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
此条目含有过多、重复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 (2016年9月28日) |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阿尔巴尼亚语) | |
---|---|
格言:Ti Shqipëri, më jep nder, më jep emrin Shqipëtar “祖国给我荣誉,祖国给我阿尔巴尼亚人之名” | |
国歌:《Himni i Flamurit》 “旗之赞歌”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地拉那 41°20′N 19°48′E / 41.333°N 19.800°E |
官方语言 | 阿尔巴尼亚语 |
认可的地方语言 | |
宗教 (2023年) | [1] |
政府 | 单一制 议会共和制 |
• 总统 | 巴伊拉姆·贝加伊 |
• 总理 | 埃迪·拉马 |
立法机构 | 阿尔巴尼亚议会 |
成立 | |
公元1190年 | |
1272年2月 | |
• 阿尔巴尼亚领地 | 1368年 |
• 莱什联盟 | 1444年3月2日 |
• 从奥斯曼帝国独立 | 1912年11月28日 |
• 阿尔巴尼亚公国 (被承认) | 1913年7月29日 |
• 第一共和国 | 1925年1月31日 |
• 阿尔巴尼亚王国 | 1928年9月1日 |
1939年4月7日 1944年11月29日 | |
1946年1月11日 | |
1976年12月28日 | |
• 第四共和国 现时宪法 | 1991年4月29日 1998年11月28日 |
面积 | |
• 总计 | 28,748平方公里(第143名) |
• 水域率 | 4.7% |
人口 | |
• 2023年估计 | ▼2,761,785[2] |
• 2011年普查 | 2,821,977[3] |
• 密度 | ▼96/平方公里(第63名) |
GDP(PPP) | 2024年估计 |
• 总计 | ▲590.99亿美元[4] |
• 人均 | ▲20,739美元[4] |
GDP(国际汇率) | 2024年估计 |
• 总计 | ▲252.97亿美元[4] |
• 人均 | ▲8,924美元[4](第82名) |
基尼系数 | 0.29[5](2012年) 低低 |
人类发展指数 | ▲ 0.791[6](2018年) 高高 · 第69名 |
货币 | 列克(Lek)(ALL) |
时区 | UTC+1(欧洲中部时间) |
• 夏令时 | UTC+2(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
日期格式 | dd/mm/yyyy |
行驶方位 | 靠右 |
电话区号 | 355 |
互联网顶级域 | .al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通称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与希腊接壤,东临北马其顿,东北毗邻科索沃,北接黑山。首都是地拉那,其国际代码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为欧洲中最不发达和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显著的改进[7][8][9]。
在2009年,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在2014年6月,欧盟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6月,欧盟批准阿尔巴尼亚于2019年6月展开入盟谈判。不过因为早前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法国曾投票反对阿尔巴尼亚提早展开入欧谈判,结果到了2022年7月阿尔巴尼亚才被所有欧盟成员国准许开始展开入欧章节审查进程,于2023年下旬完成了所有章节审查阶段,并于2024年10月15日正式开始进行入欧谈判[10]。
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该黑色双头雄鹰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故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11]
词源
[编辑]阿尔巴尼亚一词是该国的中世纪拉丁语名称。它可能源自被亚历山大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所记录之阿尔巴诺伊的伊利里亚部落(阿尔巴尼亚语:Albanët)。托勒密在公元150年起草了一张地图,显示了位于都拉斯东北部的阿尔巴诺波利斯市。[12][13]中世纪定居点“Albanon”或“Arbanon”的名称可能沿袭了托勒密的叫法,尽管不能确定这是同一个地方。[14]10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麦可·阿塔利亚特斯第一个提到“Albanoi”参与了1043年君士坦丁堡起义,并将“Arbanitai”称为都拉斯公爵的臣民。[15]在中世纪,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Arbëri”或“Arbëni”,并称自己为“阿尔伯雷什人”(阿语:“Arbëneshë”)。[16][17]
如今,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Shqipëri”或“Shqipëria”。“Shqipëri”和“Shqipëria”这两个词从14世纪就已开始使用,[18]但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地名“Shqipëria”和族名“Shqiptarë”才逐渐取代了阿语中的“Arbëria”和“Arbëreshë”。[18][19]这两个词通常被译为“鹰之国”和“鹰之子”。[20][21]
历史
[编辑]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距今四千年前后或已在该地生活。伊利里亚人属于印欧民族,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
阿尔巴尼亚曾是古希腊殖民地。公元前两世纪罗马开始进攻希腊,阿尔巴尼亚在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4世纪末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15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
独立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编辑]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11月28日宣布独立,其目的是阻止塞尔维亚取得进出亚德里亚海的出海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奥匈、义、法军占领。1920年8月意大利撤离阿尔巴尼亚。
1924年12月艾哈迈德·佐格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四年后他自封为国王,倚靠军队并开启14年的个人独裁。[22]之后阿尔巴尼亚在二战前夕先被意大利王国占领。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纳粹德国占领该国。恩维尔·霍查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参与了抵抗运动并成为阿尔巴尼亚人主要的抵抗轴心国力量。1944年底,阿尔巴尼亚全国获得解放。
社会主义时期的阿尔巴尼亚
[编辑]1944年10月20日,成立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1946年1月10日,废除君主制,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霍查执政期间,陆续与东方集团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阿尔巴尼亚曾经接受了以上各国大量的经济和物资援助,其后却因恩维尔·霍查认为南斯拉夫、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国家正在走修正主义道路,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而在后来分别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陆续断绝与这三个国家的来往,再加上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政府一直进行封闭所有国境行动,因而导致这段时期的阿尔巴尼亚一度陷入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局面。
1990年,阿尔巴尼亚自劳动党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拉米兹·阿利雅的政府开始推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对自由经济、反对派、宗教、媒体的严厉管制逐渐放宽,开放曾封闭已久的国境和旅游业,与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并先后于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与苏联和美国复交。
实行多党制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编辑]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一个结束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并意味着阿尔巴尼亚结束了持续46年的极左霍查主义统治。1992年,阿尔巴尼亚当局删除了阿尔巴尼亚国旗上象征共产主义的金边红色五角星。
