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政治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台灣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條目拆分[编辑]

{{Discussion top}} 擬将段落5月24日拆分到獨立页面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因當前已發生由User:Ericliu1912(兼管理員身分)、User:HYHJKJYUJYTTY引起的編輯戰,宜討論凝聚共識後,再行處理----Koika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11 (UTC)[回复]

(+)支持--Koika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3 (UTC)[回复]
如果維基只求便利性為特定命名者推動被動正名是不太妥當的先例--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8 (UTC)[回复]
(+)支持,修法「爭議」跟其所引發的「運動」理應區分--Champsing§有事找我就來留言吧 2024年5月25日 (六) 06:15 (UTC)[回复]
(-)反对,這反國會改革活動,是否後續像反司法改革示威一樣,要打問號,目前只有兩場大型集會,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值得觀察,等資料豐富再說,並且命名確實有原創研究,被集會官方證實是維基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兩者都是彙整式條目,反而應該合併,具體運動條目應個別完善,建議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18 (UTC)[回复]
[1][2]--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20 (UTC)[回复]
(!)意見,應觀察預定數日後的遊行情況再決定最終的變動,其次個人覺得「青鳥」只要寫一個即可,該名稱並非主要名稱毋須一再復述,更為泛稱的「青島東」也應併陳。--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6:44 (UTC)[回复]
第一我覺得都不要寫青鳥跟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需要改名適合,不要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打破先例,第二主要是大型集會目前只有兩個,並沒有很多,是否能長期知名度,更是能連續大型集會,據來源只有星期二跟星期五,開院會才抗議,以及三讀是否有後續,還是沒有,因為據來源下周預預計可以完成三讀,要打問號,等資料豐富再說,否則建議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17 (UTC)[回复]
(+)支持@Kunamazuka,現下的新聞來源足夠充分足以將二者區分為不同條目--Kanshui0943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0 (UTC)[回复]
(!)意見,想拆分的人,不要寫青鳥跟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需要改名適合,不要搞原創研究,避免擴散,打破先例
--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5 (UTC)[回复]
不要只拆分,但沒有改適合名,為支持而支持,無視維基百科規則--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27 (UTC)[回复]
(-)反对,先觀察一子再考慮拆分--Moshirk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07:38 (UTC)[回复]
請問五月二十四日的運動叫什麼名字?——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09:52 (UTC)[回复]
5月24日,我不知道立法院外叫什麼名字,沒來源,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只有各地縣市,倒是有叫「我藐視國會」全台串聯活動,但跟立法院外活動名稱無關--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0:04 (UTC)[回复]
本人認為,目前爭議與運動實為一體,不應該有兩篇範圍重疊之彙整式條目,就此而言本人(-)反对。但是,若能確定五月二十四日活動名稱並予以更名,然後比照五月二十一日活動,單純將該日活動之盛大經過擴充於該條目,則本人並沒有理由反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0:08 (UTC)[回复]
(!)意見,媒體說明,這場社會運動也被熱心民眾新增到<維基百科>,並命名為「反立法院擴權運動」亦稱「青鳥行動」。
反黑箱撐民主!8萬人聚集立院抗議 維基百科新增「青鳥行動」個人覺得,是原創,僅供參考---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5月25日 (六) 11:01 (UTC)[回复]
有人再搞盲目支持,怎麼辦--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9 (UTC)[回复]
(!)意見個人覺得,雖然比較牽強,青鳥行動可能是打錯「青島」產生的謬誤。Champsing§有事找我就來留言吧 2024年5月25日 (六) 11:49 (UTC)[回复]
(!)意見風傳媒有青鳥行動的由來--Kanshui0943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15 (UTC)[回复]
(!)意見:看到比較宣傳的是自由時報三立新聞比你那份更早都是引據維基,但主辦單位對此不太熟悉,如果維基只求便利性為特定命名者推動被動正名是不太妥當的先例。
--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23 (UTC)[回复]
屬於原創研究,接近一手來源,如果拆分,要改適合名,是我的話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保留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25 (UTC)[回复]
“青鸟运动”和“青鸟行动”之名已受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官方的认可,发言者为第11届立法院第一会期民进党立院党团幹事長吳思瑤网友截取的片段截图原始来源:民进党立院党团今天的记者会)。“青鸟运动”和“青鸟行动”之名不是中文维基人原创研究。--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9:08 (UTC)[回复]
「反立法院擴權運動」顯然是原創研究,「青鳥行動」則已經補充到條目中。本人正是希望遏止進一步資訊污染,才請求社群先討論再決定如何拆分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2:59 (UTC)[回复]
  • (+)支持,集會遊行運動 與議場內的活動分開條目--葉又嘉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3:16 (UTC)[回复]
    我再說幾次如果拆分,要改適合名,不要只拆分,但沒有改適合名,為支持而支持,無視維基百科規則,如果是我的話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保留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3 (UTC)[回复]
    名稱呢要改什麼,不要空,搞盲目支持--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05 (UTC)[回复]
    先行(-)反对,我剛才已經將院會過程和示威行動拆分為兩個章節(Special:PermanentLink/82777650),發現其篇幅與反立法院擴權運動的核心章節(「過程」)無明顯差異,充分說明獨立分頁並未使紀錄更為豐富,而且現行調整即能夠勝任對抗議行動的著墨。如同我前項討論時說的:「先記載在這裡,等豐富到不及列載再分出去也不遲。」關於專門設計的抗議行動infobox,也可以放在抗議示威章節下。然後不要任意拿enwiki的以色列改革作為非分開不可的案例,人家的反應條目大小超過200,000B,抗議行動頁最多只有11,000+ B(可以參考WP:SPLIT)。請上面表達支持的Koika、Kunamazuka、葉又嘉闡釋您們非分條目記載不可的理由。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4:39 (UTC)[回复]
  • 本人抗議Koika堅持在社群未決定拆分條目內容範圍以前回退他人有效整合條目(未喪失資訊)的編輯,不僅縱容原創研究內容留存,更增加他人查閱及更新條目需要「兩頭跑」的困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5:50 (UTC)[回复]
    另外談到爭議根本不能避免講到抗爭,反之亦然,最後還是要混寫在一起,徒增麻煩,那我不知道現階段有什麼分開寫的理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5日 (六) 17:11 (UTC)[回复]
  • 我只知道維基百科威信正在下滑中,真的不懂,明明確定被官方證實是原創,避免原創擴大,身為管理員沒有做到本分,讓外界質疑維基百科公信力,還有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也很難嗎,還帶頭,為了分拆而分拆,搞盲目支持,確沒說名稱要改什麼,只是想分拆到早就被證實是原創條目,真的不適任,另外提醒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原創條目,已經成為純破壞IP使用者天堂--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5:57 (UTC)[回复]
    • 我略修了一下,多數人只知道「青島東」,昨天主要將此名稱引述自維基的新聞稿出來將近半天似乎仍然沒有發酵,但就在維基爭論青鳥一詞的泛用性之際,PTT一度在午間無預警刷起並無太多主要內容的青鳥迷因一兩小時,個人希望這不是出於維基所引發的外溢效應。--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22:15 (UTC)[回复]
