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列表
日本從大化革新時開始學習中國制度,並開始使用年號(日語:元号/げんごう)紀年。起初和中國一樣在天皇更替之時更改年號,或者遭逢天災人禍或是有人事異動時會更改年號,後來更換年號的權力甚至掌握在幕府或武家政權的手上。日本也曾發生數次兩個年號並立的局面情形,如南北朝時代,大覺寺統的南朝與持明院統的北朝兩個政府各自有自己年號,直到統一之後,年號才再次合流。日本年號的用字,多數為二字年號,只有5個為四字年號,且分佈在奈良時代。
在古代時,日本曆法都是採用中國的傳統曆法,稱之為「和曆」,一直到日本進行維新改革,廢除傳統曆法,改用西方通行的公曆,以舊曆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作為新曆明治六年1月1日,從此就完全使用陽曆。明治以前的天皇,大多數最少使用了2個年號,明治天皇登基時頒佈命令,改為一個天皇固定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元」,之後的天皇都只有一個年號。20世紀以後,東亞國家如中國、朝鮮、越南先後廢除君主制,並廢止了年號紀年,日本成了僅存使用年號的國家。現今使用的年號為「令和」。
該列表羅列日本各時代使用的年號名稱及基本訊息,更多年號訊息還請讀者參見時代區分的年號列表。
目次[編輯] |
凡例
[編輯]該年號列表的格式主要根據中國年號列表,內容主要參考了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德川光圀《大日本史》及無名氏《公卿補任》整理而成,共計有248個年號。
年號索引按照日本時代分章,以年號使用的順序排列。每一行年號列出起訖時間、紀年年數,其他說明如繼任天皇沿用前任天皇年號等等事項,則在備注內說明。若在年中改元或終止使用年號的話,則在年份後標註明日本曆法月份。(數字以漢字表示者,為日本舊曆月份;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者,為日本新曆月份。)
飛鳥時代
[編輯]孝德天皇於645年遷都難波(今大阪),建元大化,是日本年號之始。之後兩度停用年號,701年改元大寶後,年號延續至今不斷。至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為止,共使用了6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孝德天皇(在位:596年-654年) | |||
大化 | 645年六月-650年二月 | 6年 | 日本第一個公年號[註 1][3]。 |
白雉 | 650年二月-654年十一月 | 5年 | 日本第二個公年號[註 1][4]。 白雉五年(654年)齊明天皇即位之後,日本停用年號有32年。 或作「白鳳」。 |
天武天皇(在位:673年-686年) | |||
朱鳥 | 686年七月-九月 | 1年 | 日本第三個公年號[註 1][5]。朱鳥元年(686年)九月天武天皇駕崩之後,日本停用年號15年。 或作「朱雀」。 |
文武天皇(在位:697年-707年) | |||
大寶 | 701年三月-704年五月 | 4年 | 從此,公年號不斷,延續至今。 |
慶雲 | 704年五月-708年正月 | 5年 | 慶雲四年(707年)七月元明天皇繼位。 |
元明天皇(在位:707年-715年) | |||
和銅 | 708年正月-715年九月 | 8年 |
奈良時代
[編輯]710年元明天皇定都平城京,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今京都)為止,共使用了12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元正天皇(在位:715年-724年) | |||
靈龜 | 715年九月-717年十一月 | 3年 | |
養老 | 717年十一月-724年二月 | 8年 | |
聖武天皇(在位:724年-749年) | |||
神龜 | 724年二月-729年八月 | 6年 | 《東國通鑑》作「白龜」,《宋史》作「寶龜」[6]。 |
天平 | 729年八月-749年四月 | 21年 | |
天平感寶 | 749年四月-七月 | 1年 | 年號使用3個月。 |
孝謙天皇(在位:749年-758年) | |||
天平勝寶 | 749年七月-757年八月 | 9年 | 天平勝寶七年(755年)正月改「年」為「歲」[7]。 《紀元編》作「勝寶」,或作「勝實」、「太平勝寶」[6]。 |
天平寶字 | 757年八月-765年正月 | 9年 | 復「歲」為「年」[8] 。天平寶字二年(758年)八月淳仁天皇繼位。 天平寶字八年(764年)十月稱德天皇繼位。 《紀元編》作「寶字」,或作「太平寶字」[6]。 |
稱德天皇(在位:764年-770年) | |||
天平神護 | 765年正月-767年八月 | 3年 | 《紀元編》作「神護」[6]。 |
神護景雲 | 767年八月-770年十月 | 4年 | 《紀元編》作「景雲」[6]。 |
光仁天皇(在位:770年-781年) | |||
寶龜 | 770年十月-780年 | 11年 | |
天應 | 781年-782年八月 | 2年 | 天應元年(781年)四月桓武天皇繼位。 |
桓武天皇(在位:781年-806年) | |||
延曆 | 782年八月-806年五月 | 25年 | 延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平城天皇即位後改元。 |
平安時代
[編輯]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1184年鎌倉幕府成立為止,共使用了88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平城天皇(在位:806年-809年) | |||
大同 | 806年五月-810年九月 | 5年 | 大同四年(809年)四月嵯峨天皇繼位。 |
嵯峨天皇(在位:809年-823年) | |||
弘仁 | 810年九月-824年正月 | 15年 | 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淳和天皇繼位。 |
淳和天皇(在位:823年-833年) | |||
天長 | 824年正月-834年正月 | 11年 | 天長十年(833年)二月仁明天皇繼位。 |
仁明天皇(在位:833年-850年) | |||
承和 | 834年正月-848年六月 | 15年 | |
嘉祥 | 848年六月-851年四月 | 4年 | 嘉祥三年(850年)三月文德天皇繼位。 |
文德天皇(在位:850年-858年) | |||
仁壽 | 851年四月-854年十一月 | 4年 | |
齊衡 | 854年十一月-857年二月 | 4年 | |
天安 | 857年二月-859年四月 | 3年 | 天安二年(858年)八月清和天皇繼位。 |
清和天皇(在位:858年-876年) | |||
貞觀 | 859年四月-877年四月 | 19年 | 貞觀十八年(876年)十一月陽成天皇繼位。 |
陽成天皇(在位:876年-884年) | |||
元慶 | 877年四月-885年二月 | 9年 | 元慶八年(884年)二月光孝天皇繼位。 |
光孝天皇(在位:884年-887年) | |||
仁和 | 885年二月-889年四月 | 5年 | 仁和三年(887年)八月宇多天皇繼位。 |
宇多天皇(在位:887年-897年) | |||
寬平 | 889年四月-898年四月 | 10年 | 寬平九年(897)七月醍醐天皇繼位。 |
醍醐天皇(在位:897年-930年) | |||
昌泰 | 898年四月-901年七月 | 4年 | |
延喜 | 901年七月-923年閏四月 | 23年 | 《曼殊院文書》有作「延壽」[9];《類聚考》作「延禧」[10]。 |
延長 | 923年閏四月-931年四月 | 9年 | 延長八年(930年)九月朱雀天皇繼位。 |
朱雀天皇(在位:930年-946年) | |||
承平 | 931年四月-938年五月 | 8年 | |
天慶 | 938年五月-947年四月 | 10年 | 天慶九年(946年)四月村上天皇繼位。 |
村上天皇(在位:946年-967年) | |||
天曆 | 947年四月-957年十月 | 11年 | |
天德 | 957年十月-961年二月 | 5年 | |
應和 | 961年二月-964年七月 | 4年 | |
康保 | 964年七月-968年八月 | 5年 | 康保四年(967年)五月冷泉天皇繼位。 |
冷泉天皇(在位:967年-969年) | |||
安和 | 968年八月-970年三月 | 3年 | 安和二年(969年)八月圓融天皇繼位。 |
圓融天皇(在位:969年-984年) | |||
天祿 | 970年三月-973年十二月 | 4年 | |
天延 | 973年十二月-976年七月 | 4年 | |
貞元 | 976年七月-978年十一月 | 3年 | |
天元 | 978年十一月-983年四月 | 6年 | |
永觀 | 983年四月-985年四月 | 3年 | 永觀二年(984年)八月花山天皇繼位。 |
花山天皇[註 2](在位:984年-986年) | |||