但是在阿尔巴尼亚政府推行民主化之初,国家的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而有组织犯罪加上与塞尔维亚的紧张关系,科索沃战争及难民等也曾经是阿国社会所面对的严重问题。阿尔巴尼亚政府正积极地处理过高的失业率、普遍的贪污、荒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与高层政府官员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网络以及政敌的分裂,现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多个金字塔骗局组织破产,造成严峻的经济问题,发生大规模骚乱。民众认为政府无力解决问题,官员们更有可能是为了利益而成为骗局背后的推手。问题愈演愈烈,后来更演变成内战。动乱最终被由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地利、丹麦等8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维和部队平息。[23]
现今的阿尔巴尼亚
[编辑]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与克罗地亚共同加入北约,加入北约后更为亲西方亲美国路线及奉行资本主义,并与共产主义切割及推行全面西化政策,亦因如此与俄罗斯关系颇为恶劣,加入北约后标志着阿尔巴尼亚完全成为西方阵营的一部分。
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及后于2022年7月与北马其顿共同开始审查加入欧盟章节阶段,最近阿尔巴尼亚于2024年10月开始展开加入欧盟谈判,目前已进入开始谈判第一阶段5个章节阶段。
历任阿尔巴尼亚领袖
[编辑]-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1405-1468)
-
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
-
索古一世(1895-1961)
-
恩维尔·霍查(1908-1985)
-
拉米兹·阿利雅(1925-2011)
-
萨利·贝里沙(1944-)
-
雷杰普·迈达尼(1944-)
-
亚弗烈·莫伊休(1929-)
-
巴米尔·托皮(1957-)
-
布亚尔·尼沙尼(1966-2022)
-
伊利尔·梅塔(1969-)
行政区划
[编辑]阿尔巴尼亚总共有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分为12个州(“阿尔巴尼亚语:Qarqe”)。 这些州是阿尔巴尼亚行政区划的政区,下级行政区为61个市镇(“ Bashkia”)。到了2000年,36个地区交由阿尔巴尼亚12个州所管辖(“ Rrethe”)。[24]
这12个州份于2000年7月31日成立,以取代36个地区。[25]阿尔巴尼亚政府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新的行政区划,符合城市规模的城市数目减少至61个,而农村地区(“ Komuna”)被废除。规模较小的城市划分为社区或村庄(“ Lagje”或“Fshat”)。[26][27]全国共有2980个村庄或社区,以前被称为地方(“ Lokalitete”)。城市是阿尔巴尼亚地方治理的第一级行政区,以便于地方政府管埋和负责当地的事务。阿尔巴尼亚政府实施新的行政区划法是作为改革城市和农村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近年该国的主要的城镇中心地段经过地方政府的重新设计和改良,并把昔日共产时期所兴建的过时失修建筑物拆卸和重建;以及残破不堪的灰色外墙涂上彩色油漆,借此反映当地独特的地中海建筑风格和提升城市活力。[28][29][30]
地图 | 州份 | 州府 | 人口 (2016) | 面积 (km) | |
---|---|---|---|---|---|
1 | 培拉特州 (Qarku i Beratit) | 培拉特 | 139,815 | 1,798 | |
2 | 迪勃拉州 (Qarku i Dibrë) | 佩什科比 | 134,153 | 2,586 | |
3 | 都拉斯州 (Qarku i Durrësit) | 都拉斯 | 278,775 | 766 | |
4 | 爱尔巴桑州 (Qarku i Elbasanit) | 爱尔巴桑 | 298,913 | 3,199 | |
5 | 费里州 (Qarku i Fierit) | 费里 | 312,448 | 1,890 | |
6 | 吉诺卡斯特州 (Qarku i Gjirokastrë) | 吉诺卡斯特 | 70,331 | 2,884 | |
7 | 科尔察州 (Qarku i Korçë) | 科尔察 | 221,706 | 3,711 | |
8 | 库克斯州 (Qarku i Kukësit) | 库克斯 | 84,035 | 2,374 | |
9 | 莱什州 (Qarku i Lezhë) | 莱什 | 135,613 | 1,620 | |
10 | 斯库台州 (Qarku i Shkodrë) | 斯库台 | 215,483 | 3,562 | |
11 | 地拉那州 (Qarku i Tiranë) | 地拉那 | 811,649 | 1,652 | |
12 | 发罗拉州 (Qarku i Vlorë) | 发罗拉 | 183,105 | 2,706 |
地理
[编辑]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阿尔巴尼亚也会被当作为东南欧和南欧地区,北与黑山接壤、东北与科索沃接壤、东与北马其顿共和国接壤及南与希腊接壤,西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组成了阿尔巴尼亚整个西部边界。它主要位于北纬42度和北纬39度之间,东经19度和东经21度之间。领土覆盖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使阿尔巴尼亚成为世界上全球第144名面积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的海岸线长度是476 km(296 mi),并沿地中海在内的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延伸。[31]:240
阿尔巴尼亚最北端是北纬42°35'34的Vërmosh,最南端是北纬39°40'0的科尼斯波尔。 最西端是东经19°16'50'处的萨赞岛,最东端是东经21°1'26'处的Vërnik。[32]最高点是科拉比山,海跋为2,764米(9,068英尺),第二高点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的湖泊峰,海跋为2,694米(8,839英尺);而最低点是地中海,海跋为0米(0英尺)。从国土最东到最西的距离为148千米(92英里),从国土最北到最南的距离为340千米(211英里)。
尽管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很小,但是国土内有很多由高山或高原、山谷、平原、峡谷和洞穴等各种自然特色。从地形上看,山脉从北向南延伸,分别有第拿里阿尔卑斯山,沙尔山脉,斯坎德培山脉,科拉比山脉在东部的品都斯山脉和位于里维埃拉沿西南部延伸的塞罗尼安山脉。
阿尔巴尼亚的水文网络和水资源包括南欧最大和最古老的数个淡水湖,并有两个跨国湖泊(斯库台湖和奥赫里德湖)。斯库台湖是阿尔巴尼亚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阿尔巴尼亚西北部,面积为370 km2(140 sq mi)和530 km2(200 sq mi),斯库台湖其中三分之一部分属于阿尔巴尼亚,其余部分则属于黑山,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湖与黑山共同管辖。斯库台湖是东南欧之中最大的湖泊。[33]而阿尔巴尼亚东南部的奥赫里德湖与马其顿共和国共同管辖,奥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34][35]位于马其顿和希腊边界三角洲的普雷斯帕湖是巴尔干半岛海跋最高的湖泊,其海跋为853米(2,799英尺)。阿尔巴尼亚有一个密集的河流网络,大约有152条河流和溪流,形成了从东向西流向亚得里亚海的至少8条大型河流,当中包括了德林河,维约萨河,什昆宾河,奥苏姆河,马蒂河、埃尔曾河、凡河和塞曼河这8条河流。
气候
[编辑]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阿尔巴尼亚全国一共分为五大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地中海气候、温亚热带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副极地气候。由于阿尔巴尼亚西岸地区受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海风调节,冬季相对和暖而夏季也相对凉爽;另外因为阿尔巴尼亚的高地阻挡海风深入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又非常炎热。整个国家都处于中纬度上,四季分明。沿岸地区的气候通常是地中海气候,而在高地是亚寒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部低地和内陆高原,气温从北向南和东向西递增。中北部平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约为0 °C(32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24 °C(75 °F)左右;而在南部平地,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 °C(9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30 °C(86 °F)左右。在夏季,全国温差普遍大于5 °C(9 °F),而冬季则略少。
阿尔巴尼亚每年平均降水量从750毫米(29.5英寸)到1,500毫米(59.1英寸)以下,南部的低地和东部内陆城镇降水平均值较少,只有约500至800mm;北部山区则较多,约2000mm或以上。在冬季时降下阿尔巴尼亚全年约95%的雨或雪,北部和东部高山地带的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多,南部平地和西部沿岸地区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少,有时北部和东部山区或城镇会出现暴风雪天气,而西部沿岸地区则常受到寒潮所产生的猛烈西北风吹袭;在夏季时除北部山区以外的地区大多处于炎热和干燥状态(除了东部山区和相关城市外,例如佩什科比、科尔察、库克斯等),很少会出现降雨,且大多降雨为午后热对流活动所产生的短暂雷阵雨。虽然没有阿尔巴尼亚气象局官方完整的山区降水量资料和记录,但估计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年平均值可能约为1,800毫米(70.9英寸),并且可能高达2,550毫米(100.4英寸)。然而,第拿里阿尔卑斯山的西部是欧洲最潮湿的地区之一,每年降水量可以高达3,100 mm(122.0英寸)。[36]沿岸地区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也可以很大,中部高地的降水量少于北部高地。地形差异造成不同地方降水量广泛的变化,但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任何地区最一致的,呈冬季多雨雪夏季干燥少雨型态。2009年,科罗拉多大学的考察团队在第拿里阿尔卑斯山内发现了四个小冰川。这些小冰川在2,000米(6,600英尺)的相对较低的海跋形成,对于这样的中纬度地区来说在此海跋出现冰川几乎是独一无二的。[37]
