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
徕卡相机 | |
---|---|
公司类型 | 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 | 1869年 |
创办人 | Ernst Leitz senior |
总部 | 德国 韦茨拉尔 |
产业 | 精密工程和光学行业 |
产品 | 照相机、双筒望远镜 |
营业额 | 400,000,000 欧元 (2019年) |
净利润 | 未知 |
员工人数 | 1,800 (2019年) |
母公司 | 奥地利ACM55% 黑石集团45% |
网站 | http://www.leica-camera.com/ |
徕卡(Leica)是德国一家生产相机的公司,品牌名称由莱兹(Leitz)和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注 1]。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兹”公司,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徕卡测量系统和徕卡显微系统,分别生产相机、空间资讯测量装置和显微镜。“徕卡”品牌由徕卡显微系统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其常见数码相机镜头产品注册商标Summarit,为一套品质标准检测和保证体系,有授权其他厂商使用。
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相机。也是最早确立35mm底片格式(24mm×36mm)。
历史
[编辑]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徕兹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景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徕兹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获取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
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徕兹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1954年,徕兹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器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象,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2]。
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
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镜头反射式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码相机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列传统底片用单镜头反射式相机、镜头全面停产[3]。
将徕卡的单镜头反射式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4]。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器——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底片的曝光[5]。与相机的测距器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
徕卡在历史上经常领先采用新光学技术,例如高次非球面镜片、折射率1.9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
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象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
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徕兹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6]。
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斥资约1.3亿欧元,购入德国徕卡(Leica)相机股份公司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徕卡最大股东。
徕卡相机列表
[编辑]早期型号
[编辑]-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
- 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
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
- Leica I 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
- 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
- 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
- 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
- Leica IIIb:1938年,对焦及构图取景器的结构更加贴合。
- Leica IIIc:1940年,采用了压铸机身。
- Leica IIId:1939年,配有自拍计时器,仅生产了427部。
- Leica If/IIf/IIIf:1952年,配有闪光灯同步插口。
- Leica IIIg:1957年,采用了更明亮的取景器,并配有视差矫正功能。
一体相机系列 (停产)
[编辑]- Leica mini
- Z2X中国造
- C1 中国造
- C2 中国造
- C3 中国造
- Leica Minilux 40mm 日本造
- Leica Minilux Zoom 日本造
- Leica CM 40mm 德国造
- Leica CM Zoom 德国造
-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线框,所以不适用50mm以下的广角镜(除非采用额外的取景器或矫正器)。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
- MP:1960年左右,第一代经典MP,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
- M2:1958年—1967年,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从M3的0.92倍下调到0.72倍,拥有了35mm框线,并简化了测距仪结构。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
- M1:1958年—1967年,功能与M2基本相同,但移除了测距仪系统
- M4:1967年
- M4 MOT:1967年
- M5:1971年,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建的测光表。
- M4-2:1977年
- M4-P:在M4-2的基础上取景器中增加了28mm框线。可以认为是不带测光功能的M6。
- 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 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
- M7:2002年,增加焦平面高速闪光、光圈优先拍摄和电子横走式布帘快门。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为M系列进入电子化机身的转折点。
