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德·馬可斯
費迪南德·馬可斯 Ferdinand Marcos | |
---|---|
菲律賓第10任總統 | |
任期 1965年12月30日—1986年2月25日 | |
副總統 | 費南度·盧比斯(1965-1972) 阿圖羅·托倫蒂諾 |
前任 | 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 |
繼任 | 科拉桑·阿基諾 |
菲律賓第4任總理 | |
任期 1978年6月12日—1981年6月30日 | |
前任 | 佩德羅·帕特諾(1899年) |
繼任 | 施薩·維拉塔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17年9月11日 美屬菲律賓北伊羅戈省薩拉特 |
逝世 | 1989年9月28日 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 | (72歲)
墓地 | 菲律賓北伊羅戈省馬可斯紀念館(1993年-2016年,未下葬) 菲律賓達義市馬尼拉英雄公墓(2016年迄今) |
配偶 | 卡門·奧爾特加(1954年之前) 伊梅爾達·馬科斯(1954年結婚) |
兒女 | 與奧爾特加:4人 與伊梅爾達:3人,包括: |
宗教信仰 | 菲律賓獨立教會→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
服役時間 | 1942年–1945年 |
軍銜 | |
部隊 | 第21步兵師:美國遠東陸軍 第14步兵團:美國陸軍部隊駐菲律賓 – 北呂宋島 |
參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菲律賓歷史 |
---|
|
史前時期 |
費迪南德·埃文路爾·埃德拉林·馬可斯(他加祿語:Ferdinand Emmanuel Edralin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為與後來也當選總統的兒子區分又稱老馬可斯(他加祿語:Ferdinand Marcos Sr.),菲律賓政治人物、律師、獨裁者[1][2][3],於1965年至1986年擔任菲律賓總統。他在1972年至1981年實施戒嚴令,並在之後保留了大部分戒嚴令權力直至1986年被人民力量革命推翻。
馬可斯早期通過聲稱自己是「菲律賓獲獎最多的戰爭英雄」而獲得政治上的成功[4],但他的許多說法最終被認為是虛假[5][6][7],美國陸軍的文件描述他在戰時的說法是「欺詐性」和「荒謬」的[8][9](參見:費迪南德·馬可斯的軍事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成為一名律師。1949年至1959年在菲律賓眾議院任職,1959年至1965年在菲律賓參議院任職。之後,他在1965年菲律賓總統選舉成功當選總統。上任後,馬可斯推行了一項由外債資助的基礎設施發展計劃[10],使他在第一任期內很受歡迎,儘管這些舉措在之後引發了通貨膨脹危機,導致第二任期的社會動盪[11][12]。1972年9月23日,馬可斯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即將結束前不久宣佈菲律賓進入統治下的戒嚴令[13][14]。戒嚴令於1973年通過備受爭議的公民投票獲得批准[15]。在此期間,憲法被修改,媒體被壓制[16],政府使用暴力打壓[17]政治反對派[18]、穆斯林[19]、 疑似共產主義者[20][21]和普通公民[18]。
在1981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馬可斯再度連任,展開第三屆任期。由於1983年初開始的經濟崩潰以及反對黨領袖參議員阿基諾被暗殺引起的公憤,馬可斯的聲望大打折扣。種種的不滿導致反對派在1984年菲律賓議會選舉中死灰復燃,加上他的財務賬戶和虛假的戰爭記錄被多份文件揭露,使得馬可斯決定於1986年宣佈提前舉行大選。對大規模的選舉舞弊、政治動盪和侵犯人權的指控導致了1986年2月的人民力量革命,這場革命使他下台[22]。為避免支持和反對馬可斯的軍隊在馬尼拉發生軍事衝突,美國總統朗奴·列根通過參議員保羅·拉克薩爾特建議馬可斯「一刀切」(Cut and cut cleanly)[23]。馬可斯隨後與家人一起逃往夏威夷[24]。阿基諾的遺孀科拉桑繼任總統。
根據善政總統委員會提供的文件[25],馬可斯家族從菲律賓中央銀行竊取了5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26]。PCGG還認為,馬可斯家族過着奢侈的生活,在1965年至1986年間從菲律賓奪走了數十億美元[27][28][29]。馬可斯和夫人艾美黛·馬可斯保持着數十年來健力士世界紀錄中最大的政府盜竊案[30]。
個人生活
[編輯]馬可斯的父親馬里亞諾·馬可斯(Mariano Marcos,1895年4月21日–1945年3月8日) 為律師及眾議員,母親是教師,馬可斯是4名小孩中的次子。馬可斯就讀於菲律賓大學法律系時相當活躍,不但是辯論冠軍,還擅長游泳、拳擊與摔角。在學時因被懷疑與父親敵對的眾議院議員暗殺事件有關,因而被判有罪入獄,不過隨即被總統文路爾·奎松特赦,但馬可斯不接受,堅持上訴,並在關押期間準備司法考試。翌年最高法院改判無罪,馬可斯遂得以出獄。不久馬可斯大學畢業,參加司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及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可斯參加菲律賓自治軍,從事抗擊日軍的游擊隊活動;並且於巴丹死亡行軍中僥倖逃脫。馬可斯的作戰經歷,成為馬可斯往後的從政基礎。