-
阿尔巴尼亚地图
-
阿尔巴尼亚卫星照片
政治
[编辑]自1912年宣告独立以来,阿尔巴尼亚上演了复杂的政治体制变革,先后经历君主制与共产政权,并最终确立了民主制度。
1988年,阿尔巴尼亚过渡为主权独立、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共和国。政府在《阿尔巴尼亚宪法》范围内运作,采取分权原则。
阿尔巴尼亚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由阿尔巴尼亚议会选举产生。议会的140名主要成员由阿尔巴尼亚人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为4年。总统经当选总理推荐任命部长。
而总理选举为间接选举,由国民于议会大选年竞选期间投票给任何一个政党,当中获得最多票数政党的候选人为之胜出;另外总统选举则由国会议员投票选出。
宪法
[编辑]1946年3月,阿尔巴尼亚制宪会议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76年12月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后,议会通过《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1990年底开始实行多党制后,这部宪法即终止执行。1991年5月,首届多党议会通过的《宪法要则》,在7年中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98年11月12日,举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决,50.57%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93.5%表示赞同,同年11月28日,时任阿尔巴尼亚总统雷杰普·迈达尼签署新宪法,新宪法《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
政党
[编辑]目前阿尔巴尼亚全国注册的政党有60余个,正式参与竞选活动的有37个政党和1个政党联盟。主要政党有:
- 阿尔巴尼亚社会党(现为执政党)
- 阿尔巴尼亚民主党(现为最大在野党)
- 阿尔巴尼亚社会民主党
- 阿尔巴尼亚共和党
- 阿尔巴尼亚新民主党
- 阿尔巴尼亚民主联盟党
能源
[编辑]阿尔巴尼亚主要依靠水电,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电生产国之一,按水电来源(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38]而且全国约95%的能源生产皆由水电站提供。[39]当中有Fierza、Koman、Skavica及Vau iDejës位于德林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河流在全国电力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地政府已经讨论了在靠近黑山边界的一带地区共同建造一座核电厂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计划收集了不少资料但因为邻近黑山一带地震频仍而造成批评。[40]2009年2月,意大利公司Enel宣布计划在阿尔巴尼亚建设一座800兆瓦的燃煤电厂,以实现电力来源多元化。[41]
阿尔巴尼亚Devoll水电公司,由挪威挪威国家电力公司 ( Statkraft )拥有和经营,目前在代沃尔河附近建造两座水力发电厂Banjë和Moglicë。预计完成后,Moglicë水电站将成为世界上海跋最高的水电站。[42]“代沃尔水电项目”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水电投资之一。[43]预计这两座发电厂将于2016年和2018年竣工。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729吉瓦时,阿尔巴尼亚的水力发电量将增长近17%。[44]
外交
[编辑]自从东欧民主化浪潮在1990年代初直卷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政府亦打破霍查时期的锁国和封闭局面,并开拓全面开放的外交方针。由1991年以来至今的阿尔巴尼亚政府一直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优先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谋求加入欧盟,寻求欧美国家对阿经济改革和政治上的支持,促进加快阿尔巴尼亚和欧洲各国实现一体化进程,并致力保障邻国科索沃的主权取得国际承认。同时阿尔巴尼亚政府亦积极参加东南欧区域合作,并努力发展和改善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发展与其他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在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总统、政府、议会等多级别的访问和接触,签订多项经贸和旅游业合作议案,外交活跃。
截至目前,阿尔巴尼亚与16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48个国际组织,1955年12月14日,阿尔巴尼亚加入联合国。1992年,阿尔巴尼亚加入伊斯兰合作组织。2009年,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2014年6月阿尔巴尼亚已成为欧盟候选国。
冷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先后与南斯拉夫、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但因为阿尔巴尼亚实行“不与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接触”的外交政策,先后断绝与南斯拉夫、苏联和中国的来往,导致阿尔巴尼亚一度陷入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局面。直到1985年以后才有所好转。
阿中关系
[编辑]1949年11月23日,阿尔巴尼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8年至1978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援助。1976年,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垮台后,霍查公开批判华国锋政府实行“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阿中关系开始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消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1983年两国开始改善关系。1991年1月,阿尔巴尼亚外交部长马利列访问北京,这是阿中交恶后第1位访华的阿尔巴尼亚官员,这意味着阿中关系正式恢复正常化,在90年代初至2000年代末两国关系一直保持友好状态。但近年阿尔巴尼亚政府把外交政策着重于发展西欧各国和美国关系,加上在科索沃外交承认问题上与中国政府有很大的分歧,以及阿尔巴尼亚先后在2009年加入北约和在2014年获接纳成为欧盟候选国,使阿中两国关系再次趋于冷淡。
阿美和阿俄(苏)关系
[编辑]1990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十届四中全会之后,阿尔巴尼亚与美国和苏联才有接触,7月与苏联复交。并于共产党倒台前的1991年3月15日与美国复交,意味着阿尔巴尼亚打破了40多年之久的仇外政策,为阿苏和阿美关系翻开新的一页。苏联解体之后,阿尔巴尼亚和俄罗斯继承关系。不过,阿尔巴尼亚政府与俄罗斯关系较差,例如在2018年阿尔巴尼亚政府响应以美国为首的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行动,而阿尔巴尼亚人对俄罗斯的观感也较为负面。
自从1990年阿尔巴尼亚民主化以来,阿尔巴尼亚政府与美国的关系大幅改善。现在双方经贸旅游教育往来频繁,美国各种文化也在阿尔巴尼亚大受欢迎。而大部分的阿尔巴尼亚人基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出兵支持科索沃战争的阿族游击队一事之后,对美国带有更强烈好感,值得一提是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更是整个世界上最亲美的两个国家,不仅政府亲美连带国民也有亲美立场,分别有80%(阿尔巴尼亚)和87%(科索沃)全国受访人口对美国政府和文化有好感或正面评价。
阿尔巴尼亚和中华民国关系
[编辑]阿尔巴尼亚与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关系
[编辑]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关系恶劣,虽然近年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两国政府和人民也就科索沃主权各持己见,并不时发生严重政治甚至是邻近科索沃北部边境领土冲突。
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的关系相当友好,由于科索沃有95%的人口为阿尔巴尼亚人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历史起源。因此几乎所有阿尔巴尼亚政府和人民都会视科索沃为祖国,即使非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者和主张与塞尔维亚和睦共处的阿尔巴尼亚人一般也会视科索沃为独立国家。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关系良好,虽然两国人民信奉的宗教信仰不尽相同(阿尔巴尼亚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而克罗地亚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不过两国民间在文化交流方面极为积极,两国政府不时会在政治、经济、旅游以至科索沃主权方面的立场达成一致的共识。