(+)支持拆分。立法院蓝白立委的争议行为和全台湾的抗议活动本来就是两回事,21日立法院附近的抗议者3万,24日立法院附近的抗议者增加到10万(这还没包括其他县市的抗议者),只要这场立法院的闹剧没有结束,大规模抗议活动将持续下去。--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1:03 (UTC)[回复]
抱歉@Txkk,如果「只要這場立法院的鬧劇沒有結束,大規模抗議活動將持續下去」,那怎麼會「立法院藍白立委的爭議行為和全台灣的抗議活動本來就是兩回事」?--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1:16 (UTC)[回复]
前者是立法院争议,后者是大众对前者的反应,它们有关联但它们是两件不同的事。当反应有独立关注度时,是可以创建独立条目的,在过往有很多这样的案例。--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29 (UTC)[回复]
這反國會改革活動,是否後續像反司法改革示威一樣,要打問號,目前只有兩場大型集會,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再然談到爭議本身就包含抗爭, Eric Liu講的一樣,你說有關聯但它們是兩件不同的事??? 這跟分拆無關,你說過往有很多這樣的案例,重點是不夠多,是不是能長期知名度,會不會連續大型集會,要打問號,根本不夠豐富,而且據來源下周預計就能完成三讀,更且支持的人,沒說名稱要改什麼,被官方證實是原創,避免原創擴大,就搞盲目支持,真的搞不懂,就我個人主張還是,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42 (UTC)[回复]
如果你有关注台湾网络社群动态,你应该能知道接下来太会有多场大规模抗议运动。--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5 (UTC)[回复]
據來源立法院外算大型集會,其他零星而已--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7 (UTC)[回复]
還有這是維基百科,不是台灣網絡社群動態--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07 (UTC)[回复]
一手來源,不是維基百科參考范圍,任何況你那個條目被證實是原創的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5 (UTC)[回复]
數萬民眾抗議下,立法院二讀通過擴大國會調查權、增加聽證權相關條文》(出自報導者):“主辦單位之一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和副祕書長許冠澤於[…]二度召開記者會表示[…]只要國、眾兩黨繼續限制討論,公民就會持續集結在立法院外。群眾們也不斷高喊[…]”--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6 (UTC)[回复]
你要是不相信接下来还有大规模抗争示威活动,我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19 (UTC)[回复]
這個條目是立法院改革爭議,據來源國會改革如果成功,這議題基本上就會結束,還有你給的來源只要國、眾兩黨繼續限制討論,公民就會持續集結在立法院外,就已經不是立法院改革,而是另外改革條目喔,任何況這本身就是抗議主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26 (UTC)[回复]
所謂爭議是針對所有政黨的檢視並非特定政黨,不過主要的問題在於陳抗運動跟著立法院開會走而不連續性,現在無論分合之下的編輯方針都不是很明確,個人認為重點還是得放在觀察往後幾天的整理情況以及仍留在此條目擬定拆分的片段整理得如何才能比較明朗的定案去留。--Cbls1911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49 (UTC)[回复]
所以我才會主張,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4:58 (UTC)[回复]
老兄你前後矛盾了,不要因為有政治立場,只為了拆分而拆分,也沒說名稱要改什麼,真的是盲目支持,我的建議是等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3:21 (UTC)[回复]
@Txkk實際上此條目就是抗議主條目,法案內容只是背景說明而已。不需要有兩篇主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6日 (日) 04:00 (UTC)[回复]
5月21日、24日場外抗議示威是5月17日活動的延伸或擴大嗎?如果是,我覺得「反立法院擴權運動」和『「民主倒退,公民搶救」521行動』可先行整合為一個條目;名稱屆時再議、再調整。
「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還是得保留一個章節,簡要描述場外抗議示威還有後續相關活動,這樣條目鋪陳比較完整;否則只有場內抗爭,場外一片祥和,(末段)『「花東交通三法」』怎會「被抽出院會議程中」?當正方吃素!--Xiaoxuang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37 (UTC)[回复]
我建議是建議資料豐富再說,暫時合併這,之後再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42 (UTC)[回复]
「反立法院擴權運動」被官方證實原創,除非改名,否則會是盲目支持,而且這本身就是抗議本條目,不需要有兩個,並且大型集會才兩個,再然很容易受到國會改革影響而結束,而且三讀之後,會不會繼續,還是就結束了,是不是又要合併--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5:47 (UTC)[回复]
该条目是讲具有争议性的法案的,不是讲抗议的,别失焦。--Txkk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5 (UTC)[回复]
請看這條目謝謝,實際上此條目就是抗議主條目,法案內容只是背景說明而已--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7 (UTC)[回复]
從來沒有失焦--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6:58 (UTC)[回复]
跟Eric Liu講的一樣,不需要有兩篇主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07:00 (UTC)[回复]
这个条目,法案的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抗议的部分只占条目的一小部分,显然是法案条目。--Tx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5:09 (UTC)[回复]
與事實不符合,事實上法案只有背景而已,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占了很多,加上其他,抗議主條目謝謝--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07:27 (UTC)[回复]
你装瞎吗?只有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背景这一部分才是背景。--Txkk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27 (UTC)[回复]
不要拿管理員退回到很糟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30 (UTC)[回复]
上個版本,法案只有背景而已,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占了很多,加上其他,確實抗議主條目,而且本來就是設計抗議條目,誰跟你法案條目,不要搞笑,就不會有院會抗議,跟集會抗議,所以才建議等豐富再說,先暫時合併,以後再議,同時確實不需要兩個條目,防原創擴散,不要盲目支持,目前在恢復上個版本--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5:31 (UTC)[回复]
@Txkk我不支持拆分是基於經濟原則,抗爭行動做為對修法的回應,且目前篇幅仍先對有限,置於母條目屬適當。您主張拆分是因為預期它會擴大(「你應該能知道接下來太會有多場大規模抗議運動」、「你要是不相信接下來還有大規模抗爭示威活動」),我不懂PTT的生態,但預知未來肯定不是百科全書的職責,而是事實發生後再予以因應。對於抗爭行動的篇幅有限的事實,您沒有反駁。一個條目即可處理的,為什麼要分成兩個?讀者和編輯者豈不兩邊奔波?既然您堅持抗爭條目的主體性,可以保留它的分類設定,讓它仍能夠存在於所屬分類Seanetienne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12:59 (UTC)[回复]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拆開了?現在條目看起來像一面橫七豎八亂砌的磚牆--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7:29 (UTC)[回复]
真的要客觀,標題應該限縮在事件而非觀點─主標題:2024年立法院改革及衍生爭議,子項目包含改革的歷史沿革(畢竟這個爭議涉及早期倡議團體與當前倡議團體的觀點變化)、議事進程(相關議案再過往推進的時間點)、黨團觀點(初始倡議者由在野轉成執政黨的立場、主張變化)──屆此就可以完成客觀單一線性的敘述,也能釐清後續爭議的淵源──而後子項目再納入「場外抗議」(後更名為青鳥行動的社會運動)。當青鳥的客觀資料足夠充分再行分撰為獨立頁頁。這樣事件的脈絡就很明確了,至少主客體明確,不是為了某些特定立場或觀點在背書。--Sizkacoder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00:22 (UTC)[回复]
我認為你提出的方式完整性最高--L2l4a835k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01 (UTC)[回复]
(-)反对
建議目前先以子條目的方式處理。
因為這次爭議的範圍過大、抗議事由種類眾多,比如有些抗議的人抗議為兩兆預算、有些是反對國會黑箱、有些是反對國會擴權
而且以報導時間軸審視,會發現一開始主軸是反對兩兆錢坑預算、而後變成反國會黑箱、到最後反國會擴權
若失去時間脈絡,我認為會很難連結這一切爭議的前因後果,與過去對抗爭議題有個統一主軸的野百合(憲政改革)、太陽花(反黑箱服貿)有差異。
且距離這次事件實在時間不夠長,大部分都是凌亂的一手資料與一次文獻被使用。
如果這些資料分散開來,會比較容易形成只有單一觀點論述的情況。
建議目前先以子條目形式處理,盡可能多保留各種事實與觀點,要拆分等未來出現更多詳盡的二次文獻時再做可能時間點更合適--L2l4a835k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8:54 (UTC)[回复]

