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沭水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沭水縣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抗日根據地設置的。位於莒南縣臨沭縣臨沂縣3縣交界處,地跨沭河,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25萬。[1]

歷史

[編輯]

1940年10月中旬,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劉涌率部從十字路西進控制臨沂縣五區(包括板泉崖(今莒南縣板泉鎮)、洪瑞(今河東區鄭旺鎮北)、朱倉沭河以東地區。溝通了濱海和魯南根據地的聯繫。1940年11月22日成立了板泉(臨沂五區)抗日民主區政府。1940年冬,濱海地委在此成立臨東工委。1941年2月7日,在韓家村(今臨沭縣青雲鎮韓家村)成立臨東行署(縣級),全縣劃為板泉、新建、興雲、青雲、蒼山、朱倉(後改稱玉山)、石河、洪瑞(今鄭旺鎮、湯和鎮一帶)等8個區。1943年10月5日洪瑞區公所成立。1944年增劃湯河區。1944年10月相公莊以東地區解放後又增建臨東區。

1945年9月,濱海區黨委決定撤銷沭水縣:洪瑞、湯河、臨東3個區劃屬臨沂縣,青雲、蒼山、玉山和石河區南部劃屬臨沭縣,板泉、新建、興雲和石河區北部劃屬莒南縣[2]

紀念

[編輯]

山東濱海區抗日根據地沭水縣紀念館:位於山東省莒南縣板泉鎮東高榆村。2021年3月動工,同年四月底建成。[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郭廣闊:「烽火硝煙 沭水縣(上)」,《沂蒙晚報》2020年6月8日第13版。
  2. ^ 莒南縣縣史志辦:《抗日戰爭時期設置的涉及莒南地域的縣級行政單位》,來源:莒南縣人民政府網站,2016-3-15
  3. ^ 《首家沭水縣紀念館在莒南東高榆村建成開放》,來源:魯南網,20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