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知识问答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人事] SCP-2000、S8321414、0xDeadbeef、Kanashimi获提名为管理员,Diskdance、LuciferianThomas、Kanashimi获提名界面管理员,Manchiu获提名行政员,Ericliu1912、Manchiu、Peacearth获提名监督员,欢迎参与提问和讨论。
- [公告] 明訂仲裁委員會制定高風險主題的權力、规范信息框参数为蛇形命名法、统一将除臺湾、福建外的“XX省政府”重定向至“XX省人民政府”及修改O7删除程序已經通過。
- [公告] 優良條目標準修訂建議(1b改回舊版本)、移动「中国共产党党员 (某年入党)」系列分类→「某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物」及將第十一屆立委條目納入高風險主題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 [公告] 仲裁委員會已立案審理「Mafalda4144、Tisscherry傀儡调查」仲裁案,如有相關的證據或意見,請至有關案件頁面提出。
- [討論] 有用戶正就正式确立仲裁委员会选举规则徵求社群意見,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討論凍結定期批量提刪小小作品的規定,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討論Module:ISO 3166/data的子頁面的地名設置事宜,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其他區正在討論第二十三次動員令籌備事宜及固化未來部分動員令籌備事項,請踴躍參與討論。
![]() 存檔 | |||||||||||||||||||||||||||||||||||||||||||||||||||||||||||||||||||||||||||||||||||||||||||||||||||||||||||||||||||||||||||||||||||||||||||||||||||||||||||||||||||||||||||||||||||||||||||||||||||||||||||||||||||||||||||||||||||||||||||||||
---|---|---|---|---|---|---|---|---|---|---|---|---|---|---|---|---|---|---|---|---|---|---|---|---|---|---|---|---|---|---|---|---|---|---|---|---|---|---|---|---|---|---|---|---|---|---|---|---|---|---|---|---|---|---|---|---|---|---|---|---|---|---|---|---|---|---|---|---|---|---|---|---|---|---|---|---|---|---|---|---|---|---|---|---|---|---|---|---|---|---|---|---|---|---|---|---|---|---|---|---|---|---|---|---|---|---|---|---|---|---|---|---|---|---|---|---|---|---|---|---|---|---|---|---|---|---|---|---|---|---|---|---|---|---|---|---|---|---|---|---|---|---|---|---|---|---|---|---|---|---|---|---|---|---|---|---|---|---|---|---|---|---|---|---|---|---|---|---|---|---|---|---|---|---|---|---|---|---|---|---|---|---|---|---|---|---|---|---|---|---|---|---|---|---|---|---|---|---|---|---|---|---|---|---|---|---|---|---|---|---|---|---|---|---|---|---|---|---|---|---|---|---|---|---|---|---|---|---|---|---|---|---|---|---|---|---|---|---|---|
| |||||||||||||||||||||||||||||||||||||||||||||||||||||||||||||||||||||||||||||||||||||||||||||||||||||||||||||||||||||||||||||||||||||||||||||||||||||||||||||||||||||||||||||||||||||||||||||||||||||||||||||||||||||||||||||||||||||||||||||||
早於7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 新手工具箱 | ||
---|---|---|
目錄 | ||
| ||
| ||
| ||
|
# | 💭 話題 | 💬 | 👥 | 🙋 最新發言 | 🕒 (UTC+8) |
---|---|---|---|---|---|
1 | 地震與人口密度的關係 | 55 | 5 | Justin545 | 2025-04-11 10:28 |
2 | 此地圖中西藏西南部的若干小塊區域是什麼? | 6 | 3 | 王桁霽 | 2025-04-11 19:36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地震與人口密度的關係
[编辑]水泥建築難敵強震,倒塌損毀造成嚴重傷亡,但為了應付都市人口增加,樓層高度似乎有增高的趨勢,所以城市容量與人口密度也跟著提高,或有提高的潛力。人口密度增加會不會加重地震的災情?如果是問題,有解嗎?--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04:24 (UTC)
- 水泥建築物是可以抵抗強烈地震的,只是豆腐渣的水泥建築物不能。想建築物能夠抵抗強烈地震,首先是建築物的選址,然後根據當地實際地震數據和土質進行建築物的設計。設計方面,先考慮要不需要安裝阻尼器,如果需要安裝的話,需要安裝什麼類型的阻尼器,然後考慮結構。結構方面,離不開鋼筋和水泥(混凝土)。鋼筋要足夠,而且不能用低質鋼筋,紮鐵的方法也很重要;地基和主力柱的結構水泥要符合標準(例如磅數要求)。總而言之,如果設計得當,又不是豆腐渣,建築物又維護得當,地震應該不是問題。--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08:19 (UTC)
- 您說的沒錯,豆腐渣、偷工減料、海砂屋...確實是嚴重的瑕疵,某種程度已算是危樓,責任可能要歸屬於建商及營造者。其實問到地震的解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地震所影響的幾乎是所有人,不論貧富與經濟狀況如何,各種群體都可能需要面對,所以想了解在現實環境的條件下,有沒有 平民 或 多數民眾 都能夠負擔得起的解決方案?--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10:17 (UTC)
