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223 龙式军用直升机
Fa 223 龙式 Fa 223 Drache | |
---|---|
Fa 223的模型 | |
类型 | 直升机 |
制造商 | Focke-Achgelis |
首飞 | 1940年8月3日 |
主要用户 |
纳粹德国空军 法国空军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 |
制造数量 | 20 |
Focke-Achgelis Fa 223 龙式(德文:Drach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纳粹德国所开发的一款军用直升机。
概要
[编辑]Fa 223由一个1,000匹马力的BMWBramo 323星型引擎供应动力给两个设置于12.2公尺长圆筒状机身两侧的11.9公尺螺旋桨。最高巡航速度每小时175公里(109英里),最高时速每小时182公里(113英里),飞行高度可达7,100公尺(23300英尺)。运输负载可超过1吨(2,200磅),满载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21公里(75英里),飞行高度约2440米(8,010英尺)。[1][2][3]
算上前身Focke-Wulf Fw 61直升机在内,Fa 223早在1937年左右就开始开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时就已进入量产阶段,但生产工厂遭到盟军轰炸,零件生产工厂与整体组装场等整条生产线大部分都遭到摧毁,仅有数架成品机与半成品机幸存。
因为重建整条生产线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期间新工厂又遭遇了第二次轰炸,虽然没有全毁,但仍受损严重;因此直到战争结束为止,所有衍生型加起来也只生产了约20架左右。
开发
[编辑]1936年,设计者Henrich Focke原本拥有的公司因为政治上的因素遭取缔而被迫关闭,但由于新机型BF-109C的设计已近乎完成,因此他成立了新的公司Focke-Wulf准备进行生产。同年6月,为了筹集量产所需的资金,Focke-Wulf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4]。1937年11月,Focke-Wulf公司开始正式量产BF-109C直升机。美国的ITT公司通过其德国子公司C. Lorenz购买了28%的股权,并开始逐步蚕食,在1938年获得了该公司的控制权[5]。Henrich Focke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在Focke-Wulf公司期间所设计的一个原型机-Fw 61,让空军司令部印象深刻。
1938年,Henrich Focke在军方的牵线下与飞行员Gerd Achgelis合作,于代尔门霍斯特成立了Focke-Achgelis公司,并接下了军方开发能携带700公斤有效负载的新型直升机订单[6]。他们首先制造了一个可承载6人、相当于Fw 61放大版的原型机,命名为Fa 226“大黄蜂”(德语:Hornisse)。机身由Focke-Achgelis自产,引擎、变速箱与螺旋桨部件则外包给BMW柏林厂生产。Fa 226是世界上首架运输直升机,并在1938年获得汉莎航空正式下单采购[7]。Fa 226受到了空军司令部的特别关注,并在1939年第一架军用版原型机首飞前重新命名为Fa 223[8] 。海军也对Fa 223表示了高度兴趣,考虑以它取代海军现有的高速鱼雷艇。
1939年9月,Fa 223的第一架军用版原型机V1从代尔门霍斯特的工厂出厂,代号“龙式”(德文:Drache),双螺旋桨的布局类似Fw 61,但是机仓与负载仓是采用钢管制的全封闭型,引擎则安装在圆筒状机身的中央。
因为V1一直无法通过飞行前的测试,因此一直拖到了1940年都无法试飞。直到原本使用的BMW Bramo 323D型引擎被证明在长时间运作中过于脆弱容易损坏,而换成了1000匹马力的Bramo 323Q3型引擎后,V1才得以顺利试飞。新引擎虽然提升了可靠性与承载力,但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剧烈的震动导致螺旋奖在转动时容易移位而难以控制。不过原厂BMW认为只要在制造引擎时更注意细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首飞
[编辑]在接受了超过100小时的地面与系留测试后,V1终于在1940年8月3日进行了首次正式飞行。同年十月,在雷希林的飞行测试中,测出的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82公里,爬升率528公尺,最大飞行高度7,100公尺更是远超当时世界上的任何直升机[8]。
虽然测试结果优秀,但Fa 223仍远远无法投入军事使用,尽管军方已承诺了100架的订单,但是Focke-Achgelis公司必须加快开发的进度以符合军方的要求[8]。
1941年2月5日,V1在低空飞行时因为引擎故障而坠毁。而有著玻璃化座舱,设置了观察员位置与机枪的第二架原型机V2,也在完成不久后被盟军的空袭击毁[8]。
衍生型
[编辑]在完成试飞并准备进入量产后,空军司令部提出以下五种衍生型态,并直接在生产线上进行装配。
