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號驅逐艦
太和號驅逐艦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克拉倫斯·克拉斯·托馬斯 |
擁有國 | 中華民國 |
艦級 | 太字號驅逐艦 |
代號 | 舷號:DE-23[1] |
製造廠 |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德拉佛公司 |
動工 | 1943年1月16日 |
下水 | 1943年7月31日 |
服役 | 1948年12月14日 |
除籍 | 1972年 |
現況 | 退役拆解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1,240長噸(1,260公噸) |
全長 | 306英尺(93公尺) |
全寬 | 36英尺8英寸(11.18公尺) |
型深 | 8英尺9英寸(2.67公尺) |
動力 | |
最高速度 | 21節(39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10,800海里(12節) |
乘員 | 軍官15人,兵201人[2][3] |
武器裝備 |
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舷號:DE-23)是中華民國海軍的一艘太字號驅逐艦,前身是美國海軍的坎農級護航驅逐艦托馬斯號(USS Thomas (DE-102))。
托馬斯號於1943年11月21日服役,1944-1945年間在大西洋共同擊沉二艘德國U型潛艇,重創一艘。其中U-233號為深水炸彈所迫浮上水面後,被托馬斯號撞沉,於1948年10月29日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並被中華民國海軍命名為「太和」號。1949年,參與了9月的平潭島戰役以及對大陸沿海的封鎖;1950年,她參與了從海南島的撤退以及萬山群島戰役;1956年,參與了兩次對南沙群島的威力偵巡,捍衛中華民國對南沙群島主權,於1972年從中華民國海軍除籍後報廢拆解。
艦歷
[編輯]1943年1月16日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德拉佛公司放置龍骨,1943年7月31日下水,同年11月21日服役。[4][5]她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克拉倫斯·克拉斯·托馬斯命名的軍艦[2]。
美國海軍
[編輯]托馬斯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東海岸附近作戰,她的官方戰績是共同擊沉三艘德國潛艇:U-709、U-233和U-548號。[2]後來的研究認為她的戰績是共同重創U-441號[註 1],擊沉二艘:U-233號和U-879號[註 2][7]。
1944年3月1日,本艦與護航驅逐艦博斯特威克號(後來的太湖號)和布朗斯坦號在亞速爾群島以北的位置用深水炸彈攻擊德國U-441號潛艇,重創該艇。[7][8]:111n112
1944年7月5日日落時,22.10特遣支隊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塞布爾島以南約100英里處時,貝克號護航驅逐艦的聲納偵測到德國XB型潛艇U-233號,貝克號施放深水炸彈兩輪後,U-233號被迫浮上水面。托馬斯號火力全開,全速向U-233號衝去,在指揮塔後約20英尺處切開U-233號的壓力殼。U-233號在一分鐘內艦艉向下沉沒。托馬斯號拯救了包括潛艇艦長在內的20名倖存者。[4][2]
1945年4月30日,本艦與護航驅逐艦博斯特威克號、科夫曼號和河流級巡防艦納奇茲號在美國哈特拉斯角以東的位置用深水炸彈攻擊德國U-879潛艇,將其擊沈。[7][8]:173n174
她於1946年3月退役。[2]
獎章勳表及飾帶
[編輯]作戰行動勳章 | ||
美國戰役獎章 | 歐洲-非洲-中東戰役勳章 佩戴4枚服役星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中華民國海軍
[編輯]美國第79屆國會於1946年7月16日通過援華海軍法案《第512號法案》,並獲得杜魯門總統批准,允許總統可直接贈予中華民國最多271艘軍艦。[9]她依此法案於1948年10月29日被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改名為「太和」號(DE-23)。她於1948年12月22日從美國海軍除籍,12月27日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舉行接艦升旗典禮,由艦長何乃誠率領,與太倉艦一起離美,於1949年3月22日抵達台灣左營軍港。[2][10]:105她來華後編入海防第一艦隊。[10]:91
平潭島戰役
[編輯]1949年8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後,解放軍十兵團主力南下準備發起廈門戰役。但是駐守在平潭島的國軍控制海上通道,威脅解放軍船隻集結南下,因此解放軍於9月11日發動平潭島戰役。12日夜晚,解放軍247團、250團、245團、252團各以部分兵力分別向平潭島的衛星島嶼大練島、小練島、結嶼、草嶼、塘嶼發起進攻。[11]本艦攻擊可門島解放軍炮兵陣地。13日晨解放軍28軍82師1個團附砲10餘門攻佔大,小練島,本艦在平潭北口向大練島及長嶼一帶砲擊逐島登陸之敵船,永翔軍艦亦自馬祖趕到增援,於距小練島4000碼處向該島解放軍陣地猛烈砲擊,解放軍傷亡慘重。14日拂曉,解放軍增援到達,攻佔大練島,島上守軍一團傷亡殆盡。同時平潭西南之草嶼、塘嶼因海軍軍艦無法駛近支援,亦被解放軍攻佔。9月17日國軍撤往馬祖,戰役結束。[1][12]
關閉大陸沿海
[編輯]隨著國共內戰進行,1949年6月26日,國府宣布關閉敵區海港,以海防第一艦隊執行關閉政策。[10]:91
