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 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 | |
---|---|
主席 | 路易吉·隆哥(首任) 阿尔多·托尔托雷拉(末任) |
总书记 | 阿马迪奥·博尔迪加(首任) 阿吉利·奥凯托(末任) |
成立 | 1921年1月21日 |
解散 | 1991年2月3日 |
分裂自 | 意大利社会党 |
继承者 | 左翼民主党 重建共产党 |
总部 | 罗马暗店街4号 |
党报 | 《团结报》 |
青年组织 | 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合会 |
准军事组织 | 加里波第旅(1943年—1945年) |
党员 | 989708(1991年) 最高:2252446(1947年)[1] |
意识形态 |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1943年—1976年) 结构改革(1956年—1991年) 欧洲共产主义(1976年—1991年) |
政治立场 | 左翼 |
国内组织 | 民族解放委员会(1943年—1947年) 人民民主阵线(1947年—1956年) PCI—PSIUP(1966年—1973年) |
欧洲组织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1956年) |
国际组织 | 共产国际(1921年—1943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1956年) |
欧洲议会党团 | 共产党人和盟友党团(1973年—1989年) 争取欧洲联合左翼党团(1989年—1991年) |
党歌 | 《红旗》 |
党旗 | |
意大利政治 政党 · 选举 |
共产党 |
---|
共产主义主题 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 左翼国际组织列表 |
意大利共产党(义大利语: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简称意共(PCI),是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曾是西欧人数最多的共产党。1921年,该党在里窝那成立,当时取名为“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d'Italia,缩写为PCd'I)”。1926年,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禁止该党活动。1943年5月15日,流亡莫斯科的该党领导层将党的名称改为“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缩写为PCI)”。1948年—1991年,该党一直是意大利最大的反对党。1991年2月3日,该党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改组为左翼民主党。为今日的民主党前身。
历史
[编辑]成立前的革命风潮(1919年—1920年)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义大利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革命形势高涨、义大利社会党内的分歧路线,加上与第三国际间的关系,导致社会党的分裂。
1919年10月社会党弃权派正式成立。
1920年是无产阶级暴动最激烈的一年,共发生罢工与停工事件两千馀起左右,革命浪潮高涨到顶点。10月底,义大利社会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主要包括弃权派、新秩序派、及少部分的最高纲领派)在米兰集会,会后发表宣言,将把社会党转变为一个新的、高度权力集中的党,改名为义大利共产党。
义大利共产党的成立与挫败(1921年—1926年)
[编辑]1921年1月,从社会党的代表大会会场离开召开义大利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5人,执行委员会5人,分别是阿马迪奥·博尔迪加、鲁杰罗·格里埃科、翁贝托·特拉西尼、路易吉·雷波西、布鲁诺·福蒂基亚里,由弃权派的博尔迪加领导(博尔迪加在成立义共后旋即解散了弃权派) ,其馀10位中央委员为:安布罗吉奥·贝罗尼、尼古拉·邦巴奇、埃吉迪奥·真纳里、安东尼奥·葛兰西、安塞尔莫·马拉比尼、弗朗西斯科·米西亚诺、乔瓦尼·帕罗迪、路易吉·波拉诺、切萨雷·塞萨和卢多维科·塔西亚。设总部于米兰,改《新秩序》周刊为日报,并发刊《共产党人》,加入“第三国际”。4月义大利大选意共获29万张选票,而社会党获150万张选票,党员仅4万人左右。6月,第三国际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采取退却路线。12月第三国际宣布“统一战线”,联合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阿姆斯特丹国际协同工作。
1922年3月,义共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罗马提纲》[2]与来自下面的统一战线。10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12月,第三国际“四大”,做成义大利问题的决议:合并义大利社会党与共产党。
1923年2月,博尔迪加被捕。4月,义大利社会党大会,反对第三国际“四大”的决议案。6月,第三国际第三次扩大执委会,决议设立义共新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安吉洛·塔斯卡、毛罗·斯科西马罗、朱塞佩·沃塔、布鲁诺·福蒂基亚里组成,后以埃吉迪奥·真纳里取代福蒂基亚里。9月,陶里亚蒂、塔斯卡、沃塔被捕。10月,义大利当局释放被捕的义共领导人物。
1924年2月,《团结报》创刊。4月,义大利依法西斯政权新选举法选举义共获得27万张票,葛兰西等19名代表选入议会。6月,“马泰奥蒂被杀事件”在义大利掀起反法西斯浪潮。第三国际“五大”,号召“布尔什维克化”。8月,葛兰西任义共总书记。
1925年2月,义共中央委员会讨论苏共党争。11月,法西斯当局严厉镇压反对派。12月,苏共“十四大”,通过史达林的一国社会主义。
法西斯专政下的义大利共产党(1926年—1943年)
[编辑]1926年1月,义共在里昂召开“三大”,通过《里昂提纲》[3]。10月,义共中央致苏共中央的信对于苏共党争表示关切和忧虑。11月,葛兰西与大量义共党员被捕,法西斯全面专政。陶里亚蒂在莫斯科接掌义共总书记,组织流亡政党。