寬和 | 985年四月-987年四月 | 3年 | 寬和二年(986年)六月一條天皇繼位。 |
一條天皇(在位:986年-1011年) | |||
永延 | 987年四月-989年八月 | 3年 | |
永祚 | 989年八月-990年十一月 | 2年 | |
正曆 | 990年十一月-995年二月 | 6年 | |
長德 | 995年二月-999年正月 | 5年 | |
長保 | 999年正月-1004年七月 | 6年 | |
寬弘 | 1004年七月-1012年十二月 | 9年 | 寬弘八年(1011年)六月三條天皇繼位。 |
三條天皇(在位:1011年-1016年) | |||
長和 | 1012年十二月-1017年四月 | 6年 | 長和五年(1016年)正月後一條天皇繼位。 |
後一條天皇(在位:1016年-1036年) | |||
寬仁 | 1017年四月-1021年二月 | 5年 | |
治安 | 1021年二月-1024年七月 | 4年 | |
萬壽 | 1024年七月-1028年七月 | 5年 | |
長元 | 1028年七月-1037年四月 | 10年 | 長元九年(1036年)四月後朱雀天皇繼位。 |
後朱雀天皇(在位:1036年-1045年) | |||
長曆 | 1037年四月-1040年十一月[註 3] | 4年 | |
長久 | 1040年十一月-1044年十一月 | 5年 | |
寬德 | 1044年十一月-1046年四月 | 3年 | 寬德二年(1045年)正月後冷泉天皇繼位。 |
後冷泉天皇(在位:1045年-1068年) | |||
永承 | 1046年四月-1053年正月 | 8年 | |
天喜 | 1053年正月-1058年八月 | 6年 | |
康平 | 1058年八月-1065年八月 | 8年 | 葉維庚《紀元通攷》注一作「廣平」。 |
治曆 | 1065年八月-1069年四月 | 5年 | 治曆四年(1068年)四月後三條天皇繼位。 |
後三條天皇(在位:1068年-1073年) | |||
延久 | 1069年四月-1074年八月 | 6年 | 延久四年(1072年)十二月白河天皇繼位。 |
白河天皇(在位:1073年-1087年) | |||
承保 | 1074年八月-1077年十一月 | 4年 | |
承曆 | 1077年十一月-1081年二月 | 5年 | |
永保 | 1081年二月-1084年二月 | 4年 | |
應德 | 1084年二月-1087年四月 | 4年 | 應德三年(1086年)十一月堀河天皇繼位。 |
堀河天皇(在位:1087年-1107年) | |||
寬治 | 1087年四月-1094年十二月 | 8年 | |
嘉保 | 1094年十二月-1096年十二月 | 3年 | |
永長 | 1096年十二月-1097年十一月 | 2年 | |
承德 | 1097年十一月-1099年八月 | 3年 | 岩手縣成島毘沙門堂觀音像銘文作「承得」[13]。 |
康和 | 1099年八月-1104年二月 | 6年 | |
長治 | 1104年二月-1106年四月 | 3年 | |
嘉承 | 1106年四月-1108年八月 | 3年 | 嘉承二年(1107年)七月鳥羽天皇繼位。 |
鳥羽天皇(在位:1107年-1123年) | |||
天仁 | 1108年八月-1110年七月 | 3年 | |
天永 | 1110年七月-1113年七月 | 4年 | |
永久 | 1113年七月-1118年四月 | 6年 | |
元永 | 1118年四月-1120年四月 | 3年 | 橋川正氏《綜合日本佛教史》引福岡縣田島板碑作「元禾」[14]。 |
保安 | 1120年四月-1124年四月 | 5年 | 保安四年(1123年)正月崇德天皇繼位。 |
崇德天皇(在位:1123年-1142年) | |||
天治 | 1124年四月-1126年正月 | 3年 | |
大治 | 1126年正月-1131年正月 | 6年 | |
天承 | 1131年正月-1132年八月 | 2年 | |
長承 | 1132年八月-1135年四月 | 4年 | |
保延 | 1135年四月-1141年七月 | 7年 | |
永治 | 1141年七月-1142年四月 | 2年 | 《玉海》誤作「永然」[15]。 永治元年(1141年)十二月近衛天皇繼位。 |
近衛天皇(在位:1142年-1155年) | |||
康治 | 1142年四月-1144年二月 | 3年 | |
天養 | 1144年二月-1145年七月 | 2年 | |
久安 | 1145年七月-1151年正月 | 7年 | 《宋稗類鈔》一作「久定」[16]。 |
仁平 | 1151年正月-1154年十月 | 4年 | |
久壽 | 1154年十月-1156年四月 | 3年 | 久壽二年(1155年)七月後白河天皇繼位。 |
後白河天皇(在位:1155年-1158年) | |||
保元 | 1156年四月-1159年四月 | 4年 | 保元三年(1158年)八月二條天皇繼位。 |
二條天皇(在位:1158年-1165年) | |||
平治 | 1159年四月-1160年正月 | 2年 | |
永曆 | 1160年正月-1161年九月 | 2年 | 奈良市東大寺經箱文字作「永歷」[13]。 |
應保 | 1161年九月-1163年三月 | 3年 | |
長寬 | 1163年三月-1165年六月 | 3年 | |
永萬 | 1165年六月-1166年八月 | 2年 | 永萬元年(1165年)六月六條天皇繼位。 |
六條天皇(在位:1165年-1168年) | |||
仁安 | 1166年八月-1169年四月 | 4年 | 仁安三年(1168年)二月高倉天皇繼位。 |
高倉天皇(在位:1168年-1180年) | |||
嘉應 | 1169年四月-1171年四月 | 3年 | 新潟縣金仙寺經塚出土的經筒文字作「賀應」[13]。 |
承安 | 1171年四月-1175年七月 | 5年 | |
安元 | 1175年七月-1177年八月 | 3年 | |
治承 | 1177年八月-1181年七月 | 5年 | 《癸辛雜識》謂有年號「治象」,當即治承之訛[17]。 治承四年(1180年)二月安德天皇繼位。 源氏使用至治承八年(1184年)[註 4] |
安德天皇(在位:1180年-1185年) | |||
養和 | 1181年七月-1182年五月 | 2年 | 日本開始短暫的年號分流[註 5]。 |
壽永 | 1182年五月-1185年三月 | 4年 | 《東國通鑑》作「壽久」[17]。 壽永二年(1183年)八月後鳥羽天皇即位後沿用。 壽永四年(1185)三月二十四日,平氏戰敗,安德天皇投海自殺[註 6]。 |
後鳥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8年) | |||
元曆 | 1184年四月-1185年八月 | 2年 |
私年號 |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 已知使用年數 | 備注 |
---|---|---|---|
長嘉 | ? | 1年 | 見於千葉縣香取市長嘉板碑[20]。 |
鎌倉時代
[編輯]1184年源賴朝成立鎌倉幕府成立,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為止,包含持明院統在內,共使用了50個年號。(不包含光嚴天皇使用的元德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後鳥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7年) | |||
文治 | 1185年八月-1190年四月 | 6年 | |
建久 | 1190年四月-1199年四月 | 10年 | 建久九年(1198年)正月土御門天皇繼位。 |
土御門天皇(在位:1197年-1210年) | |||
正治 | 1199年四月-1201年二月 | 3年 | |
建仁 | 1201年二月-1204年二月 | 4年 | |
元久 | 1204年二月-1206年四月 | 3年 | |
建永 | 1206年四月-1207年十月 | 2年 | |
承元 | 1207年十月-1211年三月 | 5年 | 承元四年(1210年)十一月順德天皇繼位。 |
順德天皇(在位:1210年-1221年) | |||
建曆 | 1211年三月-1213年十二月 | 3年 | |
建保 | 1213年十二月-1219年四月 | 7年 | |
承久 | 1219年四月-1222年四月 | 4年 | 承久三年(1221年)四月仲恭天皇繼位,同年七月後堀河天皇繼位。 |
後堀河天皇(在位:1221年-1232年) | |||
貞應 | 1222年四月-1224年十一月 | 3年 | |
元仁 | 1224年十一月-1225年四月 | 2年 | |
嘉祿 | 1225年四月-1227年十二月 | 3年 | |
安貞 | 1227年十二月-1229年三月 | 3年 | |
寬喜 | 1229年三月-1232年四月 | 4年 | 松田福一郎《不空菴常住紀年錄》作「觀喜」[13],《東寺王代記》作「寬壽」[9]。 |
貞永 | 1232年四月-1233年四月 | 2年 | 貞永元年(1232年)十月四條天皇繼位。 |
四條天皇(在位:1232年-1242年) | |||
天福 | 1233年四月-1234年十一月 | 2年 | |
文曆 | 1234年十一月-1235年九月 | 2年 | |