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关系一般,希腊政府坚决支持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进程,但希腊政府也特别关注在阿尔巴尼亚南部居住的希腊族群权益,在阿尔巴尼亚管治的北伊庇鲁斯地区有数万(阿尔巴尼亚人口普查)至30万(希腊人社区宣称)左右希腊人社区分布,这些希腊人社区当中有部分激进希腊人团体强调伊庇鲁斯脱离阿尔巴尼亚管治的立场,不时令两国民间关系紧张。不过到了2010年代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关系是两国于1971年建交以来最好。
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关系良好,两国在北约、欧盟等议题上合作无间。
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关系良好,两国在民间事务合作无间,尤其是教育、经济、交通等议题。
经济
[编辑]从劳动党执政时期政府推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到现在资本主义政府推行的混合经济的过渡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45]。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混合经济,它被世界银行归类为中高收入经济体。阿尔巴尼亚2016年失业率为14.7%,是所有巴尔干半岛国家中失业率排名第四位。阿尔巴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意大利、希腊、中国、西班牙、科索沃和美国。阿尔巴尼亚列克(ALL)是阿尔巴尼亚的法定货币,国际汇率大约是每1欧元兑132,51列克(固定汇率)。
地拉那和都拉斯都是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中心,地拉那也是贸易、银行、金融、交通、广告、法律服务、会计和保险的重心。主要的公路和铁路均贯穿这两大城市,并连接北部、南部、西部与东部。在阿尔巴尼亚最大规模的公司名单中,有石油TaçiOil、Albpetrol、ARMO及Kastrati,矿产AlbChrome,水泥Antea,投资BALFIN集团和技术Albtelecom、沃达丰阿尔巴尼亚及One Telecommunications等。
2012年,阿尔巴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欧盟所有成员国平均值的30%,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5%[46]。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于2010年第一季度录得经济增长的三个国家之一[47][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阿尔巴尼亚增长2.6%,2011年增长3.2%[49]。根据福布斯截至2016年12月的数据,阿尔巴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贸易平衡为-9.7%,失业率为14.7%[50]。近年来,随着政府通过财政和立法改革,开始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改善商业环境的计划,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随着国民消费回升和投资强劲,预计经济短期内将显著扩张。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3.2%,2017年为3.5%,2018年为3.8%。
改革之初的经济问题
[编辑]阿尔巴尼亚曾经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全国约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但近年其经济比重比例减少,大约只有20%左右,而且着重于旅游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全国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较高的失业率,而国内整体失业率约10%至15%左右。虽然过去的阿尔巴尼亚一直依赖农业和重工业,但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在用过时的设备及方法来耕作,这阻碍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发展。
因为共产政权倒台后起初阿尔巴尼亚国内的贫穷、贪腐、内乱问题十分严重,所以阿尔巴尼亚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曾接受了不少外国的经济援助,而主要援助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希腊、意大利及土耳其。随着国家经济持续改善、旅游业发展蓬勃、治安日益稳定,现时阿尔巴尼亚政府基本上已不再需要欧盟以外的外国经济援助。
阿尔巴尼亚全国出口产品较少,主要出口肉类、工业原材料、天然资源等,而进口主要来自邻国希腊和意大利。进口货物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经济援助和在国外工作的阿尔巴尼亚移民所带回来的收入。希腊政府也通过非正式地向阿尔巴尼亚公民贩卖希腊签证。随着国家在1990年代民主化后,阿尔巴尼亚公民亦开始有自由出入境和出国旅游或经商的权利,但为阿尔巴尼亚公民提供免签证的国家仍不多,目前已增加至122个国家为阿尔巴尼亚人提供免签证旅游待遇。正因如此,希腊和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城市都设有签证机构,一度在阿尔巴尼亚公民自由出入欧盟国家的问题上经常发生非正面冲突,现时情况已逐步改善。
社会
[编辑]医疗与健康
[编辑]阿尔巴尼亚拥有卫生部运行的普遍保健制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2000年阿尔巴尼亚已经名列世界前55位最佳医疗服务表现。虽然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后的数年医疗服务和制度曾一度陷入崩溃状态,但是自2000年以来至今医疗服务和制度一直在改革和完善化。[51]在2000年阿尔巴尼亚共有51家医院,其中包括军医和专科设施。最常见的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癌性疾病。人口和健康调查于2009年4月完成了一项调查,详细介绍了阿尔巴尼亚的各种卫生统计资料,包括男性变性手术、堕胎和其他方面。[52]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创伤、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目前阿尔巴尼亚已经成功地铲除了疟疾等疾病。
现时阿尔巴尼亚预期寿命估计为77.8岁(男性为75.1岁,女性为80.7岁),排名第37名,超过一些欧盟国家,包括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家。[53]阿尔巴尼亚的婴儿死亡率估计在2015年每千活产死亡12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阿尔巴尼亚的肥胖率属于欧洲中等水平,与德国差不多,可能由于地中海饮食的习惯有关,不过近年阿尔巴尼亚肥胖率正在加速上升。[54][55]
军事
[编辑]阿尔巴尼亚军事部门(阿尔巴尼亚语:Forcat e Armatosura të Shqipërisë,简称FASH)是阿尔巴尼亚自1912年独立之后组织的的正规军事部门,其最高指挥为阿尔巴尼亚总参谋部,总参谋部之下则是陆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后勤部以及训练和教学部。
而在2009年加入北约后,阿尔巴尼亚的军事部门会参加北约定期举办的军演和常规训练。
-
手持56-1式进行训练的阿尔巴尼亚陆军士兵
-
2005出兵伊拉克支援美国
-
阿尔巴尼亚陆军
-
与北约军演
-
BO-105直升机
人口
[编辑]阿尔巴尼亚2023年1月的总人口约为2,761,785,该国人口正进入显著下降阶段,最近连续3年(2020至2022年)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更是以超过1%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西化观念/经济考虑驱使愈来愈少阿尔巴尼亚父母生育和更多年青一代出国到西欧美国打工生活有关;其中阿尔巴尼亚出生率处于世界极低水平,该国出生率与大部分东欧巴尔干国家以及韩国和台湾等东亚国家看齐,2024年阿尔巴尼亚总和生育率只有1.21,达到人口急速下降的警戒线(为1.5)范围。[56][57]上次人口普查是在2023年进行的。[58]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权在1990年代初瓦解,伴随着大规模的阿尔巴尼亚人移民出境。外来移民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执政时期被彻底禁止,而国内移民相当有限,因此这是一个新现象。从1991年到2004年,约有90万人从阿尔巴尼亚迁出,其中约60万人在希腊定居。[59]移民极大地影响了阿尔巴尼亚的国内人口分布。人口在该国10个州县减少只有2个州县增加,即地拉那和都拉斯两个州县。根据统计局在2015年1月1日,阿尔巴尼亚人口有2,893,005,到了2023年人口跌至只有2,761,785,仅仅8年间阿尔巴尼亚跌幅达4.54%。[60]
