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內邊界開放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21年8月9日) |
德國國內邊境開放(德語:Öffnung der innerdeutschen Grenze)[1],是1989年11月伴隨柏林牆倒塌而發生於德國國內邊界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為不到一年後的兩德統一鋪平了道路。
1989年9月至11月東德難民危機
[編輯]1988年11月,匈牙利改革派總理內梅特·米克洛什上任,匈牙利在其領導下成為最早進行改革的東方集團國家。其政府名義上仍是共產主義,但計劃進行自由選舉和經濟改革,作為「重新加入歐洲」並改革其陷入困境的經濟。開放邊界對這項工作至關重要;西德秘密地為其提供了急需的5億德國馬克(2.5億美元)的硬通貨貸款,以換取允許東德公民自由移民。 從1989年5月2日起,匈牙利開始逐步拆除與奧地利的邊界圍欄,為鐵幕打開了一個缺口。5月7日東德政府對的地方選舉結果的造假引發了國內不滿,6月14日瑪格特·昂納克在柏林召開的第九屆教育工作者大會上發表的「必要時用槍桿保衛社會主義」[2] [3]震驚了期待政府轉變態度的教師和學生。 與此同時,西德電視台將鐵絲網被拆除的照片傳到東德。1989年9月,數十萬東德人開始大規模流亡。還有數千人爬上西德駐布拉格、華沙和布達佩斯大使館的圍牆,尋求庇護。東柏林的西德使團被迫關閉,因為它無法應付尋求庇護的東德人的數量。強硬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領導人米洛什·雅克什同意埃里希·昂納克的要求,通過關閉捷克斯洛伐克與東德的邊界來阻止難民流動,從而阻止東德人到達匈牙利。 然而,事實證明,這是昂納克一系列災難性誤判的開始。整個東德開始躁動,東德人提前支付了機票或火車票和住宿費用,結果發現他們無法旅行。14,000名在布拉格西德大使館內露營的東德難民必須得到處理;昂納克試圖公開羞辱他們,將他們從東德驅逐到西方,用八輛密封的火車從布拉格運送他們,剝奪他們的東德公民身份,同時給他們貼上「叛徒」的標籤。該黨將撤離難民視為一項人道主義行動。 昂納克更根本的錯誤估計是,他認為關閉東德最後一個開放邊界可以將本國公民囚禁在自己的邊界內,並明確表示不會進行任何改革——大多數東德人認為這種情況是無法忍受的。在東德各城市,小型的民主示威活動迅速擴大為數十萬人的抗議。示威者高呼「 Wir bleiben hier!」等口號。(「我們留在這裡!」)——表明他們希望留下來並為民主而戰——以及「Wir sind das Volk 」(「我們是人民」),挑戰SED為人民說話的權利。東德領導層中的一些人主張鎮壓,尤其是埃里希·梅爾克。儘管他們已經做好了進行天安門廣場式軍事干預的準備,但最終領導層迴避了使用武力的決定。然而東德的情況與中國大不相同。它依賴於西方的貸款和蘇聯的持續支持,如果手無寸鐵的示威者遭到屠殺,這兩者都會受到嚴重威脅。據報道,東德的蘇聯軍隊已被命令不得干預,而缺乏蘇聯領導層的支持給SED(德國統一社會黨)的領導層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1989年10月,戈爾巴喬夫公開斥責昂納克拒絕接受改革後,東德政治局的改革派成員試圖通過迫使資深黨主席辭職來挽救局面。他被稍微不那麼強硬的埃貢·克倫茨取代,後者被視為昂納克的門徒。新政府試圖通過重新開放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來安撫抗議者。然而,這又一次導致了穿過匈牙利的大規模外逃。難民潮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性影響。學校因教師逃跑而關閉;由於缺乏必要的員工,工廠和辦公室關閉;甚至在送奶工離開後,牛奶供應也被取消了。SED隊伍中產生了反抗黨領導層腐敗和無能的叛亂。以前屈從的東德媒體開始發表令人大開眼界的高層腐敗報道,刺激了根本改革的要求。1989年11月8日,由於全國各地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繼續進行,整個政治局宣布辭職,並在克倫茨的領導下任命了一個新的、更溫和的政治局。
邊境開放與東德垮台
