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勁揪俠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勁揪俠
Kick-Ass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馬菲·域肯
監製
編劇
原著勁揪俠英語Kick-Ass (comic book)
馬克·米勒
小約翰·羅米塔英語John Romita, Jr.作品
旁白艾倫·莊遜(開頭)[1]
主演
配樂
攝影本·戴維斯
剪接
製片商
片長117分鐘[2]
產地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0年3月12日 (2010-03-12)西南偏南首映)
  • 2010年3月26日 (2010-03-26)(英國)
  • 2010年4月15日 (2010-04-15)(香港、新加坡)
  • 2010年4月16日 (2010-04-16)(美國、臺灣)
發行商
預算2,800萬[6]、3,000萬美元[7]至5,000萬美元[8]
票房9,618萬美元[7]
前作與續作
續作勁揪俠2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海扁王
香港勁揪俠
臺灣特攻聯盟
新加坡特攻聯盟

勁揪俠》(英語:Kick-Ass)是一部英國、美國合拍的2010年超級英雄電影,由馬菲·域肯執導,域肯與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編劇,劇情改編自馬克·米勒小約翰·羅米塔英語John Romita, Jr.創作的同名漫畫英語Kick-Ass (comic book),為《勁揪俠》系列電影英語Kick-Ass (film series)的第一部電影。該片由艾倫·莊遜嘉兒·莫蕊茲馬克·史壯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尼古拉斯·基治等人領銜主演,講述超級英雄「勁揪俠英語Kick-Ass (character)」(莊遜飾演)、「紫天椒英語Hit-Girl」(莫蕊茲飾演)與「大爸」(基治飾演)對抗犯罪集團首領法蘭克·達米柯(史壯飾演)與其子克里斯(明茨-普洛斯飾演)的故事。

馬菲·域肯與簡·戈德曼於2008年5月開始撰寫該片的劇本。域肯與戈德曼採用與漫畫不同的故事架構來寫劇本,也改了一些劇情和設定。域肯最初找上索尼擔任該片的製片商,但因索尼對尺度的要求而放棄。其他有意接拍的電影公司大多都希望片中角色年齡能成熟些,尤其是紫天椒。域肯決定自行出資製作該片。域肯的馬夫電影公司畢·彼特B計劃娛樂背地裏資助了該片的製作。《勁揪俠》於2008年9月開拍,取景地點包含加拿大安大略省咸美頓多倫多及英國的倫敦、埃爾斯特里製片廠英語Elstree Studios松林製片廠等地。

《勁揪俠》於2010年3月12日在美國德薩斯州奧斯汀的第17屆西南偏南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並分別於同年3月26日及4月16日在英國和美國上映。該片所獲評價多為正面,影評人多稱讚尼古拉斯·基治、艾倫·莊遜與嘉兒·莫蕊茲的演技及劇本,而亦有影評人認為本片具冒犯性且打鬥橋段過火。《勁揪俠》獲得許多獎項,如帝國獎最佳英國電影獎英語Empire Award for Best British Film等。續集《勁揪俠2》於2013年上映。

劇情

[編輯]

戴夫·萊佐斯基是一位美國的17歲平凡高中生,相當熱愛漫畫[9],在被惡霸搶劫時發現眾人都冷眼旁觀,因而決心成為一位真實的超級英雄。他從eBay買件綠色緊身衣作為服裝,裝扮成打擊犯罪的蒙面英雄,儘管沒有任何超能力及接受各種訓練。戴夫第一次試圖阻止惡霸,卻被惡霸痛扁、腹部被捅一刀,甚至重傷之時還被汽車撞飛。他要求醫護人員隱瞞服裝,佯裝他是裸體。戴夫於醫院花好幾個星期復原,斷裂的骨頭植入金屬板,神經末稍受損也影響到他的痛覺,讓他變得比較耐打。回到學校,戴夫得知他長期暗戀對象凱蒂對他感興趣,因為凱蒂誤以為戴夫是同性戀。戴夫將錯就錯,逐漸地,兩人獲得更多相處時光[1]

一天,戴夫插手街頭幫派鬥毆,用雙棍以一擋三,成功搭救受暴者。旁觀者用手機錄下整個過程,戴夫自取名為「勁揪俠英語Kick-Ass (character)」。影片傳至Youtube上,使得「勁揪俠」的英雄事蹟一夕成名,形成一股超級英雄風潮[10]。戴夫與凱蒂相處時,凱蒂說自己在針頭交易所工作時受到一名男子拉索的騷擾,希望勁揪俠能幫忙。戴夫化身為勁揪俠調查,找到拉索的公寓,結果卻自不量力遭到混混們的暴力圍毆。戴夫在將死之時,一位變裝英雄小女孩「紫天椒英語Hit-Girl」(嘉兒·莫蕊茲飾演)現身,獨自用雙刀解決所有人,而後與父親「大爸」離開。戴夫回到家,發現大爸和紫天椒前來拜訪,兩人表明他們是藉由勁揪俠的網站位址反追蹤到戴夫的住處,並告誡戴夫同樣的方法可能被壞人追蹤到,最後在要求保持聯繫後離去。

當地犯罪集團首領法蘭克·達米柯深信他的手下拉索等人受到襲擊、毒品遭竊是勁揪俠所為,命令部下殺掉勁揪俠。法蘭克的兒子克里斯提出建議,讓自己扮成超級英雄「赤霧人」接近勁揪俠,換取信任將他引誘出來。赤霧人成功透過網站與勁揪俠相約會面,準備將他騙至已埋伏好的倉庫,但兩人抵達時,倉庫卻早已燃起熊熊烈火,法蘭克的手下全遭殺害。赤霧人從倉庫中拿走了一隻泰迪熊娃娃後,兩人匆忙逃出火場。克里斯狼狽地回到總部,向父親說明勁揪俠不是主謀,只是個平凡人,並拿出藏於娃娃裏的監視攝影機,展示這一切都是大爸幹的。

大爸原本是名知名警察,本名戴蒙·麥奎迪。自從被法蘭克陷害入獄後,發誓要復仇。在獄期間,已懷孕的老婆因抑鬱仰藥自盡,所幸在死前生下一女明蒂。在出獄後,戴蒙開始訓練明蒂打擊犯罪,也化名為大爸和紫天椒。戴蒙前合作夥伴馬庫斯警官發現大爸的真實身分,對戴蒙欠敏蒂一個正常的童年感到氣憤,但願意保守秘密。

