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類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平台Microsoft WindowsOS X[1]PlayStation 3Xbox360NDSWii[2]
開發商Treyarch
發行商
設計師Mark Lamia、David Vonderhaa
音樂西恩·莫瑞 編輯維基數據
系列使命召喚系列
引擎IW 3.0[4]
模式單人遊戲多人遊戲
發行日
  • 全球:2010年11月9日[5]
  • 日本:2010年11月18日(字幕版)
  • 日本:2010年12月16日(配音版)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英語:Call of Duty: Black Ops)是一款由Treyarch製作並由美國動視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6],於2010年11月9日正式發售。其日文字幕版在11月18日發售,而日文配音版則在同年的12月16日發售。該作是使命召喚系列的第七部作品(不包括資料片)。[7]

遊戲要素

[編輯]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是與使命召喚系列前作類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主要的區別在於其背景是設定於冷戰時期[8]。相比前幾集的作品,玩家可在遊戲中使用SR-71黑鳥式偵察機貝爾UH-1Mi-24A雌鹿直升機。除此之外,主角(玩家)將會有對白(之前的作品玩家都是沒有對白)。

戰爭世界中出現的殭屍模式將繼續存在。遊戲中有三張殭屍地圖,在「Kino der Toten」(死亡劇場)地圖中,前作「Der Riese」中的四位主角:坦克·鄧普塞、武雄正木、尼古萊·博林斯基和愛德華·里希托芬通過納粹的傳送器,從殭屍工廠時空穿越到了1960年代的一個廢棄劇場裏,這個地圖無需通關便可解鎖;第二張需要通關才能解鎖的殭屍地圖「Five」中,約翰·甘迺迪理查德·尼克遜羅伯特·麥克納馬拉菲德爾·卡斯特羅正在五角大樓古巴導彈危機的善後問題進行談判,這時殭屍開始成群湧入,於是四位大人物也拿起武器準備大殺一場;第三張殭屍地圖「Dead Ops Arcade」是一個模仿80年代街機遊戲風格的俯瞰視角射擊遊戲,需要特殊方法解鎖(方法:1.要先全破、2.在挑選關卡的選單一直按跳躍鍵直到主角起來、3.可以逛逛審問室找到一台電腦(會有按F的提示)、4.使用密碼DOA)。

登場人物

[編輯]
  • 亞歷克·梅森(Alex Mason):本作的主角兼主要玩家角色。出身於阿拉斯加,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武裝偵察連中服役並參與過韓戰,後因才能出眾被中央情報局招募到特別活動部執行各種秘密任務。曾在古巴執行任務期間被俘,然後在蘇聯的沃爾庫塔勞改營囚禁了接近3年,後在雷澤諾夫等人的幫助下成功越獄,回到美國後繼續為國家效力,卻不知道自己身在沃爾庫塔的時候已被洗腦。
  • 法蘭克·伍茲(Frank Woods):亞歷克·梅森的隊友兼死黨,性格較暴躁。與梅森一樣是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特別活動部幹員。
  • 傑森·哈德森(Jason Hudson):玩家角色之一,智商極高,領導能力強,為梅森和伍茲等人的上司。在加入CIA特別活動部前曾經在美國陸軍101空降師服役。
  • 格里哥裏·韋弗(Grigori Weaver):CIA特別活動部所屬的俄籍特工。在「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關卡開頭被蘇軍俘虜並遭到虐待失去左眼,後被隊友救出並繼續服役。
  • 約瑟夫·鮑曼(Joseph Bowman):非裔美國人,來自美國海軍,於「復仇」(Payback)關卡中與梅森和伍茲一同被越共及蘇軍俘虜,因拒絕玩俄羅斯輪盤而遭蘇聯軍官處決。
  • 亞歷克·梅森(Alex Mason)
  • 法蘭克·伍茲(Frank Woods)
  • 約瑟夫·鮑曼(Joseph Bowman)
  • 斯威夫(Shift):於「越共」(Victor Charlie)關卡中登場,於地下通道與梅森行動,期間因梅森產生幻覺看見雷澤諾夫,在斯威夫看來梅森是在自言自語,也導致斯威夫分心而被埋伏的越共游擊隊殺害。
  • 尼基塔·德拉戈維奇(Nikita Dragovich):蘇聯陸軍少將,為本作的主要反派角色。「新星計劃」的創立者之一,為了測試毒氣不惜犧牲自己的下屬,德米特里也因此成為其中一名受害者,同時也是把梅森洗腦的元兇。
  • 列夫·克拉夫琴科(Lev Kravchenko):蘇聯陸軍上校,也是德拉戈維奇的左右手,為本作的反派角色之一。冷酷無情,只會盲目服從德拉戈維奇的命令。
  • 維克多·雷澤諾夫(Viktor Reznov):前作《使命召喚:戰爭世界》的登場角色之一,於「新星計劃」關卡中爲玩家角色。曾經是蘇聯陸軍突擊第3集團軍所屬士兵,於柏林戰役後晉升為上尉,並在3個月後受命於德拉戈維奇和克拉夫琴科前往北極圈抓捕德國科學家史泰納。在見識過新星毒氣的威力後認為不能讓它落入任何人手上而炸毀載有毒氣的船,後來疑似違反軍規而被囚禁在沃爾庫塔勞改營裏,並與梅森相識,兩人因而成為患難好友,最後犧牲自己來讓梅森成功越獄。此後梅森時常會產生幻覺看見雷澤諾夫,這是洗腦程式的副作用所導致的。
  • 德米特里·彼得倫科(Dimitri Petrenko):前作《使命召喚:戰爭世界》的主角之一,僅於「新星計劃」關卡中登場。為雷澤諾夫的死黨,兩人同屬突擊第3集團軍,在柏林戰役結束的3個月後受命於德拉戈維奇和克拉夫琴科前往北極圈抓捕德國科學家史泰納。最終被迫成為德拉戈維奇測試新星毒氣的白老鼠,慘死在雷澤諾夫的面前。

