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與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與義(1090年—1138年),去非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代詩人。

日本畫家狩野常信所畫的陳與義

生平

[编辑]

陈与义于元祐五年庚午六月(1090年)生于洛阳。其曾祖父陈希亮本京兆(长安)人,凤翔知府,曾为苏轼年轻时的上司,两人多有争执。祖父陈恂,大理寺丞。父佚名,曾游宦江南。母张氏,为张士逊之孙女。[1]崇宁三年(1104年)十五岁时游历杭州。翌年,向崔鶠请教作诗的要理。崔鶠说:“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于用事“。至崇宁五年(1106年)十七岁时已在太学就读。当时京城富人姜浩招揽太学生为家庭教师,陈与义尝到他家阅览珍稀的书籍。[1]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進士,为上舍生及第,授文林郎。八月,授開德府教授,与刘路、刘长言、吕钦问交游,皆元祐党人的后裔。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解职回京。当时蔡京童贯梁师成把持朝政,陈与义对此不满。至政和八年年末为止,与义一直赋闲。是年十一月,除辟雍录。宣和二年丁忧,居汝州,知州葛胜仲很欣赏陈与义,便把他介绍给了陈恬富直柔等人。宣和四年(1122年)夏七月,擢太學博士。徽宗皇帝见到其所写的《墨梅》诗,大加赏叹,遂蒙召见,擢著作佐郎[2][1]。宣和六年(1124年)闰三月,除司勋员外郎,升为符宝郎。不久因宰相王黼被罢免,陈与义因是其党而遭牵连,贬为监陈留酒税。遂出京赴陈留任。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下,陈与义又正值父丧,遂离开陈留。[1]

宋室南渡後,避亂於襄漢。建炎元年(1127年),与富直柔、孙确旅居邓州。二年,与义前往房州,遇上金军,遂逃往南山避难,与孙确、夏珙、张嵲一同。到了夏天,与义离开房州,前往均州,遂权摄知均州事。不久抵达岳州。建炎三年,夏四月,权摄知郢州事。五月,盗贼贵仲正作乱,攻陷岳州,陈与义避难逃往洞庭。不久,贵仲正投降官军,于是与义复还岳州。下半年,陈与义再度出发南行,过湘潭至衡山。建炎四年(1130年),自邵州抵达贞牟,居紫阳山。五月,召爲兵部員外郎,自湖南出发至广州,过大庾岭罗浮山至漳州。北上入浙江,过雁荡山、台州。紹興元年(1131年)夏,抵达会稽行在所。绍兴二年,跟随高宗至临安。夏四月壬午,遷中書舍人兼掌内制。秋七月,兼侍讲。八月辛亥,兼权起居郎。十一月,陈与义上疏论人材,请求探访拔擢散落在各地的士大夫。绍兴三年(1133)春正月,为尚书吏部侍郎兼侍讲。几年以来,陈与义因疾病困扰而放下了写诗的文笔。或有认为是陈与义遭到了上司的压抑。[3][1]绍兴四年二月,改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原因是陈与义认为吏部工作繁忙,自己患病,请求改任至不那么繁剧的职位。紹興五年(1135年),召爲給事中[4],六月丁巳,陈与义称病,要求退休,于是被授予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的待遇。陈与义遂在桐乡青镇安居下来,住在当地寿圣院塔下,命名自己的居所为“南轩”。自此年秋开始,重新提笔作诗。紹興六年(1136年),拜翰林學士、知制誥。紹興七年(1137年),除左中大夫、參知政事,跟随高宗行幸建康,撰写徽宗皇帝谥册文。紹興八年(1138年),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请退,提举临安府洞宵宫,旋病卒[5][1]。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绝笔诗为“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墓葬在湖州归安县广德乡上强里之岩山。[1]

文学创作

[编辑]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也可以说是这一时期重要诗人之一。以靖康之难为界,其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风明快清丽,多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称赏梅花清淑高洁,以俗艳的桃李为反衬,表现反尘俗厌污浊的超拔诗情。其馀如“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夏日集葆真池上》),“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春日二首》),这些代表前期诗风的流连光景之作,令同时代的诗人为之倾倒。

靖康之难发生后,对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杜甫产生了共鸣,从而对之推崇爱重,诗风也一变而为沉郁。陈与义逃难途中曾称“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避虏入南山》),可以看出他对杜甫态度的转变。其后期诗作如《伤春》:“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谴责朝廷大臣懦弱误国,对坚决抗金的人士予以歌颂,雄浑沉郁,融裁贴切,历来被公认为学杜甫诗最切之作。是以四库馆臣称其“汴京板蕩以後,感時撫事,慷慨激越,寄跡遙深,乃往往突過古人”,对他后期的创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纪昀在《瀛奎律髓》的批评中认为:“简斋诗格高于宋人,措语亦修整而不甜,结句稍弱。”

注釋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白敦仁. 陈与义集校笺.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4: 1103–1321. ISBN 9787554002445. 
  2. ^ 《容齋四筆》卷一四
  3. ^ 董斯张《吴兴备志》卷十二《人物徵》引《乌青志》
  4. ^ 宋《嘉泰吳興志》卷一四
  5. ^ 《紫微集》卷三五《陳公資政墓誌銘》

參見

[编辑]
  • 江西詩派
  • 张鸣《宋诗选》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