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斗六門戰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斗六門戰役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1787年間繪製之斗六門古地圖。
日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五月、六月間,包圍自七月至九月十七日止。
地点
结果 天地會叛亂軍取得斗六門,清軍記名官員喪命達三十餘員。
参战方
天地會
嘉義土豪
塗庫團練
嘉義土豪
大清帝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 陳澄清塗庫首領)
  • 陳有慶(義首)
  • 陳車(義首)
  • 林有才(義首)
  • 王飛琥(義首)
  • 林向榮(總兵)
  • 王國忠(副將)
  • 顏常春(參將)
  • 林向皋(學生員)
  • 参战单位
  • 天地會
  • 小埔心團練
  • 柳仔林庄團練
  • 牛朝山團練
  • 嘉義縣團練
  • 綠營臺灣鎮本部標營
  • 臺灣水師協
  • 斗六門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五月起,天地會不時進攻斗六門;七月間,臺灣鎮總兵林向榮臺灣水師協副將王國忠進駐斗六門街,卻被天地會紅軍股首陳弄嚴辦包圍,期間糧道斷絕,來自郡城與周遭部隊的馳援屢屢失利,林向榮等只得坐困愁城。同年九月十七日夜清軍試圖突圍,仍被紅軍擊潰,清軍死傷慘重,此役包含臺灣鎮總兵林向榮在內,總計折損逾三十名文武官員。

    前哨戰

    [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春,天地會起事攻下彰化縣城[1],不少彰化縣嘉義縣的村莊股首響應天地會,舉紅旗反抗清政府,而嘉義縣城諸紳始終支持官軍,叛亂村莊團練便自三月廿八日起包圍嘉義縣城,臺灣水師協副將王國忠自堅守嘉義縣城,抵擋多次天地會進犯,臺灣鎮總兵林向榮在救援北上路程中亦屢遭攻擊,鏖戰多月,待到廈門援軍抵達才順利突圍,兼之柳仔林庄黃豬羔、店仔口(今臺南市白河區[2])吳墻(吳志高[3])脫離天地會、加入官軍,六月初八日終告解圍。[4]

    在嘉義縣城被包圍期間,天地會首領之一戴潮春於五月間進攻斗六門,有賴都司湯得陞堅守,嘉義城守將王國忠(臺灣水師協副將)亦出兵救援,才讓敵軍決議撤退。千總蔡朝陽於此役陣亡。[5][3]

    過程

    [编辑]

    林向榮移駐斗六門

    [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初八日,臺灣鎮總兵林向榮進駐嘉義縣城,原欲招撫附近村莊,爭取多點地盤,再慢慢進兵,按部就班奪回彰化縣城,但位在臺灣府主事的道臺洪毓琛不同意這種作法。洪毓琛認為「臺灣大勢,靠海為泉州人,倚山為漳州人,今次的動亂,是漳人依附天地會對抗泉州人,若自海口進兵出擊,泉州人將會憑藉功勳,爭討封官。又,可採就地購糧的方式,也可以省下大量的轉運費用。[a]」為理由,多番催促林向榮速戰速決。[4]

    七月間,林向榮經不住洪毓琛催促,無奈揮師北上,進駐斗六門,卻選在斗六門街中的都司衙屯兵。副將王國忠力勸不可,曰:「屯兵街中則如深陷老鼠穴內,無法抵禦反抗軍四面包圍,不如屯兵郊外,還方便聲援互通消息。[b]」林向榮不聽;不久,果如王國忠所言,反政府軍股首陳弄、嚴辦、許豐年、劉阿屘等各地團練合群,集結數萬兵馬,包圍斗六門外,並一舉截斷糧道。[4]

    王國忠曾嘗試率兵衝突,無法突圍,連日與賊鏖戰,全無外援。臺灣道員洪毓琛接獲消息後,才令塗庫庄首領陳澄清率領百名村勇馳援斗六門,爭搶糧道,仍被敵軍拒卻。[4]

    昭和五年(1930年)的臺南州行政區劃圖,含括事件交戰地點的清代古地名,尚可按圖索驥。

    糧道攻防戰

    [编辑]

    八月間,臺灣道洪毓琛調派參將陳國詮[c]帶餉金八千餘金,行經打貓(今嘉義縣民雄鄉),因當日有微微細雨,陳國詮打算暫時歇息,黃姓把總(金門人)表示反對,認為兵貴神速,若拖延太久,會吸引賊黨的注意,陳國詮遂持續進軍,中途果真遇到賊黨的追擊,清軍鏖戰得勝,順利將餉款運至斗六門軍營。陳國詮款項運至軍營,向米戶林炳森購買米糧,林炳森建議將米糧囤放於石龜(今雲林縣斗南鎮[6]),可省下腳伕運送費用,但在林炳森協助運糧的過程中,中途的十舍娘庄、烏瓦磘庄(今雲林縣斗南鎮[7])被天地會紅軍佔據,糧道受阻,難以抵達。期間,僅塗庫首領陳澄清能殺出血路,運米到營,其餘運糧部隊多遭敵營攔阻,多不能達。外委黃金城曾率領楊、李兩名兵卒執械奮勇殺賊,但寡不敵眾,均戰死沙場。[4]