嘉禎 | 1235年九月-1238年十一月 | 4年 | 澁谷亮泰《天台宗書籍綜合目錄·天台宗一乘義秘要抄》介紹誤作「素然」[21];鍾映淵《建元考》作「嘉貞」[17]。 |
曆仁 | 1238年十一月-1239年二月 | 2年 | 鍾映淵《建元考》作「曆日」[17]。 |
延應 | 1239年二月-1240年七月 | 2年 | |
仁治 | 1240年七月-1243年二月 | 4年 | 仁治三年(1242年)正月後嵯峨天皇繼位。 |
後嵯峨天皇(在位:1242年-1246年) | |||
寬元 | 1243年二月-1247年二月 | 5年 | 寬元四年(1246年)正月後深草天皇繼位。 |
後深草天皇(在位:1246年-1259年) | |||
寶治 | 1247年二月-1249年三月 | 3年 | |
建長 | 1249年三月-1256年十月 | 8年 | |
康元 | 1256年十月-1257年三月 | 2年 | |
正嘉 | 1257年三月-1259年三月[註 7] | 3年 | 《北佐久郡志》引墓碑文作「正賀」[13];李兆洛《紀元編》作「正喜」[17]。 |
正元 | 1259年三月-1260年四月 | 2年 | 愛知縣武豐町出土陶硯銘作「正見」[23]。 正元元年(1259年)十一月龜山天皇繼位。 |
龜山天皇(在位:1259年-1274年) | |||
文應 | 1260年四月-1261年二月 | 2年 | |
弘長 | 1261年二月-1264年二月 | 4年 | |
文永 | 1264年二月-1275年四月 | 12年 | 文永十一年(1274年)正月後宇多天皇繼位。 |
後宇多天皇(在位:1274年-1278年) | |||
建治 | 1275年四月-1278年二月 | 4年 | |
弘安 | 1278年二月-1288年四月 | 11年 | 弘安十年(1287年)十月伏見天皇繼位。 |
伏見天皇(在位:1287年-1298年) | |||
正應 | 1288年四月-1293年八月 | 6年 | |
永仁 | 1293年八月-1299年四月 | 7年 | 永仁六年(1298年)七月後伏見天皇繼位。 |
後伏見天皇(在位:1298年-1301年) | |||
正安 | 1299年四月-1302年十一月 | 4年 | 正安三年(1301年)正月後二條天皇繼位。 |
後二條天皇(在位:1301年-1308年) | |||
乾元 | 1302年十一月-1303年八月 | 2年 | 《宋史》誤作「乾文」[24]。 |
嘉元 | 1303年八月-1306年十二月 | 4年 | |
德治 | 1306年十二月-1308年十月 | 3年 | 德治三年(1308年)八月花園天皇繼位。 |
花園天皇(在位:1308年-1318年) | |||
延慶 | 1308年十月-1311年四月 | 4年 | |
應長 | 1311年四月-1312年三月 | 2年 | |
正和 | 1312年三月-1317年二月 | 6年 | |
文保 | 1317年二月-1319年四月 | 3年 | 文保二年(1318年)二月後醍醐天皇繼位。 |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 |||
元應 | 1319年四月-1321年二月 | 3年 | |
元亨 | 1321年二月-1324年十二月 | 4年 | |
正中 | 1324年十二月-1326年四月 | 5年 | 《金澤文庫文書·下總國東莊年貢算用狀》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說》有作「正仲」[13]。 |
嘉曆 | 1326年四月-1329年八月 | 4年 | |
元德 | 1329年八月-1331年八月 | 3年 | |
元弘 | 1331年八月-1334年正月 | 4年 | 元弘元年(1331年)九月以後日本再度開始短暫的年號分流[註 8]。元弘三年(1333年)十二月後醍醐天皇復位。 |
光嚴天皇(在位:1331年-1333年) | |||
元德 | 1331年九月-1332年四月 | 2年 | 鎌倉幕府擁立光嚴天皇後用後醍醐天皇的年號(元德三年至四年)[25]。 |
正慶 | 1332年四月-1333年五月[註 9] | 2年 | 正慶二年(1333年)五月光嚴天皇被廢黜,後尊之為上皇。 |
私年號 |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 已知使用年數 | 備注 |
---|---|---|---|
保壽 | 仁安二年?(1167年) | 1年 | 見於奈良縣五條市御靈神社神像銘[28]。 |
泰平 | 承安二年(1172年) | ? | 見於《百鍊鈔》[29]。 《玉葉》作「萬平」。 |
和勝 | 建久元年(1190年) | 1年 | 見於《高野山文書·寶簡集》一八[30]。 |
迎雲 | 建久元年(1190年) | 1年 | 見於《法隆寺文書》九[31]。 |
建教 | 元仁二年(1225年) | 1年 | 見於《季御讀經番論議問答記》[32]。 |
永福 | 永仁五年?(1297年) | ? | 見於山崎美成《海錄》及《新編武藏風土記稿》[33]。 |
正久 | 元應元年(1319年) | 2年 | 見於埼玉縣飯能市西光廢寺墓地板碑[34]。 |
室町時代
[編輯]1333年後醍醐天皇重新復位,至1336年足利尊氏攻陷京都,擁立持明院統的光明天皇,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南逃到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共歷經了3年,使用了1個年號。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經歷了南北朝分裂、明德以後統一及戰國三個階段。
1336年,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是為南朝。進入了日本史中狹義的南北朝時代。後期南朝勢力衰退。1392年,南朝後龜山天皇將天皇三神器交給北朝,結束了南北朝分裂時代,史稱「明德統一」。1466年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局面,史稱「戰國時代」。1573年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被流放。南北朝歷經了57年,南朝使用了8個年號,北朝使用了16個年號(不包含建武年號)[註 10]。明德以後歷經了175年,使用了23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 |||
建武 | 1334年正月-1336年二月 | 3年 |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後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 |||
延元 | 1336年二月-1340年四月 | 5年 | 日本第三次年號分流[註 11]。 延元四年(1339年)八月後村上天皇繼位。 |
後村上天皇(在位:1339年-1368年) | |||
興國 | 1340年四月-1346年四月 | 7年 | |
正平 | 1346年四月-1370年十二月[註 12] | 25年 | 正平二十三年(1368年)三月長慶天皇繼位。 |
長慶天皇(在位:1368年-1383年)[註 13] | |||
建德 | 1370年十二月-1372年三月[註 12] | 3年 | 入本英太郎《東京北郊の板碑》引鹿浜板碑作「乾德」[13]。 |
文中 | 1372年三月-1375年五月[註 12] | 4年 | 日名子太郎《大分縣金石年表》引寶篋印塔銘文作「文仲」[13]。 |
天授 | 1375年五月-1381年二月[註 12] | 7年 | 《佐倉風土記·武藏國司藤原朝臣手狀》、《南部家文書·南部信光讓狀》作「天壽」[13]。 |
弘和 | 1381年二月-1384年四月[註 12] | 4年 | 《清白士集》避清帝諱作「宏知」[24]。 弘和三年(1383年)冬季後龜山天皇繼位。 |
後龜山天皇(在位:1383年-1392年) | |||
元中 | 1384年四月-1392年閏十月[註 12] | 9年 | 元中九年(1392年)閏十月五日後龜山天皇交出神器,南北朝統一。 |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光明天皇(在位:1336年-1348年) | |||
建武 | 1336年二月-1338年八月 | 3年 | 建武三年(1336年)二月後醍醐天皇改元延元,足利尊氏仍用建武年號。 同年八月光明天皇繼位。(建武三年至五年) |
曆應 | 1338年八月-1342年四月[註 9] | 5年 | |
康永 | 1342年四月-1345年十月[註 9] | 4年 | |
貞和 | 1345年十月-1350年二月[註 9] | 6年 | 貞和四年(1348年)十月崇光天皇繼位。 長門探題足利直冬使用至貞和七年(1351年)[39]。 |
崇光天皇(在位:1348年-1351年) | |||
觀應 | 1350年二月-1352年九月[註 9] | 3年 | 觀應二年(1351年)十一月室町幕府廢掉崇光天皇,停用該年號,三年(1352年)三月恢復使用[40];八月後光嚴天皇繼位。 |