- 低下階層、貧民的住屋責任一向都是政府的責任,所以各國都有大量的公營住宅,典型例子是新加坡的組屋、德國柏林現代住宅群落等。這些公營住宅的安全標準跟私營住宅沒有太大差異。
- 有些國家,之所以出現豆腐渣、偷工減料、海砂屋等不合規的問題,嚴格來說是政府功能失效。--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14:25 (UTC)
政府很可能也是責無旁貸,在階級制度裡上層階級不斷對下層階級的剝削所獲得的利益,甚至是政治腐敗,那些資源原本是可以用來強化基礎建設以拯救生命的,卻沒有被妥善運用,讓那些災難一次又一次不斷上演,重蹈覆轍卻沒有什麼改善。只要權力一大就容易出現各種弊端,我想這在各國的各種體制下都會存在,所以有人就開始懷疑政府的功用,而產生無政府主義的自覺政治運動:「無政府主義是一種政治理念及運動,其反對所有強制性、脅迫性的階級制度。」。
除了地震以外,水災(海嘯、潰壩(75·8潰壩))、風災、疫情、旱災(饑荒、蝗災)、火災...也是不斷造成重大的死傷,面對這麼多的天災與人禍,讓人有一種生存上的無力感與存在危機(「面對大自然時感到孤獨與渺小是存在危機的一種常見表徵」),「人定勝天」目前看來恐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05:18 (UTC)
- 您說的沒錯,豆腐渣、偷工減料、海砂屋...確實是嚴重的瑕疵,某種程度已算是危樓,責任可能要歸屬於建商及營造者。其實問到地震的解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地震所影響的幾乎是所有人,不論貧富與經濟狀況如何,各種群體都可能需要面對,所以想了解在現實環境的條件下,有沒有 平民 或 多數民眾 都能夠負擔得起的解決方案?--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10:17 (UTC)
- 如有異議,請諮詢互助客棧或其他管理員。執行人:—SunAfterRain 2025年4月8日 (二) 12:09 (UTC)
- 歸根究底,原因只有一個,沒有民主。如果選票能夠把壞的政府選下台,情況一定會慢慢改善。--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07:55 (UTC)
- 只要選對人,是有機會改善的,也要有正確認知的人民,並在選民中佔據多數。--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4:05 (UTC)
- 其實原因除了沒有民主,還有一個前提是“現有政府是壞的”。如果政府是好的(全能的神,永遠不出錯的強人工智能,或者決策水平極高的人類亦可),那民主也“沒什麽用”吧。(換個神/換個人工智能?)當然政府不好,又沒有民主,那唯有求神拜佛了。--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式波 2025年3月31日 (一) 06:30 (UTC)
- 其實從整個階級利益的角度看,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過度剝削是對自己不利的,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和中國古代南方的地主,不會對甸農過於苛刻,饑荒時甚至會開倉放糧。記得張五常的甸農理論曾經提到:在充分競爭之下,如果某一個地主過度剝削為他服務的甸農,這些甸農會跳槽到,幫其他能夠供應更好條件的地主服務,結果在市場競爭之下,會出現合理的薪酬。因此,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確保市場有足夠競爭。--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08:06 (UTC)
- 這讓我想到「馭民五術」:
- 愚民:統一思想。(類似愚民政策)
-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無瑕顧及他事。(教養 小孩、毛小孩,養車(山道猴子)、養房、養名牌包或收藏 都是很累的)
- 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周中。
- 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錢財(即通貨膨脹或狂印鈔票);人窮志短。(上對下的小恩小惠,被塑造成大恩大德)
- 高壓統治,人民會反抗的,不過朝鮮也是極度高壓,又極度封閉,不確定目前有沒有跨台的跡象?--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4:20 (UTC)
- 從政權穩定的角度看,不考慮國家利益和人民生活狀態,其實高壓統治是相當有效的,只要軍隊夠強,階級分隔明確,加上連坐制度,充分宣傳領導的偉大,人民基本上是沒有反抗的能力,所以極權國家都是用這一套,包括國民黨時期的台灣。如果社會足夠封閉,效果會更好,原因是可以使用虛假宣傳,增加政權的穩定度,這方面朝鮮是專家。--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7:22 (UTC)
- 這讓我想到「馭民五術」:
- 其實「人定勝天」這個成語是被(刻意或者無意)曲解的,這句說話出自南宋的劉過,他的《襄陽歌》提及:「人定兮勝天」意思是想要「勝天」就需要「人定」,「人定」是想辦法的意思,「人謀」、「做正確決定」。從這個角度看,「人定勝天」是指想要戰勝自然災害,決策者需要有謀略。--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08:42 (UTC)
- 無政府主義 跟 共產主義 一樣,都只是欺騙基層百姓的說詞;共產主義的終極理想 很美好,是個`理想`中美好的烏托邦社會! 但是,沒有考慮到 管制執政者的操守的政府,最終 都會走向貪腐! 而 在講求人人都需要為整個國家負責的無政府主義,則是沒有考慮到: 同吃一種米, 就是會有人想擺爛,就是有人不願意負責!甚至不想對自己家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 即使在 人人都有一票投票權的民主社會! 即使投票日當天 你沒有工作,仍然有許多人 不願意對自己的`責任`負責! 只想讓別人代替自己去負責,由別人去做決定就好! 更枉論 每個人都需要對整個國家付出努力,都需要為國家出現的任何情況負責的無政府主義!?
- 所以說, 要真想實現無政府主義,就必須 人人都認知到 自己對國家有責任! 且 人人都願意負起這責任! 才有可能達成! 否則 跟共產主義一樣,只是空談!!
- 我不曉得你生長的環境! 也許你自小就是在共產主義薰陶下長大的! 但,如果你是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中長大的! 你應該知道:
- 在民主制度 定義下的階級制度,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各級政府官員 是公僕,是 替`國家的主人` 出來做事的僕人! 亦即「上層階級」是人民百姓! 「下層階級」才是政府官員! 而不是 你所認為的: 上層階級(政府官員)不斷對下層階級(人民百姓) ...
