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波特蘭 (俄勒岡州)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特蘭
Portland
波特蘭市
City of Portland
波特蘭旗幟
旗幟
波特蘭官方圖章
圖章
綽號:"Rose City," "P-Town," "Stumptown," "Bridgetown," "PDX"
波特蘭位置圖
波特蘭位置圖
波特蘭在美國的位置
波特蘭
波特蘭
波特蘭位置圖
坐標:45°31′N 122°40′W / 45.52°N 122.67°W / 45.52; -122.67
國家 美國
 俄勒岡州
姆爾特諾默郡克拉克默斯郡華盛頓郡
設市1851年2月8日
政府
 • 類型城市委員會制政府
 • 市長Charlie Hales[1]
 • 市委員Steve Novick
Dan Saltzman
Nick Fish
Amanda Fritz
 • 審計員Mary Hull Caballero
面積
 • 376.5 平方公里 (145.4 平方英里)
 • 陸地347.9 平方公里(134.43[2] 平方英里)
 • 水域28.6 平方公里(11.1 平方英里)
海拔15.2 公尺(50 英尺)
人口(2013)
 • 609,456[2]
 • 密度1,640.30人/平方公里(4,375.2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2,337,565
時區太平洋標準時間(UTC-8
 • 夏時制太平洋夏令時(UTC-7
郵政編碼97222-97296
電話區號503/971
FIPS編碼41-59000[4]
GNIS特徵ID1136645[5]
網站http://www.portlandonline.com/
「波特蘭」的各地常用名稱
美國波特蘭、砵侖、玻阜

波特蘭(英語:Portland),華文早期又譯作砵崙[6]:85,是一座位於美國西北部的城市,地理位置在俄勒岡州威拉米特河匯入哥倫比亞河的入河口以南不遠的地方。城市面積為145平方英里(38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城市的人口估計為639,863人[7],是全美國人口第26多的城市。波特蘭是奧勒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太平洋西北地區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僅次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加拿大溫哥華。整個波特蘭都會區的人口估計為2,424,955人[8],是全美第25大都市統計區奧勒岡州大約60%的人口居住在大波特蘭地區

名稱

[編輯]

波特蘭的別稱是「玫瑰之城」(這個名字最早出自1905年的路易斯和克拉克遠征百年紀念博覽會),這是因為波特蘭的氣候特別適宜於種植玫瑰,市內有許多玫瑰園,比如波特蘭華盛頓公園里的國際玫瑰試驗園。波特蘭還有許多其他暱稱,比如由於當年城市建設速度較快,砍伐樹木剩下的樹樁來不及被清理,城市周邊布滿樹樁而被稱為「樹樁城」;由於河流和橋梁較多而被稱為「橋城」、「河城」等等,並獲評選為全美最適合育嬰的城市。

歷史

[編輯]

波特蘭最初只是位於奧勒岡市溫哥華堡之間的一個小港。1843年威廉·奧維頓認識到這塊地方的經濟價值,但他沒有資金來買下這塊地方。因此他與他的來自波士頓的夥伴以每公頃25分的價格合夥購買了這塊共2.6平方公里的土地。

奧維頓對砍樹造路的事情大傷腦筋,因此將他的地盤的一半又賣給了一個來自緬因州波特蘭的人。在決定這個地方的名字的時候緬因波特蘭的人和波士頓的人都想以自己的家鄉來命名這個新的城市,於是兩人擲幣來做決定,結果來自波特蘭的人贏了,這座新城就被命名為波特蘭。時至今日,波特蘭發展也已遠遠超過名稱由來的緬因州波特蘭。

一開始波特蘭處於威拉麥狄河上游19公里處的奧勒岡市的陰影之中,但是波特蘭的地勢非常好,位於威拉河口不遠,給予它一個關鍵的優點。比起奧勒岡州其他城市來它的優勢也不可低估。1850年波特蘭約有800名居民、一個蒸汽鋸、一個木結構的旅店和一份報紙。當1851年建城時候,就有華人移民生活在此。在1869年當地就有500名華人居民[9]