後光嚴天皇(在位:1352年-1371年) | |||
文和 | 1352年九月-1356年三月[註 9] | 5年 | 《東要記》有作「文倭」[13]。 |
延文 | 1356年三月-1361年三月[註 9] | 6年 | |
康安 | 1361年三月-1362年九月[註 9] | 2年 | 清宮秀堅《新選年表》誤作「應和」[41]。 |
貞治 | 1362年九月-1368年二月[註 9] | 7年 | |
應安 | 1368年二月-1375年二月[註 9] | 8年 | 應安四年(1371年)三月後圓融天皇繼位。 |
後圓融天皇(在位:1371年-1382年) | |||
永和 | 1375年二月-1379年三月[註 9] | 5年 | |
康曆 | 1379年三月-1381年二月[註 9] | 3年 | 日本考古學會《造像銘記》引奈良縣法隆寺佛像銘文作「康略」[13]。 |
永德 | 1381年二月-1384年二月[註 9] | 4年 | 《九州文化史研究所紀要》第三、四號引《氏房讓狀》作「永得」[13]。 永德二年(1382年)四月後小松天皇繼位。 |
後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 |||
至德 | 1384年二月-1387年八月[註 9] | 4年 | 稻村坦元《武蔵野の青石塔婆》引阿彌佗佛板碑作「至得」[13]。 |
嘉慶 | 1387年八月-1389年二月[註 9] | 3年 | 《香取文書·嘉慶二年十二月付文書》作「賀慶」[13],秋田縣金澤山八幡社所藏經典有作「壽慶」[9]。 |
康應 | 1389年二月-1390年三月[註 9] | 2年 | |
明德 | 1390年三月-1394年七月 | 5年 |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後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 |||
應永 | 1394年七月-1428年四月 | 35年 | 應永十九年(1412年)八月稱光天皇繼位。 |
稱光天皇(在位:1412年-1428年) | |||
正長 | 1428年四月-1429年九月 | 2年 | 正長元年(1428年)七月後花園天皇即位後沿用。 鎌倉公方足利持氏使用至正長四年(1431年)。 |
後花園天皇(在位:1428年-1464年) | |||
永享 | 1429年九月-1441年二月 | 13年 | 宮城縣三迫普賢堂所藏過去帳及鰐口銘有作「永寧」[9]。 |
嘉吉 | 1441年二月-1444年二月 | 4年 | |
文安 | 1444年二月-1449年七月 | 6年 | |
寶德 | 1449年七月-1452年七月 | 4年 | |
享德 | 1452年七月-1455年七月 | 4年 | 篠崎四郎《房總金石文の研究》引安樂寺護摩爐紀年銘作「京德」[13]。 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使用至享德二十七年(1478年)[42]。 |
康正 | 1455年七月-1457年九月 | 3年 | 栃木縣鎫阿寺《康政元年文書》作「康政」[13]。 |
長祿 | 1457年九月-1460年十二月 | 4年 | 《香取文書》或作「張六」[13]。 |
寬正 | 1460年十二月-1466年二月 | 7年 | 《舊錄司代家文書》有作「寬延」[9]。 寬正五年(1464年)七月後土御門天皇繼位。 |
後土御門天皇(在位:1464年-1500年) | |||
文正 | 1466年二月-1467年三月 | 2年 | |
應仁 | 1467年三月-1469年四月 | 3年 | 《鎌倉市史·社寺編》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說》有作「應任」[13]。 |
文明 | 1469年四月-1487年七月 | 19年 | 千葉縣市川市曾公安國寺板牌有作「文命」[13]。 |
長享 | 1487年七月-1489年八月 | 3年 | |
延德 | 1489年八月-1492年七月 | 4年 | |
明應 | 1492年七月-1501年二月 | 10年 | 明應九年(1500年)十月後柏原天皇繼位。 |
後柏原天皇(在位:1500年-1526年) | |||
文龜 | 1501年二月-1504年二月 | 4年 | 宮城縣石卷市專稱寺跡板碑作「文鬼」[43]。 |
永正 | 1504年二月-1521年八月 | 18年 | 《香取文書》有作「榮正」[13];《清白士集》誤作「永鎮」[44]。 |
大永 | 1521年八月-1528年八月 | 8年 | 大永六年(1526年)四月後奈良天皇繼位。 |
後奈良天皇(在位:1526年-1557年) | |||
享祿 | 1528年八月-1532年七月 | 5年 | 《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諏訪家文書》、《不空菴常住紀年錄》有作「享錄」[45]。 |
天文 | 1532年七月-1555年十月 | 24年 | 石田茂作《日本美術工藝》第56號奈良縣法隆寺塔層壁畫作「天門」[13]。 |
弘治 | 1555年十月-1558年二月 | 4年 | 弘治三年(1557年)十月正親町天皇繼位。 |
正親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 |||
永祿 | 1558年二月-1570年四月 | 13年 | 《大分縣史料·第12》有作「永六」[13],《新編會津風土記》誤作「永祖」[46]。 |
私年號 |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 已知使用年數 | 備注 |
---|---|---|---|
白鹿 | 興國六年/貞和元年(1345年) | 2年 | 見於《得江文書》及龍安寺藏《太平記》卷二五批註[47]。 |
應治 | 興國六年/貞和元年(1345年) | 1年 | 見於大阪府泉大津市細見實藏懸佛銘[48]。 |
弘德 | 元中元年/至德元年(1384年) | 1年 | 見於奈良市十六所神社棟木銘、叡山文庫藏《般若心經秘鍵抄》批註[49]。 |
永寶 | 元中五年/嘉慶二年(1388年) | 1年 | 見於奈良縣奈良市針町觀音寺藏《大般若經》卷四八〇批註[50]。 |
真賀 | ? | 2年 | 見於奈良縣奈良市針町觀音寺藏《大般若經》卷480批註[51]。 |
元真 | ? | 1年 | 見於琦玉縣比企町阿彌佗三尊板碑紀年銘[52]。 |
品曆 | ? | 1年 | 見於《阿蘇文書》[53]。 |
永幻 | ? | 3年 | 見於宮城縣登米市上行寺板碑[54]。 |
德昌 | ? | 3年 | 見於宮城縣栗原市妙教寺板碑[54]。 |
至大 | ? | 1年 | 見於《武藏國板碑集錄》[55]。 |
天靖 | 嘉吉三年(1443年) | 13年 | 見於《武家功名記》及《南朝遺文》[55]。 後南朝遺裔及遺臣使用的年號。 |
福安 | 嘉吉四年(1444年) | 1年 | 見於岡山縣赤磐市千光寺藏備前燒四耳壺銘[56]。 |
大明 | 寶德三年(1451年) | 8年 | 早瀨晴夫著《消失的皇統》參照《美作天皇記》、《植月御所的真相》及《必須糾正的美作歷史》[57]。 美作後南朝遺裔及遺臣使用的年號。 |
享高 | 享德元年(1452年) | 4年 | 見於《舊新福寺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58]。 可能是公年號「享德」的別名。 |
享正 | 享德三年(1454年) | 5年 | 見於埼玉縣相關板碑及《舊案主家文書》[59]。 關東地區使用的私年號。 |
延德 | 寛正二年(1461年) | 5年 | 見於《舊新福寺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60]。 關東地區使用的私年號。 |
福壽 | 寬正三年?(1462年) | 1年 | 見於宮城縣石卷市板碑[61]。 |
明應 | 文明元年(1469年) | ? | 見於《大乘院寺社雜事記》[62][註 14] |
正亨 | 延德元年(1489年) | 2年 | 見於《甲斐國妙法寺記》[64]。 |
福德 | 延德二年(1490年) | 2年 | 見於《舊錄司代家文書》及《本土寺過去帳》[65]。 |
永傳 | 延德二年(1490年) | 1年 | 見於《田畠薗地並屋敷注文》[66]。 |
王德 | ? | 8年 | 見於日光輪王寺慈眼堂經藏《韻鏡指南》[67]。 |
德應 | 文龜元年?(1501年) | 1年 | 見於東京都板橋區上赤塜町藥師堂發掘出土的板碑[68]。 |
子平 | 文龜二年(1502年) | 5年 | 見於熊本縣熊本市北區植木町所在寶篋印塔銘[53]。 |
彌勒 | 永正三年(1506年)或永正四年(1507年) | 3年 | 見於《甲斐國妙法寺記》、《舊錄司代家文書》、《本土寺過去帳』、《妙法寺記》等等[69]。 |
加平 | 永正十四年(1517年) | 1年 | 見於《阿蘇文書》[70]。 |
永喜 | 大永六年(1526年) | 2年 | 見於《舊案主家文書》、《新編會津風土記》卷五三及栃木縣小山市須賀神社和鏡等等[71]。 《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作「永龜」。 |