1927年3月,义共在巴黎发刊《工人国家》作为党的机关刊物;隆哥则负起青年工作的责任。
1928年5、6月,法西斯政权以阴谋罪、鼓动煽起仇恨、内战、叛乱,通过暴力改变宪法和国家形式罪审判葛兰西等义共党员,判处葛兰西、罗维塔 、史科奇马诺二十年四个月零五天的徒刑;特拉奇尼二十二年九个月零五天的徒刑。7月,第三国际“六大”,通过“第三时期”路线。
1929年2月,葛兰西开始撰写《狱中札记》。4月,史达林斗垮布哈林派,清除国际布哈林派。陶里亚蒂开除塔斯卡。
1930年1月,陶里亚蒂开除“三人反对派”。特拉奇尼在狱中表示反对陶里亚蒂的行动。
1935年7月,第三国际“七大”,宣布“人民战线”。
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逝世。6月,义共采用“制宪会议”为人民战线的形式。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义共志愿加入第三国际的国际旅,支援西班牙共产党。义共副总书记隆哥任国际旅总政委。
1943年6月,史达林解散第三国际。7月,英美联军登陆义大利西西里岛。9月,义大利巴多里奥政府与同盟国签署休战协定,义共合法公开活动。
1943年10月,巴多里奥政府向纳粹德国宣战,义大利分裂为二,北方为德军占领与法西斯羽党统治的傀儡政权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南方为亲盟军的意大利政府。意共在北方德占区组织了强大的游击队“加里波第旅”。
陶里亚蒂与战后路线(1944年—1964年)
[编辑]1944年1月,意大利共产党、义大利社会党和行动党攻击巴多里奥政府,要求废止君主制,成立“义大利制宪会议”,统一全国。4月,陶里亚蒂返国。陶里亚蒂在萨连诺发表公开演讲“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政策”,说明义共的新路线,史称“萨连诺的转向”。7月,英美联军攻克罗马。 10月,陶里亚蒂在佛罗伦萨演讲:“在当前的局势中,我们党的任务”。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处决。2日后,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轴心国正式瓦解。二战随之结束。
1946年6月,义大利公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义大利大选,义共获18.9%的选票,位居第三大党。党员达170万。7月—10月,巴黎和会,来自二十一国代表商讨对义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及芬兰诸国的和平草约。
1947年10月,苏联、法国、义大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共产党组成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书信》出版。1948-1951年,葛兰西《狱中札记》分两卷出版。1948年意大利大选中,通过苏联的大规模资金支持,意共获得了30%的选票,位居国会第二大党席位。[4]
1949年1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二次会议。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演说攻击史达林。苏共进行改革。4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解散。5月,陶里亚蒂赴南斯拉夫会见铁托,学习南斯拉夫经验。陶里亚蒂接受《新内容》杂志的访问,发表有关史达林、苏共以及国际共运的谈话。
同年6月,波兰发生大规模抗议事件。10月,匈牙利爆发反对苏联统治的革命,意大利共产党随之发生分裂,据意共机关报《团结报》,包括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和乔治·纳波利塔诺在内的意共领导人和大部分普通党员支持苏联镇压起义的行为。[5]然而,共产主义工会组织意大利劳工联合会总书记吉赛普·蒂·维多里奥公开声明反对意共领导人的观点,其他著名党员如安东尼奥·乔利蒂、洛里斯·福图纳和其他党内有影响力的人士也表示了反对。而意共的密切盟友意大利社会党领袖彼得罗·南尼也反对苏联干预。2006年,纳波利塔诺当选了意大利总统,在2005年所写的自传中,他表示他为当年自己为苏联在匈牙利的所作所为辩解感到后悔。他说当时他认为党的团结和苏联对共产主义的领导更为重要。[6]。12月,义共“八大”,提出新路线。
1956年—1962年,德拉沃尔学派[7]主持义共《社会》杂志。
1957年4月,义共召开纪念葛兰西逝世二十周年大会,陶里亚蒂以“葛兰西的理论与实践在今天的适切性”为题发表演讲。
1958年,义共召开葛兰西研究大会,陶里亚蒂发表《葛兰西与列宁主义》论文。
1960年,中苏交恶。在义共“九大”上义共决议支持苏联。
1962年,义共解散《社会》杂志的编辑部。11月,中共中央发表《陶里亚蒂同我们的分歧》。
1963年1月,义共“十大”,提出“结构改革”与“逐步发展”路线。3月,中共中央发表《再论陶里亚蒂同我们的分歧》。4月,义大利大选,义共获25.3%的选票,跃居第二大党。
1964年8月,陶里亚蒂病逝于雅尔达,路易吉·隆哥继任义共总书记。9月,路易吉·隆哥在义共的机关刊物《再生》公布陶里亚蒂的《雅尔达备忘录》。柯雷蒂脱离义共。
隆哥时期的路线论争(1964年—1972年)
[编辑]1964年—1966年,义共左右两派辩论。
1966年1月,义共“十一大”,义共左派受挫,义共确认继续陶里亚蒂方向。
1968年1月,捷克布拉格之春。5月,法国五月风暴,波及西欧各国。8月,苏联入侵捷克,义共总书记路易吉·隆哥指责苏联入侵行动。
1969年2月,义共在波洛纳召开“十二大”,隆哥、贝林格中派获胜,提出继续发展陶里亚蒂的新路线。8月,义共左派领袖乔治·阿门多拉发表论文《一个拥护政府的政党》,提出参政问题。10月,义共就“宣言派”问题展开辩论。12月,义共将宣言派开除出党。
贝林格与“历史性妥协”路线(1972年—1980年)
[编辑]1972年3月,义共“十三大”,贝林格当选为总书记,路易吉·隆哥出任义共主席。
1973年10月,义共总书记贝林格撰写“历史性妥协”系列论文。
1974年12月,义共“十四大”;义共接受北约,支持美苏和解,并提出克服欧洲军事集团对立局面。
1975年5月义大利地方选举,义共获32%的选票。7月,义共与西共领导阶层集会,发表宣言。11月,义共与法共领导阶层集会,发表宣言。