19世紀大多數時間裡波特蘭是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港口,直到1890年代鐵路延伸到西雅圖深水港時它才失去了這個地位。到1905年波特蘭舉辦了一個大型的商業活動後,隨即吸引不少州外投資者,市內在1900至1906年的人口增長一倍有多,令到波特蘭變得興旺。

如同其他美國西岸港口城市,波特蘭過去也經常發生有人被劫被迫充當海員的事。城市地下的地道本來是為了合法事物建造的,但卻被劫掠者用來綁架人。綁架者使用活門來綁架受害者,將他們關在地道里,等船準備出海時將他們送到船上。從1850年到1941年波特蘭因此臭名昭著。今天遊客可以參觀這些地道。

地理和氣候

[編輯]

波特蘭的地理位置為北緯45°31′12″,西經122°40′55″。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波特蘭的總面積為376.5平方公里,其中陸面347.9平方公里,水面28.6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水面占總面積的7.6%。波特蘭的大部分地區位於默爾特諾馬郡內,少部分地區位於克拉克馬斯郡華盛頓郡,2005年中在這兩個郡的人口數分別為785人和1455人。[2][永久失效連結]

波特蘭都市位於威拉麥狄谷5號州際高速公路兩旁,谷的南部城鎮點綴於農莊之間,越向北人口密度越高。5號州際高速公路縱貫整個威拉麥狄谷。許多公共汽車每天運行於5號州際高速公路上。

波特蘭位於已經熄滅的上新世-更新世火山堆上。在波特蘭附近就有32個過去的火山口。

波特蘭的氣候溫和,季節分明,降雨集中於冬季,有可測量的降水日數年均有155天。波特蘭的氣候有地中海式氣候的特點,冬天溫暖潮濕,夏天炎熱乾燥。夏季(六月至九月)是波特蘭最乾燥的季節,只占全年12%的降水,有時一整月不會出現可測量的降雨。十一月至四月是雨季,這段時間內錄得的雨量平均佔全年總雨量72%。

冬季冷涼,潮濕,日照少,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1.6天,日最低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32天,低於−5 °C(23 °F)的有2.4天;夏季相對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超過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29天,35 °C(95 °F)的有5.2天。[10]最冷月(12月)均溫5.3 °C(41.6 °F),極端最低氣溫−19 °C(−3 °F)(1950年2月2日)。[10]最熱月(8月)均溫21.4 °C(70.6 °F),極端最高氣溫47 °C(116 °F)(2021年6月28日)。[10]無霜期平均為242天(3月18日至11月16日)。[10]年均降水量約938公釐(36.91英寸),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71公釐(22.48英寸)(1985年),最多為1,605公釐(63.20英寸)(1996年)。[10]年均降雪量為8.6公分(3.4英寸),[11]但許多冬季的積累降雪量微少以致難以測量;1892–93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155公分(60.9英寸)。[10][12]

