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
太原城或稱太原府城,位於中國山西省太原市境,是北宋時開始營造的城池,延續至今是為太原市舊城區。
歷史
[編輯]五代時,太原府、太原縣、晉陽縣治所均在晉陽城。五代十國末期,晉陽城成為北漢的都城。宋滅北漢之戰後,晉陽城被毀。太原縣和晉陽縣並廢為平晉縣,而太原府則降為并州,治所遷移至榆次縣。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移治唐明監[1],是唐朝初年河東軍故城所在[2]。同年,開始修建城垣,由大臣潘美主持。城池西側有汾水[3],共有四座城門,東為朝曦門,南為開遠門,西為金肅門,北為懷德門。城內有「丁字型」交接的四條主街。城中包括了一座「子城」。子城內的五條主街構成三個南北向的丁字街,似「六」字形[2]。淳化三年(992年)後,出於軍事目地,又在城外興建了南關城、東關城、北關城三座的關城。後在金滅北宋、元滅金的兩次亂世中,太原城損毀[4]。
明朝初年,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晉王,由其岳父謝成督造晉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在宋太原城外東北外,營造晉王府[3],原選址於晉陽城,因故未成。洪武九年(1376年),謝成拓展了太原城東、南、北三面城牆[4],亦因西側汾水[3],未能擴展西面。最終將晉王府包裹於太原城中。城池面積比宋太原城擴大三倍,佈局由封閉式的里坊變為開放式的街巷[2]。景泰初年,因經濟繁榮之故,巡撫朱鑒重修南關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山西巡撫萬恭築連城,南關城與太原城連為一體。
明末的1644年,李自成軍攻太原時,明軍「焚南關城以守」。李自成將陳永福拆連城,太原城和南關城皆損毀嚴重。同年九月,清軍攻陷太原城。1646年四月十二日,明晉王府起大火,太原城北部和東部化為焦土。清朝時,商業和居民聚集於太原城南和南關城地區,城市未能恢復明代規模。晚清時,城西地區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因汾河洪水嚴重損毀[2]。終明清兩朝,太原城為太原府和陽曲縣同城而治的城池所在。
太原城牆
[編輯]明代太原城牆周長24里,共有8道城門,8座城樓和4座角樓。太原城牆高約12米,上寬6~10米,底寬約15米。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向太原城發動進攻,太原城牆被炸出十幾個豁口,城牆嚴重毀損。1951年,太原城牆開始拆除;1960年,因遭遇三年困難,拆除工作暫停,城牆西北段因而倖存。此外,小北門附近建有子彈庫,因為考慮到安全因素,該段城牆得以保留。
2003年,小北門重修,城樓重建。
城門列表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太原府......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降為緊州,軍事,毀其城,移治於榆次縣。又廢太原縣,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交城屬大通監。七年,移治唐明監。舊領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元豐為次府......
- ^ 2.0 2.1 2.2 2.3 馬曉東. 唐河东军城·宋并州城·明清太原府城. 網易,來源:太原晚報(太原). 2015-10-11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4) (簡體中文).
- ^ 3.0 3.1 3.2 《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太原府......陽曲,倚。洪武三年四月建晉王府於城外東北維。西有汾水,自靜樂縣流經此......
- ^ 4.0 4.1 王繼祖. 宋太原城初探. 太原宣傳網,來源:太原新聞網. 2010-01-20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