馬可斯與同居妻子卡門·奧爾特加(Carmen Ortega)住在一起,奧爾特加是伊洛卡納混血兒。他們育有三個孩子,並在聖胡安奧爾特加街204號居住了大約兩年。1953年8月,《馬尼拉日報》宣佈他們訂婚[31]。
關於馬可斯和奧爾特加以及他們的孩子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和經歷較少歷史記載。馬可斯於1954年4月17日與艾美黛·馬可斯結婚,距他們初次見面僅11天。他們育有三個親生子女:費迪南德、伊梅和艾琳馬可斯。馬可斯與奧爾特加的第四個孩子是在他與艾美黛結婚後出生的。夫婦倆後來收養了一個女兒艾梅[32]。馬可斯在1968年至1970年間曾與美國女演員多維·比姆斯(Dovie Beams)傳出緋聞[33]。2004年,據《悉尼晨鋒報》報道,馬可斯在1970年還與模特Evelin Hegyesi有不正當關係,並與她生了一個孩子Analisa Josefa[34]。
馬可斯曾聲稱他是參與美菲戰爭的菲律賓將軍安東尼奧·盧納的後裔[35],然而這一說法後來被系譜學家Mona Magno-Veluz否認[36]。他還稱16世紀明朝海盜林鳳為其先祖[37]。
從政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共和國於1946年正式獨立,馬可斯出任文路爾·羅哈斯總統的秘書,1949年馬可斯代表菲律賓自由黨身份當選眾議院議員,並且於1954年與艾美黛結婚,2人生下3個小孩。1959年馬可斯進入參議院,1962年馬可斯出任參議院議長,由於未獲得自由黨提名參選總統,馬可斯便改代表國民黨於1965年參選總統,以建立新社會運動為號召,擊敗尋求連任的馬嘉柏皋而當選。
總統任內
[編輯]馬可斯在總統任內加強與美國關係,並推行反共主義。他發誓要重整軍隊與警察、改善農村基礎建設,並執行土地改革計劃,但他幾十個浩大的計劃吞噬了數十億美元,許多還只是停留在草圖上。在1966年10月在針對越南戰爭問題,他在馬尼拉主持了東南亞條約組織,以支持美軍為由派菲律賓軍隊進入南越,同時他與美國的同盟變得更加緊密。
從1966年到1971年,菲律賓字面上失業率從7.2%下降到5.2%,而實際上貧困進一步加劇,此外,屠殺和受賄卻合法化了,民主政體名存實亡。然而由於裙帶資本主義的腐化與權力尋租行為的橫行,馬可斯在任期間,菲律賓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引發反對人士的批判。爾後馬可斯於1969年11月11日的總統大選競選中,以選舉舞弊的方式連任成功,成為菲律賓史上第一位連任成功的總統。
1960年代末期,由於不平等的加劇、暴力、和馬可斯的任人唯親,菲律賓在政治、經濟、社會都出現混亂。並且在1969年出現了反政府的軍事力量新人民軍,並且與菲律賓共產黨合作,成為菲共的游擊組織,宣佈以武裝革命推翻政府,實施社會主義。
宣佈戒嚴令
[編輯]1970年代隨着學生運動的興起、菲共新人民軍的擴大做亂,在1970年1月爆發流血衝突,抗議的學生甚至企圖衝進總統府馬拉坎南宮與軍警發生衝突。另外,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出現伊斯蘭教分離主義軍隊活動。
馬可斯先指控反對派領袖阿基諾與新人民軍勾結並逮捕共產黨領導人,更在1972年9月23日宣佈《戒嚴令》(於9月21日生效),菲律賓全國戒嚴,取消1935年憲法中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逮捕、拘禁數千人,有人因此長年失蹤,更有多人死在拷問室和監獄中。
1978年6月11日,費迪南德·馬可斯簽署1596號總統法令,正式把包含中業島在內的「自由邦」納入菲律賓領土,把自由邦島礁連同附近海域劃入了「卡拉揚區域」,正式宣佈設立卡拉揚市。[38]
1981年1月17日,馬可斯宣佈解除戒嚴,不過仍位居總統之位。1981年6月16日,睽違12年之後再度舉行總統大選,馬可斯發動了一次新的選舉,他再一次以選舉舞弊的方式獲得勝利,並於同年6月30日宣誓就職。
儘管由於沙巴主權爭議課題而與鄰國馬來西亞關係緊張,馬可斯仍於1984年2月在汶萊會見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但雙方沒有討論這項課題[39]。會談結束後馬可斯表示,沙巴問題將在5月份菲律賓立法選舉後兩國再進行討論[40]。
下臺
[編輯]1983年,反對派領袖阿基諾自美利堅合眾國途經臺灣中正國際機場(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返國後,於馬尼拉國際機場(今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被當眾暗殺,引發國內外的一致批判。馬可斯為重建自身統治的合法性,決定提前一年於1986年2月7日舉辦總統大選[41]。選舉過程中,馬可斯雖然有國家機器的宣傳優勢,並且以作票方式控制選舉;選舉結果,馬可斯獲得選票1080萬7179張(53%),而阿基諾夫人科拉桑則獲949萬1716張票(47%),惟政府部門在計票過程之中,許多選票被篡改、大量作廢等,引發激烈的爭議。馬可斯不承認敗選,且於1986年2月25日自行舉辦總統就職典禮。當日群眾即包圍馬拉坎南宮,最後在眾叛親離下,馬可斯全家搭乘美軍直昇機經關島流亡夏威夷。
1989年9月28日,因心臟病發病逝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終年72歲。1993年其遺體被保存,停放在位於北伊羅戈省的馬可斯紀念館。2016年11月18日,杜特爾特政府允許馬可斯遺體於馬尼拉英雄公墓下葬[42]。