奧勒岡州波特蘭國際機場(1991–2020年正常值,1940年至今極端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9
(66)
22
(71)
27
(80)
32
(90)
38
(100)
47
(116)
42
(107)
42
(108)
41
(105)
33
(92)
23
(73)
19
(67)
47
(116)
平均最高溫 °C(°F) 14.5
(58.1)
15.6
(60.1)
20.9
(69.6)
25.8
(78.4)
30.5
(86.9)
33.2
(91.7)
35.9
(96.6)
35.9
(96.7)
32.9
(91.2)
25.3
(77.6)
17.7
(63.8)
14.6
(58.3)
37.7
(99.9)
平均高溫 °C(°F) 8.6
(47.5)
10.8
(51.5)
13.8
(56.8)
16.7
(62.0)
20.7
(69.3)
23.5
(74.3)
27.7
(81.9)
27.9
(82.3)
24.8
(76.7)
18.0
(64.4)
11.9
(53.5)
8.3
(46.9)
17.7
(63.9)
平均低溫 °C(°F) 2.3
(36.2)
2.7
(36.8)
4.3
(39.7)
6.5
(43.7)
9.7
(49.4)
12.3
(54.1)
14.7
(58.5)
14.9
(58.9)
12.3
(54.1)
8.2
(46.7)
4.8
(40.6)
2.3
(36.2)
7.9
(46.2)
平均最低溫 °C(°F) −3.8
(25.1)
−3.4
(25.9)
−0.9
(30.4)
1.6
(34.8)
4.7
(40.5)
8.5
(47.3)
11.3
(52.3)
11.0
(51.8)
7.6
(45.7)
2.2
(36.0)
−1.6
(29.2)
−3.9
(24.9)
−6.2
(20.8)
歷史最低溫 °C(°F) −19
(−2)
−19
(−3)
−7
(19)
−2
(29)
−2
(29)
4
(39)
6
(43)
7
(44)
1
(34)
−3
(26)
−11
(13)
−14
(6)
−19
(−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28
(5.03)
93
(3.68)
101
(3.97)
73
(2.89)
64
(2.51)
41
(1.63)
13
(0.50)
14
(0.54)
39
(1.52)
87
(3.42)
138
(5.45)
147
(5.77)
938
(36.91)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2.5
(1.0)
2.3
(0.9)
0.25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3.6
(1.4)
8.6
(3.4)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18.6 15.6 17.8 17.2 13.0 9.1 3.6 3.6 6.6 13.5 18.3 19.2 156.1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0.8 0.6 0.3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8 2.6
平均相對濕度(%) 81 78 75 73 70 67 64 65 69 78 82 83 74
月均日照時數 85.6 116.4 191.1 221.1 276.1 290.2 331.9 298.1 235.7 151.7 79.3 63.7 2,340.9
可照百分比 30 40 52 54 60 62 70 68 63 45 28 23 52
數據來源:NOAA(1981–2010年相對濕度;1961–1990年日照)[13][11][10][14][15]

波特蘭國際交換站1940年10月13日起在波特蘭國際機場(PDX)。[16] 1996年1月起,降雪記錄在波特蘭天氣預報所(WFO)[17]

城市和地區

[編輯]

波特蘭的土地使用規劃政策,經常成為現今城市規劃界的典範。早在1973年,奧勒岡州訂定「城市增長邊界」(UGB),該法規規定州內的所有城市皆須劃設邊界來遏止無限制的城市蔓延,保護州內的傳統農田與自然景觀。在當時,美國的多數城市發展仍主張向外擴張,沿著州際高速公路發展、開拓郊區與建立衛星城鎮

有些城市規劃者和不動產投資者反對城市發展邊界,認為這會導致生活費用的提高。但是波特蘭的生活費用依然比加利福尼亞和華盛頓州的大多數都市地區低。而且由於波特蘭的城市地區非常緊湊,給市民增添了許多優點,比如與其他類似大的城市相比公共交通的效率高,總的來說交通比較少。1958年通過市民投票建立的波特蘭發展委員會監督城市更新,為城市提供居住和經濟發展計劃。

城市居民比較密集的地區有點不對稱,原因是西邊受到山丘的阻擋,而東部的平原則伸展出很長,一直到格雷欣。再向東是默爾特諾馬郡的農田了。

波特蘭市中心和一些其他內部市區建築密集,街道狹窄。平行的街道之間的距離為60米(相比之下西雅圖為70至100米,曼哈頓的東西走向的街道之間的距離為180至240米)。大多數街道為20米寬。對於步行人來說這個格局更加好。

皮托克邸望去的波特蘭與胡德山夜景

五個區

[編輯]

