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平均码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均码率通常是指数字音乐或者影片的平均码率,可以简单的认为等于文件大小除以播放时间。例如常用的RMVB在压缩电影时常常设定视频平均码率为450kbps,则平均每秒占用约55千字节,这样可以估算10分钟的视频大小约为55KB*60*10=33MB,2小时的视频则约为400MB。码率并不是衡量音频/视频质量的唯一标准,格式、图像大小、音频采样率、音频解析度等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由于在实际编码中,会根据图像/音频的复杂程度,而对码率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文件大小及质量,因此,最终的平均码率并不能在编码之前确定下来,波动幅度较大。为了从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二次编码方式诞生了。它在第一次编码时不进行实际编码运算,仅仅是计算码率,第二次利用这一计算结果为基础,根据设定值进行调整,并最终编码。

除了平均码率之外,最高码率,或者叫码率峰值,也是与码率有关的一个参数。当码率峰值高过处理器所能处理的强度时,可能会造成播放延迟。

以上概念是针对可变码率编码(VBR)而言的,实际上平均码率编码方式理论和此完全不同,请参见下一节。

平均码率在音频编码上的概念

[编辑]

平均码率(ABR, Average Bit-Rate)在音频编码时,指这样一种编码方式:它与固定码率(CBR)基本相同,会按照设定的目标码率进行编码。但当编码器认为“适当”的时候,会使用高于目标码率的数值来进行编码以保证更好的质量。

例如一首192kbps的平均码率编码的MP3,其中可能存在分散着的一些极短的片段使用了高于192kbps的码率。但由于它们实在太短了,因此最终的目标文件并不会比使用固定码率编码的文件大很多,通常差异在2~3%左右。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