种族问题是一个棘手的话题,有待讨论。官方统计显示,该国主要民族为阿尔巴尼亚人,占97%以上,而少数民族(如阿尔巴尼亚的希腊人、阿尔巴尼亚的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的黑山人、阿尔巴尼亚的罗姆人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阿罗马人)经常对此官方数字提出异议(当中又以希腊人和马其顿人为主),认为该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应较高。根据有争议的2011年人口普查,所属族群:阿尔巴尼亚人为2,312,356人(占总数的82.6%)、希腊人为 24,243人(0.9%)、马其顿人为5,512人(0.2%)、黑山人为366人(0.01%)、阿罗马人为8,266人(0.30%)、罗姆人为8,301人(0.3%)巴尔干埃及人为3,368人(0.1%)、其他种族为2,644人(0.1%)、没有透露为390,938人(14.0%)、不相关为44,144人(1.6%)。[3]关于具体人口普查的数据,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咨询委员会指出,应当极为谨慎地看待人口普查结果,并呼吁当局不要完全依靠普查期间收集的关于确定其保护少数民族政策的国籍数据。[61]
阿尔巴尼亚承认三个国内少数民族,包括希腊人、马其顿人及黑山人,以及两个文化少数民族:阿罗马人和罗姆人。[62]其他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是保加利亚人、戈兰人、塞尔维亚人、巴尔干埃及人、波士尼亚人及犹太人。对于希腊人团体来说,很难知道阿尔巴尼亚有多少希腊人,希腊政府一般认为,阿尔巴尼亚大约有30万希腊人居住,但是大多数西方国家估计大约在20万。[63][64][65][66][67]阿尔巴尼亚政府推算只有24243人。"[68]CIA世界概况估计希腊少数民族比例占0.9%[69],美国国务院对希腊人的推算比例为1.17%,其他少数民族比例则为0.23%。[70]然而,由于衡量受到希腊人抵制的影响,后者质疑希腊少数民族数据的有效性。[71]
语言
[编辑]阿尔巴尼亚语是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它的标准口语和书面形式是从两种主要方言-盖格方言(Gheg)和托斯克方言进行修订和合并,尽管它更多地基于托斯克方言。什昆宾河是两种方言之间的粗略分界线。希腊语的方言保留现在在标准现代希腊语中丢失的特征,在希腊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使用。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使用的其他语言包括阿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波士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古拉尼语及罗马尼亚语。[72]马其顿语是东阿尔巴尼亚Pustec市的官方语言。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2,765,610人或98.767%的人口宣称阿尔巴尼亚语为母语(“母语被定义为儿童时期在家中使用的第一语言或主要语言”)。[3]
希腊语是该国第二大口语,有0.5%至3%的人口将其称为第一语言,[73][74][75]三分之二的阿尔巴尼亚家庭至少有一名会员讲希腊语,其中大多数是在后共产主义时代(1992年至今)因私立学校或移民到希腊而学习的。[75]在南方小的指定“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希腊语的教学在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时期被禁止。[76]截至2003年,希腊在阿尔巴尼亚和地拉那的一所私立学校提供100多所私人补习中心,这是希腊境外的第一所私立补习中心。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减少。致力于希腊少数民族的学校给教师带来了麻烦。[77]由于与邻国希腊的文化和经济联系,希腊语在该国南部占很大比例。[78]在阿尔巴尼亚政府统计机构Instat进行的2017年研究中,25-64岁的39.9%的阿尔巴尼亚人能够使用至少一种外语,其中能说英语的阿尔巴尼亚人为40.0%;其次是意大利语,占27.8%;希腊语为22.9%。[79]在年龄25岁或以下的阿尔巴尼亚年轻人中,英语,德语和土耳其语在2000年之后的兴趣不断增加。意大利语和法国语的兴趣稳定,而希腊语失去了大部分兴趣。 趋势与文化和经济因素有关。[80]
近年来,年轻人对德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中的一些人去德国学习或参加各种经历。阿尔巴尼亚和德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帮助两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文化。[81]由于与土耳其的经济关系急剧增加,人们对土耳其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年轻人对土耳其语的学习兴趣每年都在增长。受到土耳其投资的经济重要性和两国共同价值观所吸引的年轻人,可以从大学的文化和学术合作中获益。[82]2011年,土耳其人拥有的Epoka大学授以土耳其语、英语及法语,被选为阿尔巴尼亚最好的外语和外国大学。[83]
教育
[编辑]在199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之后,宣布将义务教育计划从8年扩展到10年的重组计划。1992年,阿尔巴尼亚的1997年阿尔巴尼亚危机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公共秩序崩溃,使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陷入混乱。教科书和用品的广泛破坏和极度短缺对学校运作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促使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提供物质援助。1990年代末,许多学校开始重建,以改善学生学习的条件。大部分改善发生在该国较大的城市,特别是在地拉那,都拉斯和斯库台。
在阿尔巴尼亚推行民主化改革政策之后,新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完全废除共产主义的教育模式,并逐渐采用欧盟和美国教育模式,使阿尔巴尼亚新一代能够接受21世纪的西方教育。经过30年的教育改革,阿尔巴尼亚的幼稚园和小学入学率较其他中东欧国家更高,但相比西欧国家来说仍有进步空间。
阿尔巴尼亚的所有教育计划由教育部及市政当局负责管理。教育系统资金主要由政府公帑提供,一共分为三个阶级,包括小学教育(arsimifillorë)、中学教育(arsimi imesëm)和高等教育(arsimiuniversitarë)。学年年期的长度与美国相似,一般从9月或10月开学,到6月或7月结束,其余的2至3个月为暑假。阿尔巴尼亚语是所有公立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小学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为义务教育,小学九年级学生必须通过毕业考试,合格的学生方能继续升学。中学提供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为学生应付Matura高级程度考试做好准备,让他们提供取得他们的文凭毕业证书的机会,取得文凭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入读高等教育和大学课程。虽然阿尔巴尼亚政府实行2007年“高等教育法”的博洛尼亚模式,但这些机构可以是公立或私立的,可以根据高等教育法提供一,二,三级的高等教育。
阿尔巴尼亚的预计毕业年龄为16岁,在世界排名第25位。阿尔巴尼亚全国识字率,男性为99%,女性为98.3%,男女平均为98.7%。
文化
[编辑]总论
[编辑]阿尔巴尼亚是一个文化共融的国家,融合了伊斯兰和西方的文化,包括了历史上的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文化,同时也包括了现代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乃至阿尔巴尼亚传统与当代流行文化。在2000年代之前的阿尔巴尼亚的是一个保守、封闭及文化单一的国家,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盛行霍查主义和男尊女卑的国家。不过至从2000年代中后期起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开始走向性别平等和西化。2017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阿尔巴尼亚得分为0.728分,全球排名第38名,反映现时阿尔巴尼亚社会已变成男女平等的局面。
另外近年阿尔巴尼亚的社会支持同性恋的比率也如支持性别平等般逐年增加,在2018年同性恋平权网站发布的全球报告中,有56%的阿尔巴尼亚人支持同性恋行为,且有33%的阿尔巴尼亚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而现任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亦表态支持保障同性恋权利。
民间传统
[编辑]阿尔巴尼亚音乐是阿尔巴尼亚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继续在阿尔巴尼亚音乐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它可以分为北部Gheg、南部Lab及Tosk进行的两个文化体系组别。北部和南部的传统音乐以及北部复杂的音调和南部的松弛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许多歌曲是关于阿尔巴尼亚历克史的事件,包括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和有关荣誉、招待、背叛和复仇的传统主题。阿尔巴尼亚民间音乐的第一个汇编是由巴黎两位Himariot音乐家NeçoMuka和KoçoÇakali在他们对这首歌曲Diva Tefta TashkoKoço。这三位艺术家记录了这几年来录制的几首歌曲,这最终导致了阿尔巴尼亚传统音乐曲目Himariot Isopoly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记录当中的世界文化遗产。[85]
现代阿尔巴尼亚的流行音乐和艺术家如芮塔·欧拉、杜娃·黎波、碧碧·蕾克莎、埃尔莫利拉·亚霍、英瓦·穆拉及艾拉·斯特菲,[86]他们的音乐已经获得国际认可。斯波拉诺埃尔莫利拉·亚霍被经济学家描述为世界上最受好评的女高音。[87]阿尔巴尼亚国际歌剧演唱家萨里尔·皮尔古(阿尔巴尼亚语:Saimir Pirgu)是一位得到广泛认可的音乐家,他来自艾巴申。他被提名为2017年格莱美奖得奖者。[88]