1931年9月2日波特蘭調整其街道的號碼後分了五個區:西南、東南、西北、北和東北區。Burnside Street是南北的分界,威拉麥狄河是東西的分界。Burnside Street以北威拉麥狄河向西轉,這裡Williams Avenue被用來作為東西分界。這條街與威拉麥狄河之間的市區就是北區。

市中心以南威拉麥狄河向東轉,在Naito Parkway和威拉麥狄河之間波特蘭還有一個無名的第六個區,這裡的街道號碼的前面有一個0來表示負數。

西北區

[編輯]
華埠牌坊

西北區包括被稱為珍珠區的地區,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名稱,過去這裡是舊的倉庫。從1980年代開始許多這些倉庫被改建為表演廳、俱樂部、舞廳等設施,一些大商場也在這裡立足。隨着這些設施的增加它們也吸引了許多餐館、酒店、商店和藝術商。一些一開始進入這個區的設施由於當地地價和房租的升高又不得不遷走了。

珍珠區和威拉麥狄河之間是波特蘭老的中國城。在1900年的華埠是位於Burnside 街至Jefferson街的一段第二街,這裡是當時市內最大的一個外國人聚居地,更是全美第二大的唐人街[9]。它的入口由兩個石獅子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裡還有過一個日本城。

向西西北第21和第23號大街之間是一個居民和商業區,一般來說波特蘭人說到西北區的時候實際上是指這個區。這裡的建築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與20世紀各個時期的建築的混合。此外還有一些商業中心。這裡與市中心有有軌電車相連。《辛普森一家》中的一些人物是按照這個區裡有名字的街道命名的。

再向西北是波特蘭的西部山區,包括其森林公園。

西南區

[編輯]

西部山區的另一部分在西南區,這裡有華盛頓公園(這裡有美國最深的地鐵車站)、奧勒岡動物園、霍伊特植物園、國際玫瑰檢驗園、波特蘭日本花園、美麗的步行路和越戰老兵紀念碑等。在1960年代和70年代西山的公園擴展了許多。

西南區裡有:

波特蘭的市中心呈棋格狀,與威拉麥狄河垂直的街道有街名,平行的街道帶號碼。西南區其他地區的重要街道隨區內山的走向,而不按照棋格的方向。

東北區

[編輯]

東北區包括一些很不同的居民區,即有波特蘭最老和最昂貴的居民區,也有工人階層的居民區。由於這個區很大,它可以粗地按照其種族、文化和地理分為內部區和外部區。內部區以非裔美國人為主,類似其他美國大城市的內城區。這裡還有一些商業區。

東北區的心臟是玫瑰區,這個區的名字來自於籃球隊波特蘭開拓者的基地玫瑰園體育場。這個區還是波特蘭其他重要球隊的基地。

東南區

[編輯]

東南區的居民本來主要是藍領階層,但後來變成混合的了。許多亞文化如嬉皮士等在這裡居住。外層主要是勞工階層以及從東歐和東南亞來的移民。

東南區里還有美國唯一的一座位於一個市區內的死火山口。它是華納太平洋學院的校園。

北區

[編輯]

波特蘭北區與那個無名的區一樣不是正式的區,但是這個地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與西北區分隔很大,因此出了這麼個俗稱。波特蘭大學座落在此區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這個區的北部到哥倫比亞河之間又建立了一個新的居民區,這個居民區居然擴展為奧勒岡第二大城市,但是1948年的一場水災將它摧毀了。

居民和文化

[編輯]