[編輯]東德政府最終試圖透過放鬆國家的邊境管制來緩和局勢。東德政府打算允許其公民移民到西德,但必須在申請獲得批准後才能移民;同樣,東德也允許公民在申請的情況下獲得前往西德的30天簽證。然而這項新制只能讓約400萬民擁有護照的東德公民獲益,其餘1300萬人必須先申請護照,然後等待至少四個星期獲得批准。
這項新制原訂於1989年11月10日開始生效。[4]據報道,政治局是在幾乎沒有討論或了解其後果的情況下做出這項決定。1989年11月9日晚間的東柏林,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在一場幾分混亂的新聞記者會上宣稱,在新的邊境管制制度下,合法化及簡化的移民手續能將紓解人民的心理壓力。
在記者會上,沙博夫斯基事前有收到了一張帶有手寫注釋的紙條,但上面缺少關鍵信息,即此新旅行規則的生效日期。這些信息只會在政治局委員們於最近的會議上以口頭方式傳遞,但沙博夫斯基並未參與。
在回答記者關於新的旅行規則何時生效的問題時,沙博夫斯基宣讀了紙條上的說明,但記者反覆問及新規確切的生效時間。沙博夫斯基重新檢查了便條,但發現沒有日期,於是他略帶惱怒地回答道:「據我所知,是......立即生效,絕無耽擱」,而非按照原定計劃從第二天開始。
重要的是,東德政府並沒有要無限制開放邊境的打算,而且此新規定亦不適用於想到訪西德的東德遊客。[4]在新聞發布會後的一次英語採訪中,沙博夫斯基告訴NBC記者湯姆·布羅考:「新規無關旅遊問題。這是一項關於永久離開東德的許可。」[5]
幾個小時後,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柏林牆邊,要求邊防軍打開邊境。由於衛兵們無法與上級聯繫以獲得指示,基於擔心發生踩踏事件,衛兵被迫開放了邊境。隨後人們湧入西柏林,站在隔離牆上,用鎬頭擊毀圍牆。這些經典畫面隨著新聞轉播,向全世界播送。[6]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柏林,注視着柏林牆的倒塌時,邊界開放也同時在整個德國內部邊界發生。邊境口岸立即開放,導致關口湧入數百萬欲越過邊境進入西德的東德人,並造成長時間的滯留。
在最初的四天裡,430萬東德人湧入西德,占近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漢諾威-柏林高速公路的赫爾姆施泰特過境點,汽車回堵了65公里(40英里),一些駕駛等了將近11個小時才開到西德。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邊境逐步開放,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新的過境點,將分離了近40年的社區重新連接起來。在易北河畔的赫倫霍夫,數百名東德人穿過邊境圍欄,登上了自1945年4月以來的第一艘跨河渡船。[7] 數百名來自東德凱瑟琳堡鎮的人涌過邊境,去看西德邊境小鎮萬弗里德,而西德人則湧入東德,「看看你們在另一邊是怎麼生活的」。東德邊防軍被人潮淹沒,很快就放棄了對護照的檢查。[8]為了運送人們越過邊界,鐵路公司甚至加開特別列車。
令許多西德人驚訝的是,許多東德人花了100馬克購買了大量的香蕉,這在東德是非常珍貴的稀有物品。邊境開放後的幾個月里,邊境沿線的超市裡的香蕉都賣光了,因為東德人搶購了整箱的香蕉。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deː04 Meilensteine. bundesregierung. 2020-11-23. (原始內容使用
|archiveurl=
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2023-09-04). - ^ 存档副本.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30).
- ^ 4.0 4.1 Hertle (2007), p. 147
- ^ Childs (2001), p. 87
- ^ Childs (2001), p. 88
- ^ Eliason, Michael. A journey along the Iron Curtain today. The Associated Press. 28 January 1990.[失效連結]
- ^ Sister cities swap citizens across border for a day. The Associated Press. 13 November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