戴夫察覺到當英雄所要付出的慘痛代價,決心不再扮演英雄。他告訴凱蒂他就是勁揪俠,且不是同性戀,凱蒂原諒戴夫先前的瞞騙,願意成為他的女朋友[1]。之後戴夫查看他的個人網站,發現赤霧人傳送無數的緊急訊息,表明兩人遭到追殺,要求再次會面。會面後,赤霧人要他約大爸和紫天椒出來。一進約定地點「安全樓」,赤霧人隨即向紫天椒胸口開槍使之墜樓,而大爸和勁揪俠也遭到法蘭克的手下制伏帶走。兩人被帶至倉庫,法蘭克準備了一場現場的死亡直播秀,打算對着媒體大眾傳送毆打兩人,甚至淋油點火焚燒的畫面,最後再揭露兩人的真實面目。就在火點下去的瞬間,燈光一滅,紫天椒帶着夜視鏡直搗現場,殺光所有壞人,但大爸最終仍因受火焰嚴重灼燒而死去。戴夫嘗試說服紫天椒放棄,但她仍決意完成他父親的願望——阻止法蘭克。

紫天椒一路殺進大樓,殺光法蘭克大半的手下,直到彈藥用盡被逼至絕路。法蘭克的手下正打算朝紫天椒發射火箭筒時,勁揪俠穿着噴射火箭裝,載着加特林機槍現身援救。最後,勁揪俠對付赤霧人,而紫天椒則與法蘭克在辦公室對決。在紫天椒處於劣勢、情況危急之際,和赤霧人對打而雙雙失去意識的勁揪俠先行醒來,趕到辦公室向法蘭克發射火箭砲,將法蘭克炸死。赤霧人回過神來,欲拿起劍繼續回擊之時,勁揪俠與紫天椒乘坐火箭裝離去。事後,勁揪俠和紫天椒決定不再作打擊犯罪的超級英雄,紫天椒也向戴夫告知本名明蒂。最後,明蒂開始過着正常生活,由馬庫斯認養照顧,並與戴夫就讀同一所學校。這場幫派鬥爭事蹟激起另一波超級英雄風潮,而赤霧人則戴上新的面具,誓言復仇。

演員

[編輯]
由左至右:演員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嘉兒·莫蕊茲尼古拉斯·基治艾倫·莊遜克拉克·杜克英語Clark Duke出席於2010年WonderCon英語WonderCon上。
莊遜並不是一個漫畫迷,不過他從小就有看許多超級英雄電影[11]。莊遜在受訪時表示,他盡可能脫離原著漫畫的設定,甚至試圖屏除「想染成一頭金髮」的念頭[12]。他也提到,片中笨拙的戴夫比超級英雄情節更吸引他:「我以前沒演過這種角色。我這輩子從未真正被搶劫或被女生無視」[13]。為了飾演戴夫,莊遜必須減重,他笑說:「這就是為何戴夫的服裝看起來如此寬鬆」[10]。另外,身為英國人的莊遜在拍戲必須將口音轉為美國口音[14]
  • 嘉兒·莫蕊茲飾演明蒂·麥奎迪(Mindy Macready) / 紫天椒英語Hit-Girl,11歲的女孩,戴蒙·麥奎迪之女,從小就被父親訓練來打擊犯罪[1]
為了飾演紫天椒,莫蕊茲接受了為期數月的體能訓練,並學會處理槍枝、煙霧彈等[15]。她在受訪時表示,出演該片最有趣的部份是打戲,最麻煩的部份是悶熱的服裝[11]
  • 馬克·史壯飾演法蘭克·達米柯(Frank D'Amico),犯罪集團首領,克里斯之父。
對於法蘭克這個角色,馬克在受訪時表示,「他是一位紐約風雲,也是一位毒販,在發現事情不如己意、他的世界開始瓦解,卻又摸不着頭緒後,逐漸失去了理智,面臨崩潰」[16]
原著漫畫中並沒有提及赤霧人的真實身分,於是域肯和另一位編劇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抓住機會將赤霧人的真實身分設定為大反派的兒子,戈德曼甚至給了他名字——克里斯[10]
  • 尼古拉斯·基治飾演戴蒙·麥奎迪(Damon Macready) / 大爸(Big Daddy),明蒂之父,曾是知名警員[1],在被法蘭克陷害入獄後,愛妻因嗑藥而死,戴蒙因而決心成為超級英雄復仇。
大爸的裝備與1960年代的電視劇《蝙蝠俠》中的蝙蝠俠很像,且都有一條黃色腰帶。不過域肯指出,大爸的裝備和蝙蝠俠的裝備有不少相異之處,如頭盔等等。他亦表示,大爸穿的裝備其實是法國鎮暴警察的裝備。[10]
  • 琳德茜·馮塞卡飾演凱蒂·德科瑪(Katie Deauxma),戴夫的愛人,在針頭交易所工作。

此外,加勒特·M·布朗英語Garrett M. Brown伊麗莎白·麥高文在片中分飾戴夫的父母[17]楊茜·巴特勒英語Yancy Butler飾演克里斯之母安吉·達米柯(Angie D'Amico[17]。科菲·奈蒂(Kofi Natei)飾演拉索(Rasul[17],為法蘭克工作的毒販。戴克斯特·佛萊契客串飾演名為寇迪(Cody)的惡霸[18]。原著漫畫的作者之一馬克·米勒是一位蘇格蘭人,曾表態希望蘇格蘭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葛倫·麥可英語Glen Michael能客串該片[19],但麥可的戲份後來被剪掉[20]。米勒在片中客串飾演一名蘇格蘭酒鬼,但與麥可一樣,出場鏡頭同樣被刪減[21]。導演馬菲·域肯之妻——模特兒克勞蒂亞·雪佛的一面巨型廣告看板出現在片中的一面牆上[22][23]。另一位原著漫畫作者小約翰·羅米塔英語John Romita, Jr.在片中客串一位背對觀眾的酒保[21]

製作

[編輯]

編劇

[編輯]
編劇馬菲·域肯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域肯負責創作整部劇本,而戈德曼則負責構建劇本的整體架構及內景設計。

編劇馬菲·域肯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於2008年5月開始撰寫一部劇本,其改編自馬克·米勒小約翰·羅米塔英語John Romita, Jr.的漫畫作品《勁揪俠英語Kick-Ass (comic book)[24]。域肯在受訪時談到這一切的開端:「我在《魔幻星塵》(2007年)的首映禮上遇見了原著漫畫的作者馬克·米勒,我們相處得很好。我知道他是誰且他有什麼作品,但我和他不熟。他提出了我寫劇本、他畫漫畫的點子,我說『這太棒了!』接着他創作了一份劇本綱要,而我說『太好了,我們現在就動手吧!你畫漫畫,我寫劇本。』」[25]對於兩人負責劇本的部分,戈德曼表示她負責構建劇本的整體架構及內景設計,而域肯則負責創作整部劇本[26]。域肯與戈德曼採用與漫畫不同的故事架構來寫劇本,讓眾多劇情線最後匯集到同個結局。米勒證實了其中的差異,指出一般漫畫通常分為八幕,而電影則分為三幕[27]