寶壽 | 天文二年(1533年) | 2年 | 見於長野縣佐久穗町出土經筒銘、《古今金工便覽》[72]。 |
命祿 | 天文九年(1540年) | 3年 | 見於蜷川氏所藏《年代記》、《本土寺過去帳》、《津金文書》等等[73]。 |
安土桃山時代
[編輯]1568年織田信長扶植足利義昭為幕府將軍,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為止,共使用了4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正親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 |||
元龜 | 1570年四月-1573年七月 | 4年 | 《大分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報告書》第一輯有作「玄龜」[13]。 |
天正 | 1573年七月-1592年十二月 | 20年 | 是澤恭三《會津塔寺八幡宮長帳》帳本記錄有作「天將」,吉田東伍《大日本地名辭書》引長沼盛秀墓碑有作「天政」[13]。 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後陽成天皇繼位。 |
後陽成天皇(在位:1586年-1611年) | |||
文祿 | 1592年十二月-1596年十月 | 5年 | |
慶長 | 1596年十月-1615年七月 | 20年 | 慶長十六年(1611年)三月後水尾天皇繼位。 |
私年號 |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 已知使用年數 | 備注 |
---|---|---|---|
光永 | 天正四年(1576年) | 不明 | 見於辻善之助《大日本年表》,所據出處不明[74]。 |
天王 | 天正年間 | 1年 | 見於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丹波燒三耳壺銘[75]。 |
江戶時代
[編輯]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至1868年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江戶幕府結束,共使用了35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後水尾天皇(在位:1611年-1629年) | |||
元和 | 1615年七月-1624年二月 | 10年 | 神奈川縣鹿島田淜蓮寺墓碑作「賢和」[13]。 |
寬永 | 1624年二月-1644年十二月 | 21年 | 寬永六年(1629年)十一月明正天皇繼位。 寬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後光明天皇繼位。 |
明正天皇(在位:1629年-1643年) | |||
後光明天皇(在位:1643年-1654年) | |||
正保 | 1644年十二月-1648年二月 | 5年 | |
慶安 | 1648年二月-1652年九月 | 5年 | |
承應 | 1652年九月-1655年四月 | 4年 | 承應三年(1654年)十一月後西天皇繼位。 |
後西天皇(在位:1654年-1663年) | |||
明曆 | 1655年四月-1658年七月 | 4年 | |
萬治 | 1658年七月-1661年四月 | 4年 | |
寬文 | 1661年四月-1673年九月 | 13年 | 寬文三年(1663年)正月靈元天皇繼位。 |
靈元天皇(在位:1663年-1687年) | |||
延寶 | 1673年九月-1681年九月 | 9年 | |
天和 | 1681年九月-1684年二月 | 4年 | |
貞享 | 1684年二月-1688年九月 | 5年 | 《韻覽》作「貞亨」[76]。 貞享四年(1687年)三月東山天皇繼位。 |
東山天皇(在位:1687年-1709年) | |||
元祿 | 1688年九月-1704年三月 | 17年 | |
寶永 | 1704年三月-1711年四月 | 8年 | 寶永六年(1709年)六月中御門天皇繼位。 |
中御門天皇(在位:1709年-1735年) | |||
正德 | 1711年四月-1716年六月 | 6年 | |
享保 | 1716年六月-1736年四月 | 21年 | 享保二十年(1735年)三月櫻町天皇繼位。 |
櫻町天皇(在位:1735年-1747年) | |||
元文 | 1736年四月-1741年二月 | 6年 | |
寬保 | 1741年二月-1744年二月 | 4年 | |
延享 | 1744年二月-1748年七月 | 5年 | 延享四年(1747年)五月桃園天皇繼位。 |
桃園天皇(在位:1747年-1762年) | |||
寬延 | 1748年七月-1751年十月 | 4年 | |
寶曆 | 1751年十月[註 15]-1764年六月 | 14年 | 寶曆十二年(1762年)七月後櫻町天皇繼位。 |
後櫻町天皇(在位:1762年-1770年) | |||
明和 | 1764年六月-1772年十一月 | 9年 | 明和七年(1770年)十一月後桃園天皇繼位。 |
後桃園天皇(在位:1770年-1779年) | |||
安永 | 1772年十一月-1781年四月 | 10年 | 安永八年(1779年)十一月光格天皇繼位。 |
光格天皇(在位:1779年-1817年) | |||
天明 | 1781年四月-1789年正月 | 9年 | |
寬政 | 1789年正月-1801年二月 | 13年 | |
享和 | 1801年二月-1804年二月 | 4年 | |
文化 | 1804年二月-1818年四月 | 15年 | 文化十四年(1817年)九月仁孝天皇繼位。 |
仁孝天皇(在位:1817年-1846年) | |||
文政 | 1818年四月-1830年十二月 | 13年 | |
天保 | 1830年十二月-1844年十二月 | 15年 | |
弘化 | 1844年十二月-1848年二月 | 5年 | 弘化三年(1846年)二月孝明天皇繼位。 |
孝明天皇(在位:1846年-1867年) | |||
嘉永 | 1848年二月-1854年十一月 | 7年 | |
安政 | 1854年十一月-1860年三月 | 7年 | |
萬延 | 1860年三月-1861年二月 | 2年 | |
文久 | 1861年二月-1864年二月 | 4年 | |
元治 | 1864年二月-1865年四月 | 2年 | |
慶應 | 1865年四月-1868年九月 | 4年 | 慶應三年(1867年)正月明治天皇繼位。 |
私年號 | 元年對應公年號(西元) | 已知使用年數 | 備注 |
---|---|---|---|
大道 | 慶長十八年(1613年) | 10年 | 見於《新編會津風土記》、《紀伊國名所圖會》及青森縣南部町靈驗堂龕扉銘[78]。 《新編會津風土記》又另作「大筒」。 |
正中 | 元和七年(1621年) | 2年 | 見於《山田家文書》[79]。 |
慶喜 | 寬永二十年(1643年) | 2年 | 見於《上梶家文書》[80]。 |
義明 | ? | ? | 見於黃宗羲《日本乞師記》,云明正天皇之子始改元義明[76][81]。 |
久寶 | 天保五年(1834年) | 1年 | 見於石川縣七尾市藤原四手緒神社藏天保繪馬額[82]。 |
永長 | 天保八年(1837年) | 1年 | 見於《大橋健佑家文書》[83]。 |
龜光 | 文久二年(1862年) | 1年 | 見於《淨屋妙照信女銘墓石》[84]。 |
神德 | 慶應三年(1867年) | 1年 | 見於《袖浦市史·通史編2》[85]。 |
天晴 | 慶應三年(1867年) | 1年 | 又作「天政」、「天星」。 見於高知縣多處的石燈籠[86]。 |
神治 | 慶應三年(1867年) | 1年 | 見於熊本縣人吉市大畑麓町行者堂安置役小角木像補修銘[87]。 |
長德 | 慶應三年(1867年) | 1年 | 見於《昭島市史》引中野久次郎的日記[88]。 |
延壽 | 慶應四年(1868年) | 1年 | 見於吉野真保《嘉永明治年間錄》及《中外新聞》慶應四年五月十七日付[89]。 奧羽諸藩所使用的私年號。 |
大政 | 慶應四年(1868年) | 1年 | 又作「大化」。 見於《蜂須賀家文書》、《菊池容齋所藏文書》[90]。 奧羽諸藩所使用的私年號。 |
近代與現代
[編輯]1868年明治天皇頒佈《明治改元之詔》後,確立了日本一世一元制,2019年德仁改元令和,共使用了5個年號。
年號 | 起訖時間(公元) | 紀年年數 | 備注 |
---|---|---|---|
明治天皇(在位:1868年-1912年) | |||
明治 | 1868年舊曆9月-1912年7月 | 45年 | 明治五年(1872年)十一月頒佈詔書,以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舊曆)為明治六年1月1日(新曆)[91]。 明治45年(1912)7月30日,明治天皇崩御,同日改元大正[92]。 |
大正天皇(在位:1912年-1926年) | |||
大正 | 1912年7月-1926年12月[註 16] | 15年 | 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崩御,同日改元昭和[94]。 |