{{Discussion bottom}}

老兄,你投支持,有沒有利益迴避問題,而且這個根本沒有共識,還在吵,並且太早關閉--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30 (UTC)[回复]
請你解除關閉謝謝--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5月27日 (一) 17:32 (UTC)[回复]
沒避嫌,而且也沒討論怎麼拆分,顯然失之武斷,故重開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2:34 (UTC)[回复]
謝謝您--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49 (UTC)[回复]
另建議待今日集會結束再決定是否拆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09 (UTC)[回复]

整理一下此次拆分問題重點:

一、是否拆分此條目(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部分內容至「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是則兩條目分立,否則應合而為一,適當整併內容。至於五月二十一日集會條目是否合併,則可另議。
二、若拆分,則應如何拆分?(一)拆分全部抗議示威部分;(二)比照五月二十一日集會獨立條目,拆分五月二十四日集會部分(註:五月二十八日集會應得另建條目)。
三、各條目之命名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17 (UTC)[回复]
現階段個人反對拆分主條目,但視情況可以拆分子條目,詳細理由已述於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3:17 (UTC)[回复]
从现有的篇幅来看我觉得不需要拆分。等内容充足了再来拆也不迟。还有就是“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反立法院擴權運動”这种名字很不合适,好歹把发生地和年份加上吧。--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4:25 (UTC)[回复]
其實中央社使用的「國會職權修法」相對於正方的「改革」或反方的「擴權」中立許多(類似當年的「勞基法修正爭議」),或許此條目應考慮更名為「2024年立法院職權修法爭議」或「2024年立法院國會職權修法爭議」之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5:44 (UTC)[回复]
2024立法院職權修法爭議可能會比較好,但這是以後事情--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6:21 (UTC)[回复]
建議「2024年中華民國院國會職權修法爭議」。有空再闡述理由。— Kennyluc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21:45 (UTC)[回复]
(※)注意:由於條目更新具有時效性,因此已縮短全保護時效,然望眾位仍完成討論並取得共識,切勿持續編輯戰。--小過兒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6:33 (UTC)[回复]

在全保護結束後,對於條目整體邏輯,資訊框,「時間線」,「各界反應」部分的處理討論[编辑]

目前條目的整體邏輯為: 先簡單介紹事件及背景,隨後呈現兩項法案的具體內容和法案爭議,下面出現了兩條時間線,分別是立法過程時間線和示威抗議時間線,再介紹各界反應,最後給出其他的爭議內容。

a.立法過程時間線可以與抗議示威時間線整合。

b.各界反應中的「抗議示威」「其他政黨」「民間輿論」條目,與示威抗議時間線之間的差異非常模糊,所以建議整合進示威抗議時間線。並把「民意調查」「國際媒體」「海外人士」獨調整為獨立子條目。同時在適當地方增加連結至 關聯條目--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連結。

c.參考 較新版本 -- 時間線 -- 5月17日之前 的編寫方式,更正兩個時間線其餘部分的偏頗用詞及呈現形式。

d.(爭議中)把兩項法案的具體內容與法案爭議拆分成兩個條目

1 拆分目的

a.法案具體內容過於龐大,合併為一個條目後難以閱讀,單純進行區分

b.同上,另外主張法案爭議應包含法案概述,以便於讓讀者快速了解事件核心和雙方爭議

2 先後順序

a.作為單純區分,應該放在法案具體內容之後

b.因為是事件核心概述,所以應該放在法案具體內容之前


資訊框:

a.需要補充大量來源及出處

b.(爭議中)支持修法者與反對修法者名單要不要放進內文中,以及放在哪裡

c.(爭議中)本條目的資訊框應該包含那些內容,以及是否要補充圖片和選擇什麼圖片--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1:27 (UTC)[回复]