人口

[編輯]
歷史人口數
調查年人口備註
18602,874
18708,293188.6%
188017,577111.9%
189046,385163.9%
190090,42694.9%
1910207,214129.2%
1920258,28824.6%
1930301,81516.9%
1940305,3941.2%
1950373,62822.3%
1960372,676−0.3%
1970382,6192.7%
1980366,383−4.2%
1990437,31919.4%
2000529,12121.0%
2010583,77610.3%
2020652,50311.8%
2021年估計641,162[18]−1.7%
U.S. Decennial Census[19]
2010–2020[20][21]
種族構成 2020[22] 2010[23] 1990[24] 1970[24] 1940[24]
白人 68.8% 76.1% 84.6% 92.2% 98.1%
拉丁裔美國人 (包含任何族裔的拉丁裔) 10.3% 9.4% 3.2% 1.7%[a]
亞裔美國人 8.2% 7.1% 5.3% 1.3% 1.2%
混血人種 8.0% 4.7%
非裔美國人 5.8% 6.3% 7.7% 5.6% 0.6%
美洲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 0.9% 1.0%
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原住民 0.5% 0.5%
波特蘭種族地圖, 使用2010人口普查數據。每個點代表25人:  白人  黑人  亞裔  拉丁裔/西語裔  其他

2000年的人口統計顯示波特蘭有529,121名居民,分為223,737個家庭住戶和118,356個獨身居民,人口密度為1,521人/平方公里。市內77.91%的人是白人,6.64%的人是非裔美國人,1.06%的人是美洲土著人,6.33%的人是亞裔美國人,0.38%的人來自太平洋島嶼,3.55%的人是其他人種,4.15%的人是混血兒。6.81%的人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後裔。

24.5%的住戶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38.1%的住戶是結婚夫婦,10.8%的住戶是帶孩子的單身婦女,47.1%的住戶不是家庭。34.6%的住戶是單身漢,9%的住戶中有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住戶有2.3人,平均家庭有3人。

21.1%的人小於18歲,10.3%的人在18歲到24歲之間,34.7%的人在25歲到44歲之間,22.4%的人在45歲到64歲之間,11.6%的人年長於65歲,平均年齡為35歲。性別比中女比男為100:97.8,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的性別比為女比男100:95.9。

獨身住戶的平均年收入為40,146美元,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50,271。男子的平均年收入為35,279美元,女子為29,344美元。人平均年收入為22,643美元。13.1%的人口和8.5%的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下。15.7%的未成年人和10.4%的老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奧勒岡州的所得稅為9%。

近些年,波特蘭的種族多樣化不斷加強。近年來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城市,而白人家庭則移居郊區。新移民中60%不是白人。

但是雖然城市的總居民數在增長,未成年人的數目卻在降低,這迫使公立學校關閉。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天市內的學生比1925年還要少,因此在將來十年內波特蘭將不得不每年關閉三到四座小學。

波特蘭的公費學校中的種族比例並不均衡。有三所中學中的學生中白人超過70%,而一所中學中非白人超過85%。另外三所中學的比例極表均勻。[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這個不均勻源於波特蘭的人口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波特蘭非白人很少。1940年波特蘭只有約2000名非裔美國人,而且這些人大多數是鐵路工人及其家屬。二戰期間為了建造大量「自由輪」需要工人吸引了許多黑人來到波特蘭。但由於當時的房地產中種族歧視傳統嚴重,新到的黑人大多住在自己的區內,尤其是北區以北的新區里。戰後這個新區被毀同時也摧毀了唯一的一個混合區,而東北區的黑人集中區則依然存在。

媒體

[編輯]

波特蘭最重要的日報是《奧勒岡人報》。《威拉米特周報》是都市地區最重要的周報。此外還有其他周報、雙周刊和月刊,以及經濟和藝術雜誌。

波特蘭都會區可接收到多家電視台和電台。整個都市地區是美國第23大的電視和廣播市場,占全美國市場的0.992%。

公園和名勝

[編輯]

波特蘭以其公園和被保護的空地而自豪。事實上它擁有美國最高的人均公園數。波特蘭公園設計和建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95年波特蘭公民同意都市地區建立基金來購買有價值的自然場地。十年中依靠這個基金一共購買了8200公頃生態學上有價值的自然地區加以永久保護。