昭和天皇(在位:1926年-1989年) | |||
昭和 | 1926年12月-1989年1月 | 64年 | 東京日日新聞(今每日新聞)獨家報導誤作「光文」[95]。 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崩御,翌日改元平成[96]。 |
上皇(明仁)(在位:1989年-2019年) | |||
平成 | 1989年1月-2019年4月 | 31年 | 平成31年(2019年)4月30日,天皇明仁生前退位,退位後改稱「上皇」,翌日改元令和[97]。 |
今上天皇(德仁)(在位:2019年-今) | |||
令和 | 2019年5月-今 |
古代年號
[編輯]年號 | 啟用時間(西元) | 使用年數 | 所屬天皇 | 備注 |
---|---|---|---|---|
列擲 | 前290年 | 5年 | 孝靈天皇 | 見於《和漢年契》、《逸號年表》、《茅窓漫錄》[98]。 一作「列滴」。 |
璽至 | 270年 | 1年 | 應神天皇 | 見於《和漢年契》、《逸號年表》[99]。 |
嘉紀 | 499年 | 4年 | 武烈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逸號年表》、《茅窓漫錄》、《通元紀略》[99]。 |
是□ | 503年 | 4年 | 武烈天皇 | 見於《逸號年表》[100]。 |
定和 | ? | 7年 | 繼體天皇 | 見於《和漢年契》[100]。 |
發□ | ? | ? | 繼體天皇 | 見於《清白士集》、《歷代紀元編》[100][101]。 |
繼體 | 517年 | 5年 | 繼體天皇 | 見於《二中歷》。 |
善記 | 522年 | 4年 | 繼體天皇 | 見於《二中歷》、《東寺王代記》、《如是院年代記》、《興福寺略年代記》[102]。 一作「善紀」;《海東諸國紀》作「善化」,《封內名蹟志》作「善喜」。 |
正和 | 526年 | 5年 | 繼體天皇 |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和漢年代記》、《增修合運圖》[103]。 《皇代記》作「正治」。 |
教到 | 531年 | 6年 | 繼體天皇 | 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皇代記》、《春秋略曆》、《古代年號》[104]。 《日本偽年號》作「殷到」,《海東諸國紀》作「發倒」,《和漢年契》作「教知」,《靖方溯源》引《九州年號》作「殷至」[105]。 |
寶元 | 535年 | 5年 | 安閑天皇 | 見於狩谷棭齋《古京遺文》[105]。 |
僧聽 | 536年 | 4年 | 宣化天皇 | 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皇代記》、《和漢年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6]。 |
明要 | 541年 | 11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二中歷》、《漢和年代記》、《春秋略曆》、《如是院年代記》、《和漢年代記》、《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7]。 《皇代記》作「明安」,《海東諸國紀》作「同要」,《清白士集》作「同安」,《增補秩父風土記》作「明要」。 |
得□ | 550年 | 2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逸號年表》、《茅窓漫錄》[107]。 |
貴樂 | 552年 | 2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如是院年代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皇代記》、《和漢年代記》、《春秋略曆》、《增修和漢合運圖》、《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8]。 一作「遺樂」。 |
法清 | 554年 | 4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二中歷》、《如是院年代記》、《春秋略曆》、《增修和漢合運圖》、《和漢年契》、《麗氣記私抄》[108]。 《皇代記》、《和漢年代記》、《運步色葉集》作「法靖」,《海東諸國紀》作「結清」。 |
兄弟 | 558年 | 1年 一作2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麗氣記私抄》[109]。 《和漢年契》、《襲國偽僭考》、《茅窓漫錄》作「兄弟和」。 |
藏知 | 559年 《古代年號》作560年 |
5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和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10]。 《二中歷》、《皇代記》、《年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記》作「藏和」。 |
師安 | 564年 《古代年號》作565年 |
1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峰相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10]。 |
知僧 | 565年 《古代年號》作566年 |
5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111]。 《二中歷》、《海東諸國紀》、《清白士集》作「和僧」。 |
金光 | 570年 | 欽明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增修和漢合運圖》、《妙法寺年錄》、《聖德太子繪傳》[112]。 | |
賢稱 | 576年 | 5年 | 敏達天皇 | 見於《年代記》、《春秋略曆》、《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水鏡》、《南北二京靈地集》[113]。 《皇代記》作「賢輔」;《海東諸國紀》作「賢接」;《古代年號》、《衝口發》、《襲國偽僭考》、《日本偽年考》作「賢棲」,又作「賢博」、「賢傳」。 |
鏡常 | 581年 | 4年 | 敏達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日本略記》、《日本偽年考》[114]。 一作「鐘常」;《海東諸國紀》、《二中歷》作「鏡當」;《茅窓漫錄》作「鏡照」。 |
勝照 | 585年 | 4年 | 敏達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聖德太子繪傳》[115]。 古本《水鏡》作「勝烈」;《襲國偽僭考》、《和漢年契》作「照勝」。 |
和重 | 587年 | 2年 | 用明天皇 | 見於《和漢年契》、《衝口發》、《襲國偽僭考》、《茅窓漫錄》、《紀元通略》[116]。 |
端政 | 589年 | 5年 | 崇峻天皇 | 見於《二中歷》、《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和漢年代記》[116]。 一作「端正」;《如是院年代記》作「端改」。 |
法興 | 591年 | 32年 | 崇峻天皇 推古天皇 |
見於《伊予湯岡碑文》、《法隆寺金堂釋迦像光背銘》[117]。 |
喜樂 | 593年 | ? | 推古天皇 | 見於《新編會津風土記稿》、《茅窓漫錄》[118]。 |
告貴 | 594年 | 7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皇代記》、《年代記》、《春秋略曆》、《二中歷》、《妙法寺年錄》、《善光寺緣起》、《南北二京靈地集》[118]。 《如是院年代記》作「吉貴」;《海東諸國紀》作「從貴」。 |
始哭 | 595年 | 1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茅窓漫錄》[119]。 《和漢年契》、《襲國偽僭考》作「始大」。 |
願轉 | 601年 | 4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皇代記》、《年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春秋略曆》、《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南北二京靈地集》[119]。 《海東諸國紀》作「煩轉」;梁玉繩《清白士集》、李兆洛《紀元編》作「頌轉」;《靖方溯源》引《輿福寺略年代記》作「願博」。 |
光充 | 605年 | 6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春秋略曆》、《運步色葉集》、《靖方溯源》引《輿福寺略年代記》、《南北二京靈地集》[119]。 一本《增修和漢合運圖》作「光亥」;一本《皇代記》作「弘元」;《塩尻》作「光永」。 |