對於爭議 d
我建議把 國會改革法案 和 花東交通三法 法案爭議 獨立成三個個條目。並採用a方案。
另外,國會改革法案的資訊不僅完全沒有目前審議法案的詳細內容,具體的規定也有非常嚴重的缺失,而且加入了各黨版本的草案和憲法釋字,需要重大整理和更新這樣⋯--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07 (UTC)[回复]
資訊框的部分,我認為支持與反對方名單不應該刪去,但是要補充來源--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09 (UTC)[回复]
另外,建議把時間線拆分成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02:29 (UTC)[回复]
時間線已經是按重大事件分界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8日 (二) 02:42 (UTC)[回复]
嗯唔,只是我在想⋯也許可以把它們變成單獨的條目--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5:37 (UTC)[回复]
@古拉不是德古拉,請問您為何將法案審議過程與抗議行動攪和在一起?不但從散文變成點列式,又摻雜個別表態。我表達過我的觀察(Special:Diff/82767965):「有院會就有抗議,但院會的進展不影響抗議行動的內容,抗議行動也沒有直接改變院會的進展。」既然是兩條平行線,分開才有助於讀者的理解。「審議過程」和「抗議行動」不盡然只是「兩條時間軸」,副標題的設定也不限於時間進程。非時間性的分段可以關注到一些「質性」面象,像是「審議過程」底下可能有「警察權」(警察在議事廳外 vs 2014年太陽花王金平堅持不動用警察);「抗議行動」底下或許可以將人數規模獨立探討(官方宣稱、空拍現象...)。在「時間軸」之下,這些使整體始末更為具體的描述無法成為可能。
「抗議行動」本質上仍為反應,和個別表態界線模糊可以預見。或許,可以將與示威活動相關的歸進抗議裡,其他NGO或個人的反應,也不要再以屬性分類(海外、報社...)。我推薦以談論主題區分(如,議會肢體衝突、內部政治局勢、地緣政治...),畢竟放上反應的用意,在於透過第三方的論述或分析,強化對事件本身從不同角度切入的理解。比起辨別who、when,取其關注焦點最能彰顯該資訊的價值。Seanetienne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4:15 (UTC)[回复]
聽起來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我想的是,因為有許多模糊的地方,所以合併成一條時間線進行呈現
然後,抗議活動的部分則獨立整合至「青鳥行動」,所以註明了參照這樣⋯⋯
你可以先前往「青鳥行動」按照你的想法進行補充和整合,這篇條目非常需要進一步補充資料--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4:36 (UTC)[回复]
分拆還在討論,還沒共識,不要亂用--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4:41 (UTC)[回复]
@古拉不是德古拉 我就專注在本條目。您的單一時間軸讓讀者在院會和場外以及言論間跳來跳去,欲言又止、焦點一變再變,讓人很難看下去,對編輯者也相當不友善,因為版面和脈絡已經被打亂了。5/25我逕行將兩大面向拆開(Special:PermanentLink/82777650),直到5/28上鎖前,未有其他用戶對此表達異議。5/31解鎖後您大量引進點列([3]),6/1您逕行合併兩條平行線([4])。
關於合併章節,您最初說的是:「各界反應中的「抗議示威」「其他政黨」「民間輿論」條目,與示威抗議時間線之間的差異非常模糊,所以建議整合進示威抗議時間線」;關於法案審議和陳抗的混編,你只說:「立法過程時間線可以與抗議示威時間線整合」,沒有闡述來由。「因為有許多模糊的地方,所以合併成一條時間線進行呈現」就如同努力過程中遇到瓶頸,索性全部打掉不努力了。
您也還沒正視我的論述。所謂「模糊的地方」,就不過存在「抗議行動」與部分「各界反應」之間,「審議過程」和「抗議行動」可沒有,我早已用具體行動證明(歡迎來反駁)。我幾天前嘗試恢復獨立脈絡模式(Special:Diff/82888836),就立刻被您沒來由地取消掉(Special:Diff/82888899)。您為了部份分類不清楚,寧可犧牲掉非常直覺性的架構,全部攪和在一起;您以點列和「不分章節」破壞了敘述脈絡和資訊深化的可能性,還想請我去他處耕耘?不用,我在這裡就有得忙了,倒是您先回來解釋,攪和在一塊的實益,然後本條目之後該何去何從。Seanetienne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7:02 (UTC)[回复]
之前在接下來的修改中,註記了就是⋯「認真的想了一下,有些地方好像難以拆分⋯⋯比如5月8日和9日,5月22日至5月24日,還有5月28日的內容⋯⋯」
我之前真的很努力的整合了混亂的過程,調整了用詞,以及增加時間資訊,然後作出了一條客觀和按時間排序的時間線,準確紀錄了相應的時間和發生的事情,因為本次事件非常特殊的說,強行表決與大規模示威同時發生,時間跨度也很短,而且是和平示威⋯所以,也許放在一起強調時間上的相關性會比較好一點。這也是在本次事件中,大家所真正感受到的時間線。--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9:09 (UTC)[回复]
敘述脈絡應該也很清晰吧,畢竟是按時間排序的⋯
然後你提到的「警察權」可以以沒有列點的備註形式補充呀,人數探討也可以放在抗議的部分,我想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19:20 (UTC)[回复]
@古拉不是德古拉,您很努力,真的。我關心的是,在強調時間軸的架構下(點列、日期副標),很多不分時間的質性描述沒有容身的空間,像是:某天院會在野黨終於讓DPP發言,但每條只讓一人講三分鐘,隨後發動停止討論;除了5/17有顯著肢體衝突,其餘院會的對峙以標語、道具為主,DPP嘗試以清點人數、散會動議阻止議事進行而未果。以上資訊透過電視得知。時間序的結構下,容易只剩下:「誰說了什麼」、「誰做了什麼行為」、「什麼時候敲槌」,時間看似連貫但彼此間沒有統合性。個別action容易置入,但統整性敘述欠缺,整個描繪就少了很多血肉,所以行文變得硬梆梆的,又不夠具體。像您說「人數探討也可以放在抗議的部分」,但抗議散在整個時間軸裡,怎麼放主題式敘述?
我舉英文的威爾史密斯打克里斯洛克en:Chris Rock–Will Smith slapping incident為例。該事件雖然時間邏輯單純,但沒有用「時間軸」,而是「步驟次序」的邏輯架構。各界評論爭相出籠時,「後續發展」仍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我之前說的,各界反應不一定以人分類,也有分主題,那些主題即很明顯為討論熱點;各界反應也看不見任何時間標記,因為在行文脈絡中不重要。時間邏輯複雜的像派對門事件en:Partygate,更需要仰賴「步驟次序」,否則將雜亂無章。
我的意見和討論主題「列表問題」中@Kanshui0943、@Ericliu1912所言一致。現行模式的效果就是僵在那,進退不得。區分章節或許有困難,但希望您至少去掉點列,讓篇章的形式靈活化,以利其他編輯者進一步從事統整歸納。Seanetienne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17:28 (UTC)[回复]
好w 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23:32 (UTC)[回复]
已經移去了w 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0:08 (UTC)[回复]
民調大致上應納入與該議題相關的調查和此段期間的政黨滿意度,至今印象中各有兩三份,不過有些調查內容更像是面向大致方向的模糊概念,可能得略為精確的敘明不完全等同對現行法案進程的立場。--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13:27 (UTC)[回复]

編輯請求 2024-05-28[编辑]