1976年6月,义大利大选,义共获34.4%的选票,为历史最高纪录,国会议员由179位提高为227位,义共的彼得罗·英格拉奥当选为意大利议会议长。此外,义共获取七个国会委员会召集人的位置。贝林格接受“欧洲共产主义”一词。
1977年1月,贝林格提出“紧缩—转变意大利的机会”。3月,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三国共产党领袖在马德里集会,三党接受欧洲共产主义的提法。义大利局部地方选举,义共获28.8%的选票,减少9.5%。
1978年5月,义大利地方选举,义共获26.5%的选票,减少9.1%。
1979年4月,义共“十五大”,修改党章有关党员的规定。6月,义大利大选,义共获30.4%的选票,减少4%。12月,义共指责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4月,义共总书记贝林格率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意共和中共两党关系。12月,义共放弃“历史性妥协”路线,代之以“民主替代”路线。
1981年2月,义共同苏共在阿富汗和波兰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故宣布义共总书记贝林格不出席苏共二十六大,由巴叶塔率团参加。
1982年1月,义共中央委员会通过贝林格对苏联体制的批评意见,义共与苏共论战。10月,苏共中央委员瓦季姆·扎格拉金访问义共,缓和苏共与义共的紧张关系。
1983年3月,义共“十六大”,贝林格提出“民主替代”路线的纲领并再当选为总书记,修改党章,纳塔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6月,义大利大选,义共获29.9%的选票,与天主教民主党只相差3%。
1984年6月,贝林格逝世,纳塔继任义共总书记。义共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33.3%,超过天主教民主党0.3%,为义共第一次领先义大利各党。
1985年5月,义大利地方选举,义共获得30.2%的选票,落后天主教民主党4%,损失了罗马市长的宝座。6月,义共所提“工资指数公民投票案”以45.7%对54.3%落败。
1986年1月,纳塔访问苏联,调整义共与苏共的关系,双方在尊重各党独立的基础上发展新关系。4月,义共在佛罗伦斯召开“十七大”,纳塔当选总书记,中央委员扩为216员,中央监察委员扩为61员,全国代表大会改每三年召开一次,义共继续发展“民主的轮替”路线。6月,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访问义大利,宣称两党的关系堪称国际共产党间的典范。
转型和改组 (1988年—1991年)
[编辑]随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义共放弃共产主义纲领,并改组为左翼民主党。左翼民主党再经过多次重组后,成为今日的民主党。
意共中不满改组的成员另外组成重建共产党,该党后多次分裂。
历任总书记
[编辑]姓名 | 任期 |
---|---|
阿马迪奥·博尔迪加 | 1921年—1923年(事实上) |
新领导小组 | 1923年—1924年 |
安东尼奥·葛兰西 | 1924年8月—1926年11月9日 |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 | 1926年11月—1934年 |
鲁杰罗·格里埃科 | 1934年—1938年 |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 | 1938年—1964年 |
路易吉·隆哥 | 1964年—1972年 |
恩里科·贝林格 | 1972年—1984年 |
阿雷桑德罗·纳塔 | 1984年—1988年 |
阿吉利·奥凯托 | 1988年—1991年 |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存档副本. [201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 PCd'I, Theses on Tactics, Rome, 1922. 1922-03-26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英语).
- ^ The Lyons Theses, Amadeo Bordiga 1926. 1926-01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1) (英语).
- ^ CNN Cold War Episode 3: Marshall Plan. Interview with F. Mark Wyatt, former CIA operative in Italy during the election.. CNN.com. 1998–1999 [200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8-31).
- ^ The following are references in English on the conflicting positions of l'Unit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tonio Giolitti and party boss Palmiro Togliatt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iuseppe Di Vittori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Pietro Nenn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Napolitano, Giorgio. Dal Pci al socialismo europeo. Un'autobiografia politica (From the Communist Party to European Socialism. A political autobiography). Laterza. 2005. ISBN 88-420-7715-1.
- ^ 德拉·沃爾佩- 台灣Wiki. [2017-05-06] (中文(台湾)).[失效链接]
书籍
[编辑]- 熊自健,《义大利共产党的历史道路》,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5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