馬可斯家族至今對菲律賓政壇仍有很大影響力,馬可斯之子小費迪南德·馬可斯亦曾任菲律賓參議員,並於2022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當選。
爭議
[編輯]馬可斯留下了許多債務和過度獨裁的經濟遺產[43]。
侵犯人權
[編輯]1976年,國際特赦組織發佈一份報告列出了88名政府施刑者,其中包括菲律賓警察和菲律賓軍隊的成員,他們分別受菲德爾·拉莫斯少將和國防部長胡安·龐塞·恩里萊的直接控制[44]。根據酷刑受害者Rigoberto Tiglao的說法,馬可斯被指控所有侵犯人權行為幾乎都是由菲律賓警察部隊實施的,特別是通過其全國「警察安全部隊」(Constabulary Security Units)網絡,這些部隊的負責人直接向菲德爾·拉莫斯報告[45]。
關於馬可斯政權期間犯下的侵犯人權行為,有各種統計數據。菲律賓被拘留者特別工作組(TFDP)記錄:[46]
- 2,668起逮捕事件
- 398起失蹤案
- 1,338次打撈
- 128失意的打撈
- 1,499人在大屠殺中喪生或受傷
大赦國際報告:[47]
- 70,000 人被監禁
- 34,000 人遭受酷刑
- 3,240 人被記錄在案
歷史學家阿佛烈·麥鈣 (Alfred McCoy)給出了1975年至1985年間軍方有記錄的3,257起法外處決、35,000人遭受酷刑和70,000人被監禁的數字[45][48]。報章《Bulatlat》將任意逮捕和拘留的受害者人數定為120,000人,根據戒嚴令法外處決活動人士的人數為1,500人,而Karapatan(當地人權組織)的記錄顯示有759人非自願失蹤,他們的屍體從未被發現[49]。
根據《顛覆性生活》(Subversive Lives)一書已故作者蘇珊·昆波(Susan Quimpo)的說法,80,000人對於馬可斯政權期間被監禁的人數來說是一個較低的數字[50]。
除此之外,還有多達10,000名摩洛人在菲律賓軍隊、菲律賓警察和親政府的伊拉加準軍事組織的屠殺中喪生[51]。
酷刑
[編輯]馬可斯政府的軍隊在1972年至1986年期間使用了各種形式的酷刑[52],這其中包括電刑、窒息、毆打、水刑等[53]。
評價
[編輯]馬可斯和妻子艾美黛·馬可斯的事跡於1989年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聯合記錄為史上最大政府貪污案(估計50億至100億美元),他們至今仍然保持着這一記錄[30]。
參考文獻
[編輯]- ^ Bonner, Raymond. Waltzing with a Dictator: The Marcoses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Policy. Waltzing with a Dictator: The Marcoses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Policy. Times Books. 1987 [2022-11-30]. ISBN 978-0-8129-132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Fuentecilla, Jose V. Fighting from a Distance: How Filipino Exiles Helped Topple a Dictator. Fighting from a Distance: How Filipino Exiles Helped Topple a Dictat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13-04-01 [2022-12-21]. ISBN 978-0-252-0950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Inquirer, Philippine Daily. Marcos: Rise and fall of a dictator. INQUIRER.net.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What's the issue with Marcos' World War II 'medals' again?. RAPPLER. 2016-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美國英語).
- ^ INQUIRER.net. It’s all over; Marcos flees!. Inquirer.net. 201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AJ. Marcos fake medals redux (Part II) – Asian Journal US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美國英語).
- ^ Bondoc, Jarius. Suspicions resurface about Marcos heroism. Philstar.com. 201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 ^ Gerth,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Based On Reporting By Jeff; Brinkley, Joel; Times, Was Written By Mr Gerth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MARCOS'S WARTIME ROLE DISCREDITED IN U.S. FILES. The New York Times. 1986-01-2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0) (美國英語).
