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遣唐使 |
假名 | けんとうし |
平文式罗马字 | Kentōshi |
遣唐使为7至9世纪时日本派遣至唐朝的官方使节,是日本学习华夏文化至极盛的官方团体。
关于倭国的记载第一次遣唐使结束,而日本国的记载从第七次遣唐使开始。
遣唐使的派遣
[编辑]遣唐使是延续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的官职。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的犬上御田锹 。此后,日本陆续有使节遣往唐朝达十多回,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未再继续,期间长达200多年。唐文化及佛教文化传播至日本之深远广泛有崇隆的贡献。
遣唐使的宗旨,除了与唐朝表示友好、将先进的唐国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以外,亦包含了解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情报。 遣唐使不一定每次只有一位使节前往。若有多于一人参与之时,会分别出“大使”及“副使”,有时还有位于大使之上的押使。
随着遣唐使派遣至唐朝的,亦包含留学生及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发前,都会带同船舳先赴大坂住吉的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后,整船人从住吉津出发,经住吉细江前往大坂湾,再到难波津。经由濑户内海到达福冈的那津,再前往玄界滩。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国家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后经陆路进入唐朝。但自从日本与新罗交恶之后,改为由海路直接前往唐国。由于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大海航行的遣唐使一行经常遇海难。
遣唐使列表
[编辑]关于日本遣唐使的回数,藤家礼之助认为共12次。此为正式发遣且实际入唐的遣唐使总次数,不含送唐客使(送唐使归国)或极有可能并未渡唐的日本使节,即第1次舒明天皇二年(630)遣唐使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入唐,至第12次仁明天皇承和五年(838)遣唐使于唐文宗时最后一次入唐。
18次以发遣次数计,去除日本诏令停止的天平十八年(746)与宽平六年(894)。前一次停止于李林甫专权时[1]。后一次停止于晚唐景福二年(893)昭宗时,入唐僧中瓘[2]托唐商致书日本朝廷,备言“大唐凋敝”之状[3],次年菅原道真上《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日本解除遣唐使任命。
16次以实际渡海次数计,在18次的基础上去除未出发的天平宝字五年(761)与同六年两次,其时唐朝尚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尾声中。
15次以实际入唐回数计,在16次的基础上去除天平宝字三年(759)因唐朝安史之乱滞留渤海、未能完成使命的日本遣唐使。
14次在15回的基础上,去除遣唐大使被蛮族所戮、日本未持节入唐的齐明天皇五年(659)一次。
以上诸说未有定论,旧时教科书以15回为多见。
次数 | 出发年 | 归国年 | 大使 | 副使 | 其他派遣者 | 船数 | 备考 |
---|---|---|---|---|---|---|---|
1 | 舒明2年 (630年) |
舒明4年 (632年) |
犬上御田锹 | 药师惠日 | (唐太宗贞观四年~六年) 唐使高表仁赴日, 僧旻归国 | ||
2 | 白雉4年 (653年) |
白雉5年 (654年) |
吉士长丹、 高田根麻吕 |
吉士驹、 扫守小麻吕 |
道昭、 定惠 |
2 | (唐高宗永徽三年~四年) 第2船在赴唐朝途中遭难 |
3 | 白雉5年 (654年) |
齐明元年 (655年) |
高向玄理(押使)、 河边麻吕 |
药师惠日 | 2 | (唐高宗永徽四年~五年) 高向玄理在回国途中死于唐朝境内 | |
4 | 齐明5年 (659年) |
齐明7年 (661年) |
坂合部石布 | 津守吉祥 | 伊吉博德 | 2 | (唐高宗显庆四年~六年) 第1船在赴唐途中漂流南海岛屿,坂合部石布为当地人杀害 |
5 | 天智4年 (665年) |
天智6年 (667年) |
(送唐客使)守大石 | 坂合部石积、 吉士岐弥、 吉士针间 |
(唐高宗麟德二年~乾封二年) 送唐使刘德高归国。唐使法聪赴日 | ||
(6) | 天智6年 (667年) |
天智7年 (668年) |
(送唐客使)伊吉博德 | (唐高宗乾封二年~总章元年) 送唐使法聪归国。不知是否出发赴唐 | |||
7 | 天智8年 (669年) |
不明 | 河内鲸 | (唐高宗总章二年) 第5次至第7次可能在驻留百济中与唐军交渉 | |||
8 | 大宝2年 (702年) |
庆云元年 (704年) |
粟田真人(执节使)、 高桥笠间 |
