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城牆殘段 |
---|
|
|
地址 | 昆明市五華區 |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 |
---|
時代 | 明 |
---|
編號 | 1-12 |
---|
認定時間 | 1983年3月28日 |
---|
昆明城牆,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於1922年至1951年間拆除,僅在圓通山有城牆殘段。1983年,明代城牆殘段被列入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1][2]。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將沐英廢棄歷代土城,修築磚城牆。1922年,開始拆除城牆,1951年,城牆大部分拆除。
昆明明代城牆總長約4443米,高約9米,略呈方形,共有七門,七門之上皆主有城樓。七門分別為東門(威和門,俗稱大東門)、東北門(永清門,俗稱小東門)、東南門(護國門)、北門(保順門,俗稱北門)、西南門(洪潤門,俗稱小西門)、西門(廣遠門,俗稱大西門)、南門(麗正門,俗稱正南門)。
昆明城牆現殘餘一部分牆段,位於圓通山東北角,長約44米。[3]
|
---|
|
府城 | | |
---|
州城 | |
---|
廳城 | |
---|
縣城 | 原雲南府 | |
---|
原大理府 | |
---|
原臨安府 | |
---|
原楚雄府 | |
---|
原澂江府 | |
---|
原曲靖府 | |
---|
原永昌府 | |
---|
原昭通府 | |
---|
原廣西州 | |
---|
原武定州 | |
---|
原元江州 | |
---|
|
---|
衛城 | |
---|
所城 | |
---|
其它 | |
---|
註:1.永昌府龍陵廳、開化府安平廳,以及清末新設的永昌府永康州、昭通府靖江縣、永北直隸廳華坪縣未築城牆。2.原澂江府城位於繡球山上,正德時遷至金蓮山麓,嘉靖時復遷原址,隆慶時又遷舞鳳山麓。3.原雲龍州城位於今舊州鎮三七村,明崇禎二年(1629)移州治於鹽司治所雒馬井,但後者未建城牆。5.原霑益州城位於今宣威,清順治十六年(1659)移州治於平夷衛右所城(交水城),雍正五年(1727)原址另設宣威州。4.明弘治八年(1495)置新化州,州治位於今新化鄉,清康熙五年(1666)裁撤。6、原陸涼州城位於今板橋鎮舊州村,清康熙八年(1669)移州治於陸涼衛城。7.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順州,治所位於今州城村,清康熙八年(1669)裁撤。8.原北勝州城位於大樹坪,明弘治九年(1496)移州治於瀾滄衛城。9.清雍正五年 (1727) 置鎮沅府及恩樂縣屬府,原鎮沅府城在今址,乾隆三十五年(1770)降鎮沅府為鎮沅直隸州,恩樂縣仍屬之,道光二十年(1840)并州、縣升鎮沅廳,治所設於原恩樂縣城,同治元年(1862)遷回原鎮沅州城。10.原易門縣城位於南莊,元代後期移縣治於舊縣,明萬曆二年(1574)又遷易門所城。11.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歸化縣,治所位於今化城村,清康熙七年(1668)裁撤。12.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三泊縣,治所位於那龍城(今縣街街道),清康熙八年(1669)裁撤。13.原通海縣城位於通海所城南,清康熙八年(1669)移州治於所城。14.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定邊縣,二十四年(1287)裁撤,明洪武十七年(1384)復置,縣治位於南澗,清雍正七年(1729)復撤。15.原江川縣城位於今龍街鎮(碌雲異城),明崇禎七年(1634)移縣治於江川驛。16.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陽宗縣,縣治位於今陽宗鎮,清康熙八年(1669)裁撤。17.原平夷衛城位於舊城山頂,明弘治七年(1494)移衛治於鳳鳴山麓,康熙三十五年(1770)改為平彝縣。18.元至元二年(1336)置亦佐縣,縣治位於今亦佐村,清康熙八年(1669)裁撤。19.原永平縣城位於今址,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移州治於西山麓,同治十年(1871)又遷曲硐(未建城牆),光緒十八年(1892)遷回原址。20.原新平縣城位於今平甸鄉舊城村,明崇禎七年(1634)移縣治於新城。21.安寧所城獨立於安寧州城,所城北門即州城南門。22.原新安所城位於花丈城,明正德十四年(1519)遷至補瓦寨。23.設置在府城、縣城內或後升為縣城的衛、所本表不再重複列出,堡城、巡檢司城、土司城暫不列出(後者清末以前已改土歸流並建城者除外)。24.標註 廢 為早年裁撤、轄境劃歸其它州、縣,但城牆仍存的州、縣。25.標註 國 者全部或部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註 省 者全部或部分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