大花 | 606年 | 1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上宮太子拾遺記》、《障子傳》[120]。 |
定居 | 611年 | 7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121]。 《聖德太子拾遺記》作「定光」。 |
見聖 | 613年 | 5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水鏡》、《茅窓漫錄》、《紀元通略》[121]。 |
倭京繩 | 618年 | 5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增修和漢合運圖》[122]。 《二中歷》、《海東諸國紀》作「倭京」,《水鏡》作「和京」,《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作「景繩」,別本《皇代記》作「倭黃繩」,《如是院年代記》、《興福寺略年代記》作「和京繩」及「委京繩」,《炒法寺年錄》作「和景繩」及「景繩」。 |
節中 | 623年 | 5年 | 推古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茅窓漫錄》、《襲國偽僭考》、《漢和年契》[123]。 |
仁王 | 623年 | 6年 | 推古天皇 舒明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二中歷》、《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春秋略曆》[123]。 梁玉繩《清白士集》作「仁至」。 |
聖德 | 629年 | 5年 | 舒明天皇 | 見於《本土寺過去帳》[124]。 |
僧要 | 635年 | 5年 | 舒明天皇 | 見於《二中歷》、《如是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海東諸國紀》、《妙法寺年錄》[125]。 《年代記》、《皇代記》作「增要」。 |
命長 | 640年 | 7年 | 舒明天皇 皇極天皇 孝德天皇 |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增修和漢合運圖》、《如是院年代記》、《水鏡》[125]。 《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作「令長」,《衝口發》、《襲國偽僭考》作「長命」或「明長」。 |
証明 | ? | 4年 | 推古天皇 舒明天皇 |
見於《油火明神社記》[125]。 |
常色 | 647年 | 5年 | 孝德天皇 | 見於《二中歷》、《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126]。 《清白士集》作「常邑」,《紀元編》作「常邕」,《紀元類聚考》作「唐邑」,《妙法寺年錄》別本作「常己」,《塩尻》作「常光」。 |
白鳳 | 661年(《海東諸國紀》) 672年(《麗氣記私抄》) |
23年(《海東諸國紀》) 14年(《麗氣記私抄》) |
齊明天皇 天智天皇 天武天皇 |
見於《二中歷》、《海東諸國紀》、《麗氣記私抄》。 |
中元 | 662年 | 4年 | 天智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茅窓漫錄》、《漢和年契》[126]。 |
果安 | 686年 | 4年 | 天武天皇 持統天皇 |
見於《古代年號》、《衝口發》、《漢和年契》、《茅窓漫錄》[126]。 |
大化 | 686年 | ? | 天武天皇 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
見於《如是院年代記》、《增修和漢合運圖》[126]。 |
大屯 | 692年 | 9年 | 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
見於《萬葉緯》[126]。 |
大長 | 692年 | 9年 | 持統天皇 文武天皇 |
見於《年代記》、《皇代記》、《春秋略曆》、《海東諸國紀》、《如是院年代記》、《妙法寺年錄》[127]。 |
大和 | 695年 | 2年 | 持統天皇 | 見於《海東諸國紀》、《興福寺略年代記》[127]。 |
正法 | 760年 | 1年 | 淳仁天皇 | 見於《本土寺過去帳》[128]。 |
孝靈 | ? | 5年 | ? | 見於千葉縣香取郡東莊町吉祥院木造延命地藏像[129]。 |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1.0 1.1 1.2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記載大化、白雉、朱鳥三個年號,[1]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有大化、白雉、朱鳥三個年號但改元月份空白[2],這裏以舍人親王《日本書紀》為準。
- ^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華山天皇」,[11]「華」同「花」。
- ^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止於四年十月[12]。
- ^ 日語維基百科「治承・寿永の乱」條:治承5年(1181年)都では『養和』と改元されたが、頼朝ら反平氏勢力はこれを認めずに『治承』の元号を用いた。。
- ^ 1181年至1185年凡5年。
- ^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作年號止於四年四月十五日[18],此處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記載的安德天皇死亡日為準[19]。
- ^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元年起於二月[22]。
- ^ 1331年至1333年凡3年。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未記載北朝的正慶、曆應、康永、貞和、觀應、文和、延文、康安、貞治、應安、永和、康曆、永德、至德、嘉慶、康應16個年號的改元月份[26],這裏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為準[27]。
- ^ 此處採狹義的南北朝,統計1336年至1392年期間所使用的年號。
- ^ 1336年至1392年凡57年。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記載南朝的正平、建德、文中、天授、弘和、元中六個年號的改元月份[35],這裏以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為準[36]。
- ^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長慶天皇1368年至1373年在位與後龜山天皇1374年至1392年在位[37],這裏以八代國治《長慶天皇御即位の研究》為準[38]。
- ^ 早瀨晴夫著《消失的皇統》指為美作後南朝遺裔使用的私年號,於長祿二年(1458年)改元,使用至文明九年(1477年)[63]。
- ^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元年起於七月[77]。
- ^ 森本角藏《日本年號大觀》誤作終於十五年二月[93]。
參考資料
[編輯]-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一〈孝德天皇〉、卷第十一〈天武天皇〉.
- ^ 森本角藏 1933,第155、158、159頁.
- ^ s:日本書紀/卷第廿五「〔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四年六月乙卯〕改天豐財重日足姬天皇四年為大化元年。 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
- ^ s:日本書紀/卷第廿五「〔白雉元年二月〕甲申……又詔曰:『四方諸國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戶國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
- ^ s:日本書紀/卷第廿九「〔朱鳥元年七月〕戊午,改元曰朱鳥元年。」
- ^ 6.0 6.1 6.2 6.3 6.4 李兆洛 1970,第30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謙天皇〉「〔天平勝寶七歲正月〕四日甲子,敕改『年』為『歲』。」.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謙天皇〉「〔天平寶字元年八月〕十八日甲午,敕曰:『……其改天平勝寶九歲為天平寶字元年。……』」.