请求已拒绝

請求將 {{Infobox|above=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title=|titlestyle=|image=|imagestyle=|caption=|captionstyle=|headerstyle=|labelstyle=|datastyle=|label1=反對修法學生,公民|data1=|label2=|data2=|label3=相關法例|data3={{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國會改革法案''' | *《中華民國刑法》 *《立法院組織法》 *《立法委員行為法》 *《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Collapsible list |title = '''「花東交通三法」''' | *《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header4=抗議示威潮:反國會改革法案運動|label5=主要地點|data5={{TWN}}|label6=持續時間|data6=2024年5月17日至今 ({{Age in months, weeks and days |month1=05|day1=17|year1=2024}})|label7=示威人數|data7=5月21日:約3萬人<br>5月24日:超過10萬人 |header8=支持修法方 |header9={{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政黨''' | * {{KMT}} * {{TPP}} }} |header10=反對修法方 |header12={{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政黨''' | * {{DPP}} * {{TNPP}} * {{TSP}} }}|header13={{Collapsible list |title = '''臺灣公民團體及NGO組織''' |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 [[經濟民主連合]] * [[台灣公民陣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國]] * 婦女新知 * [[鄭南榕基金會]] * [[臺灣勞工陣線]] * [[荒野保護協會]] * 台灣公民陣線 * 好民文化行動 * 健保監督聯盟 * 台北律師公會 * [[全國律師聯合會]] * [[臺灣學生聯合會]] * 綠色行動公民團 * 地球公民基金會 * 臺灣親子共學會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共生青年聯盟 *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 * 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 * [[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 [[台灣民主實驗室]] * 台港守護民主關注組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header14={{Collapsible list |title = '''泛綠陣營支持者''' | * 美國變裝皇后 冠軍 [[妮妃雅]] * 社會民主黨 臺北市議員 [[苗博雅]] * 聯華電子創辦人 [[曹興誠]] }}|header15={{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前任或現任駐台機構成員''' | * [[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 * AIT前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 * 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 Marcin Mateusz Jerzewski }}|header16={{Collapsible list |title = '''國際知名學者,及部分由他們領導的機構與組織''' | *臺灣民主公報創刊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亞洲問題研究生導師、前荷蘭外交官「韋傑理 (Gerrit van der Wees) 」 *美國台灣人事務公會 FAPA 總會長「林素梅(Su-mei Kao)」及前會長「楊英育」 *[[哥本哈根]] Taiwan Corner 協會主席「Michael Danielsen」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CALD 菲律賓首席執行長「Celito Arlegue」 *[[大西洋理事會]]中國研究中心、澳洲中國研究中心、美中台三方關係資深專家「Wen-ti Sung」 *柬埔寨反對派政治領袖「[[桑蘭西]]」 *香港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兼司庫、前[[香港立法會|立法會]]議員,因[[十一集結案]]被判囚14個月,緩刑兩年「 [[單仲偕]] (Chung-Kai Sin)」 *前[[歐洲議會]](EP)東亞政治顧問、[[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政治學系教授「Zsuzsa Ferencz」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國際關係教授、中國問題資深專家「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 *[[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Bill Sharp」 *[[渥太華大學]]台灣原住民暨原住民權利政治人類學教授「Scott E. Simon」 *[[格里菲斯大學]]國際商務與亞洲研究系、加州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 Schak」 *前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INR)中國事務主管,知名台灣經濟及政治專家「John J.Tkacik[[譚慎格]]」 *PLATracker聯合創始人,獨立國防分析師,中台軍事及安全議題資深專家「Ben Lewis」 * 國際人權組織[[Article 19]]執行董事 「Quinn McKew」 *[[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EFTA會長 「黃愛華」 *[[布魯塞爾魯汶大學]]極權及威權主義語言學教授,歐洲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台問題資深專家「Lutgard Lams」 *[[渥太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院教授暨台灣研究主席「André Laliberté」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 訪問學者「Guermantes Lailari」 *[[盧布爾雅那大學]]亞洲研究系助理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Sasa Istenic」 *[[密蘇里大學]]教授「Bob I. Yang」 *溫哥華溫莎大學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中國歷史暨中國法律榮休教授「Clive Ansley」 *華盛頓特區參議員克萊本·佩爾 Claiborne Pell前幕僚長「Thomas G. Hughes」 *[[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FPRI亞洲計畫高級研究員、美國國會圖書館遠東高級專家、美國海軍作戰部長亞洲政策顧問、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June Dreyer」 *《Taipei Times》編輯「MichaelTurton 」 *倫敦經濟學院(榮譽退休教授)「Christopher Hughes」 }}}}

改為

<code>{{Infobox |above=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titlestyle=|image=|imagestyle=|caption=|captionstyle=|headerstyle=|labelstyle=|datastyle=|label1=反對修法學生,公民|data1=|label2=|data2= |label3=相關法例 |data3= {{Hidden begin|title = '''國會改革法案'''}} *《[[中華民國刑法]]》 *《立法院組織法》 *《立法委員行為法》 *《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Hidden end}} {{Hidden begin|title = '''花東交通三法'''}} *《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 {{Hidden end}} |header4=抗議示威潮:反國會改革法案運動 |label5=主要地點|data5={{TWN}} |label6=持續時間|data6=2024年5月17日至今 ({{Age in months, weeks and days |month1=05|day1=17|year1=2024}}) |label7=示威人數|data7=5月21日:約3萬人<br>5月24日:超過10萬人 |label8=支持修法方 |data8= {{Hidden begin|title='''政黨'''}} * {{KMT}} * {{TPP}} {{Hidden end}} |label9=反對修法方 |data9= {{Hidden begin|title='''政黨'''}} * {{DPP}} * {{TNPP}} * {{TSP}} {{Hidden end}} {{Hidden begin|title='''臺灣公民團體及NGO組織'''}}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 [[經濟民主連合]] * [[台灣公民陣線]]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婦女新知基金會]] * [[臺灣勞工陣線]] * [[荒野保護協會]] * [[臺灣學生聯合會]] * [[地球公民基金會]] * [[公投護台灣聯盟]] *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 [[台灣民主實驗室]] {{Hidden end}} }} }} </code>

替換掉了一些瑣碎內容,並且將原先違反MOS:B的粗體改掉。--Y. Sean 2024年5月28日 (二) 15:39 (UTC)[回复]

條目已經被設定為全面保護,管理員也難以私自動用權力進行編輯,要再過幾天才等條目降至半保護才行⋯⋯
如果想現在進行修正的話,請在「投票|取消這則條目的全保護」投下贊成票,非常感謝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6:36 (UTC)[回复]
@古拉不是德古拉在保護期間有需要修正的內容和編輯需要,透過編輯請求是正常程序,尤其是經過WP:共識認可的內容
 警告請謹慎行為避免形成WP:拉票--Rastinition留言2024年5月28日 (二) 19:38 (UTC)[回复]
请勿拉票哦--Xiumuzidiao|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3:15 (UTC)[回复]
是⋯⋯⋯--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5月30日 (四) 03:34 (UTC)[回复]
一如既往,只有社群產生明確共識,本人或其他管理員才能行使管理權限替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29日 (三) 02:51 (UTC)[回复]

