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湳
下湳,是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西部偏南。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下湳里、七座里西北部。[1][2]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下湳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下湳庄”,隶属于西螺堡。该庄北与社口庄为邻,东与顶湳庄为邻,南边为吴厝庄,西边为田尾庄、二仑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斗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新社区”,隶属于斗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新社区改隶属于嘉义厅。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下湳”大字,隶属于台南州虎尾郡西螺街[3]。
战后西螺街改制为西螺镇,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10月,云、嘉、南分治,西螺镇改隶属云林县。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下湳,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编辑]县道145号是埤头乡至六脚乡港尾寮的道路,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转东北微北—西南微南走向经过本地区东部北侧边界地带、东南部及南边中段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北北东可前往西螺市区、埤头并止于县道150号路口;[4]向西南微南可前往虎尾、土库、元长东南部、北港、六脚港尾寮等地。[1][5][6][7]
乡道云18线是湳底寮至下湳的道路,其东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东部近边界地带的县道145号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至下湳聚落北侧的乡道云35线终点路口转南南西再转西北微西,出聚落后转西北西出境,可经高铁高架桥下前往二仑、惠来厝、八角亭并止于其西南部湳底寮聚落西侧的乡道云15线转角路口。[1][2][8]
乡道云32线是湳仔至下湳的道路,其东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南部近边界地带的县道145号路口。由此向西北转西北微北,至下湳聚落蜿蜒而行后转西北西,至本地区西部边界转西南出聚落沿边界而行,出境后可前往田尾并止于该地区湳仔聚落的县道156号路口。[1][2][8]
乡道云34线是顶庄至太和寮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由本地区南端西侧入境,至本地区南端东侧的县道145号路口,转西南微南与其共线后沿边界而行,以至于本地区极南点出境。由该道路向西北西转南南西再转西再转西北可前往田尾地区的顶庄并止于乡道云33线路口;向西南微南至九块厝聚落路口转南独行后可前往吴厝地区中部的太和寮聚落并止于县道156号路口。[1][2][8]
乡道云35线是永定厝至下湳的道路,其南侧端点(终点)位于下湳聚落北侧的乡道云18线路口。由此向北北西出境后可前往二仑东北角、社口西南部、永定厝并止于县道154号路口。[1][2][8]
乡道云38线是鱼寮至顶湳的道路,其西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东部边界中央偏北处的县道145号路口(顶湳地区鱼寮西侧略偏北)。由此向东北东出境并穿越鱼寮聚落后后可前往顶湳并止于乡道云39线路口。[1][2]
乡道云41线是文和至七座的道路,其北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东部边界中央偏北处的县道145号路口(顶湳地区鱼寮西侧略偏南)。由此向南南东出境并穿越鱼寮聚落后可前往顶南西南部、三块厝西北端、三块厝与吴厝交界地带并止于县道156号路口(七座聚落南郊)。[1][2]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