Mt. Tabor公園位於一座死火山上,使得波特蘭成為美國僅有的兩座市區內有死火山的城市之一。

森林公園是美國市區內最大的野生公園,面積5000公頃。波特蘭還有世界上最小的公園,面積僅0.3平方米。華盛頓公園就在市中心以西,其中有奧勒岡動物園、日本花園和國際玫瑰檢驗園。

威拉麥狄河西岸市中心地帶也是公園,此外市中心還有兩個公園。

奧勒岡科學與工業博物館位於威拉麥狄河東岸,與市中心相對。裡面有物理、生物、地球、技術和天文學的展出以及少兒教育。

波特蘭還有一座經典中國花園,按照蘇州園林建造,聘請蘇州藝匠建成。

在波特蘭唯一的州立公園裡還有虹鱒魚活動。這裡吸引了一些生態主義者生活。

波特蘭大廈前的Portlandia塑像是美國第二大的鑄銅塑像。

比佛利·克利瑞雕像院中有許多比佛利·克利瑞筆下的人物的銅像、引言等。

市內還有三台蒸汽機車

啤酒

[編輯]

波特蘭與其他奧勒岡城市一樣以其啤酒著稱。有人說波特蘭是「微型啤酒廠」的發起地。波特蘭啤酒業發達的原因在於1980年代奧勒岡修改法律,允許啤酒廠直接向顧客賣酒,由此在城內出現了許多微型啤酒廠和酒吧。今天市內有33家啤酒廠,是世界上擁有啤酒廠數目最多的城市,因為其數目比德國科隆還要多,因此有人稱波特蘭為「世界啤酒都」。

波特蘭還有數個啤酒節,包括每年七月舉行奧勒岡啤酒節。這是北美洲最大的獨立啤酒廠慶祝。

體育

[編輯]
拓荒者隊的主場-玫瑰園體育館

波特蘭拓荒者NBA作賽,目前是區內唯一一支參加全國性聯賽的隊伍。1977年這個隊唯一一次奪冠。而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將於2011年增設一支波特蘭隊,該隊是目前於USL作賽的波特蘭木材隊的延續。此外波特蘭還有許多參加次級聯賽的各種球隊。波特蘭也試圖吸引參加國家級聯賽的棒球隊。

波特蘭地區的居民很喜歡滑雪。附近有多個滑雪場,其中一個終年可用。北美僅有的另一個夏季可以使用的滑雪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

另外,波特蘭還是世界著名運動品牌耐克的公司以及半導體設備商Lam Research總部所在地。

政府

[編輯]

波特蘭政府的最高長官是一名市長、四名市委員和一名審計員,所有六人均由市民選舉而出,任期4年。市議會由市長和市委員組成。審計員在市議會上沒有投票權,也不允許直接管理市政,但是他有監督、平衡市政府事務和檢查公共資源的使用的權利。此外審計員向市議會成員提供信息,向公眾報告市政府的政策。

波特蘭及其都市地區還受地區政府管理,這個地區政府是美國唯一的一個直接選舉的地區性政府,它有管理土地利用、計劃交通、垃圾處理和繪製地圖等權利。地區政府亦擁有波特蘭的一些設施如奧勒岡動物園等。

經濟

[編輯]

波特蘭的地理位置有利於多個行業。相對較低的能源成本,可獲得的資源,南北和東西的州際公路,國際航空樞紐,大型海運設施,以及西海岸的洲際鐵路都是經濟優勢。[25]

該市的海運碼頭每年處理超過1300萬噸貨物,港口是全國最大的商業干船塢之一。[26][27]波特蘭港是美國西海岸第三大出口噸位港,在其上游約80英里(130公里)處,是最大的淡水港。[25]