米勒表示,域肯與戈德曼創作了一部「雞仔電影[備註 1],並指出他們將重心放在人物情感上,如修改了角色凱蒂·德科瑪的劇情(凱蒂在原著漫畫中得知戴夫騙自己他是同性戀後就甩了戴夫,片中則是凱蒂願意與戴夫交往)這一舉動[30][31][32]。米勒提到,電影版的觀眾們會難以接受漫畫中戴夫和凱蒂沒有在一起的劇情,而漫畫書的讀者則會更容易接受電影版這樣改[27]

在原著漫畫中,大爸原本不是警察,而是會計師,因想逃避自己的人生且熱愛漫畫而選擇成為超級英雄打擊犯罪。在片中,大爸的動機是正當的。米勒表示,大爸在漫畫中的設定背後的隱喻在改編電影裏無法發揮效力:「會毀掉電影」[33]。原著漫畫的另一位作家小約翰·羅米塔英語John Romita, Jr.表示,「大爸在片中的故事能補足他的缺點(……),你會更愛電影中的他」[34]。電影的高潮橋段與原著漫畫大不同:勁揪俠穿着裝有加特林機槍的噴射火箭裝。米勒稱該橋段為片中的「要件」,表示「我們需要像路克·天行者炸掉死星那樣子的橋段」[30][33]

籌拍

[編輯]

域肯最初找上他先前的導演作品《雙面任務英語Layer Cake (film)》(2004年)的發行商索尼,希望他們能製作該片,但索尼要求縮減暴力尺度,域肯因此作罷[35]。其他電影公司大多表示拒絕[18],其中一些有意接拍,但希望角色能年長些[35]。大多數的電影公司都希望能將紫天椒的設定從女孩改成成人[36]。戈德曼表示,當時電影公司表示將紫天椒的設定改成青少女會減少批評的聲浪,但她認為,將紫天椒的設定改成青少女必然會使其性化,此舉會引來更猛烈的批評,且紫天椒也不該被性化[37]

電影公司認為成功的暴力超級英雄電影都是獨立電影,這可以讓製片者自由發揮,也無須擔心嚴格的審查[36]。域肯決定自行為拍這部片籌錢,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屋[38],他打趣地將《勁揪俠》稱為「他拍過最耗資的電影」[36]。最後,域肯從私人投資者處籌得了3,000萬美元的資金[39]。域肯的馬夫電影公司畢·彼特B計劃娛樂也背地裏資助了該片的製作[40],米勒表示,彼特會出資的原因在於其妻安祖蓮娜·祖莉很喜歡漫畫《殺神特工英語Wanted (comics)》(同樣出自米勒之手,後來朱莉主演了該作的改編電影)[32]。域肯與彼特也曾在電影《邊個夠我薑》(2000年)有過合作經驗[38]

選角

[編輯]

2008年8月15日,據報導,嘉兒·莫蕊茲(飾演明蒂 / 紫天椒)與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飾演克里斯 / 赤霧人)加入了劇組[41]。2008年8月22日,艾倫·莊遜(飾演戴夫 / 勁揪俠)、尼古拉斯·基治(飾演戴蒙 / 大爸)與琳德茜·馮塞卡(飾演凱蒂)參演該片的消息公佈,該片計劃於同年秋天開拍[35][39][42][43][44]。稍晚,馬克·史壯簽約飾演大反派法蘭克[16]

為了找尋飾演戴夫的演員,域肯費盡苦心:「其他角色的演員我們找得到,但要找到飾演戴夫的演員人選?算了吧。」[10]一次,選角導演莎拉·芬恩(Sarah Finn)與露珊達·賽森(Lucinda Syson)推薦域肯看莊遜的試鏡帶。此前域肯因莊遜是英國人,認為他不適合飾演身為紐約青年的戴夫而拒看該試鏡帶。域肯在看完試鏡帶後便選上了莊遜[10]。明茨-普洛斯在獲選飾演克里斯之前也曾為戴夫試鏡,但未獲選[10]

有別於找尋戴夫的演員,域肯沒有花太多功夫就找到了明蒂的演員嘉兒[10]。域肯提到,當時「只有兩位女孩來試鏡,嘉兒進來,然後她獲選了。」[10]嘉兒表示,自己一直很想出演一部奇幻電影[備註 2],飾演電影《殺神特工》(2008年)裏像安祖蓮娜·祖莉那樣的角色,並穿着超級英雄的服裝[10][15]。當初,嘉兒的母親先一步讀了劇本,然後將其推薦給她,她當下就對飾演紫天椒極感興趣[15]。「在得知自己獲選後,我為此尖叫了整整三天。」嘉兒說[10]

基治當初獲選飾演反派法蘭克和戴蒙兩名角色之一,最後他選擇了後者[10]。域肯表示,「我認為基治能為大爸帶來獨特的韻味,而他的確做到了。」[10]羅拔·迪尼路馬修·麥康納希馬克·華柏格都曾是大爸的演員人選[30],域肯原本則較為中意畢·彼特,但因為彼特選擇接下了《希魔撞正殺人狂》(2009年)而作罷[18][38][45]。法蘭克一角後來由史壯飾演,在他之前,羅拔·迪尼路曾是該角的演員人選[30]。史壯對飾演黑手黨老大這種角色頗感興趣,因此馬上就答應了域肯的邀約[18]

拍攝與後製

[編輯]

《勁揪俠》於2008年9月開拍[10],由班·戴維斯英語Ben Davis (cinematographer)掌鏡[46]。該片的拍攝地點包含加拿大安大略省咸美頓[47]多倫多金士頓路英語Kingston Road (Toronto)上的Dip 'N' Sip Donuts商店[47]溫斯頓·邱吉爾爵士中等學校英語Sir Winston Churchill Secondary School (Hamilton, Ontario)(片中的高中)[48]、英國的埃爾斯特里製片廠英語Elstree Studios(勁揪俠與赤霧人一同去找大爸和紫天椒的橋段)及英國倫敦蘭貝斯的舊縣政廳(片中法蘭克·達米柯總部的大廳)[49]。此外,片中還出現了許多多倫多的知名地標[47],如豐業劇院英語Scotiabank Theatre Toronto(片中的電影院)和央-登打士廣場[50]。大爸首次亮相的橋段在倫敦東部的貝克頓(Beckton)污水處理廠取景[33]。片中的漫畫書店和街景在松林製片廠拍攝[49]

起初,劇中法蘭克的下場是被紫天椒從大樓上踹下去,後來編劇修改劇本,改成現在的結局:勁揪俠發射火箭砲將法蘭克轟飛。這個橋段在6個月後重拍。[12]電影裏講述大爸與紫天椒身世的漫畫由羅米塔用鉛筆打草稿,湯姆·帕爾默英語Tom Palmer (comics)上墨水,丹恩·懷特(Dean White)上色[30]。《勁揪俠》由皮托·史凱利亞英語Pietro Scalia喬恩·哈里斯英語Jon Harris (film editor)與埃迪·漢密爾頓(Eddie Hamilton)剪接[17]