1949年9月29日,本艦在執行關閉任務時,與美國伊斯布蘭森公司試圖進入上海的三艘商船進行對峙。一位美國船長廣播說一艘「武裝船正在修理」他的船。最終,「太和」號離去而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13][14]:32-3311月23日,英海軍以兩艘驅逐艦護送四艘英國商輪逼近長江口,要求國軍放行。26日又有兩艘英軍驅逐艦護送三艘商輪加入船團。第一艦隊司令劉廣凱代將親自率領太康、太和、太平等四艦列陣與英四艦對峙﹔雙方僵持了三天三夜。28日下午,美國商輪「佛蘭克林」號不顧國軍的阻攔,強行駛入吳淞口,劉廣凱當即命令開火,「佛蘭克林」號中彈。後來英艦與英輪一起駛離了長江口。[15][14]:29,35
海南島撤退
[編輯]1950年4月下旬,海南島戰役的情勢開始不利於國軍,國防部決定撤退,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於4月22日親率本艦到瓊北的海口港掩護撤退,23日海口全部人員物資撤完後,桂永清率本艦最後駛離海口到瓊南的榆林港,於5月2日從榆林港撤往台灣。[16][10]:132
萬山群島戰役
[編輯]萬山群島戰役期間,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兼萬山防衛區司令齊鴻章以本艦為旗艦,於1950年5月25日在垃圾尾(國軍稱為「南山衛」) 遭遇解放軍,桂山艦開砲後,本艦與中海號戰車登陸艦以四十釐米雙管砲還擊,桂山艦立刻中彈起火,加速衝往垃圾尾擱淺。28噸的「解放」號炮艇突擊,齊鴻章遭流彈傷及右臂骨折,本艦與中海艦還擊,擊斃解放軍火力船隊副隊長林文虎,林文虎被中南軍區追認為「海軍戰鬥英雄」,解放號19名艇員有16名傷亡。[17][18][19]
東磯列島海戰
[編輯]解放軍為了攻佔一江山島,1954年5月15日夜間先攻佔東磯列島諸島,次日雙方爆發海戰。[20]
5月16日6時18分,太康艦發現頭門海域以西出現解放軍瑞金、興國兩艘護衛艦,於是向鯁門島航行並開火,6時22分太康艦中彈受損。本艦於6時25分加入戰鬥,擊傷敵艦一艘,之後解放軍岸炮參戰,國軍因火力居於劣勢而返航。[20]
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司令員邵震率領旗艦南昌號以及廣州、開封、長沙四艘護衛艦到菜花岐以北1海里處計畫伏擊國軍。南昌號和廣州號配備蘇製130公釐(5.1英寸)主砲,開封號和長沙號配備100公釐(3.9英寸)主砲,口徑均大於本艦的3吋主砲。16日11時50分,本艦在漁山西南發現誘敵的開封號和長沙號,12時38分,本艦開火擊中長沙艦,長沙艦主炮故障,退出戰鬥。12時47分,本艦發現南昌號和廣州號,13時三艘敵艦夾擊,本艦撤退時機艙中彈1發。13時18分,敵艦因本艦超出有效射程而停止砲擊。[20][21][22]
一江山島戰役
[編輯]1954年11月14日凌晨,太平號驅逐艦被解放軍四艘魚雷艇攻擊,被一枚魚雷命中,太和、永春、衡山三艦來援,太和艦用一條鋼纜拖帶太平艦,但太平艦進水嚴重,於7時42分沉沒。[23][24]
1955年1月10上午7時20分至下午13時50分,解放軍空軍出動飛機130餘架次,4次突擊大陳港內國軍艦艇,國軍中權號沉沒,太和、中海、衡山三艦受損。[25][26]
捍衛南沙群島主權
[編輯]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寧遠部隊三次「威力偵巡」南沙群島,本艦參加了其中兩次偵巡。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27]
- 立威部隊:由太和、太倉兩軍艦組成特遣艦隊,姚汝鈺代將為指揮官,官兵200餘人,日期是6月2日至6月14日。登陸3個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巡察5個島和1個沙洲:南子礁(今南子島)、北子礁(今北子島)、中業島、南鑰島、鴻庥島與敦謙沙洲。經過2個暗沙:逍遙暗沙、永登暗沙,以及3個群礁:鄭和群礁、中業群礁和尹慶群礁;另外也經過12個礁和1個沙洲:渚碧礁、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西礁、中礁、東礁、華陽礁、日積礁、相生礁(火艾礁)、常瀨礁(蒙自礁)和楊信沙洲。[28]
- 寧遠部隊:由太和、永順兩軍艦組成特遣艦隊。日期是9月24日至10月5日。9月底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10月初到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
太和號於1972年從中華民國海軍除籍,報廢拆解。[7]
註解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應紹舜. 太和軍艦.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 ^ 2.0 2.1 2.2 2.3 2.4 2.5 2.6 Thomas II (DE-102).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
- ^ Tim Lanzendörfer. DE-99 Cannon class. The Pacific War: The U.S. Navy.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4.0 4.1 4.2 USS Thom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zegray.org
- ^ USS Thom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biblio.net
- ^ Bruce Hampton Franklin. The Buckley-class Destroyer Escort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2021-01-03]. ISBN 978-1-55750-2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7.0 7.1 7.2 7.3 USS Thomas (ii) (DE 102) of the US Navy - American Destroyer Escort of the Cannon class - Allied Warships of WWII. uboat.net. [2020-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英語).