新星計劃科學家

[編輯]
  • 丹尼爾·克拉克(Daniel Clarke):在「數字」關卡中登場,為一名英國出身的化學工程師,因政治立場問題叛逃至蘇聯,曾為德拉戈維奇改良新星毒氣,但因知曉一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蘇聯人便會清算他的緣故而逃到香港九龍城寨匿藏。後被哈德森和韋弗找上門拷問,被迫向他們透露更多與新星計劃有關的情報,從而得知弗里德里希·施泰納是毒氣的製造者。但在拷問過程中蘇聯特種部隊突然殺到,迫使3人邊戰邊逃。最終在準備說出有關數字的情報前被蘇軍狙擊手滅口。
  • 弗里德里希·施泰納(Friedrich Steiner):曾為武裝黨衛軍工作的德國科學家,新星毒氣的研發者,也是本作的反派角色之一。原本在1945年被奉命派到北極圈向美國發射裝載新星毒氣的火箭,但其貨船被英國轟炸機炸中,令他和他的手下被困在北極海無法離開,加上得知納粹德國已戰敗,於是為了活命施泰納只好向蘇聯投誠,從此為德拉戈維奇工作並改良毒氣,也參與了梅森的洗腦工作。後來因毒氣已完成,蘇聯正準備向美國使用該生化武器,而施泰納對蘇聯來說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因此他又決定向美國投誠,指出只有他才可阻止蘇聯人在美國本土使用毒氣。最後於「復活島」關卡中被洗腦的梅森搶先一步抵達,死在他的槍下(可是在梅森的視角中是雷澤諾夫開槍的)。

古巴政府

[編輯]
  • 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古巴領導人,為梅森的小隊在40號行動(Operation 40)的暗殺對象,但後來得知被殺的原來是個替身。在梅森被古巴軍隊俘虜後把他交給德拉戈維奇作為「禮物」,從而使梅森被囚禁在沃爾庫塔勞改營。

遊戲概要

[編輯]

劇情

[編輯]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劇情設定在冷戰時期。玩家需在敵人後方執行秘密任務,地點包括越南香港烏拉山脈古巴等。