音樂

[編輯]

該片的配樂由約翰·墨菲英語John Murphy (composer)亨利·傑克曼馬里厄斯·德弗里斯英語Marius de Vries伊蘭·埃什凱里英語Ilan Eshkeri丹尼·葉夫曼等多位音樂家譜寫[51]。此外,片中還出現了如超凡樂團的〈站起來〉(Stand Up)、原始吶喊的〈回不去英語Can't Go Back (Primal Scream song)〉、The Pretty Reckless的〈搞得我想去死英語Make Me Wanna Die〉(在播片尾劇組人員名單時播放[52])及艾維斯·皮禮士利的〈美國三部曲英語An American Trilogy〉等幾首歌曲[53]。電影的主題曲為米卡RedOne合作的歌曲〈勁揪俠 (我們年少輕狂)英語Kick Ass (We Are Young)[54][55]。《勁揪俠》的電影原聲帶於2010年3月29日在英國推出[56],而配樂原聲帶則於同年5月17日在英國發佈[51]

致敬與彩蛋

[編輯]
尼古拉斯·基治表示,大爸的聲音是在向1960年代電視劇《蝙蝠俠》中飾演蝙蝠俠的演員亞當·韋斯特(圖)致敬。

片頭,一位超級英雄站在高凶浩劫的邊緣,張開翅膀準備往下跳。該橋段的背景音樂是約翰·威廉斯為電影《超人》(1978年)譜寫的經典配樂[21]。角色方面,《帝國雜誌》的影評人克里斯·休伊特(Chris Hewitt)認為,戴夫受重傷後,斷裂的骨頭內被植入金屬板的設定明顯是致敬漫威漫畫的超級英雄金鋼狼[1]io9英語io9的梅雷迪斯·沃納(Meredith Woerner)則認為,勁揪俠練習從一邊屋頂跳到另一邊屋頂的橋段則取材自森·溫美執導的《蜘蛛俠》(2002年),且片中也引用了蜘蛛俠彼得·帕克的一句台詞「沒有能力就沒有責任」(With no power comes no responsibility[22]。勁揪俠的演員艾倫·莊遜自己在受訪時也提到了該角色與金鋼狼和蜘蛛俠的相似處[11]。另一方面,大爸的演員尼古拉斯·基治表示,大爸的聲音是在向1960年代電視劇《蝙蝠俠》中飾演蝙蝠俠的演員亞當·韋斯特致敬[21][22]

該片在設計細節方面也有許多彩蛋。片中的漫畫店裏賣著馬克·米勒麥克·米紐拉英語Mike Mignola的作品和漫畫《離家童盟》、《殺神特工英語Wanted (comics)》及《爆女大格鬥英語Scott Pilgrim》。該設計是馬克·米勒的點子[21][22][57]。電影中法蘭克與克里斯去電影院時,《幽靈奇俠3》(The Spirit 3)正在放映中。導演馬菲·域肯表示,在原本的點子裏,電影院播的其實是《蜘蛛俠10》(Spider-Man 10)或《蜘蛛俠12》(Spider-Man 12),但製片商索尼對這個設計不大高興。因此,他們修改成了現在的《幽靈奇俠3》,並決定換找一家「開放一點的工作室」[22][57]。片尾,赤霧俠說:「正如一位偉人所說的:『直等到他們注意我。』」「直等到他們注意我」是電影《蝙蝠俠》(1989年)裏小丑積·尼高遜飾演)的台詞[21][22]

上映

[編輯]

2010年3月12日,該片在第17屆西南偏南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40][58][59][60][61],同時也是該電影節的開幕片[62]。歐洲地區的首映禮則於同年3月22日在英國倫敦展開[63]。接着,該片於3月26日開始在英國院線上映[64],美國的檔期則位在稍晚的4月16日[4]美國電影協會(MPAA)以片中有「極為暴力的場面、大量髒話、性愛場面、裸露鏡頭及有關毒品的內容——其中有部分牽扯到兒童」為由將電影評為R級,意味着17歲以下觀眾需要有家長或成年監護人陪同才能觀看[65]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BBFC)把《勁揪俠》分為15級,理由為片中含有「極多的髒話及漫畫風格的暴力場面」[2]。導演馬菲·域肯認為BBFC的分級正確無誤[31]

宣傳與發行

[編輯]

2009年,《勁揪俠》的部分片段在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Butt-Numb-A-Thon英語Butt-Numb-A-Thon電影節放映,廣受好評[25][61][66],而後在網絡上獲得不少關注度[4]。有別於一開始乏人問津的情況,各個片商開始爭相競標該片在北美的發行權,如環球影業派拉蒙影業福斯探照燈影業獅門娛樂等,最後由獅門娛樂[備註 3]於2009年8月中旬買下[67][69]。2009年11月,焦點影業與獅門娛樂達成協議,將經由環球影業的通路,負責該片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發行業務[70]

電影的前導預告於2009年11月10日發佈[66],而R級預告則在同年12月21日推出[71][72]。片商也對該片進行大量宣傳[73][74]Box Office Mojo的編者將其評為2010年最受炒作的電影之一[75]

反響

[編輯]

評價

[編輯]
影評人羅渣·伊拔批評了片中的髒話和暴力,並認為電影「極為冒犯人」且「不道德」。

《勁揪俠》收穫了普遍影評人的好評。根據匯總媒體網站爛番茄匯總的268篇評論文章,76%的評論家給予該作正面評價,平均分數為7分(滿分10分)。該網站總結的評論家共識是「《勁揪俠》將漫畫改編電影的視覺風格、血腥暴力程度和褻瀆的言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絕對不適合膽小的人觀賞」[65],而基於另一影評匯總網站Metacritic上的38篇評論文章,其中27篇予以好評,4篇差評,7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66(滿分100),綜合結果為「普遍良好的評價」[76]。據CinemaScore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B」[77]

帝國雜誌》的影評人克里斯·休伊特給予該片5顆星的滿分好評,並稱該片「爆笑且具娛樂性,步調完美」。此外,休伊特對尼古拉斯·基治嘉兒·莫蕊茲的演出也大加讚賞,在此之餘還稱讚了馬菲·域肯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的劇本,認為兩人成功地讓全片聚焦在戴夫上,焦點並未因基治與莫蕊茲分飾的紫天椒英語Hit-Girl與大爸而轉移[1]。《娛樂週刊》的歐文·格雷伯曼英語Owen Gleiberman在影評中給予《勁揪俠》「B+」的分數,認為該片「很有趣」,但也寫道:「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片中能少點過火的打鬥橋段。」[9]