- Fa 223A - 搭载两枚550磅炸弹或深水炸弹的反潜机
- Fa 223B - 装备可抛弃式油箱的侦察机
- Fa 223C - 装备钢索与绞盘的搜索/救援机
- Fa 223D - 山区部队的补给机
- Fa 223E - 加装控制设备的双人座教练机
- 未完成的衍生型:混合两架机体,制成有4座螺旋桨、载重力更高的机型,但因为战败而没来的及完工。未完成的机体在奥森豪森被盟军士兵发现。
V3实验机
[编辑]V3型机在设计时,空军司令部决定放弃传统的一个机体多种衍生型的设计,将V3定义为多用途机体[8]。新设计以Fa 223E型为主,囊括所有衍生型的功能。这种设计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企图,也是现代多用途攻击直升机的前身。
与前两型一样,V3型以覆盖著防火布的熔接钢管构成,减轻重量的同时也更方便维修。机身内部分为驾驶舱、酬载仓、引擎室、机尾四个部分。驾驶舱为双人并排型,左边为飞行员,右边为观察员。驾驶舱后方为酬载仓,引擎室则在酬载仓中央,以一系列钢索固定住发动机与变速箱以避免移位[9][10] 。
因为使用了比前型更大的12.5公尺螺旋桨,因此机身外支撑螺旋桨的的钢管也比原来更长,以避免两座螺旋桨重叠[11]。
生产
[编辑]1942年,位于代尔门霍斯特的Focke-Achgelis工厂开始量产Fa 223。同年六月,该工厂遭盟军空袭轰炸,仅有两架原型机与七架半成品机幸存,其他包括零件生产等设备尽数遭到摧毁[12]。Focke-Achgelis虽然试图在原地恢复生产,但因难度太大而在1943年放弃,转而在位于劳普海姆的陆军飞行训练基地附近利用现成设备成立新工厂。新工厂生产的第一架Fa 223编号为V11,由飞行员Karl Bode进行一系列高难度示范驾驶,以验证并展现它的能耐。
测试中,V11使用特制的快速释放吊勾将一架已拆开的Fi-156轻型飞机的机身吊起,并准确的放置在运输车辆上,展现优秀的负载能力与操作的精确度[12]。
1943年9月,希特勒派出特种部队准备营救失势下台的义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特种部队指挥官奥托·斯科尔兹内原本属意使用Fa 223[13],因为它可以直接降落在义大利新政府软禁墨索里尼的大萨索峰Albert Rifugio饭店别墅前的花园里[13]。但是运来的V11在行动前发生了机械故障,因此斯科尔兹内被迫临时改用Fi-156来完成任务[13] 。
1944年春天,德军一架Do 217轰炸机在前往奥地利的途中失事坠毁在位于下萨克森洲奥斯纳布鲁克与欧登堡之间的Vehner沼泽。因为地面部队难以进入沼泽地,空军司令部决定派出V11的来清理残骸。不过操作的飞行员低估了Do 217轰炸机的重量,V11在尝试移动Do 217的残骸时不幸失控坠毁在失事地点附近。为了移除两机的残骸,空军司令部只好再派出了编号V14的另1架Fa 223前往现场。1944年5月11日,V14由Karl Bode与另一位空军直升机飞行员Helmut Gerstenhauer驾驶,开始移除已被Focke-Achgelis公司与隶属空军的recovery公司的技师拆解开来的V11与Do 217残骸。V14总共飞行了10趟才搬运完毕,并利用吊网将残骸装上运输车辆。虽然损失了V11,但是空军司令部与Focke-Achgelis公司深入研究了失事的V11与Do 217的零件,获得不少有用的经验[12]。
失事事件之后,空军司令部决定评估Fa 223做为山区部队运输机的潜力。一架编号V16的Fa 223被派驻到在米滕瓦尔德附近,靠近因斯布鲁克山区的山地步兵学校,同行的还有作为备用机的V14。测试目标是评估Fa 223是否足以应付全天候出勤,在短时间内重复起飞与降落在众多海拔高度超过1,600公尺的高山营地,以及协助山地炮兵部队与其装备迅速移防。1944年10月测试结束时,V16已经出勤了83个航次,累计飞行时数超过20个小时[14]。
在1944年7月劳普海姆遭空袭前,Focke-Achgelis总共只制造了7架Fa 223。空袭之后,虽然零件工厂又再次遭摧毁,但这次组装厂得以幸存,编号V18按时交机,编号V19零件齐备组装中,另外还有13架的Fa 223半成品在厂中等待零件。不过,第二次空袭让空军司令部对这个计画失去了信心,在山区测试完成后,生产计画被完全放弃,Focke-Achgelis的人员则被分配到梅塞施密特公司支援战斗机的制造[15]。
在生产计划停止仅仅一周之后,Focke-Achgelis又接到了新的指示,在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附近进行飞行测试并准备建立一条可月产400架直升机的生产线。但是德国在半年后战败,因此这条生产线从来就没有完成[15]。
任务纪录
[编辑]Fa 223第一次的长距离飞行纪录是编号V12的机体由德国飞往白朗峰,救援17名受困的登山客。不过在回程时因为机械故障造成螺旋桨机构整个崩解,V12坠毁在机场,机组员与乘客全数罹难[16]。
格但斯克飞行
[编辑]1945年2月,Focke-Achgelis公司在滕珀尔霍夫机场附近的工厂设法保持了2~5架Fa 223生产量。2月25日,新机几乎是刚出厂就立刻接到了“元首特别命令”,紧急飞往波兰的格但斯克。2月26日,由Gerstenhauer与两位副驾驶所驾驶的Fa 223从滕珀尔霍夫起飞,往东北方向朝符兹堡飞行,但随后就因为恶劣的天气造成螺旋桨轴承损毁,不得不迫降在克赖尔斯海姆修理以及等待天气好转。