- 這點認知,跟共產主義教導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Innova(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3:45 (UTC)
- 在理想的背後有時可能是反烏托邦(我都將它想成是「假烏托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愚民政策。
- 在我的理解
- 共產主義是要打破階級。但是共產國家需要有人領導,而「領導」和「被領導」這兩種,在我看來仍然是一種「階級」。
- 無政府主義 可分為 社會無政府主義和個人無政府主義
- 個人無政府主義
- 「個人無政府主義 是一種反抗集體主義的哲學思想,以及特別強調個人地位和個人自治權的無政府主義流派。個人無政府主義主要是在『美國』發展,他們最顯著的特色是擁護對勞動產品的私人所有權。」。
- 集體主義
- 「集體主義,是主張個人從屬於社會,個人權利受到集體權利的限制,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
- 所以在我的看法,反抗集體主義 就是反對 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以避免:
- 階級中上對下的剝削
- 集體對個人的剝削(例如:多數暴力)
- 個人無政府主義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5:17 (UTC)
- 問題並不是在於共產主義是好是壞,共產主義基本上是學術討論問題,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制度,而這種理想狀態根本不可能存在。
- 如果共產主義真的能夠打破階級,那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領導是否一種不同於平民的階級?如果他們跟平民有所不同,那麼如果打破階級?是否需要把他那下?如果需要把他那下,那這將會是一個無限循環,所以從邏輯的角度看,實行共產主義本身是一種不可能任務。現實世界中,最接近共產主義的是現在的歐洲,尤其是北歐。--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9:13 (UTC)
您說的北歐我覺得比較像是社會主義。其實共產與民主主義的統治兩者都不理想,只是有些手法比較「含蓄」。理想的「烏托邦」應該要消除一切的社會問題,在任何的社會中幾乎可以肯定遇到的問題:
- 有人就有剝削
- 有人就有衝突
- 所以「人」本身就是問題的來源,愈是複雜人口所組成的社會就有潛力發展出愈多的社會問題。因此就有了社會控制:
- 「社會控制 意指通過社會機制或是政治過程來規範個人及團體行為,這個過程被稱為社會控制。社會、國家、或特定的社會群體可以利用社會控制來凝聚共識,以及鞏固統治的力量。」
-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ISA)即是統治者用作 社會控制 的方法,它包含「教育、宗教、家庭、法律、政治、工會、文化、媒體」,所以幾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切的背後都可以看作是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在操縱,它是把意識形態自然化的行動者,不論共產或民主,人民可以說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下的「傀儡」,可以想成每個人都是《楚門的世界》裡的金凱瑞,而掌握了人民的意識,差不多就掌握選票,其實他們還可以直接修改遊戲規則。
不過如同烏托邦中提到:「Lyman Tower Sargent認為:烏托邦本質上是矛盾的,因為社會是異質的,並且有相互衝突的欲望,因此所有人的欲望不能同時得到滿足。」,結論大概就是 烏托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現在的社會即使是高度發展,可能也只能算是「反烏托邦」。
--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11:11 (UTC)- 提到烏托邦,想起《桃花源記》。記得讀《桃花源記》時,最先想起的是在無政府狀態下,老人家的醫療誰來統籌。所以,在現實中,有效的民選政府,應該比較無政府好,從醫藥到天災(地震、水災等),有些事情需要政府統籌。有些事情需要跨政府合作(例如歐盟、英聯邦等)。--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13:03 (UTC)
- 除了醫療,還有軍事與外交等方面;
- 如果 全體人民 都具備足夠的軍事訓練,隨時都能拿起槍桿子、人人都懂得看雷達圖,都會操控最先進的飛彈系統。才有`無政府主義`的可能。
- 不過 人 壽命就是這麼短,如果所有人都需要學習一堆 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的軍事知識,那 科技應該也不會進步太多,因為所有人的時間都浪費在學習許多*用不到的知識*上。
- 但是,這些知識,一但有戰爭出現,你才開始找人學習,想亡羊補牢 卻已來不及。
- 外交,則不可能叫上所有人去到隔壁國家外交部會議廳 一人一句 人人有意見,這樣去跟別國外交使節慢慢談吧? 誰有那閒工夫應付你成千上萬個 國民外交官。
- 等你外交成功了~ 人家仗都打完 早就把你國拿下了...zzZZzZ.