黑色行動是《使命召喚:戰爭世界》的續集。在「戰爭世界」躲過死劫的雷澤諾夫中士(Sergeant Reznov)將會再在此作出現。 本作的劇情跨越時間為1961年—1968年,另外有一關雷澤諾夫的回憶,控制雷澤諾夫與彼得連科並肩作戰,時間是1945年(二戰關卡)

關卡列表

[編輯]
關卡 地點 時間
40號行動 古巴哈瓦那 1961年4月017日
沃爾庫塔 蘇聯沃爾庫塔 1963年010月6日
U.S.D.D. 美國華盛頓特區 1963年011月10日
行政命令 蘇聯,拜科努爾 1963年011月17日
研究觀察組(S.O.G.) 南越溪生基地英語Khe Sanh Combat Base 1968年1月021日
叛逃者 南越,順化 1968年2月02日
數字 香港九龍城寨 1968年2月09日
新星計劃 北極圈 1945年10月029日
叢林 一七線非軍事區 1968年2月09日
墜機地點 老撾—越南邊境 1968年2月011日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蘇聯,烏拉爾山脈亞曼套山 1968年2月018日
償還 老撾某處 1968年2月019日
重生 鹹海沃茲羅日傑尼耶島 1968年2月023日
啟示 美國國安局,第九審訊室 1968年2月025日
救贖 墨西哥灣 1968年2月026日

1968年2月25日,隸屬美國中央情報局SAD/SOG小組的特工阿歷克斯·梅森(Alex Mason)被綁在一間審訊室的椅子上,審訊他的兩個人(此時尚且身份不明)一直在試圖從他嘴裏套出一些關於一座數字電台具體位置的情報。遊戲中的大部分關卡都是由梅森的回憶構成。

1961年4月17日,梅森偕同隊友CIA特工伍茲(Woods)、鮑曼(Bowman)組成了代號40的小組並一起參加了美國在豬灣事件中採取的軍事行動(Operation 40),他們的任務是暗殺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梅森順利殺入卡斯特羅官邸內部並且親手射殺了目標,之後三人雖然順利登上逃亡的飛機,但是飛機因為機場的跑道被敵軍車輛阻擋而無法起飛,梅森毅然跳下飛機利用跑道邊的防空砲擊毀障礙,飛機順利起飛逃走,但梅森卻被古巴軍隊抓獲。醒來後梅森的發現自己在海邊,旁邊有一艘寫著「水中仙女」號(Rusalka)的大貨輪,原來他被古巴軍隊交給了真正的卡斯特羅(卡斯特羅早已知道CIA的刺殺計劃,而梅森殺死的是個替身)。卡斯特羅將梅森當做「禮物」交給了他的盟友—蘇聯軍隊指揮官尼基塔·德拉格維奇將軍(Nikita Dragovich)處置,並請德拉格維奇折磨梅森。

梅森在蘇聯的沃爾庫塔勞改營里,其間結識了維克多·雷澤諾夫(Victor Reznov),一名蘇聯紅軍老兵,並和他成為難友。雷澤諾夫告訴梅森:負責拷問梅森的是德拉格維奇和他的副手列夫·克拉夫錢科上校(Lev Kravchenko)以及弗雷德里希·施坦納(Fredrich Steiner)——一名投降蘇聯的前納粹德國科學家。他們三人都與雷澤諾夫有着深切聯繫:1945年10月29日冬天,雷澤諾夫、德拉戈維奇、克拉夫錢科以及德米特里·彼得連科(Dmitri Petrenko,《使命召喚:戰爭世界》的蘇軍戰役玩家角色)所在的蘇軍突擊隊奉命去北極圈尋找施坦納。行動過程本來非常順利,在四人的帶領下,蘇軍很快突入德軍內部,找到了施坦納博士,然後順利拿到了毒氣(毒氣沒有來得及被黨衛軍銷毀)。這時,德拉格維奇為了測試毒氣的威力,同時清除異己,於是將雷澤諾夫和彼得連科等人關在密閉艙裏。德拉格維奇使用施坦納發明的一種名叫「新星六號」的神經毒氣毒死彼得連科等人。後來因為英國突擊隊隨後殺到來搶毒氣,雷澤諾夫和幾個倖存的戰友乘亂逃走才撿回一命,在逃離的過程中他將貨輪炸沉以銷毀剩餘的毒氣。但是,這種毒氣後來又被施坦納和一名名叫丹尼爾·克拉克(Daniel Clarke)的英國科學家重新複製而沒有完全消失,在那之後不久雷澤諾夫便被以叛國罪的罪名強行關進了沃爾庫塔勞改營。

