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電波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电视塔
英格蘭的拉格比廣播塔
東京晴空塔,2012年起成為全球最高的電波塔及自立式結構物

電波塔是用來支撐電信廣播天綫的結構,主要分爲兩類:拉綫式結構和自立式結構。其高度與摩天大廈相約。電波塔多以廣播公司或組織的名稱命名。部分電波塔整座都用來發射信號。

天綫及塔的分別

[编辑]

“天綫”(mast)及“塔”(tower)這兩個詞匯一般相通,可以互相調用。但是,在結構工程學中,“塔”指自立及懸臂式結構;“天綫”指需要纜繩或鋼條支撐的結構,並不一樣。在英國的廣播工程師以這定義分別兩者。天綫座立在地上或屋頂上,裝有接收器接收信號,這些接收器通常裝在高處,以更清晰地接收和發放信號,但較少傳輸移動通信信號。典型的天綫用管狀製造,造價較便宜,但要較大的地方來裝支撐鋼纜。塔則占地較少,適合在城市設立。

世界各地也有一些較罕有的設計,部分結構自立,但又有鋼條支撐輔助,同時有天綫與塔的特色:

歷史

[编辑]
中国湖南省的株洲电视塔,1999年竣工

電臺廣播於1905年試播,商業廣播則始於1920年代。

在1991年8月8日前,華沙電台廣播塔一直都是全世界最高非自立式建築,該塔拆卸後,美國的KVLY電視塔成爲最高的同類建築。在美國,超過50個廣播塔的高度超過600米。[1]

建築物料

[编辑]
一個鋼格式,61米的天綫

鋼格

[编辑]

鋼格為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築材料,它的好處是夠強韌、重量輕及可以抵抗強風,材料也便宜。通常鋼格的設計會組成三角形,其次是四方形。支綫塔易於興建,且因爲夠幼,可以抵受風力,塔的頂部亦較尖細。

管狀鋼

[编辑]

天綫有時候會用管狀鋼建造,電綫及傳輸信號的綫路受鋼鐵的保護,免受侵蝕,外觀也更好。這類塔主要用於FM-/TV-廣播。然而,這類天綫比鋼格式的天綫及塔更容易受風吹襲影響,艾密麗梅爾傳輸站英语Emley Moor transmitting station就是一例。管狀鋼並不在所有國家都常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有很多此類的天綫,但在北美波蘭非常少見。

斯图加特電視塔,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電視塔

鋼筋混凝土

[编辑]

鋼筋混凝土塔造價高昂,不過能抵受狂風,裝有窄波束寬度的天綫,如微波點至點連接的塔會用到這個材料。德國和荷蘭的微波通信塔多用此類,而英國多用剛格。一些鋼筋混凝土塔成爲地標,如於多倫多加拿大國家電視塔,這類的塔成爲旅遊景點,所以設有觀景臺和餐廳。

東京塔

玻璃纖維

[编辑]

玻璃纖維的塔用於低功率非定向信標及中波廣播,重量較小。

木材

[编辑]

木造天綫多在以前出現,現在比較稀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缺乏鋼材,故天綫用木材取代。德國在戰前的木造天綫多用於中波廣播,但其後除了格利維采無線電塔英语Gliwice Radio Tower外,其他的木造天綫都已拆卸。

結構形式

[编辑]

[编辑]

短天綫裝有自立木杆,跟電線桿相似。有時候用管狀鍍鋅鋼杆,爲單杆天綫。

建築

[编辑]

在某些情況,接收天綫會裝在摩天大廈的頂部。例如在北美,帝國大廈韋萊集團大廈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康泰納仕大廈都裝有天綫。原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的頂部亦有110米,在1978-1979年建造的天綫,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後,該大廈倒塌導致數個本地電視臺及電臺停播。[2]

僞裝通信基地臺

[编辑]

一般通信基地臺外觀不好,且影響到附近民居的景觀,所以,一些通信公司會將其建造的塔及天綫僞裝成樹木、旗杆、水塔等以減少對景觀的影響。[3]這些基地臺的仿真度十分高,人們一般難以分辨仿樹天綫和真正的樹木。這類的設計適合郊野。[4]

支綫塔

[编辑]

支綫塔整個結構都用來發射信號,適合長波及中波廣播,塔的基部裝有絕緣器。

伸縮式塔

[编辑]

伸縮式塔的特色是可以很快地設立,不需要太多時間建造。這類塔主要用來設置臨時廣播天綫,以廣播突發事件和現場直播,也用於軍事通信,好處是造價不高,但不能承受強風。

氣球及風箏

[编辑]

氣球及風箏也可以用於廣播,偶爾在軍事機構使用。

無人機

[编辑]

2013年起無人機開始用於廣播,[5]它的好處是飛行高度可以高過一般發射塔,在無線電科學裡,地面電波橫向發射給地面,位置越高、發射距離越遠、受到的阻礙物也少。其缺點是,僅用於臨時、緊急、軍事、如遇到因為天災地震、颱風等,導致發射台損毀,修復需要時間,基於通訊傳播的緊急性,可以使用熱汽球、無人飛機將儲存好的資訊、聲音、影像,至於記憶卡中,置入無人機、熱氣球,使之升高於空中,再進行發射。但此類並非地面建築,在空中的時間短,基於所攜帶的電池、電力耗損,無人機在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內必須降落充電。熱氣球則可以在空中停留較久,直到燃料瓶之燃料用罊而降落。這類高空發射裝置的高度都高於發射塔,也可以於山區使熱气球或無人機升空,增加海拔高度。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延伸閲讀

[编辑]
  • Sreevidya, S., and Subramanian, N., Aesthetic Appraisal to Antenna Towers,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Vol. 9, No. 3, September 2003, pp.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