- ^ AJ. MARCOS FAKE MEDALS REDUX (Part I) – Asian Journal US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美國英語).
- ^ Galang, Ping. The economic decline that led to Marcos’ fall. GMA News Online. 201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Balbosa, Joven Zamoras. IMF Stabilization Progra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Journal of Philippine Development. 1992, XIX (35).
- ^ Cororaton, Cesar B.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in the Philippines. DPID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97-05: 3, 19.
- ^ Declaration of Martial Law | GOVPH.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8) (美國英語).
- ^ FM Declares Martial law | GOVPH.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美國英語).
- ^ Internet Archive, Daniel B.; Shalom, Stephen Rosskamm. The Philippines reader : a history of colonialism, neocolonialism, dictatorship, and resistance. The Philippines reader : a history of colonialism, neocolonialism, dictatorship, and resistance. Boston : South End Press. 1987. ISBN 978-0-89608-276-2.
- ^ The Age - Google 新闻归档搜索. news.google.com.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 ^ Alfred McCoy, Dark Legacy: Human rights under the Marcos regime. www.hartford-hwp.com. 1999-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1).
- ^ 18.0 18.1 News, LLANESCA T. PANTI, GMA. Imee done with apologizing for atrocities during Marcos regime. GMA News Online.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philippine church leaders fear filure of governmentmuslim negotiations. ucanews.com. 1987-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CORTEZ, KATH M. Martial Law veterans recall fighting dark days of dictatorship. Davao Today. 2019-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美國英語).
- ^ Why the Late Philippine Dictator Was No Hero. Human Rights Watch. 2016-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Philippines - From Aquino's Assassination to People's Power. countrystudies.u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 ^ Hoffman, David; Cannon, Lou; Coleman,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s; Staff writers Milton; Dewar, Helen; Goshko, John M.; Oberdorfer, Don; W, George C. In Crucial Call, Laxalt Told Marcos: 'Cut Cleanly'. Washington Post. 1986-02-26.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0) (美國英語).