- 所以 很多工作 都需要委由一兩個專門的人才去統籌處理的! 這 才是之所以需要政府的原因,這些就是政府官員該(替人民)做的工作! (所以才叫公僕!) 而不是整天想著享受權力、利用自身權利去撈錢的政客...--Innova(留言) 2025年4月1日 (二) 06:05 (UTC)
- 回覆 Stanleykswong 與 Innova:
- 之前提到的「無政府主義」其實並不表示無政府的狀態是最好的,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人」,人有不同的「利益考量」,有不同的「利益衝突」,有各種對資源的「競爭」,而「人為錯誤」也是可以致災,簡單來說 社會問題 幾乎就是 人禍,要如何把「人」這個問題的源頭解決,除了目前提到的「民主、共產、無政府」之外,還有其他方法也可納入考量。
- 人是有「意識」的動物,人的這點和哲學殭屍或 AI機器人 不同,哲學殭屍的特色是「外觀與物理組成都與一般人類無異,但是他沒有意識經驗、感質或感情」,所以「哲學殭屍在撞上尖銳物品時,可以測量到疼痛訊號的出現,會出現疼痛的表情,發出叫聲,會向其他人表示自己正在疼痛。但是他的內在心靈中,沒有疼痛的意識」,如果人像哲學殭屍一樣,沒有意識,那麼人道主義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人道主義一個主要的目標是要「減少受苦並改善人類處境」,消除意識所帶來的痛苦,人們對意識的理解非常有限。
- 人通常會扮演多種角色,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扮演 公僕、政客、政棍、... 的角色,所以確切知道一個人是否有扮演到 不良的角色 是一個更加值得關注的重點。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1日 (二) 07:21 (UTC)
- 回覆 Stanleykswong 與 Innova:
- 同意你說的烏托邦基本上不存在,不過我覺得災民需要追求的是距離地獄遠一些,不一定需要追求理想的烏托邦。亞洲的韓國、台灣,歐洲的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家,都曾經成功地拉遠自己與地獄的距離,希望東南亞各國都可以。天災不一定可以完全避免,但是最少可以減少破壞力更強的人禍。--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13:15 (UTC)
- 認同您的想法,尤其是貧困、生活不易、下層階級...才是特別需要關注的重點。以印度為例,雖然他們有為種姓制度的問題改進,不過效果還是有限。要如何讓 多數人 都拉大與地獄的距離,而不是 上層階層 或 特權階層 等...少數人 專有的享受,看來可能有一段長路要走。--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1日 (二) 07:34 (UTC)
- 提到烏托邦,想起《桃花源記》。記得讀《桃花源記》時,最先想起的是在無政府狀態下,老人家的醫療誰來統籌。所以,在現實中,有效的民選政府,應該比較無政府好,從醫藥到天災(地震、水災等),有些事情需要政府統籌。有些事情需要跨政府合作(例如歐盟、英聯邦等)。--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13:03 (UTC)
- 「貪腐」的問題不論是在「民主」或「共產」的體制下都存在,這是兩者共有的問題。對於「民主」或「共產」,其實我沒有說絕對支持哪一個,因為「民主」可能有「多數暴力」的問題,「共產」可能有「領導 與 被領導 的階級」或「難以分工合作」問題,在我的看法,兩者與「理想」的距離都還很遠。
-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各級政府官員 是公僕」,這可能要再加一個條件:
- 「每一個人民」的 權利 比「任何一個政府官員(公僕)」的權利大。
- 如果奴僕的權利比主人還大,這和一般所見的主從關係不盡相同。此外,以 多數人民 去管理 少數公僕,可能要克服「意見分歧、多頭馬車」的問題。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7:35 (UTC)
- 同意,「貪腐」的問題不論是在「民主」或「共產」的體制下都存在,這是兩者共有的問題。不過,一棵蘋果樹上的一百蘋果之中有一個爛蘋果,另一棵蘋果樹上的一百個蘋果之中只有一個好蘋果,兩者差距頗大。「民主」的重點是可以在這個「爛蘋果」影響其他蘋果之前,有機制可以把它摘除,至於是否把它摘除,那是農夫家的決定。不過在「爛蘋果」傳染太多其他蘋果之前,農夫一家人最終都會決定除去「爛蘋果」,以免影響收入。--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8:55 (UTC)
- 在 "理想" 的 民主制度下: 官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所以,官員應該服從 *多數人民*的意志! 而非 單一人民!
- 不過 也不難見到,在民主體制下,順利操縱輿論,讓人民以為當前的XX說法 是大多數人的意見! 直到 謊言大到無法收拾,人民開始覺察到被政府操控的輿論所欺騙的時候,往往都已經是不可逆反應的狀態了。
- 像是希特勒當年也是民主投票選出來的! 最後仍不可避免地走上獨裁道路!
- 所以 人民的素質就很重要了~ 要大多數人民都知道 部分媒體上大辣辣訴說著的言論,可能並非大多數人民的意見! 這裡的 `部分媒體` 可能是一二,也可能是 80%甚至 90%+。 ie.大陸與北韓應該至少有 99%.--Innova(留言) 2025年4月1日 (二) 05:48 (UTC)
- 民主政治需要四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媒體」。「媒體」需要獨立於政府,他們可能由政府出錢,但是不能被政府控制,BBC、法廣、德國之聲等都是議會撥款資助的獨立媒體。
- 民主政體有自我修復能力,希特勒的出現,令到歐洲的民主投票選舉制度改變了不少,令到問題不容易重複出現。「行政權」最容易被濫用,所以行政權不能集中,例如現在歐洲大部分國家,政府的「行政權」分別落在四級(或者更多)的政府手中。例如德國的聯邦政府(中央)、邦政府、Regierungsbezirke(類似英國的County)、Regierungsbezirk(類似英國的市議會),不同級的政府負責不同的事,不同級的政府的議員由不同的選舉產生。越低級的政府負責的事情跟民生關係越大,所以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地方政府負責。中央之上還有沒有太大實權的歐洲委員會(歐盟和非歐盟的歐洲國家組成)。--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1日 (二) 09:41 (UTC)
- 人民素質常常也是由ISA養成的,就有些類似 雞生蛋,蛋生雞。