    同一時期,天地會首領戴潮春迫於情勢,五月之後將彰化縣城轉讓予林日成入主,自己則率領部隊在內山各處發餉,更圖謀南下發展[8],五月便曾進攻過斗六門,八月間再度臨斗六堡壘外圍督戰,助長反抗軍聲勢與氣焰。原清軍駐紮斗六門附近村莊如石榴班庄等,原已與林向榮協商輸米,後來卻見天地會部隊聲勢浩大,且紅軍軍師劉阿屘出面要脅,石榴班庄等受迫,便暫停接濟林向榮,林向榮數千部眾陷入缺糧困境。[4]

    洪毓琛第二度自府城派餉,遣守備許黃邦、千總許炳押送餉銀一萬兩北援斗六門,經行柳仔林(今嘉義縣水上鄉[2])時,卻被原本依附官軍的黃豬羔所奪,許黃邦被俘虜,僅有千總許炳押送 2000 兩安然抵達斗六門。[4]

    斗六門突圍戰

    [编辑]
    濁水溪空照圖,現今濁水溪河道流經彰化縣溪州鄉,但同治年間的濁水溪水道較偏北邊;水道流經彰化縣北斗鎮一帶,而寶斗街的北勢寮即位於舊濁水溪北岸。

    林向榮等久受糧食不足之苦,困在斗六門街市月餘,陸續依靠殺馬取食,以草根樹皮雜龍眼核、鞋皮混煮充飢。[3]坐困愁城之際,副將王國忠請求出兵,欲殺出血路退守海豐崙(今雲林縣斗六市[2]),以便取糧,但自稱善於占卜的安平守備林國泰卻表示,明日即刻有救兵來援,林向榮雖然對林國泰所言疑惑,仍選擇駁回王國忠請求,另遣派林向皋赴往海豐崙求援。[4]

    九月十三日夜,林向榮族弟林向皋(或林向日[d])前往海豐崙求援,海豐崙庄人卻認為林向皋兵馬過少,懷疑林向皋來歷,拒絕出兵的請求,林向皋求援無門,不慎落入天地會黨羽手中。是夜,紅軍放火燒屋,百餘間慘遭焚毀,又趁亂進攻,清軍不得不退入斗六土城之內。[4]

    九月十七日夜,王國忠自請前鋒,率領三十二親兵突破重圍,後戰至存翁洗(《戴案紀略》作翁洸)等十八名親兵以在寶斗仔濁水溪畔(今彰化縣北斗鎮北勢寮[9])力竭身亡,王國忠亦被天地會黨俘虜,凌遲剮之。清軍陣營中屯番把總潘永壽、外委劉金彥被圍已久,私下與反抗軍聯繫,見王國忠作戰失利,便決定引敵軍進入土壘,密約髮插香的清兵不殺。此役以清軍失守、紅軍奪下斗六門告終。[4][3]

    白軍馳援失利

    [编辑]

    林向榮被圍攻斗六門之時,鹿港生員楊清時曾請鹿港守將曾玉明出兵小埔心,分散敵軍兵力,以救斗六門,但被曾玉明拒絕;又拜託曾玉明檄飭寶斗仔各莊發民勇進攻,以救林向榮,仍被曾玉明駁回。楊清時決定自行出兵,偕總理許行義帶勇 400 名馳援斗六門,卻在路途中被天地會紅軍攔截,雙方鏖戰番婆庄,退至湖仔內拒守,結合鄰近村莊力戰紅軍,嗣後又退屯寶斗仔街,與小埔心首領陳弄激戰數月,兵少糧缺,自顧不暇。[4]

    浙江補用同知林廷翰,與其子林竣辦局,同因奔救斗六而殉難。已故臺灣北路協林得成之子林上達,時為同知,為父報仇,亦因馳援斗六門陣亡。[5]

    清軍折損名單

    [编辑]

    殉職名單

    [编辑]

    斗六門失陷,清軍傷亡慘重,總計逾三十名文武官員喪命,林豪東瀛紀事》、蔡青筠戴案紀略》收錄名單如下:

    姓名 官銜 備註 參考來源
    蔡朝陽 千總,升署斗六門都司 死於五月戰役。
    [4][3]
    林向榮 臺灣鎮總兵 仰藥自盡。
    王國忠 臺灣水師協副將 嘉義縣人。

    率十八名親兵翁洗等大戰而敗,親兵全數陣亡寶斗仔溪(舊濁水溪)畔,
    北斗鎮乃有「十八將軍墓」之典故即源於此。[9]