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藍英語Kenneth Turan稱讚了莫蕊茲的表現,認為她是「全片會如此具吸引力的功臣」[78]。《費城詢問報》的影評人史蒂芬·雷(Steven Rea)在影評中給予該片3.5顆星(滿分4顆)的分數,並寫道:「《勁揪俠》有種叛逆的能量和絕佳的動作場面。」[79]明星紀事報英語The Star-Ledger》的史蒂芬·威蒂(Stephen Whitty)給予《勁揪俠》2顆星(滿分4顆)的評價,並在影評中稱讚了基治與莫蕊茲的表現,但認為艾倫·莊遜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演技欠佳[80]。《紐約郵報》的凱爾·史密斯(Kyle Smith)也對基治的演技給予好評,並稱讚了該片的視覺效果與配樂[81]

也有部分影評人給予該片差評。《每日電訊報》的提姆·羅比(Tim Robey)打出僅1顆星(滿分5顆)的差評,認為《勁揪俠》「空洞且呆板」[82]。《芝加哥太陽報》的羅渣·伊拔在影評中給予該片1顆星(滿分4顆)的分數,認為電影「極為冒犯人」且「不道德」,並批評了片中的髒話和暴力。伊伯特僅稱讚了基治、莊遜與莫蕊茲的演技[83]。影評節目《At the Movies英語At the Movies (1986 TV program)》的主持人A·O·史葛英語A.O. Scott表示:「說真的,這部片令我噁心。」[84]

票房

[編輯]

截至落畫日,《勁揪俠》在美國及加拿大地區共累積了4,807萬美元的票房,加上來自英國的1,676萬美元和來自其他地區的4,811萬美元,全球票房共計9,618萬美元,而其製片預算則是2,800萬[6]至3,000萬美元[7],算是不小的成功[18][38]

該片為2010年盜版下載量最高的電影之一。據TorrentFreak英語TorrentFreak於2010年12月底的統計,《勁揪俠》的盜版下載次數超過1,140萬次,僅次於《阿凡達》(1,658萬次)[85]

北美地區

[編輯]

該片與《新倒瀉籮蟹搞喪禮英語Death at a Funeral (2010 film)》、《完全比賽英語The Perfect Game》和《搶錢家族英語The Joneses》同期上映[86],而當時還在院線的其他電影包含《馴龍記》(上映第4週)和《兩公婆今晚玩大咗》(上映第2週)等[87]Box Office Mojo的編者表示,與該片同屬超級英雄喜劇的電影中滿是票房失利的案例,如《失神俠英語Blankman》(1994年),《神奇七壯士》(1999年)和《超低能特攻隊》(2008年),如果該片的票房能開出紅盤,將是超級英雄喜劇的先例[73]。報導也將《勁揪俠》和先前扭轉恐怖喜劇一貫差勁票房的《喪屍樂園》(2009年)做比較[4][74]。映前,《荷里活報導》預測該片的票房可達到2,5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之間[8]

《勁揪俠》首先於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晚間10點在1,500家電影院開放晚場[67][73][88],4月16日(星期五)開始在3,065家電影院正式上映,兩天的票房共760萬美元[74]。有鑑於此成績,《荷里活報導》將首週末票房預測下調至2,000萬美元左右[88]。週末結算統計,該片共進帳約1,983萬美元,略低於預期,但仍成功登上當週第一。Box Office Mojo評論道,雖然不是非常亮眼的成績,但也已是同類型中的最高。不過,根據報導指出,片商獅門影業給出的週末票房數據將星期四晚場的票房也算了進去,因此票房相去不遠的《馴龍記》(1,963萬美元)可能才是真正的週末冠軍。據獅門影業的統計,首映週末的觀眾中,有60%是男性,且25歲以下的觀眾佔了50%。[89][90]一週7天下來,該片共累積了約2,540萬美元的票房,同樣刷新超級英雄喜劇片的紀錄[91]

隔週末,該片進帳930萬美元,較上週下跌53%[92],排名第五[93]。《勁揪俠》的票房在第三個週末受到打擊,再度跌了52%,收穫450萬美元[94],掉到第八名[95]。到了第四個週末,該片已經不在票房前十名的行列[96]。上映11週(77天)後,該片於2010年7月1日落畫[7]

上一屆:
人‧神‧魔戰
美國2010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16週
下一屆:
馴龍記

其他地區

[編輯]

該片早美國兩週在英國上映,於首映週末透過402家電影院進帳約590萬美元,排名當週第三,僅次於同期新片《人‧神‧魔戰》(約864萬美元)及《馴龍記》(約737萬美元)[97]。隔週末,該片的票房為183萬美元,依舊排名第三[98],同時也在其餘4個國家開畫,共收入380萬美元[99]。第三個週末,《勁揪俠》在美國以外的4個國家收穫260萬美元[100]。第四個週末,該片開始在另外10個國家上映,進帳710萬美元。其中,該片在法國登上週末排行第三名,票房為210萬美元。上映一個月以來,《勁揪俠》的海外票房約為2,960萬美元。[101]

結算至落畫日,除了北美和英國以外,該片前五大的市場分別為法國(約594萬美元)、澳大利亞(約502萬美元)、俄羅斯(約280萬美元)、德國(約168萬美元)及西班牙(約125萬美元)[102]

榮譽

[編輯]
嘉兒·莫蕊茲是因出演《勁揪俠》入圍最多表演類獎項的演員。

《勁揪俠》入圍了2010年英語2010 Scream Awards尖叫獎最佳尖叫獎、最佳漫畫電影獎(獲獎)和最佳奇幻電影獎[103][104]第37屆英語37th People's Choice Awards3D 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動作電影[105]第16屆英語16th Empire Awards帝國獎最佳電影獎英語Empire Award for Best Film最佳英國電影獎英語Empire Award for Best British Film(獲獎)和最佳科幻/奇幻電影獎英語Empire Award for Best Sci-Fi/Fantasy[106][107]第37屆英語37th Saturn Awards土星獎最佳恐怖/驚慄電影獎英語Saturn Award for Best Horror Film等獎項。演員嘉兒·莫蕊茲飾演紫天椒的表現獲得許多機構肯定,而其餘幾位主演艾倫·莊遜馬克·史壯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尼古拉斯·基治也入圍或榮獲許多獎項[108]。導演馬菲·域肯帝國獎最佳導演獎英語Empire Award for Best Director提名[106][107],他與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一同編寫的劇本也入圍了尖叫獎最佳劇本獎和標準晚報英國電影獎英語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s最佳劇本獎等獎項[108]

爭議

[編輯]