梅森被關了兩年後(1963年10月6日),梅森和雷澤諾夫煽動獄友們組織了一場暴動計劃越獄,他們成功殺出沃爾庫塔。可是最後雷澤諾夫送梅森跳上了路過的一列貨運火車,而他自己為了讓梅森能成功脫身而駕駛卡車朝另一個方向開去以引開追兵注意。結果梅森成功逃出,大量獄友喪生,雷澤諾夫則生死未卜。

一個月後(1963年11月10日),梅森成功地穿越蘇聯鐵幕逃往歐洲盟國並被送回到美國本土,之後與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一起進入位於五角大廈地下深處的機密指揮中心,會見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梅森一度產生了殺死甘迺迪的幻覺,但是最終壓制住了自己的衝動。甘迺迪正式簽署了暗殺德拉格維奇的命令。

一周後(1963年11月17日),梅森和伍茲和一名美籍俄裔特工韋弗(Weaver)奉命潛入了位於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意在破壞蘇聯的太空計畫以及刺殺歸降蘇聯的納粹科學家,並消滅德拉格維奇等蘇聯激進分子。韋弗在行動開始後不久便被蘇軍俘獲並被克拉夫錢科刺瞎了左眼,不過後來被梅森一行人所救。最後眾人殺到火箭控制台,可是韋弗無法停止火箭發射,梅森情急之下以防空飛彈摧毀了失控升空的聯盟號太空船,並趁亂殺死了科學家們。之後,梅森執意要找到德拉格維奇和克拉夫琴科並親手殺死他們,但克拉夫琴科已經搭乘直升機離開。梅森一行人雖然最終擊毀了德拉格維奇的座車,但德拉格維奇仍然躲過了暗殺,這使得梅森不得不用五年時間一直在自身所及範圍內追蹤他。

1968年,美軍援越司令部研究觀察團(MACV-SOG)小組正式在越南成立,意在調查蘇聯對該國的影響。梅森和哈德森(Hudson)被編入SOG小組來到越南溪生(Khe Sahn)[注 1]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調查並蒐集蘇聯暗中在越南行動的證據,在這裏二人與伍茲相遇。此時剛好碰上北越軍大舉砲擊進攻,發起溪生戰役,於是三人協助基地內的美軍擊退了攻勢,最後鮑曼搭乘直升機來到基地加入小隊。

在成功保衛溪生之後,SOG小組被派往順化阻止北越軍對南越發動的春節攻勢,順便尋找一名攜帶關於「諾娃六號」的檔案的蘇聯叛逃人員,該人在順化內MACV-SOG的藏身處中,但基地已經與藏身處失去聯繫。梅森並不願意放棄,SOG小組毅然空降到被圍攻的順化尋找證據,梅森一行人在某棟大樓內找到了檔案,而且梅森很驚奇地發現雷澤諾夫就是他們要找的叛逃者。之後小隊在掩護一隊美軍撤離後成功撤退。

根據之前找到的文檔,CIA懷疑克拉夫琴科在越南進行毒氣測試,同時CIA得知克拉夫琴科在越南北部,於是在越南的SOG小組便被派往南北越交界處的非軍事區搜尋證據並除掉克拉夫琴科,但是搭乘的直升機在途中被擊落(梅森開直升機門時遇到了雷澤諾夫),之後三人通過水路潛行,摸進了一處越共游擊隊的營地,最後梅森在越共游擊隊的一處洞穴裏和雷澤諾夫發現了克拉夫琴科的通訊站,但是克拉夫琴科早已逃走,梅森只拿到了一些資料,隨後成功逃出洞穴。