    顏常春 參將
    寗長敬 同知 《戴案紀略》載凌長敬。
    劉國標 噶瑪蘭都司(署斗六都司) 俠士劉安原想營救劉國標性命,被劉國標拒絕,劉國標殉職。
    石必得 漳州府龍巖州建寧守備
    沈登龍 守備 《戴案紀略》載北中營千總。
    王光春 護理都司(本職千總) 《戴案紀略》載右營千總。
    孫鵬程 把總
    寗長泰 把總
    李青 南路營把總 《戴案紀略》載臺灣鎮中營。
    段得壽 屯番把總 《戴案紀略》載蕭壟屯把總。
    孫朝榮 安平中營外委 南澳人。
    許祥光 安平右營外委
    徐精忠 外委
    林忠成 署外委
    林張成 不詳 林向榮長子,同民團首領陳車(大舌車)與陳束初戰死沙場。
    紀氏 泉州籍駐斗六班兵
    鄭添祿 臺灣水師協千總 臺灣縣人。
    趙基英 臺協左營千總 詔安人。
    黃忠泰 艋舺陸路把總
    李朝華 臺協中營把總 彰化縣人。
    林朝來 臺協左營把總 同安人。
    葉榮魁 城守營左營外委
    鄭朝龍 安平中營外委 閩縣人。
    黃捷升 城守營頭司外委
    郭天賜 外委
    麻振輝 外委
    葉長青 稿書

    俘虜名單

    [编辑]
    姓名 身份 備註 參考來源
    林向皋 台灣縣學生員
    林向榮族弟(廈門人)
    被囚居戴潮春家,戴潮春妻許氏十分厚待,甚至願許以許氏之妹為親。
    [4]
    王獻瑤 舉人 被戴潮春賞識而不殺,原本委以辦局重任,後透過裝瘋賣傻,天地會遂釋放之。
    王鍾秀 幕友(金門人) 被紅軍宰相莊天賜所救,後逃脫往牛罵頭,繼續對抗紅軍。
    陳吉生 稿識 被鄭大柴、謝秀娘夫婦救下,小埔心首領陳弄委任其為書記。
    潘春輝 屯番把總 俘虜後逃脫成功,並提拿天地會陳還、陳臨,押回鹿港祭旗處死。
    林有才 義首(民團首領) 被執。
    王飛琥 義首(民團首領) 被執。

    後續

    [编辑]
    • 林向榮之妻吳氏在任收到丈夫訃文後,絕食而死[4];另一說為伏藥自盡[3]
    • 斗六門在九月十七日失陷後,臺灣道道員洪毓琛派遣姚僮募集南路粵勇 500 名,再調屯丁 500 名馳赴嘉義縣,和署知縣白鸞卿、參將湯得陞合力守衛嘉義縣城,嘉義縣城在同治元年(1862年)間,第二度被天地會反抗軍包圍,直至翌年二月署福建水師提督吳鴻源率師抵達,才解除長達六個月的嘉義圍城[4]

    評論

    [编辑]

    林豪在《東瀛紀事》一書中,以唐代哥舒翰以及明末孫傳庭的典故[e],描述臺灣鎮總兵林向榮的困境,直言致使斗六門失守、林向榮陣亡,遠在百里外的監軍(暗指臺灣道道臺洪毓琛)應引此為咎。此外,林豪也批評鹿港駐軍(曾玉明)作壁上觀、不作為的態度。[4]

    相關條目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東瀛紀事》原文:「台灣大勢,內山皆漳,海口皆泉。今漳人方附賊仇泉,若由海口進兵,則泉人爭起為官,勝氣百倍。況就地購糧,可省轉運虛費,尤策之便者。」
    2. ^ 《東瀛紀事》原文:「屯城外則聲援可通,屯街中如鼠入穴底,賊若四面合圍,何以御之?」
    3. ^ 本段落引據林豪《東瀛紀事》之敘述,文中「參將陳國詮」之名,曾在蔡青筠《戴案紀略》出現過,但軍職為「澎湖水師協副將」。根據蔡青筠《戴案紀略》的版本,陳國詮在同治元年五月間,奉洪毓琛之命運糧北上,早於五月間運糧過程中戰死身亡(詳見嘉義圍城戰)。林豪《東瀛紀事》中的參將陳國詮,與蔡青筠《戴案紀略》的副將陳國詮,是否為不同人、或某作者訛寫,皆尚待考證。
    4. ^ 《臺灣通史》作「林向日」。
    5. ^ 《東瀛紀事》原文:「熊襄愍有言:『令箭催而張帥殞命,馬上催而三路喪命』,是以哥舒翰奉詔出關,英雄扼腕,孫傳庭橫刀入陣,猛士成禽,坐令遠近震動,賊勢燎原,前事不忘,可為殷鑒,況彼才不及古人者乎!」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連橫. 《臺灣通史》. 臺北市: 五南. 2017 [2022-03-25].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蔡培慧; 陳怡慧; 陸傳傑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25].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03-25].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5. ^ 5.0 5.1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25].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臺灣)). 
    6. ^ 〈斗南鎮石龜社區〉.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中文(臺灣)). 
    7. ^ 〈烏瓦磘保安宮〉. 文化資訊地理資源系統.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中文(臺灣)). 
    8. ^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 
    9. ^ 9.0 9.1 〈北斗大眾爺廟〉.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