坂合部大分 | 山上忆良、道慈 | 4 | (武周长安二年~四年) |
9 | 养老元年 (717年) |
养老2年 (718年) |
多治比县守(押使)、 大伴山守 |
藤原马养 | 阿倍仲麻吕、 吉备真备、 玄昉、 井真成 |
4 | (唐玄宗开元五年~六年) |
10 | 天平5年 (733年) |
天平7年 (735年) |
多治比广成 | 中臣名代 | 平群广成、 大伴古麻吕 |
4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归途中第3船遇风浪,平群广成漂流昆仑国。天平11年(739年)10月27日归国。第4船遇风未归 |
(11) | 天平18年 (746年) |
- | 石上乙麻吕 | - | (唐玄宗天宝五年) 停止 | ||
12 | 天平胜宝4年 (752年) |
天平胜宝6年 (754年) |
藤原清河 | 吉备真备、 大伴古麻吕 |
4 |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三年) 鉴真赴日。第1船在归途遭遇风浪沉没,藤原清河与阿倍仲麻吕未归 | |
13 | 天平宝字3年 (759年) |
天平宝字5年 (761年) |
高元度(迎入唐大使使)、 内藏全成(判官) |
1 | (唐肃宗乾元二年~上元二年) 由渤海路入唐,因安史之乱的发生未果。内藏全成自渤海路归国 | ||
(14) | 天平宝字5年 (761年) |
- | 仲石伴 | 石上宅嗣、 藤原田麻吕 |
(唐肃宗上元二年) 因船破损,停止出发 | ||
(15) | 天平宝字6年 (762年) |
- | 中臣鹰主(送唐客使) | 高丽广山 | (唐肃宗宝应元年) 送唐使沈惟岳。未渡海 | ||
16 | 宝龟8年 (777年) |
宝龟9年 (778年) |
小野石根(持节副使) | 大神末足(副使) | 4 |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十三年) 大使佐伯今毛人称病不行。大伴益立、藤原鹰取两副使被撤换,改以小野石根为持节副使、大神末足为副使。第1船在归途中遭难,副使小野石根、唐使赵宝英死亡 | |
17 | 宝龟10年 (779年) |
天应元年 (781年) |
布施清直(送唐客使) | 多治比广成 | 2 |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送唐使孙兴进归国 | |
18 | 延历23年 (804年) |
大同元年 (806年)10月 |
藤原葛野麿 | 石川道益 | 最澄、 空海、 橘逸势、 灵仙 |
4 |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石川道益在唐病没。赴唐途中,第3船在肥前松浦郡遭难 |
19 | 承和5年 (838年) |
承和6年 (839年) |
藤原常嗣 | 小野篁 | 圆仁 | 4 | (唐文宗开成三年~四年) 承和3年、承和4年两次渡航失败。此后小野篁称病不行,被处流罪。归途中雇佣新罗船9只以归。第2船漂着南海之地,知乘船事菅原梶成回到大隅 |
(20) | 宽平6年 (894年) |
- | 菅原道真 | 纪长谷雄 | (唐昭宗乾宁元年) 停止派遣遣唐使。解除大使一职 |
- 遣唐使次数有不同种说法本表采用20回说。
- ()为未到达唐朝的遣唐使。
遣唐使停止
[编辑]875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攻陷洛阳・长安,建立大齐。齐虽然在短期间灭亡,但是唐的衰落已无可挽回。因此,宽平6年(894年)的派遣在遣唐大使菅原道真的建议下停止。此次的停止并非立即中止,道真等遣唐使预定者仍继续保有遣唐使的职位。但是,道真因昌泰之变而左迁,丧失大使职位。延喜7年(907年),唐灭亡,遣唐使走入历史。
遣唐使之后
[编辑]其后唐宋之际,日本相国于940年(左相藤原仲平)、947年(左相藤原实赖)、953年(右相藤原师辅)曾三次致书信于吴越国王。
北宋时,日本僧人奝然来华,受到比遣唐使更高的礼遇。《宋史》云:“太宗召见奝然,存抚之甚厚,赐紫衣。于太平兴国寺,上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叹息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
入宋僧在日本长保年间有寂照(俗名大江定基,1003年入北宋),日本延久年间有成寻(俗姓藤原,1072年入北宋)。
南宋有日本相国平清盛复借朝廷名义开展国家之间的贸易(1173年与南宋建交,其时宋孝宗在位)。
日本国与渤海国于公元727—922年之间存在正式国交,另有渤海遣日使。
参看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大庭修:〈日本遣唐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阿南惟茂:〈遣隋(唐)使与东亚交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池步洲. 《日本遣唐使简史》. 中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 上田雄. 《遣唐使全航海》. 日本: 草思社. 2006-11-25.