SOG小組隨後又轉戰老撾,在一架飛機殘骸上尋找可能隨其墜落的「諾娃六號」毒氣。一行人卻在墜機現場發現「諾娃六號」已在墜機事故發生後泄漏一空,還有大量蘇聯仿製美軍的武器(雖然實際遊戲流程中只有一把中國湖榴彈發射器和一支SVD狙擊步槍)。這時它們被越共游擊隊和蘇聯特種部隊包圍,最終寡不敵眾,悉數被擒。梅森發現敵人的指揮官正是德拉格維奇和克拉夫琴科。

三人被捕後被關在老撾某處審訊,德拉格維奇派遣了一隊蘇聯特種部隊協助越共游擊隊看管被關在水牢中的三人,一名蘇聯特種部隊軍官出於無聊讓三人玩俄羅斯輪盤取樂,鮑曼因不滿並出言不遜而被打死,隨後梅森與伍茲互相配合,藉機殺了幾個看守逃了出來,並搶來了蘇軍停在營地門口的直升機。兩人開着搶來的直升機摧毀敵人的一個營地以及其輸油管。隨後二人又殺到另一處基地,營救了一隊被俘的美軍並與雷澤諾夫再次相遇。並得知克拉夫琴科就在基地里,最後梅森被克拉夫琴科偷襲時,伍茲用匕首刺中克拉夫琴科,並抱着試圖引爆隨身炸藥的後者衝出玻璃窗同歸於盡[注 2]

與此同時,梅森的同僚哈德森和韋弗在香港九龍城寨找到了克拉克博士並開始拷問他。克拉克供出了施坦納以及隱藏在亞曼套山(Mt Yamantau)中的一座秘密實驗基地,這時蘇聯特種部隊卻在克拉克說出更重要情報時突襲。雖然克拉克釋放了事先佈置好的毒氣使蘇軍遭受重創,並帶領兩名特工逃到其私人軍火庫拿上武器反擊,途中克拉克提到了一串數字,但是在他剛要說出這串數字的含義的時候卻被蘇聯狙擊手擊斃。哈德森和韋弗則在援軍到來後成功撤退。

CIA判定梅森等人在越南行動中失蹤,生存可能性很低。梅森失蹤後,二人只能率隊在黑鳥偵察機的指引下前往之前由克拉克提供的位於烏拉爾山脈亞曼套山的斯坦納博士的實驗室追剿施坦納。在任務過程中,隊員哈里斯摔落懸崖喪生,其他人最終找到了施坦納的辦公室,不料施坦納卻不在那裏,整個基地佈滿了炸彈和導線。這時斯坦納破解了哈德森等人的無線電頻率,聯繫並告訴哈德森,德拉格維奇正在清理所有與「新星六號」有關的設施和人員,自己也將遭殃(「新星六號」 已經研發完畢,德拉格維奇又要滅口),同時又讓他們來自己的所在的基地——位於鹹海沃茲羅日傑尼耶島(也叫做重生島,英文:Rebirth Island)來設法阻止播放數字密碼的電台:這組密碼將會讓德拉格維奇指派潛伏在美國城市裏的大量蘇聯特工接到在城市裏釋放「新星六號」毒氣的指示密碼,只有斯坦納自己知道如何停止廣播。之後韋弗拍下了佈置點,大家便殺出基地。

事情轉回梅森那裏:得知了斯坦納的地址的他和雷澤諾夫兩人一起來到重生島,由於大腦里有雷澤諾夫灌輸的指令,所以一定要親手殺死斯坦納(或者親眼看到斯坦納死亡)。事實上這時候,哈德森等人已經在去重生島營救斯坦納的路上了,不過由於哈德森等人是正面殺入,並且遭到駐守的蘇軍引爆毒氣武器攻擊,而梅森是從後方潛入,所以最後梅森和雷澤諾夫搶先一步到達了重生島並在哈德森面前殺死了施坦納。之後梅森被哈德森等人打暈並帶回總部。雖然梅森在審訊室里一口咬定是雷澤諾夫親手復仇,但是哈德森看到的卻是梅森一人所為。