- 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没有刻字,更低调一点。
- M-A (typ 127):2014年,复古底片机。全机械机身,无测光,还原旧日底片味道。
数码旁轴相机(手动对焦)
[编辑]M8系列
[编辑]- 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码旁轴相机。
- M8.2:2008年,M8升级版。
M9系列
[编辑]- M9: 2009年,全球首部全画幅数码旁轴相机。
- M9-P: 2011年,M9升级版,没有经典红色logo。
- M-E (Typ 220): 2012年,M9基本版。
- M-Monochrome: 2012年,M9-P黑白版,外观和M9-P一模一样,只能拍黑白。
M系列(俗称9.5系列)
[编辑]- M (Typ 240):2012年。
- M-P (Typ 240):2014年,M的升级版,没有经典红色logo。
- M (Typ 262):2015年,M的基本版。
- M Monochrom (Typ 246):2015年,M-P黑白版,外观和M-P一模一样,只能拍黑白。
- M-D (Typ 262):2016年,M的外观精简版,没有屏幕,没有经典红色logo。
M10系列
[编辑]- M10:2017年,2400万像素。
- M10-P:2018年,M10升级版,没有经典红色logo。
- M10-D:2018年,M10外观精简版,没有屏幕,没有经典红色logo。
- M-E (TYP 240):2019年,M10基本版。
- M10 Monochrom:2020年,M10-P黑白版,外观和M10-P几乎一模一样,只能拍黑白,4000万像素。
- M10-R:2020年,M10的4000万像素版本,外观和M10一模一样,功能可以算是M10 Monochrom的彩色版。
M11系列
[编辑]- M11:2022年,6000万像素。
- M11 Monochrom:2023年5月,M11黑白版,只能拍黑白,没有经典红色logo。
- M11-P:2023年10月,M11升级版,外观和M11 Monochrom一模一样。
Leicaflex系列
[编辑]全画幅底片单反系列,由于Nikon 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
-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带有内建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
- 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
- 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
R系列
[编辑]全画幅底片单反系列,针对佳能和尼康两大全画幅单反巨头而产生的产品。在70年代中,徕卡早己失去了SLR的先机,加上德国工费日益高涨遇上日本相机性能超群、价格低廉的双重压力下,徕卡自行设计的SLR系统已陷入崩溃,为了活下去,徕卡被逼无奈和日本美能达全面合作,R系列正是外德内日的产物(但R8以后重新由德国徕卡设计)。
- R3:1976年,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
- R3 MOT:1978年
- 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 R4s:1982年—1985年
- R5:1987年—1988年,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
- R6:1988年,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建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
- R-E:1990年
- R6.2:1992年
- R7:1992年
- R8:1996年,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
- R9:2002年
- 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 2003年,DMR数码后背,1000万像素。1.4倍率。适用于R8、R9。是R系列数码化的极佳选择。
S系列
[编辑]中画幅数码单反系列,针对哈苏和飞思两大中画幅相机巨头而产生的产品。
- S1:1996年,1000万像素。
- S2:2008年,3700万像素。
- S Type 006:2012年,3750万像素CCD。
- S Type 007:2014年,3750万像素CMOS。
- S3:2020年,6400万像素。
SL/TL/CL系列合称徕卡L卡口,可以互换镜头,也可使用L卡口联盟的镜头
TL系列
[编辑]使用APS-C传感器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由于富士X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
- T (Typ 701)-2014年,1600万像素。
- TL-2016年,为了配合SL而改名TL系列,TL和T在机身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用丝毫无变化来形容都不为过,仅在机身颜色上增加了钛金色。
- TL2-2017年,2400万像素。
SL系列
[编辑]使用全画幅传感器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由于索尼α7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
- SL (Typ 601)-2015年,2400万像素。
- SL2-2019年,4700万像素,外观和SL几乎一模一样。
- SL2-S-2020年,2400万像素,功能介于SL和SL2之间,可以算是SL1.5。
- SL3−2024年,6000万像素。
CL系列
[编辑]- CL-2017年,2400万像素,除了外观,和TL2并无区别。
PS. 徕卡APS-C系统目前拥有CL和TL2两款德国制造的相机,在设计感和操作性上非常不同,徕卡CL相机以经典形象展现出徕卡相机的传统,徕卡TL2相机则体现了未来主义风格。
X系列已停产,Q系列为X的后继系列
X系列
[编辑]使用APS-C传感器的固定镜头数码相机。
- X1:(2009)35mm镜头。
- X2:(2012)
- X-E:(2014)
- X Vario (Typ 107):(2013) 具备变焦镜头的X系列机型。
- X (Typ 113)
- X-U (Typ 113):(2014) 仍然保持了约35mm的等效焦距。
Q系列
[编辑]使用全画幅传感器的固定镜头数码相机,由于索尼RX1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
- Q (Typ 116):2015年,2400万像素,镜头为不可换的定焦,标称28mm焦距。
- Q2:2019年,4730万像素。
- Q3:2023年,6000万像素。
- Q3 43:2024年,6000万像素,43mm焦距。
C系列
[编辑]- Leica C (Typ 112):2013年,LF系列姊妹机 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C-Lux系列
[编辑]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 C-LUX 1 (2006)
- C-LUX 2 (2007)
- C-LUX 3 (2008)
- C-LUX 4 (2018)
D-Lux系列
[编辑]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感光组件为16:9画幅。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 D-LUX (2003)
- D-LUX 2 (2005)
- D-LUX 3 (2006)
- D-LUX 4 (2008)
- D-LUX 5 (2010)
- D-LUX 6 (2012)
- D-LUX (Typ 109) (2014)
