,由寺廟提供,俗諺有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可看出藝陣在宗教場合的重要。藝陣之中的「藝閣」乃由真人或偶人坐在其上扮演各種民間故事的華麗活動舞臺;「陣頭」早期大都由地方子弟組成,晚近則因社會結構改變,而有職業性的陣頭出現。
藝閣
[編輯]藝閣,題材大都採用民間故事及古典文學故事。近幾年也有不少題材取材自西洋童話故事。這些表演又稱神功戲、社戲。
《封神演義》
[編輯]《三國演義》
[編輯]《西遊記》
[編輯]- 〈孫悟空大鬧天宮〉
民間故事
[編輯]陣頭
[編輯]宗教陣頭
[編輯]- 什家將、八家將,於台灣是指負責捉邪驅惡的神祇,也是種陣頭名稱。其起源眾說紛紜,不過較可信的是,該八家將為將其古代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其有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其中兩位與兩位官將重複。
- 官將首
化妝表演陣頭
[編輯]- 公揹婆陣
- 車鼓弄,是一種一生一旦配對的表演陣頭。戲目以車鼓調為主,多為以歌謠方式表現的民間故事,內容大都是描寫男女之間的私情,詞句通俗有趣。
- 獅陣,即舞獅。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
趣味陣頭
[編輯]武術陣頭
[編輯]-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學和藝術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現於明末清初,相傳是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川所創,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衛社稷。
乞丐陣頭
[編輯]其他
[編輯]蜈蚣陣
[編輯]亦稱「蜈蚣棚」、「蜈蚣坪」、「蜈蚣閣」,金門地區稱為「蜈蚣座」為台灣與閩南廟會重要藝陣之一,係由適齡兒童扮演作歷史或神話人物,安坐於長條形的臺座上,由人力或裝上車輪行走。蜈蚣陣在民俗研究上,有歸類於陣頭者,亦有歸類為藝閣者,於各地廟會間定位亦有所不同。一般作蜈蚣造型,亦有採「龍頭鳳尾」造形者,則稱「龍鳳閣」、「龍鳳棚」、「龍閣」。因其具有濃厚的宗教性質,台灣南部常認為具有神性,稱其為「百足真人」。
旗魚陣
[編輯]旗魚陣是宜蘭蘇澳南方澳獨自發展的陣頭,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祭典所演變而來。日治時期日人招致漁民移民,並建立奉祀海神的「蘇澳金刀比羅神社」,陣頭演變自日本祭典的扛神轎,改為扛旗魚。
電子花車
[編輯]亦稱「電子琴花車」,是台灣的一種特殊文化,這項文化是從民間喪葬習俗所演變而來。發展至今,原本以人力扛抬遊街以表演各種南管樂曲的藝閣,慢慢轉變成用牛車、木輪車、電動車以至於大貨車承載,其上表演舞台的裝飾也越來越花俏,並且隨着科技的進步,各種聲光特效乃至於油壓式開展舞台也應運而生。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八家將組織
- 變調的民俗活動─八家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高雄內門宋江陣-嗆功夫練家子
- 藝陣
- 台灣的藝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