- 高層的權力 控制著 意識型態國家機器
- 意識型態國家機器 主導 主流的意識
- 主流的意識 再決定 選舉的勝負
- 於是權力又再度回到了原來的高層手中
- 片中男主角也是費盡心力,經過多次嘗試,最後才將導演拒於棚內,走出楚門的世界。跳脫ISA的「框架」這樣一個「一條龍的 割韭菜 產業鏈」是很大的挑戰。--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15:27 (UTC)
- 我不能夠完成否定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SA)的影響,但是總覺得ISA這個概念有點兒馬克思修正主義的影子,所謂的人民素質由ISA養成,可能只是獨裁者的借口,甚至是胡扯。試想一下,在李登輝之前,國民黨不是宣傳台灣人們素質不適合民主嗎?為甚麼李登輝一上台,台灣人們的素質就提升到亞洲第一?明顯地,李登輝不是台灣人們素質「突然提升」的因素(最少不是主要因素),真正原因是國民政府施加在台灣人們身上的枷鎖解開了,而李登輝只是個解鎖人。台灣不是孤例,二戰之後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把日本人枷鎖解開;英國的1918年人民代表法令,把女性的枷鎖解開;蘇聯解體,東歐各國情況也一樣。我可以肯定,這些改變,並不是人們素質突然提升,而是獨裁的借口消失。--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16:49 (UTC)
可想而知您對馬克思是極度地感冒,不過ISA應該算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要合適,不論是民主或獨裁都可被包含於它的外延之內。
撇除馬克思,「剝削」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如剝削條目寫道:「『剝削』一詞可以追溯到唐朝,表示對人的壓榨、搜刮。」,包含新聞提到的性剝削、道德綁架,還有以資訊不對等壓榨他人、股市中大戶欺壓散戶、種姓制度、世襲制度、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不少都是早在馬克思之前就存在。
重點還是在「剝削」,說實在的,我對兩岸之間的政治對抗、爭吵沒有太大興趣,但兩邊都是在剝削底層人民,這幾乎是肯定的,這也是兩者共有的問題點,民主與共產都解決不了剝削的問題,而剝削是來自於人性,弱肉強食是生物圈中食物鏈中的常態,有人幾乎就有剝削、競爭、衝突、戰爭...等問題,一再強調「人是問題的源頭」,「增加人口」似乎只會「化簡為繁」,將問題複雜化。如果民主與共產都解決不了「人」的問題,也討論不出有效的辦法,至少還有「最終」的參考方案,就是「化繁為簡」,也就是「減少人口」,因為「製造人口 就相當於 製造問題」。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19:00 (UTC)- 有道理,很多馬克思提及的概念,其實早就存在。不過我並不是對馬克思的思想有太負面的看法。只是覺得奇怪,馬克思生活在19世紀中後期,當時很多他提到的概念,例如「奴隸」、「剝削」,已經在消退中,最少在他生活的英國是這樣。在英國,從14世紀,gentry(士紳)階層的出現,到18世紀 Adam Smith 的《國富論》,Quakers 的反奴隸運動,19世紀初期的 Emancipation Act,完全禁止在大英帝國統治的地方涉及奴隸活動,社會是越來越公平。而在他生活的年代,《國富論》出現之後的近百年,人們早就意識到「剝削」這行為,表面上對剝削者有利,對被剝削者不利;實際上「剝削」這行為其實對剝削者和被剝削者都不利。原因是社會的流動性增加了,勞動力作為重要經濟資源,地主也需要面對競爭,有合理價格僱用勞工,他沒有原因看不到這點。從他生活的社會背景,個人背景(他起碼是個中產),他理應見證住資本主義的良性發展,所以他對資本主義的負面看法,其實有點兒奇怪。--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20:01 (UTC)
- 至於「人是問題的源頭」,我記得以前在中國的媒體上看過這種說法。不過我真的很懷疑現實是否這樣?我反而有點兒認同毛澤東的「人多好法事」,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經濟問題,只要人口不斷上升(當然不是毛澤東鼓勵的那種大躍進式人口上升),經濟就自然會好。我覺得,跟歐洲比較,兩岸共同的問題是道德教育做得不太好,需要給小朋友多一點同理心,社會責任等的教育。只有每個人都有同理心,都有社會責任,豆腐渣工程才不會出現。--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20:42 (UTC)
- 基本上「人多好辦事」比較像是 單方面 從 上層/統紿者 的觀點來看,這可以說是
- 「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思維
- 好辦事是以「犧性人們的個人利益為代價」,以集體主義來包裝剝削的做法,但卻是滿足到少數人的個人私慾,有人估計
- 「窮養一個小孩260萬,一般養法800萬,富養破千萬」
- 教養孩子的是個難以承受的重擔,這對一般人來說要工作幾年才能養到結案並解脫?此外,孩不也不一定孝順,「養兒防老」不切實際,只是把自己「獻身」給國家去養韭菜,韭菜再生出更多的小韭菜,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新聞(公視)也不時提到:
- 「全球最有錢的兩成人口,擁有的財富就超過百分之94。而其餘百分之80的窮人和中產階級,也就包括你我這樣的上班族,擁有的財富只佔百分之5.5」
- 這類全球人們生活的現況,這類問題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長久存在,也從未被徹底解決。媒體不斷大內宣:
- 可想而知是反映出高層對於「割不到韭菜」的極度不安及擔憂,還有對自己「摔下神壇」的恐懼。打開日常所見的新聞,10則新聞中有幾則新聞是好消息?這也充份印證了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的事實。這些社會實況就是世界各國統治者所盼望的美好世界嗎?如果不是,或者說那個美世界只不過是個「遙不可及」且永遠實現不了的美夢嗎?所以「less is more」在我看來是最終的問題解決之道,讓一切回歸「虛無」,無慾無求「它拒絕承認某個人事物的存在意義,並且認為想證明它有意義的舉動全是徒勞的,例如人類對客觀、真理、知識、道德、價值觀等概念的看法」。
- 「人工智慧」的進步是個很大的轉折機會,讓機器人取代真人,去服伺那些統治者,不過機器人的成本太高,目前並不普及,生硬的機器人也未完全被統治者所接受,還有問題待克服。至於「量子電腦」就更遠了。
- 其實只要看看這裡就好,光是不到5個人的討論就有如此的爭執與分岐,再去跟「人多好辦事」做對比就知道了,真得有需要「捨近求遠」再生產出更多的人類嗎?