到現在,玩家才真正明白兩個一直不見真面目的審訊者其實就是哈德森和韋弗。哈德森逐漸意識到梅森在沃爾庫塔被德拉格維奇洗了腦,並被灌輸了一套破解數字密碼的程式,使其無意識地成為了一名為蘇聯服務的間諜[注 3]。而梅森自從越獄之後一直以來看到與雷澤諾夫「一同」戰鬥的影像其實都是因為痛苦至極的洗腦過程所產生的人格分裂所構成的幻覺[注 4]。而實際上,雷澤諾夫一心想要報仇[注 5],所以他對梅森洗腦程式動了手腳,在越獄之前把給梅森灌輸的暗殺甘迺迪的指令改成了殺死德拉格維奇、克拉夫錢科和施坦納。在審訊中經常能聽到有人在讀的奇怪數字就是德拉格維奇廣播的數字。但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由於斯坦納已死,沒有人知道德拉格維奇廣播站的具體位置。而梅森由於之前被植入過密碼翻譯程式,所以只有他有可能破譯密碼,從而找到廣播站地點。於是,為了幫助梅森記起密碼破譯程式,哈德森幫助梅森回憶了這些年來的經歷(就是之前的遊戲內容),但是最後梅森還是沒想起來。而哈德森也是沒有辦法才給梅森鬆了綁(亦也是出於對梅森的信任),但隨後被梅森打暈,梅森在基地裏漸漸想起自己被洗腦的經過,哈德森醒來後追上梅森,最終打醒了半癲狂狀態的梅森。哈德森讓梅森聽了最後一遍數字廣播的錄音,讓梅森在經歷了想像與現實的痛苦抉擇之後想起了他以前在古巴見過的一條蘇聯船:「水中仙女」號(Rusalka),並確定那就是數字電台的所在。

拂曉時分,一行人隨大隊乘直升機在古巴附近水域找到了那艘船,並對其發動了攻擊,德拉格維奇佈置了重重防禦,但還是被美軍突入。哈德森和梅森在突入成功以後,搜查船底時在其下方的水底發現了一座隱藏着的水下電台,它其實也是一座為成功釋放毒氣後入侵美國本土的蘇聯潛艇編隊所設的補給站。在確認「水中仙女」號就是數字電台後,哈德森呼叫美國海軍在15分鐘之內對該船實施打擊,但是梅森堅持要繼續搜尋並親手殺死德拉格維奇[注 6]。隨後二人潛入水中,發現了一座德拉格維奇修建的水下基地,最後兩人在水下基地的最底層找到並最終殺死了德拉格維奇,然後安全返回海面。

成功游出水面後,韋弗宣佈了勝利,可梅森還是不敢確定。最後在甘迺迪的視頻中居然出現了梅森的身影,其實最詭異的還是溺死德拉格維奇時,梅森質問德拉格維奇在腦中試圖植入指令(洗腦)的事情。梅森指責德拉格維奇「試圖(tried)」給他洗腦讓他暗殺自己的總統,最後德拉格維奇死前用反問句非常輕蔑地說「Tried?!」(意為:真的只是「試圖」嗎?!)加上最後一段過場中的女人仍然在廣播着數字和梅森出現在甘迺迪遇刺的照片裏,事實上甘迺迪遇刺案發生於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正是梅森回到美國本土之後。因為劇情有一個五年的空缺,五年間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由此可知於五年前刺殺甘迺迪的可能正是梅森,而梅森此時大腦相當混亂,可能沒意識到已經殺了甘迺迪。事實上,德拉格維奇可能已經成功的實現了當初為梅森洗腦的目的。[9]

陣營

[編輯]

玩家角色所屬

[編輯]

友方

[編輯]

敵方

[編輯]

聯機模式登場組織

[編輯]

銷售

[編輯]

《使命召喚 :黑色行動》上市前五日內的銷售額以6.5億美元的數字刷新世界紀錄,微軟表示,《使命召喚:黑色行動》打破了Xbox Live線上記錄,自2010年11月9日開始,本作的多人線上時數已達590萬小時並有超過260萬玩家上線。自從遊戲2010年11月9日上市以來,全球玩家登入進行的時間已超過6億小時。

2010年12月21日,動視暴雪公司宣佈,《使命召喚:黑色行動》(Call of Duty: Black Ops),在全球銷售額驚人突破10億美元大關。據NPD Group統計,截止2011年2月為止,《使命召喚:黑色行動》現在已正式成為美國歷史上銷量最高的遊戲。此前《使命召喚:黑色行動》剛剛在2月份拿下了全美銷售冠軍。