阿尔巴尼亚的每个文化和地理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材料、颜色、形状、细节及形式的服装。[89]目前,民族服饰经常与特殊活动和庆典有关,主要集中在民族节日,宗教节日,婚礼,舞蹈团体等。一些保守的男女长者,主要来自北部和南部一些郊区,在日常生活中会穿着传统阿尔巴尼亚民族服装。服装主要由当地农畜产品如皮革、羊毛、亚麻、大麻纤维、丝绸制成。如今,传统的纺织品仍然以非常协调的古代图案绣制而成。
文学
[编辑]阿尔巴尼亚语由印欧语系系列组成。该语言被认为是印欧语系中的语言隔离。唯一幸存的印欧语分支的其他语言是亚美尼亚语和希腊语。它在1854年由德国语言学家弗兰茨·博普证明是印欧语。阿尔巴尼亚语经常被认为与伊利里亚语有关,伊利里亚语于古典时期在巴尔干地区使用的语言。学者们争辩说阿尔巴尼亚人来自伊利里亚人[90]而另一些人[91]声称它来自Daco-色雷斯人。(然而,伊利里亚语和色雷斯语可能是密切相关的语言;参见Thraco-Illyrian。)
文化复兴首先表现在教会文本和出版物领域阿尔巴尼亚语的发展,主要是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天主教地区,而且东正教。阿尔巴尼亚在南部,当神职人员Gjon Buzuku将阿尔巴尼亚语天主教礼仪纳入阿尔巴尼亚语时,新教改革激发了对当地语言和文学传统发展的希望,试图为阿尔巴尼亚语作出改革的马丁·路德为德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翻译。由Gjon Buzuku撰写的Meshari(The Missal)于1555年出版,被认为是中世纪第一部阿尔巴尼亚文学作品之一。语言的精确程度和稳定的拼写法必须是早期传统的阿尔巴尼亚语写作的结果,这一传统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然而,在Buzuku之前存在一些支离破碎的证据,这表明阿尔巴尼亚语至少是在14世纪写成的。
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1332年,来自Antivari的法国多米尼加Guillelmus Adae,Archbishop的拉丁文报告,他写道阿尔巴尼亚人在他们的书中使用了拉丁字母,尽管他们的语言与拉丁语完全不同。其他重要的例子包括:洗礼公式(Unte paghesont premenit Atit et Birit et spertit senit)自1462年起,由阿尔巴尼亚人在都拉斯主教的拉丁文中写成,PalEngjëlli;阿尔巴尼亚语的阿尔巴尼亚语单词1497由阿尔巴尼亚人经过的阿尔巴尼亚语,以及马太福音的15世纪圣经片段使用阿尔巴尼亚语,但以希腊字母书写。
这几个世纪以来的阿尔巴尼亚著作不应仅仅是宗教文本,而是历史编年史。人道主义者Marin Barleti提到了他们,他们在1504年的书《Shkodra之围》(Rrethimi i Shkodrës)证实了他的叶子通过用人们的语言(vernacula lingua)写的这些编年史以及他著名的斯坎德培的传记。“斯坎德培历史”仍然是斯坎德培研究的基础,被认为是阿尔巴尼亚文化宝藏,对阿尔巴尼亚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16和17世纪,由LekëMatrënga创作的1592年的教义(基督教徒教诲)(mmbësuamekrishterë)(基督教教义),(Doktrinaekrishterë)(基督徒)教义)1618年和(Rituale romanum)1621年PjetërBudi,原始阿尔巴尼亚人散文和诗歌的第一作者,道歉为乔治卡斯特里奥特(1636)Frang Bardhi,PjetërBogdani也发表了一本字典和民间传说创作,神学 - 哲学条约Cuneus Prophetarum(The Prop of Prophets)(1685),阿尔巴尼亚人中世纪最普遍的人格,以阿尔巴尼亚语出版。20世纪和21世纪最著名的阿尔巴尼亚作家可能是伊斯梅尔·卡塔尔莱,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讽刺和批判专制社会,其中一些出版之后在霍查统治阿尔巴尼亚期间曾一度遭封禁,他多次被提及为文学诺贝尔奖的可能得奖者。
电影院
[编辑]阿尔巴尼亚电影在20世纪开始流行,当时斯库台和科尔察的城市展出了外国电影和纪录片。[93]第一个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公开演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标题,Paddy the Reliable是一个滑稽的故事。
最初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主要是纪录片;第一个是关于莫纳斯提尔大会在1908年批准阿尔巴尼亚语字母。在共产政权时期,后来被称为Kinostudio Shqipëria e Re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学院在苏联援助下成立,专注于主要是对战时斗争的宣传。共产党政府于1952年创立Kinostudio Shqipëria e Re。随后是第一部阿尔巴尼亚史诗电影《The Great Warrior Skanderbeg》,与苏联艺术家合作,记录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生活和战斗。该片获得1954年康城电影节国际奖。
到了1990年,阿尔巴尼亚已经制作了大约200部电影,阿尔巴尼亚有超过450部电影院。随着20世纪90年代共产主义政权崩溃后的经济转型,Kinostudio被打破并私有化。一个新的国家电影摄影中心成立,而城市建立了现代电影院,主要是美国电影。地拉那国际电影节成立于2003年,已成为该国和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最大电影节。都拉斯举办国际电影都拉斯电影节,这是该国第二大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底或9月初在都拉斯露天竞技场举行。
值得注意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导演包括Andamion Murataj、BesimSahatçiu、Xhanfize Keko、DhimitërAnagnosti、KujtimÇashku、Luljeta Hoxha、Saim Kokona、Saimir Kumbaro、Kristaq Mitro、Leon Qafzezi以及Gjergj Xhuvani。阿尔巴尼亚的著名演员包括Nik Xhelilaj、Klement Tinaj、Masiela Lusha、Blerim Destani、AleksandërMoisiu、Tinka Kurti、Pjetër Malota、SandërProsi以及Margarita Xhepa。
阿尔巴尼亚侨民有国际知名演员,例如阿尔巴尼亚裔美国人的Eliza Dushku、Jim及John Belushi;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Bekim Fehmiu和Arta Dobroshi;土耳其阿尔巴尼亚人的Barish Arduç。
习俗
[编辑]阿尔巴尼亚人以友善、礼貌、好客见称,一般都会十分主动向别人打招呼、问好和握手,有需要时会协助对方解决问题,即使是面对外国游客时做法也是一样。另外阿尔巴尼亚人也讲究家庭和友谊观念,男女地位相对平等。值得一提是阿尔巴尼亚日常人与人之间的非语言沟通中的点头是代表不是(no)的意思而摇头是代表是(yes)的意思。
社会主义时期的流行文化
[编辑]阿尔巴尼亚革命电影曾经在中国产生一定影响。著名电影如《广阔的地平线》《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战斗的早晨》《勇敢的人们》《脚印》《伏击战》《海岸风雷》《在平凡的岗位上》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在霍查统治期间,由于担心苏联、美国、希腊、意大利、南斯拉夫入侵阿尔巴尼亚,在全国各地修建超过75万个地堡。时至今日,阿尔巴尼亚各地都有地堡分布,故阿尔巴尼亚被称为“地堡王国”。由于现今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和人民不喜欢象征着霍查和劳动党政权的地堡,加上拆除地堡过程十分困难和成本高,因此近年部分阿尔巴尼亚的地堡已改变用途,例如青年旅舎、博物馆、餐厅、咖啡馆甚至露宿者的收容中心等。
建筑
[编辑]由于历史悠久,阿尔巴尼亚拥有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地标。从古代古典到现代,国内主要城市已经从城堡内部发展到包括住宅,宗教和商业结构,不断地重新设计城市广场,建筑技术的进化。
现时阿尔巴尼亚著名的建筑风格包括科尔察中的历史主义和新艺术,而且现代意大利风格也存在于斯库台、发罗拉、萨兰达及都拉斯。其他城市通过各种文化或经济影响获得了当今阿尔巴尼亚独特的外观。由于拜占庭帝国的长期统治,阿尔巴尼亚拥有许多拜占庭式建筑的教堂、城堡和修道院。阿尔巴尼亚还拥有五百年来奥斯曼统治的许多幸存的纪念碑。在十九世纪,阿尔巴尼亚的城镇经历了由匈牙利和意大利建筑师的城市转型,让他们看起来像欧洲城市。在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时期,修建了许多社会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宽阔的道路和工厂,重新设计了城市广场,并拆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
自从1990年代阿尔巴尼亚推行民主化及推行资本主义之后,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开始实行雄心勃勃的去共化运动,大规模地拆除及改建前共产政权大量建筑,例如将不少地堡改造为政治犯纪念馆、咖啡厅、餐厅、流浪动物收容所、酒店等用途,以及拆除对恩维尔霍查所有个人崇拜物件,令阿尔巴尼亚摆脱前共产阴霾;将前共产政权拆除的各种宗教场所重新建立,包括天主教、犹太教及东正教堂和清真寺都能够为阿尔巴尼亚各派教徒提供各类祈祷/礼拜/宗教活动等服务,这使阿尔巴尼亚赢得全球首20名宗教最包容国家美誉;将日久失修的楼宇翻新使它们成为欧式美式或具有阿尔巴尼亚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目的是把阿尔巴尼亚打造成为一个包容新旧以及其他西方文化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拥有两个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包括萨兰达南部布特林特的古代遗迹,以及中世纪的培拉特和吉罗卡斯特历史中心。[94][95]以及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欧洲其他地区古山毛榉森林和奥赫里德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此外,下塞尔塞皇家陵墓、阿波罗尼亚、巴什托维堡垒、都拉斯露天竞技场已列入暂定名单。
