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構造期
外觀
中國構造期 | |||
---|---|---|---|
新生代 | 新近紀(第四紀) | 全新世 | 新構造期 |
更新世 | |||
喜馬拉雅構造期 | |||
上新世 | |||
新近紀 | |||
中新世 | |||
古近紀 | 漸新世 | 華北構造期 | |
始新世 | |||
古新世 | 四川構造期 | ||
中生代 | 白堊紀 | ||
燕山構造期 | |||
侏羅紀 | |||
三疊紀 | 印支構造期 | ||
古生代 | 二疊紀 | ||
天山構造期 | |||
石炭紀 | |||
泥盆紀 | |||
祁連構造期 | |||
志留紀 | |||
奧陶紀 | |||
寒武紀 | |||
震旦構造期 | |||
新元古代 | 埃迪卡拉紀 | 震旦紀 | |
成冰紀 | |||
南華紀 | 南華構造期 | ||
青白口紀 | 青白口構造期 | ||
拉伸紀 | |||
中元古代 | 狹帶紀 | 薊縣紀 | 薊縣構造期 |
延展紀 | |||
蓋層紀 | 長城紀 | 長城構造期 | |
古元古代 | 固結紀 | ||
造山紀 | 呂梁構造期 | ||
層侵紀 | |||
成鐵紀 | |||
新太古代 | 五台構造期 | ||
中太古代 | 阜平構造期 | ||
古太古代 | 遷西構造期 |
震旦構造期,簡稱震旦期,是元古宙震旦紀至古生代早寒武世(6.80-5.13億年前)之間的構造期,在此期間,在今中國及周邊地區發生了震旦運動或稱震旦事件。
名稱由來和別名
[編輯]震旦期是以震旦紀命名的。震旦紀是專門用於中國的地質年代,起訖的同位素年齡為6.8-5.42億年前,相當於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2004)確定的成冰紀的後半段和埃迪卡拉紀的全部。中國黑龍江興凱湖一帶,在震旦期發生的構造運動比較強烈,因此對這一地區,又有興凱運動的提法;又因為在珠穆朗瑪峰一帶也有比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因此對這一地區又有珠穆朗瑪運動的提法。震旦運動的別名尚有張廣才嶺運動(黑龍江)、少林運動(河南)、霍邱運動(或霍丘運動,安徽)、惠亭運動(湖北)等。[1]
構造活動
[編輯]震旦期的年代久遠,目前只能對這期間的構造運動做粗略的描述。在震旦期,構成後世中國大陸的地塊處於離散狀態,所屬構造域與南華期相同。其中只有親岡瓦納構造域有比較強烈的構造運動,佳木斯-布列亞地塊、興凱地塊、喜馬拉雅地塊、岡底斯地塊、羌塘地塊、保山-中緬馬蘇地塊即在這期間形成統一的結晶基底。由於這些地塊發生構造運動的時間和促成岡瓦納古陸形成的泛非運動(也稱東岡瓦納運動)幾乎同期,因此這些地塊當時很有可能就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而震旦運動很可能就是泛非運動在和後世中國大陸有關的地塊上的體現。
註釋
[編輯]- ^ 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網 - 地質構造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02-07-22於2008-03-31訪問
參考文獻
[編輯]- 萬天豐.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地質出版社. 2004年6月: 64–68. ISBN 7-116-03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