波特蘭的鋼鐵工業的歷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到20世紀50年代,鋼鐵行業成為該市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該地區的鋼鐵業蓬勃發展,著名鋼鐵公司施尼策鋼鐵工業(Schnitzer steel Industries)在2003年向亞洲運送了創紀錄的11.5億噸廢金屬。其他重工業公司包括ESCO公司和奧勒岡鋼鐵廠。[28][29]

科技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內現有1200多家科技公司。[25]美國科技公司的高密度使得硅林一詞被用來形容波特蘭地區,指的是該地區科技公司如同樹林裡的樹木,和加州北部的硅谷相對應。[30]該地區還為軟件公司和在線創業公司提供設施,其中一些得到了當地種子基金組織和企業孵化器的支持。[31]計算機部件製造商英特爾公司是波特蘭地區最大的雇主,為15,000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波特蘭中部西部的希爾斯伯勒市有幾個園區。[25]

教育

[編輯]

公共教育

[編輯]

波特蘭公立學校有公共學校。 波特蘭有約100所公費學校,加上50所特殊學校,其學生總數約爲5.3萬,波特蘭90%的學齡兒童在這些學校上學,與其他美國都市地區相比是比例比較高的。不過入學數卻在不斷減小,因此公費學校面臨經費的壓力。在波特蘭的公費學校中林肯高等學校建校於1869年,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老的公費學校。波特蘭都市地區還有一些私立學校。

高等院校和大學

[編輯]

波特蘭州立大學共有本科學生和碩士生約2.4萬人,其主校園位於市中心南角,提供藝術、經濟、工程、計算機、科學、表演、社會科學和城市建設等碩士學位,其博士學位包括生物、工程、電子和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公共管理、城市研究、社會科學、系統科學和教育等。本科學業比較死板,沒有高級學術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奧勒岡健康和科學大學包括一個大的醫學院和數個大的研究部門。

社區學院有:

私立學院有:

醫學院

[編輯]

奧勒岡醫科大學是一間大型的醫學院和研究大學,其主校園位於市中心以南,它還包括數個附屬醫院。 其他醫學院包括:

法學院

[編輯]

藝術和食品學校

[編輯]

交通

[編輯]
波特蘭輕軌於奧勒岡動物園的地底車站

波特蘭都市地區的交通服務與美國其他大城市差不多,不過奧勒岡州政府強調在其城市發展邊界內進行前瞻性的土地規劃以及發展以公共交通為基礎的商住區,為通勤人士提供多種可取的選擇。

據2005年統計資料所顯示,波特蘭地區內巴士、輕軌有軌電車的乘客佔總通勤人口約13%。[33]TriMet英語TriMet為波特蘭地區提供多條短途巴士綫,以及連接市中心和市郊的輕軌鐵路系統。而波特蘭市政府轄下的有軌電車則連接市內南北區,並由TriMet營運。

道路交通方面,波特蘭大多數街道為傳統的棋盆式排列,少數對角線街道連接城市各個部分和郊區,許多橋梁跨越威拉麥狄河和哥倫比亞河。5號州際高速公路華盛頓州通過波特蘭、威拉麥狄河谷和奧勒岡州南部直達加利福尼亞州405號州際公路5號州際公路組成一個環繞波特蘭市中心的高速公路環,而205號州際高速公路則連接波特蘭國際機場26號美國國道從太平洋海岸通過都市地區直到奧勒岡中部,而30號美國國道的主綫、支綫和商業綫均通過波特蘭。

波特蘭的主要機場為波特蘭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東北,駕車約需要20分鐘。美鐵亦有提供城際列車服務前往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加拿大溫哥華等;城際列車停靠市內的聯盟車站。

波特蘭空中纜車

市政府大力鼓勵居民於市區內騎自行車,而波特蘭的自行車網路亦被美國單車手聯盟所讚頌。[34] 波特蘭地區內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佔總通勤人口約3.5%,為全國大城市之冠。[33]市內和近市郊的居民還可以使用分享汽車的方法。此外,市內還有架空纜車連接南河濱區和山上的奧勒岡醫學和科學大學。