艺术
[编辑]阿尔巴尼亚的视觉艺术传统是由在其领土上蓬勃发展的许多文化所塑造的。拜占廷和奥斯曼帝国分别在阿尔巴尼亚统治接近五个世纪,极大地影响了该国的艺术和艺术形式。在阿尔巴尼亚于1478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之后,奥斯曼文化影响了镶嵌和湿壁画等艺术形式的流行,直到1912年11月28日的阿尔巴尼亚独立宣言以后才出现真正的艺术变化。
从古代到中世纪的马赛克和湿壁画之后,第一批画作是出自于拜占庭的传统。阿尔巴尼亚最早的画作可追溯到13世纪后期,并普遍估计他们的艺术高峰在18世纪达到了。阿尔巴尼亚的肖像艺术最突出的代表是Onufri和David Selenica。 培拉特,科尔察和地拉那的博物馆收藏着很多收藏品。
奥斯曼帝国统治结束时,阿尔巴尼亚人的画作大多局限于民间艺术和华丽的清真寺。[96]20世纪上半叶阿尔巴尼亚的绘画和雕塑文化艺术兴起,在20世纪的30年代和40年代达到了一个温和的高峰,当时第一次举办国家级的艺术展览。[96]现代的阿尔巴尼亚艺术品捕捉到阿尔巴尼亚人的日常奋斗细节,然而新艺术家正在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传达这一信息。阿尔巴尼亚艺术家继续推动阿尔巴尼亚艺术发展,而他们的艺术内容仍然是阿尔巴尼亚独特的。虽然在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后现代主义最近被介绍,有一些艺术家和作品在国际知名。其中最著名的阿尔巴尼亚后现代主义者被认为是阿里萨拉、西斯莱杰哈法及赫利顿吉杰吉。
旅游
[编辑]近年随着阿尔巴尼亚政局趋于稳定及国家对外完全开放,加上阿尔巴尼亚一直融合了不少古希腊、古罗马、保加利亚文明,驱使到访阿尔巴尼亚的外国游客数目也明显地增加,近年来(自2021年开始)多了很多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及美国游客到访阿尔巴尼亚旅游,主要原因包括物价较大部分欧洲国家便宜、拥有不少历史古迹遗产、高山与海岸美景近在眼前等。现在的阿尔巴尼亚政府也积极开拓阿尔巴尼亚本地的历史古迹、宗教、文化导赏团,以及沿亚得利亚海、爱奥尼亚海一带海滩城市景点度假团,而当中阿尔巴尼亚众多旅游景点之中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分别有获得千窗之城美誉的培拉特白色小屋和位于首都地拉那南部近郊的彼德雷拉城堡。
阿尔巴尼亚国家旅游局网址:[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宗教
[编辑]从公元1世纪开始,阿尔巴尼亚人主要为基督徒。后来自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起,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口开始在整个阿尔巴尼亚占多数,但基督徒在阿尔巴尼亚部分地区则仍然占多数。
到了近现代,所有宗教信仰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统治中后期遭到官方查禁,当时阿尔巴尼亚宣称其为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无神论国家。1990年11月,虽然还没有修改宪法,但开始允许个人举行宗教仪式。
现今,阿尔巴尼亚境内重新容许宗教自由。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阿尔巴尼亚有58%的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2%的伊斯兰教苏菲派拜克塔什教团信徒,10%的罗马天主教徒,7%的东正教徒,0.2%其他派系基督宗教,5.5%其他宗教,14%不确定,无神论仅占2.5%,是欧洲伊斯兰教占多数的世俗国家之一,另一个为邻国科索沃。然而,根据201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的调查,62.7%的阿尔巴尼亚人不信仰宗教。37.3%的阿尔巴尼亚人信仰一种宗教。这37.3%阿尔巴尼亚人中的52.06%为穆斯林,13.82%为天主教徒,13.08为东正教徒,7.5%为拜克塔什教团成员,4.03%为无神论者,1.74%为新教基督徒。其余的拒绝回答或有其他信仰。[97]
2011年宗教普查漏洞
[编辑]2011年的宗教普查引起了有关阿尔巴尼亚宗教成分的争议。其原因是普查人员未能够与南部大量东正教社群取得联系。[98][99][100][101]只有34%的阿尔巴尼亚正教基督徒被普查人员联系过。[102]此外,普查人员有时在没有受调查人见证的情况下径自随意填写了其宗教信仰并在调查问卷上违规地使用铅笔填写。[103]有时,整个社群声称完全没有被联系过。有计70%的被调查者拒绝在列出的宗教列表上选择自己的信仰。[104]阿尔巴尼亚正教会[105]与苏菲派拜克塔什教团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质疑与抗议。[106]
媒体
[编辑]报章
[编辑]阿尔巴尼亚全国各种报刊约160种,其中主要有《当代报》,发行量约2万份;社会党党报《人民之声报》,发行量约1万份;民主党党报《民主复兴报》,发行量约1万份;其它报刊还有《世纪报》、《共和报》、《阿尔巴尼亚报》、《经济报》、《克兰杂志》等。
广播电视
[编辑]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是阿尔巴尼亚的官方广播电视台,于1938年在首都地拉那建立。目前拥有至少三个电视频道和三个广播频道。国际电视频道从1993年起播出。其下属的广播电台使用“地拉那广播电台”(Radio Tirana)的呼号,地拉那广播电台第三台采用阿尔巴尼亚语和其他七种语言,通过中波和短波向世界各地播放。另外自从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倒台后,阿尔巴尼亚国内亦容许民间和私营的电视台营运(例如KLAN、Top Channel、Report Tv等),为国民提供更多元化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在阿尔巴尼亚境内设立短波发射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中继站,昔日冷战共产时期该发射台除了转播地拉那广播电台之外,还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尔巴尼亚语广播,主要是宣传霍查和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路线革命。目前该发射台为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所有,负责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
交通
[编辑]长途巴士
[编辑]阿尔巴尼亚多个大城市设有长途巴士服务,首都地拉那拥有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乡镇的巴士服务,服务范围一般涵盖全国各地和邻国的科索沃、黑山、希腊、北马其顿,甚至提供了德国、意大利、瑞士等西欧国家。国内巴士毋须提前购票但跨国巴士则要提前最少1日到地拉那国际巴士售票处购票,并于出发日上车时将车票交给巴士服务员。
小巴
[编辑]因为小巴载客量少和便捷,普遍应用于由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到近郊地区和较小规模的城市(例如培拉特)接驳交通工具,但收费较巴士昂贵一些。
计程车
[编辑]green taxi提供网上预约的士服务,只需要提前在Whatsapp与客服说明上车地点位置便何,收费价钱较街上其他的士合理。
火车
[编辑]阿尔巴尼亚火车服务一般用作货物运输,亦有提供载客服务。但阿尔巴尼亚并没有连结邻国马其顿或者希腊的铁路。因为缺乏现代化火车运行,火车行驶速度相较巴士小巴等交通工具来说非常缓慢(甚至较科索沃火车慢一半车速),列车的行驶速度一般只有每小时30至50公里,曾经沦为外国游客体验品。目前绝大部分铁路线因少人选搭已经废弃不再使用,只有地拉那至都拉斯的路线会更换时速达120公里的列车和更换新路轨。
航空
[编辑]国际机场
- 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
- 库克斯机场(季节性)
- 发罗拉国际机场(兴建中)
国内机场
军用机场
渡轮
[编辑]阿尔巴尼亚的渡轮服务以跨境渡轮为主,较少提供国内渡轮服务。
体育
[编辑]奥运会
[编辑]阿尔巴尼亚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是1972年西德的慕尼黑奥运会。因为冷战政治格局的因素,之后阿尔巴尼亚曾经缺席4届奥运会,曾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共产主义国家一起抵制美国的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8年因为极左政策与朝鲜一起抵制韩国的汉城奥运会。1992年冷战结束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垮台后,第一次参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此后阿尔巴尼亚无一缺席。
阿尔巴尼亚直至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为止都没有获得过任何奥运奖牌,也没有能与他国竞争奖牌的优势体育项目。不过于2024年巴黎奥运阿尔巴尼亚奥运代表团体终于在摔跤项目赢得2面絧牌,尽管为阿尔巴尼亚获取奖牌的运动员都不是纯正阿尔巴尼亚民族(皆为车臣与阿尔巴尼亚混血儿)。
足球
[编辑]阿尔巴尼亚国家足球队昔日一直是欧洲的鱼腩球队之一。不过在2015年欧洲国家杯外围资格赛上,阿尔巴尼亚先后击败同组的“死敌”球队塞尔维亚以及来自高加索国家的亚美尼亚,以外围资格赛第2名的成绩历史性成功打入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周分组赛第1轮。随后,尽管先后败给世界足球劲旅瑞士和欧国杯东道主的法国,但阿尔巴尼亚最终仍成功击败同组的罗马尼亚直取3分。球员和教练结束所有赛事回国后,受到国民的英雄式欢迎,他们也获得了巨额奖金,同时球员的名字也永远刻在阿尔巴尼亚最大规模的足球场上。其后于2024年阿尔巴尼亚再次成功以小组第1名,力压捷克和波兰顺利打入欧国杯决赛周分组赛。
相册
[编辑]-
QemalStafa体育场
-
Radhima海滩
-
排屋
-
小学生
-
培拉特州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Albania. [2024-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3).
