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建設新村

坐标23°08′11″N 113°16′40″E / 23.1364°N 113.2778°E / 23.1364; 113.27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設新村,是廣東廣州市的一個屋邨,位於原番禺縣黃華鄉(後屬東山區),現屬越秀區建設街道管轄。該屋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由政府撥款建設的工人住宅區。

歷史

[编辑]

陳濟棠主政時期廣州工業經濟急速發展,城市產業工人劇增。時陳濟棠就開始著手解決勞工居住問題,其與時廣州市市長劉紀文,於1934年7月23日召集市土地、財政、社會、工務、公安各局等機構官員,討論大規模建設平民住宅事宜,會後責成廣州市工務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務局經組織協調在廣州市“東南西北中”選中多處地點,作為計劃興建勞工住宅的用地,而城北在飛來廟、造幣廠(即黃華鄉處)附近(華蓋崗一帶)當時就已選中為其中一處住屋興建點[1],但國民政府時代只做過路網規劃,一直未曾施行到工程。

到中共建政後的1951年,時廣州市市長朱光指示成立廣州市工人福利事業建設委員會,與廣州市工人住宅建設委員會(工建會),以主持工人宿舍的規劃籌建、興建等事宜。由廣州市建設局具體負責,而在市城市規劃局任職的林克明擔當住屋建造的主要技術制訂者,借鑒在陳濟棠主政時設計、建設平民宮的經驗。林還和鄧懇專門到天津考察過當地工人新村的建設,根據廣州的實際情況,訂出每戶25平方的標準,同時借鑒天津的經驗,決定也以平房為主興建工人住宅新村。[2]

之後沿用民國時市工務局選址規劃,徵用黃華鄉造幣廠的(今黃華路)東邊13.3萬平方米的地塊,當時是孖魚崗一帶荒丘與菜地。1953年,60多棟宿舍建成,市政府安排了4700多名建築工人骨幹、先進生產工作者與援外專家在此居住。20世紀80年代,為支援花園酒店白雲賓館好世界廣場的建造,新村開始建設9層高的樓房。2006年,廣州市政府投資兩千萬改造建設新村,拆除違建建築,建設綠化帶和小廣場。[3]

住區環境與設施

[编辑]

1950年代建設新村落成,被分為東西兩邊,分邊叫東排和西排。[4] 而所建宿舍排屋,都是搭'蘇聯瓦'的平房,當時屋邨四周還是魚塘、田地,邨屋間都是由小橋連通。住區之後還陸續興建了肉菜市場、糧油店、運動場、幼稚園、醫療站、公共廁所、小學校等設施,以服務居民。1980年代後建設新村逐步加建成9層摟房,周邊配套設施也逐步改變。[5][6]

河涌

[编辑]

屋邨原有孖漁崗涌,由淘金坑自東流入,經建設六馬路由東向西南橫穿,于洪勝街匯入東濠涌。1970年代後,河涌由明渠逐步改為渠箱式排水渠。[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为城市低收入者而设计的住宅 八九十年前广州建设廉租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彭长歆 金羊网 2019-08-17
  2. ^ 朱光市长与广州的城市建设[失效連結] 林克明
  3. ^ 林洪浩; 张顺美. 當年靚屋人人稱羨廣州市將對建設新村進行整治. 大洋網-廣州日報. 2016-10-19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中文(中国大陆)). 
  4. ^ 廣州·一切所見的皆是生活[失效連結] 城市畫報 新浪網-北美
  5. ^ 5.0 5.1 遇见广州|大榕树下的建设——建设新村的前世今生 搜狐媒体平台
  6. ^ 羊城首个工人新村整治---建设新村将“老村换新颜”[失效連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23°08′11″N 113°16′40″E / 23.1364°N 113.2778°E / 23.1364; 113.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