2010年1月,未經審核的電影預告片段遭到家庭關懷組織的抨擊,認為嘉兒·莫蕊茲飾演紫天椒英語Hit-Girl的台詞:「來吧!你們這群娘砲!讓我看看你們有多屌!(臺譯)」對電影中僅僅11歲女孩而言過於暴力粗劣。家庭協會發言人約翰·莫里西(John Morrissey)宣稱「(該片的)台詞太過不雅,且價值觀不當——完全沒有傳統超級英雄不見血勝利的可取之處。」[109]回應此爭議,莫蕊茲在訪談中表示,「如果我總是說《勁揪俠》裏講的粗話,我可能整年都會被禁足!我將會被關在我房內直到20歲!我在未來幾萬年也絕對不會說那些髒話。我就是個一般,日復一日的普通女孩。」[110]她也說,她的雙親都有看過該片的劇本,清楚其中的內容[111]

莫蕊茲也表示,在拍片時,她不會讓自己直接說出電影的英文片名「Kick Ass」(直譯踢屁股,屬不文雅的話語),在訪談或公共場合她都說「該電影」,在家時則說「Kick-Butt」(意思一樣但比Kick Ass文雅)[112]。另一演員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相當訝異大眾對台詞議題充滿爭議,卻忽略紫天椒在電影中手刃眾多壞蛋的另一孩童暴力問題[113]。編劇之一簡·戈德曼英語Jane Goldman指出,「如果人們對紫天椒的暴力行為感到震驚,很正常,但如果她說出C開頭的髒話,大家反而更震驚,那就顯得他們對不雅言語反應過度了。」[15]

家庭媒體

[編輯]

《勁揪俠》的DVD藍光光碟於2010年8月3日在北美地區推出[114],於發行首週賣出約43萬份DVD[115],在DVD銷售榜上名列第一[116][117][118],而藍光光碟則賣出約24萬份[115]。截至2020年7月,該片已在家庭媒體方面收穫了約3,969萬美元的收益[115]。在英國,電影的家庭媒體於2010年9月6日發行[119]。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勁揪俠》的家庭媒體發售後掀起了一波邪典追捧[120]

電子遊戲

[編輯]

改編自該片的電子遊戲由WHA娛樂(WHA Entertainment)和Frozen Codebase英語Frozen Codebase製作,於2010年4月15日透過App Store發佈iPhone版和iPod touch版,並於同年4月29日在PlayStation Network上發佈[121]。在遊戲中,玩家可以操縱勁揪俠英語Kick-Ass (character)紫天椒英語Hit-Girl和大爸三個角色[122]。《勁揪俠:遊戲》所獲評價整體偏向負面[123]

續集

[編輯]
續集改由傑夫·瓦德洛編劇及執導。

2010年4月初,該片已在英國上映一陣子後,導演馬菲·域肯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有興趣拍續集。域肯也說:「不,我們沒有(計劃續集)。假如口碑保持良好的話或許會有,但我並不會在雞孵蛋前去算牠會生多少。」[124]2012年5月8日,據報導,續集改由環球影業發行,且域肯選上傑夫·瓦德洛擔任導演及編劇[125]艾倫·莊遜嘉兒·莫蕊茲繼續飾演勁揪俠英語Kick-Ass (character)紫天椒英語Hit-Girl[126],而克里斯托弗·明茨-普洛斯英語Christopher Mintz-Plasse則回歸飾演在續集中成為新反派「臭B王」(The Motherfucker)的克里斯·達米柯[127]。該片的主體拍攝於2012年9月7日至11月23日間進行,取景地點包含英國倫敦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128][129]。《勁揪俠2》分別於2013年8月14日及8月16日在英國和美國上映[130]

備註

[編輯]
  1. ^ 原文「Chick flick」,為英文俗語,指迎合女性觀眾口味的電影類型,內容多以愛情和浪漫為主[28][29],可參考雞仔文學
  2. ^ 超級英雄電影也符合奇幻電影或科幻電影的分類需求,參見奇幻電影#風格定義
  3. ^ 對於收購的金額,有資料指出是2,500萬美元[67],也有報導寫1,500萬美元[68]

參考資料

[編輯]