- D-LUX 7 (2018)
- D-LUX 8 (2024)
V-Lux系列
[编辑]旅行用大变焦系列,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 V-LUX 1 (2006)
- V-LUX 20 (2010)
- V-LUX 2 (2010)
- V-LUX 30 (2011)
- V-LUX 3 (2011)
- V-LUX 40 (2012)[7]
- V-LUX 4 (2012)
- V-LUX (Typ 114) (2014)
- V LUX 5 (2019)
Digilux数码系列(停产)
[编辑]- Digilu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igilux Zoom…12.7万像素。
- Digilux 4.3……240万像素。
- Digilux 1………400万像素,富士的姐妹机。
- Digilux 2………500万像素。松下LC-1姐妹机。2004年photonika得奖。CCD出现灾情,Leica供一次免费更换服务。只需把机器寄回德国,不需要提供任何文件,维修后会记录相机的序列号。
- Digilux 3………750万像素。松下L-1姐妹机,4/3画幅,2006年停产。日本制。
徕卡镜头列表
[编辑]螺旋口镜头(停产)
[编辑]-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
- 28毫米:f5.6 Summaron f6.3 HEKTOR
- 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
- 50毫米:f1.5 SUMMARIT,f1.4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
- 65毫米:f3.5 ELMAR
- 73毫米:f1.9 HEKTOR
- 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
- 105毫米:f6.3 ELMAR
- 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
- 200毫米:f4 TELYT
- 280毫米:f4.8 TELYT
- 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
- 560毫米:f5.6 TELYT
M镜头 (部分停产)
[编辑]-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
- 18毫米:f3.8 Super Elmar-M ASPH
- 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 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f3.8 Elmar-M
- 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
- 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ERICAL,f1.4 SUMMILUX-M ASPH,f1.4 SUMMILUX-M,f2 SUMMICRON-M,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 50毫米:f0.95 NOCTILUX-M ASPH,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
- 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
- 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 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 f2 Summicron-M
- 135毫米:f3.4 APO-TELYT-M
R镜头(停产)
[编辑]-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
- 19毫米:f2.8 ELMARIT-R
- 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
- 24毫米:f2.8 ELMARIT-R
- 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
- 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f2.8 ELMARIT-R
- 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 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
- 80毫米:f1.4 SUMMILUX-R
- 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 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
- 135毫米:f2.8 ELMARIT-R
- 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 F3.4 APO-TELYT-R
- 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
- 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
- 500毫米:f8.0 MR-TELYT-R
- 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
- 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
- 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
- 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
- 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
- 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
- 35-70毫米:f3.5 VARIO-APO-ELMARIT-R
- 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
- 70-210毫米:f4 vario-ELMAR-R
- 12-280毫米:f1.8-22.5 VARIO-APO-ELMARIT-R
- 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
- 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
恩斯特·莱兹·加拿大公司 ELCAN Elmarit R 19毫米 f/2.8 广角镜头
-
ELCAN 徕卡 SUMMICRON-R 50/2
-
徕卡 MACRO ELMARIT R 60/2.8
-
徕卡 SUMMICRON 90/2
-
徕卡 60毫米/2.8
-
徕卡 180毫米 f3.4 APO-TELYT-R 镜头
-
28-70mm VARIO ELMAR-R
-
Leitz Telyt R 400mm /6.8
D镜头(已停产)。4/3系统用,日本松下设计制造
[编辑]- 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 Mega OIS
- 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 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 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S镜头(在产)
[编辑]CS代表可使用镜间快门