姊妹城市和友好城市

[編輯]
姊妹城市(9個)
  1. 日本札幌市,1959年起
  2.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1983年起
  3. 以色列亞實基倫,1987年10月13日起
  4. 大韓民國蔚山,1987年11月20日起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1988年6月7日起
  6. 俄羅斯伯力,1988年6月19日起
  7. 中華民國高雄,1988年10月11日起
  8. 津巴布韋穆塔雷,1991年起
  9. 意大利博洛尼亞,2003年起
  10. 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2014年起[來源請求]
友好城市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From 15% sample

參考文獻

[編輯]
  1. ^ Elected Officials. City of Portland, Oregon. 2007 [2015-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30). 
  2. ^ 2.0 2.1 Portland (city) Census. United States Census Bereau. 2013 [2015-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6). 
  3. ^ Portland (city) Census. United States Census Bereau. 2010 [2015-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6). 
  4.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8-01-31]. 
  5.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2008-01-31]. 
  6. ^ 沈雲龍 (編). 清季中外使領年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十六輯. 臺北縣永和市: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6. 國家圖書館系統號000085532. 
  7. ^ Certified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Oregon and Oregon Counties (PDF).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2010-01-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0-22). 
  8. ^ JULY 1, 2006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Metropolitan 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s. U.S. Census Bureau. [2007-10-19]. (原始內容 (csv)存檔於2007-09-20). 
  9. ^ 9.0 9.1 《跨越大門:砵崙歷史性華埠的故事》永久駐場砵崙華埠歷史博物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波特蘭新聞 2018-12-20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4-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7). 
  11. ^ 11.0 11.1 Station: PORTLAND WFO, OR US USC00356750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12. ^ DOWNTOWN Portland: Monthly and Seasonal Snowfall (inches) (PDF). NWS Portland, OR. [2014-06-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1-19). 
  13. ^ Station: PORTLAND INTL AP, OR US USW00024229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14. ^ WMO Climate Normals for PORTLAND OR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7). 
  15.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PORTLAND, OREGON (KPDX)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12). 
  16. ^ ThreadEx. [2022-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9). 
  17. ^ AIRPORT Portland: Monthly and Seasonal Snowfall (inches) (PDF). NWS Portland, OR. [2014-06-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7). 
  18. ^ City and Town Population Totals: 2020-2021.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May 29, 2022 [May 31,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19.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gov. [June 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2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QuickFact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1. ^ Census Population API.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Oct 12,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3). 
  22. ^ https://www.census.gov/quickfacts/portlandcityoreg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裸露網址]
  2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quickfacts.census.gov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4. ^ 24.0 24.1 24.2 Oregon –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for Selected Cities and Other Places: Earliest Census to 1990. U.S. Census Bureau. [December 3,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2, 2012). 
  25. ^ 25.0 25.1 25.2 25.3 Portland: Economy – Major Industries and Commercial Activity. [June 4,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6). 
  26. ^ Cascade General, Inc. [June 4,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6). 
  27. ^ Portfolio (PDF). [June 4, 20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January 15, 2013). 
  28. ^ Profile. Schnitzer Steel Industries. [March 9,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29. ^ About Us. ESCO Corporation. [March 9,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30. ^ Rogoway, Mike (April 9, 2006). Bizz blog: Silicon Forest. The Oregonian.
  31. ^ Gage, Deborah. Portland Makes Bid To Become Budding Techlandia. Venture Capital Dispatch. January 23, 2012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32. ^ Art Institute of Seattle Will Close Friday. The Stranger. 6 March 2019 [17 August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33. ^ 33.0 33.1 "New Yorkers are Top Transit Users", CNNMoney.com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4. ^ League of American Bicyclists * Press Releases. Bikeleague.org. [200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35. ^ 存档副本. [2010-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6). 

外部連結

[編輯]

Portland websites that are also wik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