未完成:條目已經恢復半保護,諸位可自行編輯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5日 (三) 21:39 (UTC)[回复]

新增觀點[编辑]

有個叫袁紅冰的人提出,習某利用韓國瑜成為立法院院長、傅崐萁擔任臺灣立法院國民黨黨團總召的機會,要求全國政協和國台辦展開一次對臺灣的統戰的戰略性的攻勢,為此國台辦下發了《佔領臺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詳情在這裏,建議補充。--⚞︎⚟︎ 2024年5月30日 (四) 07:39 (UTC)[回复]

剛剛發現,李筱峰在2001年提出,「中國哪裡都不會先攻,他們會先攻佔的地方,應該是立法院。當呼應北京的『一個中國』的聲音充斥在立法院的時候,北京連出兵都不必要,台灣就自然投降了,所以中國一定會先攻佔台灣的立法院」。原文在這裏。--⚞︎⚟︎ 2024年5月30日 (四) 13:58 (UTC)[回复]
我記得條目已有相關內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5月30日 (四) 14:04 (UTC)[回复]

列表問題[编辑]

@古拉不是德古拉說實話我覺得列點只會讓條目更混亂,不如用最早的散文。而且時程表那邊一下列表一下沒列表讓人眼花撩亂--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7:25 (UTC)[回复]

到底是誰改成列表的,列點不是百科全書寫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日 (六) 16:13 (UTC)[回复]
@Ericliu1912我不確定你要哪段,隨意抽幾個差異連結你自行比對
  1. Kanshui0943
  2. Kisaka330
  3. HYHJKJYUJYTTY
  4. Wildcursive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6:50 (UTC)[回复]
要不要把列點去掉呢--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7:32 (UTC)[回复]
是這樣,看起來確實很亂⋯
我剛剛試著把所有內容全部換成了列表,應該會好一些w--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7:28 (UTC)[回复]
感覺怪怪的⋯我還是先改回來吧--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8:22 (UTC)[回复]
我覺得這不是單一用戶的責任,而是多方爭執到後來不知不覺形成條列式而減少爭端(類似情況不算少見),儘管看起來是挺微妙的。——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07:43 (UTC)[回复]
但這樣導致未經討論拆分的內容無法整合回來,實在有點麻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2日 (日) 12:38 (UTC)[回复]
如果要盡可能保留就要適時插入分號、句號和換行做個區隔方便後續做增訂。——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3:42 (UTC)[回复]
待之後有機會重寫條目整合內容時,再作打算。——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5日 (三) 06:37 (UTC)[回复]

建議更名:“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青鳥行動”[编辑]

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 “青鳥行動”:運動本身的常用名稱。現階段看來,法案內容及爭議實際上只能算是運動的背景,關注都在抗議示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5日 (三) 04:43 (UTC)[回复]

(-)反对:立法院争议行为(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or 2024年立法院扩权争议 or 2024年立法院扩权法案)和民众抗议(青鳥行動 or 反立法院擴權運動 or 青鸟运动)显然是两件事情并且这两者显然都有独立的事件关注度,按照雪球法则并考虑到本条目的篇幅过长,理应将民众抗议的部分从本条目拆出。 --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4:53 (UTC)[回复]
上面條目拆分討論都還沒結束,就擅自將此條目相關部分拆分得精光,甚至擴及維基數據項目與維基共享資源等;這種不妥行為實際上只是沒人管,或為了避免嚴重編輯戰而不想管,並不代表自然就變成合理,甚至能夠蓄意造成某種「既定事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5日 (三) 21:38 (UTC)[回复]
(+)支持,這本身就是抗議主條目,不需要有兩個,法案只是背景,原本反對,但因為必須解決兩個荒謬,想了很久,只好接受這改名--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36 (UTC)[回复]
“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是法案主条目,民众抗议是“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的子条目。--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39 (UTC)[回复]
還沒共識,也沒結案--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1 (UTC)[回复]
條目分拆根本沒結束--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2 (UTC)[回复]
我晚上就會邀請很多來討論這裡--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4 (UTC)[回复]
HYHJKJYUJYTTY,你使用你的另一个账号Hhjjhhhjjikk参与条目编辑战,已涉嫌违反傀儡方针。--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8 (UTC)[回复]
沒違反好嗎,不懂規則不要亂講,會被很多人笑--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51 (UTC)[回复]
你的两个账号在同一个条目都参与了编辑战。--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53 (UTC)[回复]
抱歉今天沒有好嗎--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55 (UTC)[回复]
曾参与过讨论@SanmosaMilkyDefer神秘悟饭继续参与讨论。--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4 (UTC)[回复]
我目前很忙,可能今天晚上才會邀請曾討論分拆的人--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5:47 (UTC)[回复]
不是,你們怎麽搞的?這條目爲什麽主題是“爭議”啊?這條目的主題不應該是“改革法案”嗎?--MilkyDefer 2024年6月5日 (三) 06:09 (UTC)[回复]
這個條目最初是用成抗議主條目,從來沒改成法案條目,另一個條目是不爽這條目,所以才有反擴權條目,造成兩個抗議條目--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13 (UTC)[回复]
你的话显然与事实不符。--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18 (UTC)[回复]
抱歉與事實符合,而且那個人姓葉--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20 (UTC)[回复]
既然你提到了他,我就把他邀请过来。@葉又嘉过来参与讨论。--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32 (UTC)[回复]
他應該會同意--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37 (UTC)[回复]
而且有人在分拆還沒共識就亂刪分類,今天的事--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15 (UTC)[回复]
還有人為了舉報而舉報,我很無言--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17 (UTC)[回复]
(-)反对:在現在條目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部擠在一起還搞成列表真的很影響閱讀,更何況之後行政院那邊還要覆議,這條目有關立法院的部分只會更多。
喔然後@古拉不是德古拉拜託不要再把那些支持者全部寫出來了,WP:NOT--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2:15 (UTC)[回复]
⋯⋯我都已經把原來亂成一團的資料按時間排列好了,格式和語調也儘量調整到了最好,這則條目中一千多次編輯至少四百次都是我寫的,如果你想提高可讀性,請花一兩個小時自己去歸納一下。還有就是,這個資訊框是我努力花很久做出來的,裡面的名單也是我好不容易整理的,先是缺乏資料被刪掉,補充資料後因為繁瑣被刪掉,改成注釋後因為折疊內容被刪掉⋯⋯講真的有一點不太想再管這則條目了⋯⋯⋯
(+)支持 把條目更名為青鳥行動,只要調整一下格式就可以很簡單的把青鳥行動的內容整合進來。同時建議參考此類事件的之前的習慣,建立「國會改革法案」條目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3:36 (UTC)[回复]
在場諸公或許都或多或少都有過覺得前功盡棄的情事發生,個人認為熟習方針與指引可以讓你理解我們的作為--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3:46 (UTC)[回复]
是這樣⋯⋯--古拉不是德古拉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4:14 (UTC)[回复]
欸不是你們吵歸吵可以不要搞到條目全保護嗎,現在鎖一個月我們甚麼事都做不了 @HYHJKJYUJYTTY@Txkk--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12:28 (UTC)[回复]
就他搞的,我能怎樣--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12:44 (UTC)[回复]
(+)支持
我個人認為目前單純將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拿出來作為獨立條目是去脈絡化的,改革爭議應該要從屬於青鳥行動的子條。畢竟正如同我其他地方的留言一樣,現在由於時間距離過於短,這些條目都充斥著第一手來源與一次文獻,這對一本百科最重要的正確性是不利的,但由於缺乏二次文獻,我們要確保正確性的做法僅有增加數量,盡可能的保證各種基於事實的觀點與事實都能呈現出來。
且我也曾留言過,這次抗議活動前後抗議主軸有變動,一開始是抗議兩兆、然後黑箱、最後擴權,如果沒有把爭議條目青鳥行動的主條目下、失去了時間參造,我認為僅看爭議條目會難以理解抗議主軸為何前後不一致,在無法簡化一次文獻的情況,單獨將爭議條目至外只會增加查閱者的疑惑。
而對青鳥行動本身而言,如果只是單一介紹時間而沒有將爭議事件作為子條目補充,查閱者很難對雙方提供的觀點與證據比較。且抗爭活動的訴求與反對抗爭者的解釋—這兩者的爭議本身就是抗爭行動中重要的一部分,若沒有專門建立子條目比較,這個條目就只是新聞、編在維基新聞才正確。對於政治議題,百科應記錄雙方爭論與解釋、強化基於事實不同觀點的容納,我認為這些才是查閱者想看到的、這才是百科與新聞的不同。

