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怡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怡嚴
出生(1937-08-26)1937年8月26日
 中華民國上海市
逝世2024年1月5日(2024歲—01—05)(86歲)
臺灣新竹市東區
國籍 中華民國
學歷
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964年-1994年)
    •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所所長兼物理中心主任(1966年-1967年)
    • 教育部中山學術獎(1967年)
    • 十大傑出青年獎(1969年)
    •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理事長
      (1975年-1976年)
    • 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1982年-1989年)

李怡嚴(1937年8月26日—2024年1月5日),江蘇人,中華民國理論物理學家,生於上海[1]香港培正中學畢業,台灣大學電機系肄業,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退休教授,台灣理論高能物理學先驅之一。[1][2]

李怡嚴教授身為知名的物理學家,不但將其一生奉獻在科學教育,更致力於古代科學史中國古典學術的研究,曾經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戮力從公,同仁敬稱他是「永遠的教務長」。[3]

簡歷

[編輯]

1955年,李怡嚴就讀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一年級。其後肄業轉往美國西北大學電機系,並於1959年取得學士學位。之後轉讀物理,於196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完成博士學位。[1]

1964年,李怡嚴回國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擔任原子科學研究所物理組主任,並籌設物理研究所。物理組從原科所獨立成物理所後,繼續擔任所長。在1965年參與創建物理系,建立了所系主管任期制度,即每年所長卸任後,由系主任升補,再另選一名系主任,開風氣之先。爭取經費建立物理館天文臺,為清華物理系奠定穩健發展基礎。李怡嚴教學嚴格,著有《大學物理學》四冊,由自己授課內容彙整而成,東華出版社出版,是評價很高的中文物理教材,然而對大一學生而言內容較難。[1]

1969年,李怡嚴與林孝信、賴昭正、曹亮吉等共同推動《科學月刊》付梓。李怡嚴在中國大飯店籌集創刊經費,擔任讀者信箱專欄負責人。由於其他創辦者隨後積極投入保衛釣魚臺運動,李怡嚴一方面加緊收稿、審稿,一方面繼續努力籌款,設立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擔任基金會董事長。1980年,《科學月刊》與羅東國小楊德旺校長合辦科學才能少年選拔,李怡嚴欣然擔任考官。[1]當年中文系助教蔡英俊經常在用餐時見到,李怡嚴與中文系主任梅廣大聲談論學術問題,「而印象最深的場景,即是突然間李教授會跑回樓上的宿舍,搬下一堆書來,手指著某書中的某個段落,繼續在比劃中與梅廣教授討論問題。」[3]

1982年至1989年,李怡嚴擔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推動教務工作無紙化(電腦化),跨出行政部門改革第一步,獲得劉兆玄校長贊揚。[1]

李怡嚴未婚無子,退休後一直住於新竹清華大學附近,深入鑽研各種感興趣的事項,[4]包括中國古典學術研究和腦科學研究。[3][1]2023年12月8日,他捐款8500萬元成立「李怡嚴教授薪火相傳基金」,協助清華大學新進教授設立實驗室、採購儀器設備與資料庫,部分捐款則撥給他曾執教的物理系,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李怡嚴教授出版基金」。此外他還將藏書及幾百張的黑膠唱片收藏捐贈清華大學圖書館。[5][6]李怡嚴藏書極多,達數萬冊,捐出供民衆選取;而對衣食住行很不講究,前東吳大學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教授評價「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1]

病中的李怡嚴講述自己「盡心立命」的基本人生觀:「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1]

2024年1月5日上午,李怡嚴於家中辭世,享壽87歲,清華大學將擇期舉辦追思會[7]

教育理念

[編輯]

「對於中學教育的想法」:能夠有彈性的教育,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其實就是教育部少管,讓中學、大學僵化的制度能夠盡量的彈性化;甚至,我當時建議連中學也應該可以選課。在教學真的能彈性化的情況下,所謂的「資優」就根本不需要了。[4]

「教育沒有萬靈丹」: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個人專門訓練成科學家或銀行家;以前的話,Watson曾經說我可以訓練出一個乞丐或是一個醫生,這是不對的。發掘每個人對哪一方面性之可近,實為在中學教育中迫切需要做到的事。[4]