爭議

[編輯]

時代錯誤

[編輯]

在該作中使用了許多在1970年代以後才研發的武器裝備。例如:以色列IMI Galil突擊步槍、奧地利斯泰爾AUG突擊步槍、蘇聯(俄羅斯)AKS-74U卡賓槍RPK-74輕機槍OTs-02柏樹衝鋒槍KS-23霰彈槍Mi-24雌鹿直升機,德國HK G11突擊步槍(奇怪的配備了機械瞄具)、HK PSG1狙擊步槍HK MP5衝鋒槍瓦爾特WA 2000狙擊步槍,意大利弗蘭基公司SPAS-12戰鬥霰彈槍、SITES公司幽靈M4型衝鋒槍,及捷克CZ-75手槍、法國FAMAS突擊步槍、英國XL64突擊步槍、美國M67手榴彈M134迷你砲機槍BGM-71拖式飛彈,還有在60年代根本未誕生的紅點瞄準鏡ACOG光學瞄準鏡Masterkey槍管下掛式霰彈槍M249班用自動武器(在戰役關卡「沃爾庫塔」中由獄警使用,應該是為了節省資源而重新使用《現代戰爭》系列的模型)、AGS-30阿特蘭自動榴彈發射器等裝備。官方解釋是由於主角記憶錯亂所致的,亦有可能是像《現代戰爭》系列般採用了與「現實世界有點相似的另一個平行時空」的設定。然而有部份硬核玩家認為這影響了遊戲的真實性。

註釋

[編輯]
  1. ^ 遊戲內中文為「溪山」
  2. ^ 後來有遊戲情報表示伍茲仍然生還,並被監禁於河內希爾頓峴港;在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的預告片段已經證實伍茲仍然生還,所謂「爆炸」只是梅森的臆想,克拉夫琴科的炸藥被甩開而沒有爆炸;年邁的他因雙腳被梅南德斯以SPAS-12霰彈槍射斷而得坐在輪椅上。
  3. ^ 但是梅森具有超強的意志,對德拉格維奇的命令並沒有很明確的反應,於是被判定洗腦失敗,斯坦納放棄了梅森,將他送回集中營,負責將其拖回集中營的正是雷澤諾夫,而梅森自己對於被洗腦的事情一無所知。
  4. ^ 哈德森表示真正的雷澤諾夫早在為了讓梅森成功越獄之後就已經死了,而其情報來自一名叫作約翰·特倫特(John Trent)的不明人物。該人物未有在遊玩過程露面,但可在審問室中的電腦找到數個他傳給哈德森和甘迺迪的訊息。由於其說話方式和雷澤諾夫接近,亦表明自己認識梅森,有玩家認為這暗示雷澤諾夫只是偽裝死亡。
  5. ^ 因為德拉格維奇不止一次背叛,而且也要報彼得連科的仇。
  6. ^ 被雷澤諾夫灌輸了指令的後果,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德拉格維奇逃走後再次引起災難。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aas, Pete. Call Of Duty: Black Ops Finally Coming To Mac. June 28, 2012 [June 29,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2. ^ Official forums of Call of Duty: Black Ops.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3. ^ Anoop Gantayat. Square Enix Confirms Call of Duty Black Ops For Japan. Andriasang. June 15, 2010 [June 1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5日). 
  4. ^ E3 2010: First Details Interview Part 2 HD date=May 28, 2010. GameTrailers. [May 28,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30). 
  5. ^ 存档副本.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1). 
  6. ^ New Treyarch Developed Call of Duty Hits may 24 With Likely Modern Setting. Kotaku. 2010-04-30 [2010-04-28] (英語). 
  7. ^ Steam 上的 Call of Duty®: Black Ops. Steam. [2016-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 (英語及中文(簡體)). 
  8. ^ Players take the role of black ops operators involved in missions behind enemy lines, taking place in various locations such as the Ural Mountainsa and Vietnam. 今日美國. 2010-05-11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8) (英語). 
  9. ^ Steve Farrelly. Call of Duty: Black Ops Interview. AusGamerscom. May 29, 2010 [May 30,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