--L2l4a835k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35 (UTC)[回复]

記得要補支持--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37 (UTC)[回复]
謝謝你--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39 (UTC)[回复]
但另一篇的留言要撤--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39 (UTC)[回复]
我直接更改吧,大概看懂發生啥了...--L2l4a835k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48 (UTC)[回复]
你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條目那篇留言想要更改,也不是不行,只是反立法院擴權運動條目那篇要取消支持--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55 (UTC)[回复]
補充點,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應該放在青鳥行動的子條目比較好吧,而非單獨劃分出去--L2l4a835k3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9:47 (UTC)[回复]

@MilkyDefer这个条目专门讲那些法案和那些法案引起的争议,当然也可以提及民众抗议(我没说不可以提及),但只简单的讲一讲就好,过于细节的部分应在专门的条目去讲。民众抗议是对法案争议的反应。--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49 (UTC)[回复]

那也把逃犯條例的條目名稱改成2019年逃犯條例爭議啊? --MilkyDefer 2024年6月5日 (三) 08:52 (UTC)[回复]
首先,条目名称不是我取的;第二,因为HYHJKJYUJYTTY等人挑起的事端导致你提到的这个讨论没办法进行。--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9:59 (UTC)[回复]
HYHJKJYUJYTTY等人持续不断说这个条目是专门讲民众抗议的,这让我们的讨论如何进行下去?--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0:01 (UTC)[回复]
另有傀儡调查讨论需要各位的关注和参与。--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03 (UTC)[回复]
很多用戶都說證據不足,很沒有邏輯--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06:05 (UTC)[回复]
(-)傾向反對,其一無法凸顯事件主軸,其二眾所周知當初相互尊重保留青鳥一詞進行決議,但卻被有心人士傳銷成維基背書已經造成一定的不妥示範,同時再逆輸出介入維基決議存在疑慮,這一來一往涉及片面有利於其中一個參與團體,而且幾乎是在陳抗運動差不多告終才作收割,我不認為讓這個具有存疑的後起之詞直接吞併整個條目是個妥善的決定,說白點作為早期編輯歷史背書青鳥一詞主要依據之一的「青鳥行動失控課金阿公阿嬤組」還不如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等主要推動團體在陳抗運動期間的參與定位以及國內外傳媒等交流更具代表性。--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10 (UTC)[回复]
兩個抗議條目,其中一個必須解決,否則很難處理--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15 (UTC)[回复]
“眾所周知當初相互尊重保留青鳥一[…]等交流更具代表性。”这并非事实,上个月23日(也可能是22日),“青鸟行动”之名被该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发明并在Threads上广泛传播,后来被本站维基人注意到然后就被放到了条目上,只是“青鸟行动”这个名称在当时刚刚出现,新闻媒体还没来记得报道。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我就是亲身经历者(虽然没条件去抗争现场),当时我不断刷Threads串文查看该社会运动的最新消息。--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29 (UTC)[回复]
“青鸟行动”之名由本站维基人发明的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30 (UTC)[回复]
你不可否認當時確實是一手來源,其實他沒說錯,但為了解決兩個抗議問題,所以我只好接受--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36 (UTC)[回复]
怕編輯衝突重更幾次介面還是弄到重打,我沒用脆我不做評價,但我有觀察FB、IG和推特在當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標青島東為主沒有問題,這場陳抗運動不是脆的專利,大約倒數第二場運動左右有人在維基堅持這點,那次結束後才有零星主流媒體引據維基試圖推廣,但等到真的陸陸續續有媒體接連採用差不多是所有陳抗結束之後的事,這也是事實,如果仍要堅持選擇性昭告片面脈絡,作為無論當時是在地還是在網都有FOLLOW的我只能從傾向改成反對。--Cbls1911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1:45 (UTC)[回复]
能理解你,但尊重你選擇--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2:14 (UTC)[回复]
(!)意見不了解細節,不便投票。建議重新寫為2024國會改革五法青鳥行動(或集會抗議活動)兩個獨立條目。國會改革五法就單純介紹藍白這次要通過的法案,前情,正文,各界反應,後續。然後青鳥行動(或集會抗議活動)也是如上(名稱由來, 前情(什麼原因),正文(誰發起的, 怎麼準備, 抗議過程517,521,524等等),各界反應,後續影響)。--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6月5日 (三) 12:50 (UTC)[回复]
希望你能投支持,還是反對--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2:54 (UTC)[回复]
(+)支持--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6月5日 (三) 13:00 (UTC)[回复]
(=)中立,我是希望重寫成兩個獨立條目2024國會改革五法青鳥行動(或集會抗議活動)--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6月6日 (四) 13:00 (UTC)[回复]
(+)支持我看了內容,有一半以上都在講抗議的事情,這個條目的不像法條條目,合併回去青鳥運動吧-- Jason22  對話頁 貢獻 2024年6月8日 (六) 12:38 (UTC)[回复]
謝謝--Hhjjhhhjji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3:01 (UTC)[回复]
@Jason22请你说清楚是支持拆分成两个独立条目,还是支持把“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更名成“青鳥行動”。--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5:05 (UTC)[回复]
看標題--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5:08 (UTC)[回复]
他的嘴和手没长在你身上,不用你替他表达。--Txkk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5:27 (UTC)[回复]
強烈(-)反对,會有這樣的想法,第一必須歸咎於現有條目名中「爭議」的字眼——引導人只注意到它的「關注度」,卻忽略它的本質。
修法行動才是本條目的核心,所以「法案內容」(連帶包含相關現行法制實務)以及「審議過程」是更該加深加精的面向。讀者應當是透過背景知識的融會貫通,自行形成自己的結論,而非透過斗大的「爭議」字眼引導認知——條文用語定義不清、技術性阻卻反對者發言、舉手表決等事證的誠直陳述,這才是讀者上來維基百科所期待的——完整的、有條理的、不偏頗的紀錄與敘述,而非現實戰場的延伸。