- ^ 8.0 8.1 Axel Niestlé. German U-Boat Losses During World War II: Details of Destruction. London: Frontline Books. 30 June 2014 [2021-01-03]. ISBN 978-1-4738-382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79th Congress, 2nd Session, Chapters 579-580 (PDF). 美國國會圖書館: 539頁. July 16, 1946 [2020-08-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9).
- ^ 10.0 10.1 10.2 10.3 金智. 〈綏靖戡亂時期中國海軍的建軍發展〉. 《軍事史評論》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2016年6月, 第23期 [2020-08-15]. ISSN 1994-1943. OCLC 11307332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 ^ 朱绍清回忆平潭战役. 烽火HOME.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王俊昌; 陳亮州. 戰途:民國38年前後軍事地圖檔案專題選輯.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6-12-01: 140–142. ISBN 978-986-05-0395-1.
- ^ 3 American Ships Detained. The News. 1949-09-29. 第1頁第4欄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透過Newspaper Archives (英語).
- ^ 14.0 14.1 林宏一. 第二章 關閉政策的肇始,1949-1950 (PDF). 《封鎖大陸沿海──中華民國政府的「關閉政策」,1949-1960》 (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020-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中文(臺灣)).
- ^ 刘广凯与国民党第一舰队. 人民政協報. 2014年11月27日 [2020年1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民國38年以前國共兩黨的合作與衝突>抗戰勝利後的國共戰爭>東南沿海島嶼戰役(海南撤退).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張朝銘. 南山衛島 英勇禦敵. 榮光雙周刊. No. 2161期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011年5月4日 [2021年1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3日).
- ^ 陸其明. 第六章 打通南北出海通道 第4節 垃圾尾奇襲敵艦隊. 威震海疆: 人民海军征战纪实.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6 [2021-01-03]. ISBN 978-7-5626-074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林文虎. 中華英烈網.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5) –透過英烈紀念堂 - 中國軍網.
- ^ 20.0 20.1 20.2 金智. 〈遷臺初期中華民國海軍的建軍發展〉. 《軍事史評論》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2017年6月, 第24期: 177–178頁 [2021-01-03]. ISSN 1994-1943. OCLC 11307332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陳忠傑. 《排山倒海:解放浙東四島和東磯列島》. 《共和國的歷程》16. 藍天出版社. 2017-02-01: 74–76. ISBN 9787509410769.
- ^ 解放东矶列岛:我军海空协同作战首个范例. 看點快報.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 ^ 第17章 浙东海面战斗. 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
- ^ 馬順義. 張力; 吳守成; 曾金蘭 , 編. 海軍人物訪問紀錄 第二輯.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2年: 170, 174. ISBN 957-671-897-X.
- ^ 曲寶林. 一江山岛战役:开创我军联合作战先河. 解放軍報. 2019-04-11 [2021-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5).
- ^ 周琇環. 從《蔣中正總統文物》、《蔣經國總統文物》看關於大陳撤退二三事. 《國史研究通訊》. 2013年6月, (第六期): 95.[失效連結]
- ^ 陳中平; 籃貫榮. 國軍維護南海主權之研究— 以立威、威遠及寧遠特遣支隊為例 (PDF). 黃埔學報. 2013年, (第六十五期): 188–192 [民國一百零二年]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3).
- ^ 《海軍巡弋南沙海疆經過》. 臺灣學生書局. 1975年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外部連結
[編輯]- 太字號. 中國軍艦博物館第六期
- USS Thomas (DE 1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vSource.
- Sinking of U 23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stroyer Escort Sailors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