- 躺平主義:「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這是多數人可以做到對世界的貢獻,相對底成本,容易實現。只能說,「生命的意義」不是「來被割韭菜」的。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2:58 (UTC)
- 「全球最有錢的兩成人口,擁有的財富就超過百分之94。」這並不意外,甚至可以低估了,原因是中國的數據未必精確。美國、墨西哥、南美各國、中國、非洲各國、中亞各國等,一向都是基尼系数高的國家。而北歐各國、歐洲大陸各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一向都是基尼系数低的國家。這些國家最大的差異在於民主、思想、選舉制度宗教。低基尼系数國家都是民主發展得比較早,左派思想(例如種族平等)影響比較大,選舉制度比較完善,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影響比較深。高基尼系数國家都是民主發展得比較遲(甚至民主制度還未出現),右派思想(例如民族主義)影響比較大,選舉制度比較多陋習、漏洞,東正教或者佛教等相信輪迴的宗教影響比較大。
- 至於「少子化是國安危機」,我覺得這句說話的問題在於「國安危機」的定義。如果意思是「人口減少是國家經濟的危機」,我認為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需要留意的是「人口減少」可以通過增加移民來解決。環顧歐洲各國,德國經濟在接收大量難民之後,經濟好轉了不少;原本經濟一般的意大利,亦都是移民增加,令到經濟可以維持。相反,英國十多年前,因為「脫歐」,大量東歐移民離開,經濟已經壞了大約十年。
- 環顧歐洲各國,比利時、荷蘭、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都是人口密度高的國家,這些國家比其他歐洲國家經濟都要好。歐洲的特點是比較左傾,在討論問題時,即使意見不同,亦都會尊重其他人的意見。反而在右翼傾向比較大的國家(例如中國、印度),有些問題是不能討論的,不想觸碰他們的民族自尊心,情況就像黃明志、陳芳語所唱的玻璃心一樣。
- 躺平主義在中國出現,我並不感到意外,原因是政治影響。當有權力的人(估計1%),可以通過「權力兌現」而得到大部分經濟發展的成果,餘下的99%早晚會躺平。我反而擔心美國會否出現類似的情況,希望美國的民主制度有足夠的自我修正能力。--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4日 (五) 08:20 (UTC)
- 我反而擔心台灣會否出現類似的情況,希望台灣號稱的民主制度有足夠的自我修正能力。--Innova(留言) 2025年4月5日 (六) 16:49 (UTC)
- 台灣不太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其實台灣的問題是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只可能會越來越好。長遠而言,右翼政黨不太可能在台灣有太大作為,國共兩兄弟、Trump/Putin兩兄弟的右翼民粹主義方法不太可能得到太多支持。
- 台灣的問題分而是經濟成果的分配問題,以及台北、高雄市區的房價不合理地高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根深柢固,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5日 (六) 17:42 (UTC)
- 「只可能會越來越好」? 抱歉,不認同!
- 也許 大家早就習慣了 溫水煮青蛙 的生活方式,所以 感受不到正在改變中的事!? 只剩 出外打拼數年後 回來赫然發現怎麼跟我印象中的 差這麼多 才能感受的到了吧?--Innova(留言) 2025年4月7日 (一) 00:47 (UTC)
確實是「溫水煮青蛙」,統治者不斷以溫水洗腦之下,青蛙遲早會被煮熟。
其實「民主」也是類以一種「人治」,「人」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變數」,人想法初一和十五可能會不一樣,可好可壞,可左翼可右翼,可強勢可弱勢,現在川普執政,政權又從 左翼 切換到 右翼,「民主」雖然有其好處,但還是無法避免「政局動盪」,畢竟為了避免「專制」,許多總統都有一定任期長度(任期制),每次的 元首換人 或 政黨輪替,就是另一種政局,也就是一種社會「不穩定」的表現。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7日 (一) 01:08 (UTC)- 除了「任期制」,現在有些公務員還會有職務或單位之間的「輪調」,以前藩鎮割據時期:「藩鎮節度使的調任和派遣基本上由唐朝中央決定(流官制)」,不過最後唐朝依然走向滅亡。總之,這些「除弊」相關的制度依然是有其缺陷。--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7日 (一) 01:34 (UTC)
- 對於吉尼係數的分佈,民主確實佔有一席之地,另外歷史可能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歐洲早期「野蠻」的「侵略」行為與「殖民主義」為他們各方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歐洲國家殖民地列表可看到 亞洲、非洲、美洲、澳洲 到處都是(或曾經是)歐洲人的殖民地,尤其是「盎格魯薩克遜人」或「英國」光是這一系的民族就將 北美、澳洲、紐西蘭 整個巨大的土地給全包了下來,日本做為亞洲最先進的國家,也曾是「帝國主義」(大日本帝國)的擁護者,兩次的世界大戰,不是由歐洲或日本所發動,不然就是其中 引戰/侵略 的主要角色。當然也要點名中國元朝的蒙古帝國,這也是版圖擴張的一大代表。這些行為主要就是:
- 「搶資源」:包含 土地、人力資源(奴隸)、礦物、不平等的剝削(貿易不平等、政策)、...