- 茂在寅男、田中健夫、西嶋定生、石井正敏. 《遣唐使研究と史料》. 日本: 东海大学出版会. 1987.
- 东野治之. 《遣唐使船》. 朝日选书. ISBN 4022597348.
- 东野治之. 《遣唐使》. 岩波新书. ISBN 4004311041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森公章. 《遣唐使の光芒》. 角川选书. ISBN 4047034681.
- 古瀬奈津子. 《遣唐使の見た中国》. 吉川弘文馆. ISBN 4642055541.
- 《遣唐使の見た中国と日本》. 専修大学. ISBN 4022598808.
- 王勇. 《唐から見た遣唐使》. 讲谈社选书メチエ. ISBN 4062581256.
- 曹复. 《遣唐使が歩いた道》』. 二玄社. ISBN 4544052084.
- 茂在寅男. 《遣唐使研究と史料》. 东海大学出版会. ISBN 4486009460.
- Ackroyd, Joyce. (1982) Lessons from History: The Tokushi Yoron. Brisbane: 昆士兰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ISBN 978-0-7022-1485-1; ISBN 978-0-7022-1485-1
- Kitagawa, Hiroshi and Bruce T. Tsuchida. (1977). The Tale of the Heik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okyo: 东京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ISBN 978-0-86008-128-9; ISBN 978-0-86008-128-9; OCLC 1684591
- Mizuno, Norihito. (2003). China in Tokugawa Foreign Relations: The Tokugawa Bakufu’s Perception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Ming-Qing China, p. 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cerpt from Japan and Its East Asian Neighbors: Japan's Perceptionf of China and Korea and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fromthe Sevente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h.D.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 as cited in Tsutsui, William M. (2009). A Companion to Japanese History, p. 8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ussbaum, Louis Frédéric and Käthe Roth. (2005). Japan Encyclopedia. Cambridge: 哈佛大学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01753-5; ISBN 978-0-674-01753-5; OCLC 48943301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2-04
- Ponsonby-Fane, Richard Arthur Brabazon. (1959). The Imperial House of Jap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yoto: Ponsonby Memorial Society. OCLC 19488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itsingh, Isaac. (1834). Nihon Odai Ichiran; ou, Annales des empereurs du Jap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is: 亚洲文会 (Royal Asiatic Society, Oriental Translation Fund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OCLC 585069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arley, H. Paul. (1973). Japanese Culture: A Short History.[失效链接]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OCLC 590531
- __________. (1980). Jinnō Shōtōki: A Chronicle of Gods and Sovereig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31-04940-5; ISBN 978-0-231-04940-5;OCLC 5914584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da, Yoshiie. (1996). The Foundations of Japan's Modernization: a comparison with China's Path towards Modernization. Leiden: Brill. ISBN 978-90-04-09999-9/ISBN 978-90-04-09999-9; OCLC 246732011
- 菅原道真 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