天气好转后,Gerstenhauer重新起飞,按原计画降落在符兹堡加油,随后继续往东北飞行并降落在迈宁根过夜。隔天,他们进行了315公里不著地的飞行抵达了梅克伦堡的不莱梅市;2月28日,Gerstenhauer继续朝东北方往波兰方向飞行,不过恶劣的天候状况再次让他迫降在普伦茨劳。一直到了隔天,天候状况仍不见好转,Gerstenhauer虽然尝试强行起飞,最后仍不得不停留在格但斯克西方的斯武普斯克过夜[17]。
这次停留一直到了3月5号都无法起飞,随著前线战况的持续恶化,Gerstenhauer认为他们必须离开斯武普斯克,在苏联军攻进波兰前抵达格但斯克。不过,在他们终于抵达格但斯克时发现,该城市已经沦陷,他们只好降落在城外等待空军司令部的进一步指令。空军司令部在接获情报后指示他们回头飞返不莱梅市。直到他们取海路走波罗的海沿岸,经加尔茨飞返不莱梅市时已经是3月11日了。
这次航程的总飞行距离是创纪录的1675公里,累计飞行时数约16小时25分[17]。
TS/40
[编辑]1945年1月,空军司令部将仅有的3架Fa 223装备给当时驻扎于巴伐利亚因河畔米尔多夫,空军唯一以直升机为主的第40航空运输队(Transportstaffel 40、TS/40),因为机队原本所使用的Flettner Fl 282s直升机已在奥地利战争中被摧毁。
该机队在战争中因为任务关系不断地更换驻地,最后一个驻地是在巴伐利亚艾恩灵。终战时,机队所属的3架Fa 223中,其中1架为了避免遭俘虏而被德军摧毁,另外2架则被美军缴获[17]。
跨海峡飞行
[编辑]战争结束后,美军缴获的两架Fa 223一架转让给了法国,另一架则暂停在盟军位于欧洲的军营中。美军虽然一直想把它运回本国进行研究,但因为船舱空间不足而不断延后。
为了避免意外,美军打算先把机体带出欧陆,因此向英军商借基地暂存,准备择期再安排船只送回美国。1945年9月6日,英国皇家空军让Gerstenhauer与他的两位副驾驶在两位空军观察员的监视下,驾驶V14从瑟堡飞越英吉利海峡,降落在位于罕布夏郡的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这是史上第一次由直升机完成的跨海峡飞行。
V14在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里进行了两次飞行测试,直到10月3日故障坠毁。事故的起因则是因为英国皇家空军无视Gerstenhauer的警告,没有将固定引擎的钢索保持在适当的张力导致[18]。
战后
[编辑]- 法国的SNCASE飞机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SE-3000的计画,用以继续开发Fa 223,并获得原厂Focke公司协助。该计画以运输为目的,在原有的框架上重新设计,搭载750匹马力的BMW Bramo "Fafnir"引擎,可容载4名乘客。1948年10月23日首飞,不过只生产了3架。[19]
- 捷克斯洛伐克的Československé Závody Letecké公司(AVIA公司的前身)在1945~1946左右,利用在德国各地找到的备品零件与从残骸上拆下来的可用零件重新组装成了两架Fa 223,并命名为VR-1。[3][7]
用户
[编辑]- 纳粹德国空军
- 空军第40航空运输队
-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
- 战后获得2架,取名为VR-1
- 国家安全卫队拥有数量不明的机体,服役期间约在1945~1955年之间。
- 法国空军
- 战后获得1架,用于SE-3000计画
规格
[编辑]- 乘员:机师1名,依任务不同搭配1~3名机组员(反潜、搜索/救难、运输)。
- 最大乘载人数:机师、机组员 + 8名士兵与装备 或 4床担架
- 全长:12.25公尺
- 全高:4.35公尺
- 翼展:24.5公尺(包含旋翼直径与机身宽度)
- 旋翼直径:12.0公尺
- 旋翼面积:226.0平方公尺
- 空机重:3,180公斤
- 满载重:3,860公斤
- 最大载重:1,002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4,309~4,434公斤
- 发动机:1具1000匹马力BMW Bramo 323星型引擎
- 最高时速:每小时175公里
- 巡航时速:每小时121公里
- 航程:700公里
- 满载巡航高度:2,400公尺
- 爬升率:每秒4公尺
- 武装:1座MG 15机枪(机首)、两枚550磅炸弹 或 深水炸弹
外部链接
[编辑]附注
[编辑]- ^ Focke Achgelis Fa 223 Drache. Luftwaffe Resource Cen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 ^ Focke-Achgelis Fa 223. EAD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30).
- ^ 3.0 3.1 Focke-Achgelis Fa 223 "Drache". Aviastar.or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3).
- ^ The Warplanes of the Third Reich, p172, 2nd col. 2nd para.
- ^ The Sovereign State of ITT, Anthony Sampson, ISBN 0-8128-1537-8; p.28, 3rd para.