- 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 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 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
- 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合作
[编辑]相机品牌
[编辑]松下
[编辑]徕卡相机跟松下电器(Panasonic)与Fujifilm在数码时代有多年合作关系,松下的Lumix数码相机的镜头采用独有的MEGA O.I.S.防抖功能、高感光度,多数此系列的数码相机的镜头都是由徕卡授权设计及制造。徕卡则以部分由松下推出的数码相机作为蓝本,推出姊妹型号:如Panasonic LC-1和Leica Digilux 2,以及Leica D-Lux 5和Panasonic LX5。
Insta360
[编辑]2020年1月,Insta360宣布与德国相机制造商徕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Insta360 ONE R 1英寸版由Insta360与徕卡联合设计[8]。
手机品牌
[编辑]华为
[编辑]自2016年以来,徕卡与华为建立了合作关系,徕卡相机将与华为智能电话共同设计,包括P系列和Mate系列。华为P9是全球首部与德国相机厂Leica共同参与研发的智能电话[9]。双方的合作于2022年3月31日结束,华为P50/P50 Pro是双方合作的最后一部智能电话。[10]
夏普
[编辑]2021年,徕卡与夏普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徕卡相机将联合设计到夏普智能电话中,但仅限日本市场。 第一款与徕卡相机联合设计的智能电话是配备1英寸传感器相机的AQUOS R6。稍后又推出自行设计的AQUOS R6兄弟机种,命名Leitz Phone 1,向创始人及其儿子致敬。而从AQUOS R7开始,外型与兄弟机种Leitz Phone 2风格趋于一致[11],为强化品牌形象,将手机上“Leica”标志改为“Leitz”,代表徕卡德国设计工作室出品具有杰出的水准[12]。
AQUOS R8系列亦受Leitz Phone 2影响,并在台湾推出海外特别版本AQUOS R8s系列[注 2],由于品牌授权区域仅限日本,海外版镜头原处无“Leitz”标志,pro机型则以“1 Inch Image Sensor”字样取代,但强调商品性能和相机画质跟日版一样[14]。
小米
[编辑]2022年,徕卡与小米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用于小米的数字旗舰智能电话的徕卡相机。 本次新合作下的首款旗舰智能电话系列是2022年7月推出的小米12S系列及2022年8月推出的小米MIX Fold 2。[15][16]。
著名用户
[编辑]亨利·卡蒂尔-布雷松: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罗伯特·卡帕:匈牙利籍美国战地摄影师,著名作品《中弹了》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后照片和摄影师迅速风靡全球。罗伯特·卡帕同时也是马格兰摄影通讯社创始人之一。
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犹太裔美国摄影家,著名作品是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
品牌标志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Leica III. Physical, Electrical, Digital (NYU). [2023-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 ^ 徕卡M7相机简介.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 ^ 『成为历史』Leica R系列单鏡頭反射式相机、镜头全面停产. 徕卡中文. [2009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中文(简体)).
- ^ Leica Visoflex System.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 ^ Leica VISOFLEX II INSTRUCTIONS.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 One Brand - Three Independent Companies.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1).
- ^ The Leica V-Lux 40 Digital Camera: Classic Journeys Deserve a Classic Name in Photography. PhotographyTalk. [September 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 ^ STRATEGIC PARTNERSHIP BY LEICA AND INSTA360 - Leica Camera AG. en.leica-camera.com.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 ^ 華為P9 手機介紹- ePrice.HK.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 ^ 华为向外媒确认 已于3月底结束与徕卡合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科技.2022-05-24.[2023-04-07].
- ^ 新発売の「Leitz Phone 2」、「AQUOS R7」との違いは?. ケータイ Watch. 202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 ^ Leitz Phone 2. Leica Camera CN. [202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 ^ 常見問題. SHARP AQUOS R8s pro/AQUOS R8s. 2023-09-21 [2023-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通过Myfeel.
- ^ AQUOS R8s系列10月登台!夏普:沒徠卡認證但相機畫質與日版相同. 手机王. 202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6).
- ^ Mi Global Home. Mi Global Home. [202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英语).
- ^ Xiaomi 12S Ultra.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 ^ 伍振荣. 《LEICA 徠卡相機故事:經典的探索》. 博艺集团出版. 2013-08: 100-101 [2023-09-27]. ISBN 978-988-18826-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 ^ Jason Schneider. Rveenge of the Red Dot. Leica Society International. 2020-05-12 [2023-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外部链接
[编辑]- 徕卡相机官方网站(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mmilux.net(法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徕卡相机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萧伯纳的徕卡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