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阿伦森
外观
马克·阿伦森 Marc Aaronson | |
---|---|
出生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 1950年8月24日
逝世 | 1987年4月30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 (36岁)
国籍 | 美国 |
公民权 | 美国 |
母校 | 加州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 |
奖项 | 1981年乔治·范·比斯布罗克奖 1983年巴特·包克奖 1984年牛顿·莱西·皮尔斯天文学奖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天文学 |
机构 | 亚利桑那大学 |
马克·阿伦森(英语:Marc Aaronson,1950年8月24日—1987年4月30日[1]),美国天文学家。
经历
[编辑]阿伦森生于加州洛杉矶。1972年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77年在哈佛大学以星系近红外线孔径测光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德天文台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83年成为天文系副教授。
研究
[编辑]阿伦森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使用塔利-费舍尔关系测定哈伯常数、对碳星的研究、矮椭球星系内恒星速度分布。
阿伦森是第一位试图以红外线影像拍摄暗物质的天文学家。他以红外线拍摄的星系晕内的不明物质可能是暗物质。
死亡
[编辑]阿伦森于1987年4月30日傍晚在基特峰国家天文台梅耶尔望远镜意外身亡[3]。阿伦森要走到望远镜圆顶外的步道观察当晚天气时,因为自圆顶向下的楼梯使圆顶突然关闭,并且圆顶的转动马达关闭;但是圆顶会持续运动一段时间以方便向外开启,阿伦森因此被夹住身亡。意外之后相关设计缺陷被修正,楼梯长度被缩短,并且往圆顶外小径也被改为与圆顶外墙平行。
荣誉与奖项
[编辑]- 1981年美国天文学会乔治·范·比斯布罗克奖(和杰里米·莫尔德共同获得)。
- 1983年哈佛大学的巴特·包克奖。
- 1984年美国天文学会牛顿·莱西·皮尔斯天文学奖。
- 小行星3277[4]
马克·阿伦森纪念讲座
[编辑]纪念阿伦森的马克·阿伦森纪念讲座是为了提升天文研究和对杰出天文研究的认可而成立,由亚利桑那大学和斯图尔德天文台每18个月举办一次[5]。
注释
[编辑]- ^ Aaronson, Marc A.. Who Was Who in America, 1993-1996, vol. 11. New Providence, N.J.: Marquis Who's Who. 1996: 1. ISBN 0-8379-0225-8.
- ^ Audouze, Jean. Large Scale Structures of the Univers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1988. xxii [2013-01-01]. ISBN 90277274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6).
- ^ MARC A. AARONSON, ASTRONOMER, KILLED BY REVOLVING DOME. The New York Times. 1987-05-02 [2008-06-10].
- ^ Schmadel, Lutz D.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Springer. : 273. ISBN 978-3-540-00238-3.
- ^ Aaronson Memorial Lecture. [200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