- ^ Air International May 1984, p.247.
- ^ 7.0 7.1 Polmar, p. 56
- ^ 8.0 8.1 8.2 8.3 8.4 Air International May 1984, p. 259.
- ^ Smith and Kay 1972, pp. 598–599.
- ^ Air International May 1984, pp. 262–263.
- ^ Air International May 1984, pp. 259–260.
- ^ 12.0 12.1 12.2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p.291.
- ^ 13.0 13.1 13.2 Joseph, Frank. Mussolini's War: Fascist Italy's Military Struggles from Africa and Western Europe to the Mediterranean and Soviet Union 1935-45. United Kingdom: Casemate Publishers. 2010: 237. ISBN 1906033560.
- ^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pp. 291–292.
- ^ 15.0 15.1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p.292.
- ^ Smith and Kay 1972, pp. 600–601.
- ^ 17.0 17.1 17.2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p.293.
- ^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p.294.
- ^ Lambermont, Paul Marcel; Anthony Pirie. Helicopters and Autogyros of the World. Barnes. 1970: 37.
参考文献
[编辑]- Coates, Steve and Carbonel, Jean-Christophe. Helicopters of the Third Reich. Crowborough, UK: Classic Publications Ltd., 2002. ISBN 1-903223-24-5.
- "Fa 223...Henrich Focke's Singular Kite", Part One. Air International, May 1984, Vol. 26 No. 5. Bromley, UK:Pilot Press. pp. 245–247, 259–262. ISSN 0306-5634.
- "Fa 223...Henrich Focke's Singular Kite", Part Two. Air International, June 1984, Vol. 26 No. 6. Bromley, UK:Pilot Press. pp. 291–296. ISSN 0306-5634.
- Green, William. "The Warplanes of the Third Reich". Galahad Books,1990. ISBN 0-88365-666-3.
- Nowarra, Heinz J. German Helicopters, 1928-1945. Atglen, Pennsylvania: Schiffer Publishing, 1990. ISBN 0-88740-289-5.
- Polmar, Norman and Floyd D. Kennedy. Military Helicopters of the World: Military Rotary-wing Aircraft Since 1917.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1. ISBN 0-87021-383-0.
- Sampson, Anthony "The Sovereign State of ITT", Stein and Day, 1973, ISBN 0-8128-1537-8
- Smith, J. Richard. Focke-Wulf, an Aircraft Album. London: Ian Allan Ltd., 1973. ISBN 0-7110-0425-0.
- Smith, J. Richard and Kay, Anthony. German Aircraft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Putnam & Company Ltd. 1972 (3rd edition 1978). ISBN 0-370-00024-2.
- Witkowski, Ryszard. Rotorcraft of the Third Reich. Redbourn, UK: Mushroom Model Publications, 2007. ISBN 978-83-8945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