- ^ MARCOS FLEES, AQUINO RULES. Chicago Tribune. 1986-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 ^ Pazzibugan, Dona Z. PCGG recovers $29M from Marcos loot. INQUIRER.net.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英語).
- ^ Hail to the thief. The Economist. 2016-11-12 [2022-11-30].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 ^ Philippines still seeks $1 billion in Marcos wealth 30 years after his ouster. Reuters. 2016-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英語).
- ^ News, G. M. A. What Marcoses brought to Hawaii after fleeing PHL in '86: $717-M in cash, $124-M in deposit slips. GMA News Online. 2016-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swissinfo.ch, <John Heilprin>. Political will guides Marcos case in Philippines. SWI swissinfo.ch. 2015-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英語).
- ^ 30.0 30.1 GUINNESS WORLD RECORDS: Greatest robbery of a Government. The FENIX Channel. 2018-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英語).
- ^ verafiles. Ferdie and Meldy's House of love, lies, and loot. VERA Files. 2021-07-18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美國英語).
- ^ "A dynasty on steroid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2-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英語).
- ^ How Imelda confirmed Ferdinand Marcos’ affair with Dovie Beams. Lifestyle.INQ. 2017-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美國英語).
- ^ Hunt for tyrant's millions leads to former model's hom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4-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英語).
- ^ Ocampo, Ambeth. Looking Back. Anvil Publishing, Inc. 2010: 20–22. ISBN 978-971-27-2336-0.
- ^ Chronicle, Baguio. FACT CHECK: Ferdinand Marcos Sr. is a descendant of General Antonio Luna #FactsFirstPH. Baguio Chronicle.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9) (英語).
- ^ White, Lynn. Philippine Politics: Possibilities and Problems in a Localist Democracy. 2014.
- ^ Historical Bakground. [201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9).
- ^ President Ferdinand Marcos said today he had proposed talks.... UPI. 198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6) (英語).
- ^ Branigin, William. Marcos Wants ASEAN To Consider Dispute. Washington Post. 1984-03-08.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0) (美國英語).
- ^ Zunes, Stephen; Asher, Sarah Beth; Kurtz, Lester. Nonviolent Social Movements: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Wiley. 1999-11-05: 129 [2016-11-02]. ISBN 978-1-57718-07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Philippine dictator Ferdinand Marcos given controversial hero's burial.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 ^ Diola, By Camille. Debt, deprivation and spoils of dictatorship | 31 years of amnesia. newslab.philstar.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6).
- ^ Tiglao, Rigoberto D. Why not ask Ramos and Enrile about Martial Law ‘abuses’?. The Manila Times. 2016-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英語).
- ^ 45.0 45.1 Alfred McCoy, Dark Legacy: Human rights under the Marcos regime. www.hartford-hwp.com. 199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1).
- ^ Magsaysay, Jing (1999). "Karinyo militar". ABS-CBN News. The Correspondents.
- ^ Batas Militar (Martial Law in the Philippines), 2015-02-01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中文(中國大陸))
- ^ TMT, RACHEL A. G. REYES. 3,257: Fact checking the Marcos killings, 1975-1985. The Manila Times. 2016-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英語).
- ^ Bulatlat - The Philippines's alternative weekly magazine. www.bulatlat.com. 2006-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 ^ - YouTube. www.youtube.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 ^ Mindanao: A memory of massacres. The PCIJ Blog. 2015-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 ^ Pedroso, Kate. ‘San Juanico Bridge,’ other tortures detailed. INQUIRER.net. 2014-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英語).
- ^ Robles, Raissa. Marcos Martial Law: Never Again. Quezon City: Filipinos for a Better Philippines, Inc. 2016 [2023-04-22]. ISBN 978-621-9544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 ^ 美國的屬地,1946年菲律賓才正式獨立
參見
[編輯]前任: 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 |
菲律賓總統 1965年-1986年 |
繼任: 科拉桑·阿基諾 |
前任: 佩德羅·帕特諾(菲律賓第一共和國) 豪爾赫·巴爾加斯(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
菲律賓總理 1978年-1981年 |
繼任: 施薩·維拉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