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
曹魏到
隋朝的燕郡(國)。关于漢代的燕國,請見「
廣陽郡」。
燕郡,中国曹魏时设置的郡、國。
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進封單父王曹宇為燕王,改廣陽郡為燕國,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属幽州。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區到河北省廊坊市一帶。燕國領五縣:薊、安次、昌平、軍都、廣陽[1]。
晉武帝咸寧三年(277年),調整燕國等級為次國(食邑萬戶)[2],遂將漁陽郡併入燕國[3]。燕國增五縣:潞、安樂(公國)、泉州、雍奴、狐奴[4]。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國除為燕郡[3],復置漁陽郡。光熙元年(306年),博陵公王浚增封燕國[5]。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石勒攻佔燕國,殺王浚,國除為燕郡。
十六國時期,燕郡相繼為石勒(314年)、段部鮮卑(314年-319年)、後趙(319年-350年)、前燕(350年-370年)、前秦(370年-385年)、後燕(385年-399年)所有。[6]
北魏時,燕郡領五縣:薊、安城(安次改名)、軍都(昌平併入)、廣陽、良鄉(舊屬范陽郡)[7]。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燕郡,領縣直屬幽州。
- 晉武帝太康中(280年-289年),燕國有29000戶。[4]
- 東魏孝靜帝武定中(543年-550年),燕郡有5748戶,22559口。[7]
- 燕王曹宇,232年-265年在位。
- 燕王司馬機,265年-?在位。
- 博陵公王浚,306年-314年別封燕國。
- 赵王石勒,319年-330年在位,燕郡為趙國封內的二十四郡之一。[19]
- 燕公-燕王石斌,337年-349年-349年在位。
- ^ 《後漢書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 ^ 《晉書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 ^ 3.0 3.1 《晉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 ^ 4.0 4.1 《晉書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 ^ 《晉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 ^ 牟发松等,2017,《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7.0 7.1 《魏書 卷一百六中 地形志二中第六》
- ^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 ^ 《資治通鑒 卷八十七 晉紀九》
- ^ 《晉書 卷一百九 载记第九》
- ^ 《資治通鑒 卷一一一 晉紀三十三》
-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 ^ 《周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 ^ 《魏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
- ^ 《晉書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以……燕國……合二十四郡、戶二十九萬為趙國,封內依舊改為內史。”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