第二,想把整起事件「整碗端走」至社會運動之下,凸顯某種訴諸激情、不明事理的心態(抗議卻不清楚抗議的標的)。「青鳥行動」作為對「修法行動」的response,先後關係再直觀不過,仍是有人傾向忽略——這又凸顯某種「見樹不見林」的淺碟。
對於部分編輯者主張「青鳥行動」條目的獨立性,只要能夠發展出規模和深度,我不反對。另外,與其叫「XX爭議」,基於以上論述,我更希望本條目改叫「2024年立法院職權修法」。--Seanetienne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16:14 (UTC)[回复]
@Seanetienne现在有抗议条目,当前名为“反立法院擴權運動”。--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07 (UTC)[回复]
抗議條目,必須只有一個--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38 (UTC)[回复]
抗议条目当然必须只有一个(519行动那篇条目不含在内,因为它是抗议主条目的子条目,它只讲上个月19日这一天的抗议),但“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这篇条目是侧重于法案本身的。--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56 (UTC)[回复]
但法案內容只有背景而已,很多都是寫抗議內容,基本上就是抗議主條目--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37 (UTC)[回复]
你睁眼说瞎话。--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56 (UTC)[回复]
你知道法案條目不是這樣寫嗎--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59 (UTC)[回复]
你繼續瞎講--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00 (UTC)[回复]
你继续瞎讲--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09 (UTC)[回复]
另請就條目拆分問題繼續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5日 (三) 21:41 (UTC)[回复]
根据现有的信息来源,青鸟行动(或称“青鸟运动”、“反立法院擴權運動”)不再仅限于民众上街抗议了,还有罢免蓝白立委的行动(在明年启动)、在地对话线上培力课程、室内座谈、街头宣讲、纽约时代广场LED大屏幕播放青鸟行动的广告等等。--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4:56 (UTC)[回复]
上个月月底,山海公民拆樑行動和青鸟行动合流了[5]。--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04 (UTC)[回复]
這已屬於後續了,都不適合寫抗議--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06 (UTC)[回复]
青鸟行动是包含街头抗议等一系列活动的公民社会运动。--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12 (UTC)[回复]
不屬於維基百科範圍--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20 (UTC)[回复]
只要結束抗議鬥爭,基本上屬於後續--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21 (UTC)[回复]
是否为后续不是由你来定义的。--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7:36 (UTC)[回复]
罷免藍白立委的行動有明確他們不會推,就算有也已經無關了,更且屬於罷免條目還有維基百科不是預言家--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07 (UTC)[回复]
根据可靠来源的说法,时间一到,民众必然发起罢免,这并非水晶球。--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12 (UTC)[回复]
在一階沒過之前,屬於維基百科不是預言家,理論上是三階,只是我主張放寬而已--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13 (UTC)[回复]
如果要寫罷免條目是這樣--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5:14 (UTC)[回复]
@Imacat依瑪貓,妳是否願意加入討論?--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7:44 (UTC)[回复]
除了這個條目外,還有反立法院擴權運動也要更名為青鳥行動,若二個都成功的話,應該就是條目合併,而不是更名了,是否可以一併討論?--Wolfch (留言) 2024年6月7日 (五) 08:32 (UTC)[回复]
這本然就是要搞合併,因為抗議主條目,存在兩個抗議問題,再然分拆沒共識--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8:34 (UTC)[回复]
这是法案条目。--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9:11 (UTC)[回复]
不要跳針--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9:13 (UTC)[回复]
你不要跳针。--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9:26 (UTC)[回复]
你繼續嗨,我們努力統一中--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09:31 (UTC)[回复]
你继续嗨,我们努力拆分中。--Txkk留言2024年6月7日 (五) 10:43 (UTC)[回复]
为了避免我的账号发生风险,我不再和HYHJKJYUJYTTY(以及他的所有傀儡账号)对话(我自行主动实施双向互动禁制)。HYHJKJYUJYTTY,如果你想更快得到封禁大礼包,就继续和我对话。--Txkk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8:17 (UTC)[回复]

編輯請求[编辑]

國民黨民進黨的下鄉宣講內容加入--Kanshui0943留言2024年6月9日 (日) 05:28 (UTC)[回复]

這可以寫到後續那篇--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9日 (日) 05:35 (UTC)[回复]

發現到有一個小問題[编辑]

即便已有五位立委送醫,韓國瑜仍在晚間8點宣佈繼續開會,民進黨立委極為不滿,往台上丟水瓶要求停止表決。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在會後因身體不適,自行前往醫院檢查--あ さ か ぜ。
light wind.
2024年6月11日 (二) 14:58 (UTC)[回复]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在會後因身體不適,自行前往醫院檢查」這裡的資訊好像出錯了,需要稍微修改一下才行--あ さ か ぜ。
light wind.
2024年6月11日 (二) 14:59 (UTC)[回复]

「國會改革法案」進度?[编辑]

資訊框裡寫「國會改革法案皆三讀通過」,上方又註明「國會改革法案」包含5部法規,但目前三讀通過的應該只有《刑法》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皆三讀通過」的字眼會不會讓人誤會?反立法院擴權運動的資訊框也一樣。@HYHJKJYUJYTTY Seanetienne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16:27 (UTC)[回复]

但據來源,三讀都通過,主要爭論是總統國情報告、加強人事同意權、擴大調查權、增加聽證權以及藐視國會罪而已,基本上就結束,拿掉接就好了,更多焦點只是後續那篇的復議案--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16:4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