「物理系學生應該有什麼樣的人文素養」: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有基本的要求,即其基礎需要力求紮實。其他喜好要看自己的興趣,主要的就是這樣。不同的學問都會有些影響,如同我剛剛所說,當我在看歷史問題的時候,多少也會用邏輯化的方式去思考,我覺得這是比較清楚的影響。至於你說常識,我覺得越豐富越好。[4]

著作

[編輯]

科普教育類

[編輯]
  • 大學物理學(全四冊),ISBN 9576361214,李怡嚴編著,東華出版。
  • 三十年後的省思—紀念《科學月刊》三十週年,《科學月刊》362期,P164-166[4]
  • 林白的先天優勢,《科學月刊》第366期,P528-530
  • 隱喻—心智的得力工具,《當代》第177、178期,P56-65、P120-141
  • 再現天文學革命的年代,《科學人》第32期,P117-118
  • 「自然科學導論」目標的探討,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
  • 教育沒有萬靈丹,科學月刊第十八卷第三期,P164-165
  • 我對國建會第三分組議題的意見
  • 對改進大學入學考試的初步建議

文史類

[編輯]
  • 『陽貨』與『陽虎』,《歷史月刊》第129期,P120-124[4]
  • 易學書簡(李怡嚴、黃慶萱),《周易縱橫談》,東大出版
  • 《鹽鐵論》的臆造考釋,《當代》第151期l,P78-97
  • 《鹽鐵論》雜考三則,《清華學報》新三十卷第1期,P113-121
  • 《公羊傳》「伯於陽」臆解,《清華學報》新三十卷第2期,P123-141
  • 正多邊形求圓周率捷法與「綴述」猜測,《科學史通訊》第23期,P15-19
  • 秦漢間算數傳統的分化與發展,《第六科學史研討會『科技的公共認知與新世紀科技研究的角色』研討會論文彙編》,P153-165
  • 論孟子的井地說-兼評梁啟超的先秦田制觀,《新史學》十三卷4期,P119-164
  • 從焦循《釋橢》看清代乾嘉天算家的學風與局限,《理性、學術和道德的知識傳統》李弘祺編,P49-94
  • 《鶡冠子.世兵》的錯簡問題,《中國史研究》第1期,P19-28
  • 梁啟超論古代幣材,《清華學報》新三十四卷第1期,P227-238
  • 西雙版納與西周,《當代》第220期,P83-91
  • 西周各王年歲估計與周昭王有關的金文日期考察
  • 孔子的「五十以學易」
  • 對《周髀.八節二十四氣》的考察
  • 古印度之世界傳說
  • 賈誼的學術和他的<鵩鳥賦>
  • 孔子與《春秋經》
  • 趙爽注《周髀》的時間考證
  • 「人之無良」-伯有的牢騷
  • 《邶風.柏舟》與衛宣姜的關係研討大綱
  • 術士的占卦秘笈:《清華簡.筮法》試探,《清華學報》新47卷第1期,P157-198

著名學生

[編輯]
  •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黃一農院士[1]
  •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張士欽教授
  • 台積電副總經理蔡能賢博士
  •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博士
  •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
  • 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蔡秀芬博士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清華大學物理學系. 盡心立命李怡嚴教授與他的時代. 清華大學.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2. ^ 國家文化記憶庫. 李怡嚴.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4). 
  3. ^ 3.0 3.1 3.2 蔡英俊. 〈術士的占卦秘笈:《清華簡.筮法》試探〉引言. 清華學報. 2017年, 新 47 (1): 155~156. 
  4. ^ 4.0 4.1 4.2 4.3 4.4 4.5 陳華,吳孟真,吳孟青. 李怡嚴教授訪談稿.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2018-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3). 
  5. ^ 魯鋼駿. 清大退休教授嘉惠學子 李怡嚴捐畢生積蓄8500萬. 經濟日報. 2023-12-08 [202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7) (中文(臺灣)). 
  6. ^ 張裕珍. 才捐畢生積蓄給清大…物理學家李怡嚴安詳離世 享壽87歲. 聯合新聞網. 2024-01-05 [202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1) (中文(臺灣)). 
  7. ^ 古靜兒. 快訊》李怡嚴教授離世!被封「台灣理論高能物理學先驅」 8500萬積蓄全捐清華大學. 風傳媒. 2024-01-05 [202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3). 

書籍

[編輯]
  • 林照真. 台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98663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