- ^ 9.0 9.1 9.2 9.3 9.4 久保常晴 2012,第190-194頁.
- ^ 李兆洛 1970,第31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三十七〈華山天皇〉.
- ^ 森本角藏 1933,第195頁.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久保常晴 2012,第170-17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483-484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493-494頁.
- ^ s:宋稗類鈔/08「有日本僧定心者。寧死不污。至膚理折裂而死。其度牒尚藏庵中年有久定、保安、治象等號。」
- ^ 17.0 17.1 17.2 17.3 17.4 李兆洛 1970,第32頁.
- ^ 森本角藏 1933,第225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五十三〈安德天皇〉.
- ^ 平安時代の年号を刻む板碑 板碑に罪はない.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9).
- ^ 久保常晴 2012,第487-488頁.
- ^ 森本角藏 1933,第236頁.
- ^ 藤澤良祐,《中世瀬戶窯の研究》,高志書院,2008年,第573頁。
- ^ 24.0 24.1 久保常晴 2012,第496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元弘元年〕九月二十日癸巳,皇太子以花園上皇詔,即位於土御門殿,仍用元德號。」.
- ^ 森本角藏 1933,第297-307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
- ^ 久保常晴 2012,第200-201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480-481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05-206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06-207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07-208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08-21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10-211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卷第七十一.
- ^ 森本角藏 1933,第248-251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一〈長慶天皇、後龜山天皇〉.
- ^ 八代國治 1920,第71-112頁.
- ^ 小川信,《中世都市「府中」の展開》,思文閣出版,2000年,第276頁。
-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後小松天皇上〉:「〔觀應二年〕十一月七日癸丑,左近衛中將足利義詮廢帝及皇太弟直仁,奉正平號。」.
- ^ 久保常晴 2012,第488頁.
- ^ 佐藤博信,《古河公方足利氏の研究》,校倉書房,1989年,第54-86頁。
- ^ 専称廃寺板碑調查報告 (PDF).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10).
- ^ 久保常晴 2012,第49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88-19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488-489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2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26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34-23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31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3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36-237頁.
- ^ 53.0 53.1 前川清一,《肥後の金石論集I•熊本県の私年號小考》,肥後金石研究會,1984年。
- ^ 54.0 54.1 宮城県の題目板碑.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
- ^ 55.0 55.1 久保常晴 2012,第238頁.
- ^ 吉岡康暢,《刻銘を有する中世陶器》,《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36號,1991年,第49頁。
- ^ 早瀨晴夫 2003,第10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9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78-28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284-291頁.
- ^ 山口家(やまぐちけ)石塔婆群 (宮城県石巻市東福田字馬場).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3).
- ^ 大乗院寺社雑事記四尋尊大僧正記第四十七.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1).
- ^ 早瀨晴夫 2003,第102-104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10-311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1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37-339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39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4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44-353頁.
- ^ 熊本市指定有形文化財の指定について.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 ^ 久保常晴 2012,第356-36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61-36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62-373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373頁.
- ^ 学叢29号 本満寺境内所在 蓮乗院廟発掘調査報告 (PDF).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5).
- ^ 76.0 76.1 李兆洛 1970,第33頁.
- ^ 森本角藏 1933,第28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445-457頁.
- ^ 若林淳之 ,《靜岡県の歴史》,山川出版社,1979年,第176頁。
- ^ 山口隆治,《加賀藩林野制度の研究》,法政大學出版局,2003年,第49頁。
- ^ 黃宗羲. 日本乞師記. 維基文庫.
- ^ 青木美智男、山田忠雄,《天保期の政治と社會》,有斐閣,1981年,第139頁。
- ^ 《福島県史料情報》第63号 (PDF).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5).
- ^ 龜光 2018,第43頁.
- ^ 筑紫敏夫,《私年號「神徳」と木更津船の船待》,《東京灣學會誌》第1卷第3號,1999年。
- ^ 幻の年号「天晴(てんせい)」. [2022-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 ^ 上村重次,《九州相良の寺院資料》,青潮社,1986年,第152頁。
- ^ 昭島市史 私年号「長徳」.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
- ^ 久保常晴 2012,第457-458頁.
- ^ 熊野秀一 2013,第40頁.
- ^ s:ja:太陰暦ヲ廃シ太陽暦ヲ頒行ス
- ^ s:ja:明治四十五年七月三十日以後ヲ改メテ大正元年ト爲ス
- ^ 森本角藏 1933,第296頁.
- ^ s:ja:昭和ト改元
- ^ 大正後的新年號其實是「光文」?一場為了追求獨家報導的新年號烏龍事件. [201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1).
- ^ 昭和64年政令第1號. [202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 ^ 平成31年政令第143號. [202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 ^ 久保常晴 2012,第105-106頁.
- ^ 99.0 99.1 久保常晴 2012,第106頁.
- ^ 100.0 100.1 100.2 久保常晴 2012,第107頁.
- ^ 李兆洛 1970,第29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07-108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0-111頁.
- ^ 105.0 105.1 久保常晴 2012,第111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1-112頁.
- ^ 107.0 107.1 久保常晴 2012,第112頁.
- ^ 108.0 108.1 久保常晴 2012,第113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3-114頁.
- ^ 110.0 110.1 久保常晴 2012,第114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4-11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5-116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6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16-117頁.
- ^ 116.0 116.1 久保常晴 2012,第117頁.
- ^ 鄒曉翔 1990,第30頁.
- ^ 118.0 118.1 久保常晴 2012,第118頁.
- ^ 119.0 119.1 119.2 久保常晴 2012,第119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52頁.
- ^ 121.0 121.1 久保常晴 2012,第120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21頁.
- ^ 123.0 123.1 久保常晴 2012,第122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53頁.
- ^ 125.0 125.1 125.2 久保常晴 2012,第123頁.
- ^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久保常晴 2012,第124頁.
- ^ 127.0 127.1 久保常晴 2012,第12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55頁.
- ^ 久保常晴 2012,第15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李兆洛. 歷代紀元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70-03.
- 徐紅嵐. 中日朝三国歷史纪年表.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05. ISBN 7538246193.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03 [2021-11-04].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5).
- 德川光圀. 大日本史. 東京: 吉川弘文館. 1911-08 [202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 森本角藏. 日本年號大観. 東京: 目黑書店. 1933-07-01. doi:10.11501/1688696.
- 八代國治. 長慶天皇御即位の研究. 東京: 明治書院. 1920-10-18. doi:10.11501/960761.
- 久保常晴. 日本私年号の研究. 東京: 吉川弘文館. 2012-01-20.
- 鄒曉翔. 「法興」私年號的由來與「白鳳」年號之謎 現代日本經濟1990年02期. 長春: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1990-03.
- 熊野秀一. 公現法親王の奥羽越列藩同盟における役割について 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 東京: 大正大學. 2013.
- 國史大系 第9卷 公卿補任前編.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05. doi:10.11501/991099.
- 國史大系 第10卷 公卿補任中編.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07. doi:10.11501/991100.
- 國史大系 第11卷 公卿補任後編. 東京: 經濟雜誌社. 1899-11. doi:10.11501/991101.
- 日本大百科全書 日本年号一覧. 小學館. 1994-01-20 [2021-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私年号「亀光元年」銘墓石 (PDF). 古賀: 古賀市立歷史資料館. 2018-08-22 [2022-12-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19).
- 早瀨晴夫. 消された皇統. 東京: 今日話題社. 2003-05-26.
外部連結
[編輯]- Automatic calculate system for Japanese-Era name (Japanese/Korean/Englis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西、日年代對照表
- 日本歷代年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紀年轉換工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由維基人Kanashimi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