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特萊
大沙特萊(法語:Grand Châtelet,發音:[ɡʁɑ̃ ʃatlɛ];或譯大夏特萊、大沙特雷、大沙特萊堡)是舊制度時期巴黎的一個要塞,位於塞納河右岸,現為沙特萊廣場。它內部包含法院、警察總部以及幾個監獄。
此處最初的建築可能是禿頭查理於870年建造的一座木塔,以保衛當時的新大橋(現已被兌換橋取代,連接西岱島和塞納河右岸)。但廣為人知是路易六世於1130年建造的石頭堡壘「大沙特萊」,與大約同時建造的位於塞納河南岸的小橋(連接西岱島和塞納河左岸)盡頭的小沙特萊形成鮮明對比[1]。
在巴黎,使用「城堡」、「堡壘」或「沙特萊」(Châtelet)即指大沙特萊,無需額外說明。
1190年,腓力二世在城市周邊建造了城牆,大沙特萊失去了防禦價值,從那時起,它就成為巴黎司務長(prévôt de Paris)的駐地,巴黎司務長是中世紀晚期巴黎「負責保護王室權利、監督王室行政和執行王室司法」的官員[2]。大沙特萊的法院始終隸屬於巴黎高等法院,但它擁有廣泛的刑事和民事管轄權,叛國案件經常在那裏審理。幾個世紀以來,大沙特萊的地方法官與巴黎市政廳的地方法官經常就管轄權發生衝突[3]。
大沙特萊由查理五世重建過,但到1460年它已經年久失修,當時大沙特萊的法院遷至羅浮宮開庭,直到1506年才返回。1657年,法院被迫再次臨時搬遷,這次是搬到位於多菲內路的奧古斯丁大修道院[4]。1684年,路易十四幾乎完全重建了這座建築,之後大沙特萊一直使用到法國大革命後被拆除。「從下方穿過大沙特萊的道路(實際上是聖但尼路的延續)將該建築東側的市政監獄與西側的各個法官室隔開。」[5]西側下方是城市的太平間。日積月累,東側的監獄數量從9所增加到20所,種類包括帶床的自費單間牢房、鋪着草蓆的大廳牢房以及地牢[6]。
與舊政權中所有與司法有關的建築物一樣,大沙特萊享有非常險惡的名聲,甚至比傳說中的巴士底獄還要糟糕。相對來說,很少有普通的巴黎人能夠獲得親戚或朋友在巴士底獄的地牢中受苦的可疑身份。但許多人的親戚和朋友蹲在大沙特萊潮濕的囚牢中,它本質上比東邊一英里處乾燥且相對舒適的監獄(指巴士底獄)更可怕[7]。
曾在夏特萊度過時光的著名囚犯中有克萊門特·馬羅(Clément Marot),他在那裏創作了《地獄》(Enfer);莫里哀;著名的攔路強盜卡圖什;投毒者Antoine-François Desrues(1744–1777)和法夫拉斯侯爵。
由於附近屠宰場散發出乾涸的血腥味,以及「巴黎聖母院和兌換橋之間的大下水道排入塞納河的污水」,大沙特萊周圍的區域在氣味上也令人不快[8]。1790年,隨着巴黎司務長辦公室的廢除,大沙特萊失去了它的功能,作為該地區全面整修的一部分,它於1802年至1810年間被拆除,建成沙特萊廣場。
參考
[編輯]- ^ Jacques Hillairet,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s rues de Paris, 8th ed. (Éditions de Minuit, 1985), Vol. 1, p. 331.
- ^ William W. Kibler and Grover A. Zinn, Medieval France: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 1995: ISBN 0-8240-4444-4), p. 758.
- ^ Léon Bernard, The Emerging City: Paris in the Age of Louis XIV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34.
- ^ The History of Paris,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A. and W. Galignani, 1825), pp. 100–01.
- ^ Bernard, The Emerging City, p. 34.
- ^ Hillairet,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s rues de Paris, p. 332.
- ^ Bernard, The Emerging City, p. 33.
- ^ David Garrioch, The Making of Revolutionary Par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ISBN 0-520-23253-4), p.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