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登之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白登之圍
白登之围
日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
地点
结果 漢軍白登山鎮守七日,漢軍突圍打敗匈奴議和後撤軍
参战方
西汉 匈奴
指挥官与领导者
刘邦周勃夏侯嬰 冒顿单于韩王信王喜曼丘臣王黄赵利
兵力
32万 40万
伤亡与损失
不明 不明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战争背景

[编辑]

匈奴是位於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代称为荤粥,商代称为鬼方,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併樓煩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楚汉相争时,由于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1]

韩王信战国时期韩襄王之庶孙,曾响应刘邦起义,因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获封国于颍川一带,定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公元前201年春,刘邦认为韩王信封地乃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担心韩王信日后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匈奴为名,将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都。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为由,上书请求把都城迁至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得到刘邦批准。同年秋,匈奴冒顿单于攻马邑,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2]

战争过程

[编辑]

汉高祖刘邦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汉朝,公元前200年冬,亲率卅二万大军,出征匈奴冒顿单于,同时镇压太原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

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宗室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冒顿的联军。冒顿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劉邦的骑兵部队击溃。

汉军节节胜利,但并没有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代),派十餘批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故意将精锐部队隐藏,将老弱病残列于阵前。十幾批的使臣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刘邦派娄敬再去出使匈奴,娄敬回來,向劉邦说,兩國相爭,應該要展現雄壯威武的兵力,但匈奴都只出現老弱殘兵,這一定是他們的詭計,不該攻打匈奴。刘邦怒,大骂:“你這個齊國奴隸,靠著一張嘴當了官,現在還敢亂講,損傷我軍士氣!”将娄监禁在广武城,准备凯旋後再处罚。

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北),于是命令周勃攻打东南的楼烦三座城池后再与主力会合,作为后援,后来正如刘邦所料,也是周勃给刘邦解围。周勃在石之战后,没有与刘邦一道继续追击而是“还攻楼烦三城”,也没有周勃被围的记载,很显然,《韩信卢绾列传》提到的“汉救兵”就是周勃的军队。《匈奴列传》提到“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这里的步兵就是指周勃带领的步兵,被围的只有刘邦与夏侯婴的车骑兵,还有灌婴的骑兵,夏侯婴传与灌婴传都提到了“为胡所围”:《樊郦滕灌列传》夏侯婴: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樊郦滕灌列传》灌婴: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石。至平城,为胡所围,从还军东垣。根据夏侯婴传,汉军解围后,与匈奴还有战斗“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可见最后汉军应是击败了匈奴。

參戰人物

[编辑]

战争后续

[编辑]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娄敬)的建议,欲嫁长公主与单于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飲泣,刘邦只好改封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1]

轶事

[编辑]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李靖率大军出击东突厥。年底捷报传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亡。贞观四年三月,北方各族尊李世民为天可汗;颉利可汗被擒送到长安。太上皇李渊闻讯叹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司马迁 卷110 匈奴列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司马迁 卷93 韓信盧綰列傳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9-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