除另行註明外,以下資料皆為英文。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Hewitt, Chris. Kick-Ass Review. Empire. 2010-03-13 [201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9). 
  2. ^ 2.0 2.1 Kick-Ass (2010).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4). 
  3. ^ 3.0 3.1 Kick-Ass.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0). 
  4. ^ 4.0 4.1 4.2 4.3 Subers, Ray. 2010 Preview: Kick-Ass. Box Office Mojo. 2010-01-15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5. ^ 特攻聯盟搜尋結果 (第8、9項). 誠品網絡書店. [201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中文(臺灣)). 
  6. ^ 6.0 6.1 Kick-Ass (2010). The Numbers.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7. ^ 7.0 7.1 7.2 7.3 Kick Ass. Box Office Mojo.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8. ^ 8.0 8.1 DiOrio, Carl. 'Kick-Ass' looking for boxoffice wi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4-15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9. ^ 9.0 9.1 9.2 Gleiberman, Owen. Kick-As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04-15 [201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8).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Kick Ass Production Notes. Scribd.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11. ^ 11.0 11.1 11.2 McDonald, Patrick. Chicago Red Carpet: Aaron Johnson, Christopher Mintz-Plasse in ‘Kick-Ass’. Hollywoodchicago.com. 2010-04-19 [2019-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2. ^ 12.0 12.1 Rich, Katey. Exclusive Interview: Aaron Johnson Is Kick-Ass, But Not Really. Cinema Blend. [2019-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3. ^ Tallerico, Brian. Interview: Rising Star Aaron Johnson of ‘Kick-Ass’. Hollywoodchicago.com. 2010-04-15 [2019-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14. ^ Radish, Christina. Aaron Johnson Interview NOWHERE BOY. Collider. 2010-10-06 [2019-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5. ^ 15.0 15.1 15.2 15.3 Harrod, Horatia. Chloë Moretz interview. The Telegraph. 2010-04-01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16. ^ 16.0 16.1 Billington, Alex. Mark Strong On His Kick-Ass Character and How Violent It Will Be. Firstshowing.net. 2008-11-06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7. ^ 17.0 17.1 17.2 17.3 Kick-Ass (2010) Full Cast & Crew. IMDb.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Couch, Aaron; Burton, Byron. "No Studio Would Touch It:" The Big Gamble Behind 'Kick-As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04-16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9. ^ Lawrence, Edwin. From Ayrshire to Hollywood for Cavalcade legend. Ayrshire Post. 2008-10-10 [2008-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8). 
  20. ^ Fulton, Rick. Cartoon Cavalcade legend Glen Michael's cameo role is cut from new movie Kick-Ass. The Daily Record. 2010-03-22 [201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4).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Ditzian, Eric. 'Kick-Ass': Five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MTV. 2010-04-16 [2018-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3).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Woerner, Meredith. Important Easter Eggs To Look For While Watching Kick-Ass. io9. 2010-04-16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9). 
  23. ^ French, Philip. Kick-Ass. The Observer. 2010-04-04 [201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24. ^ Johnston, Rich. "Lying in the Gutters" Volume 2 Column 157.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8-05-12 [2008-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25. ^ 25.0 25.1 Philbrick, Jami. Vaughn & Goldman talk 'KICK-ASS'.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9-08-24 [201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26. ^ Kennedy, Lisa. The fan-girl behind comic adaptation's Hit Girl. The Denver Post. 2010-04-16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27. ^ 27.0 27.1 Fetters, Sara Michelle. Mark Millar Kicks Ass and Writes Comics. Movie Freak. 2009-08-02 [201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4). 
  28. ^ Simpson, John (編).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on CD-ROM Version 4.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19-956383-8. 
  29. ^ Stevenson, Angus; Lindberg, Christine A. (編).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300. ISBN 978-0-19-539288-3.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Nadel, Nick. The Mark Millar and John Romita Jr. 'Kick-Ass' Post-Movie Q&A. ComicsAlliance. 2010-03-17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7). 
  31. ^ 31.0 31.1 Ross, Jonathan, Vaughn, Matthew. Jonathan Ross interviews Matthew Vaughn. Times Online.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6). 
  32. ^ 32.0 32.1 Bath, Richard. Kick-Ass – an interview with its creator. The Guardian. 2010-03-24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33. ^ 33.0 33.1 33.2 Childress, Ahmad T. Writer Mark Millar on 'Kick Ass'. Crave Online. 2010-04-05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34. ^ Valentin, Mel. KICK-ASS Interview: John Romita, Jr. (Part I of V). eFilmCritic.com. 2010-04-13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35. ^ 35.0 35.1 35.2 Kit, Borys. Matthew Vaughn ready to 'Kick-As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8-14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1). 
  36. ^ 36.0 36.1 36.2 Hartlaub, Peter. From McLovin to a masked man in 'Kick-Ass'. Houston Chronicle. 2010-04-13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9). 
  37. ^ Busch, Jenna. How 'Kick-Ass' killer Hit Girl is like 'Alien' 's Ripley. Syfy. 2010-04-06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38. ^ 38.0 38.1 38.2 38.3 Moran, Sarah. Brad Pitt Almost Played Big Daddy In Kick-Ass Instead of Nic Cage & It Would Have Made For A Very Different Movie. ScreenRant. 2020-04-18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39. ^ 39.0 39.1 Sciretta, Peter. First Look: The Cast of Kick-Ass. /Film. 2008-08-22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3). 
  40. ^ 40.0 40.1 A. Fernandez, Jay. 'Kick-Ass' to open SXSW film festiva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1-06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41. ^ Billington, Alex. McLovin Will Kick-Ass in Matthew Vaughn's Violent Adaptation!. Firstshowing.net. 2008-08-15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42. ^ Kit, Borys. Nicolas Cage is a 'Kick-Ass' ex-cop.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8-21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43. ^ Hewitt, Chris. Nicolas Cage Is Kick-Ass. Empire Online. 2008-08-22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44. ^ Grossberg, Josh. Deal Sheet: Cage Gets Kick-Ass, Sci Fi Spins Off Stargate Again, Van Damme Mocks Self. E! Online. 2008-08-22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45. ^ ‘Kick-Ass’ Originally Wanted Brad Pitt as Nicolas Cage's Big Daddy. Movieweb. 2020-04-20 [202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46. ^ Ben Davis.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Cinematographers.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47. ^ 47.0 47.1 47.2 tonight. Toronto's Free Evening Newspaper (Toronto). 2011-07-22: 9. 
  48. ^ Fleischer, David. Reel Toronto: Kick-Ass 2. Torontoist.com. 2013-11-27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49. ^ 49.0 49.1 Kick-Ass (2010) Filming Locations. UK Onscreen.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2). 
  50. ^ Hardwick, Courtney. 10 Movies You Didn’t Know Were Filmed In Toronto. Complex. 2015-02-06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51. ^ 51.0 51.1 Kick Ass: The Score – Various Artists. Amazon. [2018-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9). 
  52. ^ Falconer, Daniel. 7 of the Best Bands in the Business. Female First. 2012-12-11 [2014-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53. ^ Kick-As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2018-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54. ^ MikaSounds / Latest News / Mika's new 'KICK-ASS' single. Mikasounds.com. 2010-03-01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6). 
  55. ^ Ass to be a screen hit. The Sun. 2010-03-15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3). 
  56. ^ Kick Ass – OST: Various Artists. Amazon.co.uk. [2010-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57. ^ 57.0 57.1 Woerner, Meredith. Kick Ass Preview: Nic Cage Channels Adam West, And An 11-Year-Old Girl Knifes You. io9. 2010-03-14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9). 
  58. ^ Wallace, Lewis. Kick-Ass Movie Will Kick Off SXSW Film Fest. Wired. 2010-01-06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59. ^ Brooks, Xan. SXSW film festival gears up for Kick-Ass kick-off. The Guardian. 2010-03-12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2). 
  60. ^ Marshall, Rick. 'KICK-ASS' TO OPEN SXSW FILM FESTIVAL. MTV. 2010-01-07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61. ^ 61.0 61.1 Sciretta, Peter. Kick-Ass To Premiere at 2010 SXSW Film Festival. /Film. 2010-01-06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4). 
  62. ^ SXSW Film Festival announces "Kick-Ass" opener. The Independent. 2010-01-07 [2022-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63. ^ Kick-Ass premiere in London. The Telegraph. 2010-03-22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8). 