- 有了豐富的資源作後盾,要實現並達到「高科技」與「高度發展的社會」可以說是不意外,「資源」也是「世紀帝國」遊戲的核心思想。所謂「地大物博」,像是大英博物館「當中不少是在 殖民年代 透過 盜竊 或 強取 等方式取得,因此部分文物備受爭議,現在不少國家都要求將這些文物歸還其本國」,現在公開展示眾人,還顯得「榮耀」十足。此外,以往英國是買毒品(鴉片)到其他國家,現在則是改賣「酒」(高價售、低成本 的 高毛利商品),電視上長期的 賣酒廣告,助長了社會的「酒駕問題」,甚至連YouTube上也開始出現許多賣酒廣告。買毒品與現在詐騙園區控制醏仔的手法類似,使人產生依賴而被控制。--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01:51 (UTC)
- 此外,美國 則是要求他國放寬輸入「有疑慮」食品: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02:54 (UTC)
- 美麗國還有要求: 不可以標註產地!!--Innova(留言) 2025年4月7日 (一) 00:49 (UTC)
- 其實人類步入現代文明,是兩戰之後的事,歐美才慢慢地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即使在歐洲,全民(18歲以上)有投票權只是1970年代後期的事,而美國要遲到1971年第二十六修正案,才確認18歲或者以上的所有公民有投票權。
- 在全民投票的民主制度下,只要是真正的民主,基本上不會出現「侵略」,原因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戰爭。例如,民主化後的台灣,已經不談「反攻大陸」,而是期望和平共存。
- 如果讀歷史,你會知道歐洲早期「野蠻」的「侵略」,其實不是孤例,也不比其他地區「野蠻」。更野蠻的是「中國古代」(當時未有中國這個概念,甚至沒有國家這個概念,這些概念是民國初年才出現的),先不談春秋戰國這些互相爭奪的年代(原因是他們都是貴族之間的戰爭,相似歐洲的中世紀那種,跟平民關係不大),從秦開始,每個朝代更替,都損失近半人口,例如東漢,「中國」人口佔世界大約三分之一(大部分估計是大約32%),經過一連串戰爭,到西晉時期,「中國」人口只佔世界大約五分之一(大部分估計是大約18%)。
- 至於「殖民主義」,其實西方世界都認為是一個雙輸的歷史錯誤,基本上「殖民主義」是一場蝕本生意,所以歐洲各國後來都是用半自治的方式,管理「殖民地」。現代「殖民主義」發展成「經濟殖民主義」,我認為這其實也將會是蝕本生意。--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08:10 (UTC)
是的,歐洲人可能也發現戰爭是雙輸,尤其是棋逢對手時,實力不相上下,戰損與戰果差別不大,不過若是以強國侵略弱國,那可能就是利大於弊了,而透過戰爭所強取得到的 資源 在這種局面下幾乎是不可能返還的,相當於是在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上,在起跑點上比其他國家先偷跑一大段距離。
- 然而一些戰爭有時也是統治者的謀略,也就是聚旗效應:
- 「指在國家面臨戰爭或是外交危機的時候,國家領導人或執政者能在 一定期限內獲得很高的支持度,同時 國內輿論會減少對政府施政的批判。此外,它還可以起到 轉移國內注意力 的作用。」。
- 這時就是人民的苦日子來臨,幫主子上戰場打仗「為國捐軀」的偉大時刻到了,但實則是被「剝削」和「利用」,無端被捲入權力的漩渦之中。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11:10 (UTC)
- 同意,戰爭有時可能是統治者的謀略,這也就是聚旗效應的一種表現。不過統治者想用戰爭這種謀略,首先需要打得贏。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只用「咀砲」恐嚇台灣,而不敢真打,結果反而為賴清德製造聚旗效應。
- 如果是民主國家,正常情況下,戰爭幾乎是不可能謀略,原因是戰爭最終會損害選民的利益,所以戰後領導人最終都是需要下台,Winston Churchill 就是好例子,戰爭不是他發起的,他只是抗敵,但是戰後他就連任不了(當然後來他再次當選,那是後話)。
- 另外,即使是極權之下,聚旗效應看似更有效(俄羅斯就是好例子),但是其實也不一定有效,清政府同時面對戰爭跟外交危機的時候,清朝的執政者可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反而大家在想如何從中得利。情況就好像莎士比亞戲劇Richard III中的My kingdom for a horse,當最需要幫助之時,他無論如何求助,他自己的士兵也不幫他。
- 即使在思想嚴重控制,洗腦嚴重的地方,聚旗效應也不一定有效,伊拉克的薩達姆,在被俘之後,亦沒有出現民眾的支持,所以聚旗效應可能只是被迫表態的演出。畢竟,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極權之下,聚旗效應就可能更假。--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14:34 (UTC)
- 說得一點都沒錯,「洗腦」(或統治者說的「教育」),有時有效,有時無效,就像許多父母長期不斷對孩子心理操縱(PUA),目標是要孩子孝順、聽話,但孩子也不見得會照做。除非是用「高壓」或「嚴厲懲罰」的方式,但這種做法底下的人很可能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內心抗拒狀態,而且這在「民主制度」下是難以被認可的。
- 光是父母兩個大人對付一個小孩都沒有把握了,更不用說是要去對付一群人民,它的變數之多,操縱控制得到的結果差異之大,可想而知。「一樣米養百樣人」所以「世事難料」。所以借用老子的話「無為而無不為」,以「繁殖」的角度來說我感覺就是「真理」,只要在「繁殖」的這件事情上「無為」,就可以解決99.9%的問題,而逼近「無所不為」。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8日 (二) 11:09 (UTC)
- 除了「共產國家」的「躺平主義」,「民主國家」也有類似的思潮:
- 我反而擔心台灣會否出現類似的情況,希望台灣號稱的民主制度有足夠的自我修正能力。--Innova(留言) 2025年4月5日 (六) 16:49 (UTC)
- 基本上「人多好辦事」比較像是 單方面 從 上層/統紿者 的觀點來看,這可以說是
- 我不能夠完成否定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SA)的影響,但是總覺得ISA這個概念有點兒馬克思修正主義的影子,所謂的人民素質由ISA養成,可能只是獨裁者的借口,甚至是胡扯。試想一下,在李登輝之前,國民黨不是宣傳台灣人們素質不適合民主嗎?為甚麼李登輝一上台,台灣人們的素質就提升到亞洲第一?明顯地,李登輝不是台灣人們素質「突然提升」的因素(最少不是主要因素),真正原因是國民政府施加在台灣人們身上的枷鎖解開了,而李登輝只是個解鎖人。台灣不是孤例,二戰之後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把日本人枷鎖解開;英國的1918年人民代表法令,把女性的枷鎖解開;蘇聯解體,東歐各國情況也一樣。我可以肯定,這些改變,並不是人們素質突然提升,而是獨裁的借口消失。--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16:49 (UTC)
