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劍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劍術是指以進行格鬥的技術。雖然很早就有使用劍的歷史,但是劍術作為一門戰鬥技巧被整理和流傳下來很晚。

中國劍術

[編輯]

春秋戰國

[編輯]

這個時期養士風氣很濃,許多賓客都是劍術高手劍客,諸如越女專諸荊軻但似乎沒有流傳下來的流派和著作。

[編輯]

由於環首刀的流行,劍的實戰地位開始下降,但劍術開始在社會上流行,練習劍術稱為一種風氣。西漢開始有一些劍術著作,漢書曾有名為劍道的劍術專著共三十八篇。

[編輯]

劍舞開始流行,但被廣泛使用,劍術發展停滯。

[編輯]

蒙古軍為了刺穿中東軍隊的鎖子甲,再度裝備了劍並在征服了宋朝後造成了中國劍術的復興。

[編輯]

當時的刀法以吸取日本刀法為特色,名將戚繼光抗擊倭寇,得《影流刀法》,以《辛酉刀法》之名傳世,亦有記載日本刀的專著《單刀法選》存世。

[編輯]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前後,吳殳著成〈劍訣〉[1] ,提出劍術「左龍、右虎、中蛇」三門的觀念。[2]

宋仔鳳撰《劍法真傳》對歷代劍法給予總結。

日本劍術

[編輯]

日本劍術,其實是刀術,以斬劈為主,配合日本刀使用。

歐洲劍術

[編輯]

古代劍術

[編輯]

古羅馬人發覺直型雙刃的劍,可以輕易穿透鎖子甲,比斧頭或彎型的單刃刀等更易殺死敵人,所以偏重了劍術而忽略了其他近戰的冷兵器。

德國劍術

[編輯]

德國劍術的特色是「粘劍」,強調在劍刃互撞後,在對方的劍刃上滑動到「有利位置」。

德國劍術利用這種原理,即使是單手刀劍甚至匕首,也能擋下一般長劍甚至戰劍的進攻,是能達到以弱勝強效果的高等劍術。[3]

文藝復興劍術

[編輯]

近代劍術

[編輯]

偏重於比賽、表演性質,實際運用較少。 劍擊作為比賽項目,有花劍、重劍、佩劍等種類。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吳修齡生平略述[永久失效連結]
  2. ^ 〈劍訣〉與〈後劍訣〉今譯. [201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1). 
  3. ^ 德國劍術的特色. [201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2).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龍泉刀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漢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