  64. ^ Wilson, Ollie. Kick-Ass superheroes 'are real people' and 'can die'. BBC. 2010-03-23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65. ^ 65.0 65.1 Kick-Ass (2010). Rotten Tomatoes.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66. ^ 66.0 66.1 Sciretta, Peter. Kick-Ass Teaser Trailer. /Film. 2009-11-10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67. ^ 67.0 67.1 67.2 Pedersen, Nicole. Weekend Box Office – Surprise! KICK-ASS Surpassed By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Collider. 2010-04-18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68. ^ DiOrio, Carl. 'Kick-Ass' overtakes 'Drago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4-19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1). 
  69. ^ Kit, Borys. 'Kick-Ass' takes a seat at Lionsgat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9-08-17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70. ^ Kemp, Stuart. Focus takes 'Kick-Ass' abroad with UPI.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9-11-19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1. ^ Connelly, Brendon. Kick Ass Red Band Hit Girl trailer. /Film. 2009-12-21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6). 
  72. ^ De Semlyen, Phil. Kick-Ass Red Band Trailer Online. Empire. 2009-12-21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73. ^ 73.0 73.1 73.2 Gray, Brandon. Weekend Preview: 'Kick-Ass,' 'Death at a Funeral'. Box Office Mojo. 2010-04-15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74. ^ 74.0 74.1 74.2 Gray, Brandon. Friday Report: 'Kick-Ass' No Superhero. Box Office Mojo. 2010-04-17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75. ^ Gray, Brandon. 'Gulliver,' 'Persia,' 'Narnia' Rank Among the Big Botches of 2010. Box Office Mojo. 2011-01-20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76. ^ Kick-Ass reviews. Metacritic.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77. ^ CinemaScore. CinemaScore.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 
  78. ^ Turan, Kenneth. Movie review: ‘Kick-Ass’. Los Angeles Times. 2010-04-16 [201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9). 
  79. ^ Rea, Steven. An energetic and fun superhero saga.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2010-04-16 [201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需付費查閱
  80. ^ Whitty, Stephen. 'Kick-Ass' movie review: Superhero movie goes over the top, but not far enough. The Star-Ledger. 2010-04-16 [201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81. ^ Smith, Kyle. ‘Kick-Ass’ is a super power play. New York Post. 2010-04-16 [2018-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7). 
  82. ^ Robey, Tim. Kick-Ass,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4-01 [2010-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83. ^ Ebert, Roger. KICK-ASS. RogerEbert.com. 2010-04-14 [201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84. ^ Kick-Ass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2018-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8). 
  85. ^ Singer, Matt. The Most Pirated Movies of 2010. IFC.com. 2010-12-22 [2012-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86. ^ Subers, Ray. April Preview. Box Office Mojo. 2010-03-27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87. ^ April 16-18, 2010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4). 
  88. ^ 88.0 88.1 DiOrio, Carl. 'Kick-Ass' tops Friday boxoffic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4-17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89. ^ Gray, Brandon. Weekend Report: 'Kick-Ass' Opens Up a Can of Weak Sauce. Box Office Mojo. 2010-04-19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5). 
  90. ^ DiOrio, Carl. 'Dragon,' 'Kick-Ass' dueling for No. 1.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4-18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91. ^ Gray, Brandon. Weekly Report: 'Kick-Ass' Decisively Leads 'Dragons'. Box Office Mojo. 2010-04-23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92. ^ Gray, Brandon. Weekend Report: 'Dragons' Dominate by Default. Box Office Mojo. 2010-04-26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5). 
  93. ^ April 23-25, 2010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94. ^ Gray, Brandon. Weekend Report: 'Nightmare' Wakes Up in Top Spot. Box Office Mojo. 2010-05-03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95. ^ April 30-May 2, 2010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96. ^ May 7-9, 2010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97. ^ United Kingdom Box Office (April 2–4, 2010). Box Office Mojo. [2018-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1). 
  98. ^ United Kingdom Box Office (April 9–11, 2010). Box Office Mojo. [2019-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2). 
  99. ^ Gray, Brandon. Around-the-World Roundup: 'Clash of the Titans' Wins Second Battle. Box Office Mojo. 2010-04-13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100. ^ Subers, Ray. Around-the-World Roundup: 'Clash' Continues to Dominate. Box Office Mojo. 2010-04-20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101. ^ Subers, Ray. Around-the-World Roundup: ‘Clash,’ ‘Alice’ Reign Again. Box Office Mojo. 2010-04-27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102. ^ Kick-Ass Foreign. Box Office Mojo. [2018-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103. ^ Scream 2010. Spike TV. 2010-10-16 [201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1). 
  104. ^ 2010 Scream Awards. IMDb. [2018-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105. ^ People's Choice Award 2011. PeoplesChoice.com. [2018-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5). 
  106. ^ 106.0 106.1 Jameson Empire Awards Announce 2011 Nominees (新聞稿). Bauer Consumer Media. 2011-02-24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107. ^ 107.0 107.1 2011 Awards Winners. Empireonline.com. Bauer Consumer Media. [2014-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8). 
  108. ^ 108.0 108.1 Kick-Ass (2010) Awards. IMDb. [2018-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109. ^ Family outrage at film Kick Ass (sic) violence and swearing.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1-13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7). 
  110. ^ Carroll, Larry. "Kick-Ass" star Chloe Moretz is One of 10 to Watch in 2010. MTV. 2010-01-20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7). 
  111. ^ Brad Pitt in London for Kick-Ass movie premiere. The Telegraph. 2010-03-23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112. ^ Synnot, Siobhan. What are little girls made of? Sugar and spice, punches and the odd four-letter word, when they're the surprise star of 'Kick-Ass'. The Scotsman. 2010-03-24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113. ^ White, Lucy. Christopher Mintz-Passe: 60 Second interview. Metro Herald. 2010-04-14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5). 
  114. ^ Kick-Ass (2010). DVDsReleaseDates.com. [201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115. ^ 115.0 115.1 115.2 Kick-Ass (2010) Video sales. The Numbers. [201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116. ^ Boorstin, Julia. Lionsgate's Blockbuster defense vs. Icahn. CNBC. 2010-08-23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6). 
  117. ^ "Kick-Ass" debuts at number one on the DVD sales chart. HollywoodNews.com. 2010-08-12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118. ^ Prange, Stephanie. 'Kick-Ass' kicks aside competitors on char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08-11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119. ^ Exclusive – Kick-Ass Concept Art. Syfy.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7). 
  120. ^ Millar, DiAngelea. 'Kick-Ass 2': Aaron Taylor-Johnson returns, 'Avengers' rumors swirl. Los Angeles Times. 2013-08-14 [2014-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121. ^ WHA Entertainment Launches Kick-Ass for Apple iPhone, iTouch, and iPad. IGN (Ziff Davis Media). 2010-04-16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122. ^ McWhertor, Michael. PlayStation Network, iPhone Getting A Kick-Ass Game. Kotaku. 2010-02-22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4). 
  123. ^ Kick-Ass: The Game for PlayStation 3. Metacritic.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9). 
  124. ^ Kick-Ass Sequel Delayed. Sky Movies. 2010-04-06 [201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8). 
  125. ^ Kit, Borys. Universal in Talks for 'Kick-Ass 2'.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5-08 [201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126. ^ Chitwood, Adam. 6 New Images and First Poster for KICK-ASS 2. Collider. 2013-03-13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27. ^ Hasty, Katie. Christopher Mintz-Plasse confirms 'Kick-Ass 2' start, talks 'Superbad 2'. Uproxx. HitFix. 2012-07-13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28. ^ Chitwood, Adam. Mark Millar Shares Report from the KICK-ASS 2 Set; Teases Three More Film Adaptations of His Comics. Collider.com.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129. ^ JeffWadlow: That's a wrap - JUSTICE. Twitter. [2013-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130. ^ Jim Carrey withdraws support for Kick-Ass 2. BBC News. 2013-06-24 [2018-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參考書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