- 歸根究底,原因只有一個,沒有民主。如果選票能夠把壞的政府選下台,情況一定會慢慢改善。--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3月30日 (日) 07:55 (UTC)
派生詞 | 韓語 | 順序 | 放弃的事物 |
---|---|---|---|
3拋世代 | 삼포세대 | 1 | 戀爱 |
2 | 婚姻 | ||
3 | 生育 | ||
5拋世代 | 오포세대 | 4 | 正職 |
5 | 自己的家 | ||
7拋世代 | 칠포세대 | 6 | 人際关系 |
7 | 梦想 | ||
10拋世代 | 십포세대 | 8 | 健康 |
9 | 外貌 | ||
10 | 人生 | ||
N拋世代 | N포세대 | N | 性命 |
全拋世代 | 전포세대 |
- 要留心的是,有些自詡為國家的地方領導人,會刻意製造外交危機或讓人民面臨戰爭,以便製造自己的聚旗效應,以製造藉口隨時進入戒嚴狀態.--Innova(留言) 2025年4月7日 (一) 00:56 (UTC)
- 聚旗效應 就類似是在操弄 愛國主義:
- 人民如果沒有意識到統治者的這般行為背後的動機與目的,就會如同
- 「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鈔票」。
- --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11:26 (UTC)
- @SunAfterRain:確實是離題,不過不曉得WP:NOTHERE也適用於知識問答。--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8日 (二) 12:31 (UTC)
- SunAfterRain 2025年4月10日 (四) 11:40 (UTC)
- @SunAfterRain:您說的沒錯,後面的確有點像學術研究大會 XD,可能也像是議題的討論。另外比較重要的是,如果在 知識問答 中的提問者與回答者所放上去的內容都必需符合「可靠來源、中立、收錄標準、非原創研究、...」的話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方針和指引是否應該說明清楚適用的範圍,以及 知識問答 這類非條目的頁面是否也應視為是 百科全書 的一部份?--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10日 (四) 13:44 (UTC)
- 不,問題是頂部的第四點
請勿在此頁宣揚個人主張或就某個議題發起討論,此頁面僅回答個人不懂的問題
,NOTHERE的話,以上對話也確實符合“顯然不是在建設百科全書”(不過這頁是讓人問問題的,所以重點還是違反了頂部的説明)。--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不姓式波 2025年4月10日 (四) 14:06 (UTC)- @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
- 您說得一點也沒錯,確實《大英百科全書》之中也有「知識問答」這一個章節,只是閱讀者需要特殊的技術才能「見真章」看到「知識問答」,而其知識問答中每一位參與者也嚴格遵照「可靠來源、中立、收錄標準、非原創研究、...」來寫作。
維基百科 作為一個優質的知識庫,即使是「知識問答」當然也還是要求每位參與者嚴格遵守「可靠來源、中立、收錄標準、非原創研究、...」的方針與指引來寫作,閱讀者只需要特殊的技術,就能將看似不合格的內容「轉換」成符合規範的形式,這是維基百科社群的驚人創舉之一。
- 不適用本頁提供的豁免條件的話那當然要遵守其他的方針指引啊,你說是吧?更何況 NOTHERE 其實只是一個論述。--SunAfterRain 2025年4月11日 (五) 00:43 (UTC)
- @SunAfterRain:你的論點真是無懈可擊,這是對方針與指引有深刻理解之下才能得出的精湛結論,NOTHERE如上所述作為方針與指引的一部份,當然也是知識問答所有參與者所必需遵守的規範之一,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知識問答內容的高品質與正確性。--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11日 (五) 02:28 (UTC)
- 不,問題是頂部的第四點
上面簡介寫得很明白了,知識問答是(在合理情況內)給予一個類似問答網站的空間,不是學術研究大會,你們自己都討論到哪裡去了心裡沒數嗎...-- - @SunAfterRain:您說的沒錯,後面的確有點像學術研究大會 XD,可能也像是議題的討論。另外比較重要的是,如果在 知識問答 中的提問者與回答者所放上去的內容都必需符合「可靠來源、中立、收錄標準、非原創研究、...」的話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方針和指引是否應該說明清楚適用的範圍,以及 知識問答 這類非條目的頁面是否也應視為是 百科全書 的一部份?--Justin545(留言) 2025年4月10日 (四) 13:44 (UTC)
- SunAfterRain 2025年4月10日 (四) 11:40 (UTC)
此地圖中西藏西南部的若干小塊區域是什麼?
[编辑]
如左。—— 桁霽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025年4月11日 (五) 05:53 (UTC)
- 你可以從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 省級行政區中的配圖File:中華民國爭議領土.svg做對照--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4月11日 (五) 06:07 (UTC)
- 你是說最南面那一小塊嗎?那應該是現在的緬甸北部,當年是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柳元麟駐守。--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11日 (五) 06:52 (UTC)
- 最少那一塊及它左面的那一塊是現在的印度阿魯納查邦,清朝攻打西藏時同時取得,民國曾經繼承這地方,不過後來好像跟西藏一起想獨立。印度獨立之後西藏歸民國,阿魯納查邦歸印度,不過好像民國不太同意,所以將它畫入自己的地圖。--Stanleykswong(留言) 2025年4月11日 (五) 07:02 (UTC)
感謝以上各位的回答,我具體指的是青藏高原西南部(今屬西藏自治區)的三個小區塊
[编辑]單純看圖不像是湖泊,畢竟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羅棋布,這圖甚至貝加爾湖和鹹海都沒有標出來。因此從地圖繪製上來看這三個小區塊是政治實體。—— 桁霽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025年4月11日 (五) 11: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