- ^ Demographic indicators, Q4 - 2021 (PDF).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10).
- ^ 3.0 3.1 3.2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2011. INSTAT (Albanian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 ^ 4.0 4.1 4.2 4.3 Alban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英语).
- ^ Income Gini coefficient. World Bank. UNDP.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3).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 ^ Rural poverty in Albania.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 ^ Albania Poverty and wealth, Information about Poverty and wealth in Albania.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UNDP Albania Practice Area - Poverty Reduc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6-13.
-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歐盟: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入歐談判或於2019年6月開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18-06-27 [201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中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阿爾巴尼亞概況.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Madrugearu A, Gordon M. The wars of the Balkan Peninsula.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 p. 146.
- ^ Template:Barrington
- ^ The Illyrians by J. J. Wilkes, 1992, ISBN 978-0-631-19807-9, page 279,"We cannot be certain that the Arbanon of Anna Comnena is the same as Albanopolis of the Albani, a place located on the map of Ptolemy (3.12)"
- ^ Robert Elsei. The Albanian lexicon of Dion Von Kirkman. Earliest referenc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Albanian language, pp. 113–122.
- ^ pinocacozza.it. pinocacozza.it. [23 Nov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December 2019).
- ^ Casanova. Radio-Arberesh.eu. Radio-Arberesh. [13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pril 2010).
- ^ 18.0 18.1 Matasović, Ranko. A Grammatical Sketch of Albanian for Students of Indo European (PDF). Zagreb. 2019: 39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9-09).
- ^ Lloshi, Xhevat. Albanian. Hinrichs, Uwe; Büttner, Uwe (编). Handbuch der Südosteuropa-Linguistik.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1999: 277 [2022-04-24]. ISBN 97834470393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 ^ Kristo Frasheri. History of Albania (A Brief Overview). Tirana, 1964.
- ^ Lloshi, Xhevat. The Albanian Languag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9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9 July 2011).
- ^ Ian Kershew著、林华译.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2月: 202. ISBN 978-7-5086-8300-3.
- ^ 1997年3月28日 阿尔巴尼亚发生骚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2003.03.28
-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in Alban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5-24.
-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in Albania. reformaterritoriale.al.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英语).
- ^ Ndarja administrative, njësitë vendore në lagje dhe fshatra.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 ^ Ndarja e re, mbeten 28 bashki, shkrihen komunat – Shekulli Online.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3日).
- ^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epublic of Albania, 2000 (PDF). [2010-08-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9-20).
- ^ Ndarja e re, mbeten 28 bashki, shkrihen komunat | Shekulli Online. Shekulli.com.al. 2014-01-10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3日).
- ^ Reforma Territoriale – KRYESORE. Reformaterritoriale.al.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4).
- ^ Eftimi, R. SOME CONSIDERATIONS ON SEAWATER-FRESHWATER RELATIONSHIP IN ALBANIAN COASTAL AREA (PDF). ITA Consult.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04).
- ^ TREGUES SIPAS QARQEVE INDICATORS BY PREFECTURES (PDF). [2011-07-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4).
- ^ Bolevich, Maria. Largest lake in southern Europe under threat from "eco-resort". newscientist.com. 2017-01-03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英语).
- ^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Ohrid region. whc.unesco.org: UNESCO.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1) (英语).
Situated on the shores of Lake Ohrid, the town of Ohrid is one of the oldest human settlements in Europe; Lake Ohrid is a superlative natural phenomenon, providing refuge for numerous endemic and relict freshwater species of flora and fauna dating from the tertiary period. As a deep and ancient lake of tectonic origin, Lake Ohrid has existed continuously for approximately two to three million years.
- ^ Lake Ohrid; Invest in Macedonia – Agency for Foreign Investments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InvestInMacedonia.com.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4日).
- ^ Tiparet e pergjithshme te klimes. Qendrim.forumotion.net. 2009-12-20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30).
- ^ Twenty-first Century Glaciers and Climate in the Prokletije Mountains, Albania Journal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Publisher Institute of 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SSN 1523-0430 (Print) 1938–4246 (Online) Issue Volume 41, Number 4 / November 2009 DOI 10.1657/1938-4246-41.4.455 Pages 455–459 Online Date: 30 November 2009. Instaar.metapress.com. 2009-11-30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7日).
- ^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hydroelectric sources (% of total).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 ^ Ministry of Infrastructure and Energy of Albania. Albania Renewable Energy Progress Reports 2014–2015 (PDF). energy-community.org: 2.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9) (英语).
- ^ Albania, Croatia plan nuclear power plant. Balkaninsight.com.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8).
- ^ Enel Albanian Joint Venture Introduces Coal In Albania's Power Mix, Business Monitor Online, 24 February 2009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2-19.
- ^ Devoll Hydropower Project. Power Technology. [2015-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Project Schem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 ^ Devoll hydropower project overview.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 ^ Albania. World Diplomacy.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 ^ GDP per capita in 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s in 2012 (PDF). Eurostat. [2013-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2月27日).
- ^ Business: Albania, Cyprus register economic growth SEtime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将阿尔巴尼亚和巴拿马列入长期投资名单,Propertywir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9 October 2010. Albania and the IM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Instituti i Statistikave (PDF). Instituti i Statistikave – Tiranë. [2016-05-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12月20日).
- ^ Albania-prel.pmd (PDF). [2009-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12-27).
- ^ Albania DHS Surveys. measuredhs.com. [2014-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6).
- ^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3).
- ^ The World Is Getting Fatter and No One Knows How to Stop It. bloomberg.com. 2016-04-06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英语).
- ^ Living Smart, the Mediterranean Way of Being Albanian. agroweb.org. 2017-05-01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英语).
- ^ Albania: People,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Retrieved on 6 April 2012
- ^ Women, Men and shefit's in Albania 2006, Instat, Tirana, 200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3-21.
- ^ Kosta Barjarba. 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Albania: Synergies and Interdependencies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1-14).
- ^ "Albania: Looking Beyond Bord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 ^ Population of Albania 1 January 2016. Republic of Albania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3日).
- ^ Third Opinion on Albania adopted on 23 November 2011.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2017-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 ^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World Directory of Minoritie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 Albania : Overview. UNHCR. 2005-05-11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6).
- ^ RFE/RL Research Report: Weekly Analyses from the RFE/RL Research Institute.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Incorporated. 1993 [201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4).
Albanian officials alleged that the priest was promoting irredentist sentiments among Albania's Greek minority – estimated at between 60,000 and 300,000.
- ^ Robert Bideleux; Ian Jeffries. The Balkans: A Post-Communist History. Routledge. 2006-11-15: 49 [2013-09-06]. ISBN 978-0-203-969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The Albanian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re were only 60,000, based on the biased 1989 census, whereas the Greek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re were upwards of 300,000. Most Western estimates were around the 200,000 mark ...
- ^ Sabrina P. Ramet. Nihil Obstat: Religion, Politics, and Social Change in East-Central Europe and Russia.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22 [2013-09-06]. ISBN 978-0-8223-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that between 250,000 and 300,000 Orthodox Greeks reside in Albania
- ^ Ian Jeffries. Eastern Europe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Guide to the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Routledge. 2002: 69 [2013-09-06]. ISBN 978-0-415-236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how many ethnic Greeks there are in Albania. The Greek government, it is typically claimed, says that there are around 300,000 ethnic Greeks in Albania, but most Western estimates are around the 200,000 mark.
- ^ Europa Publications. The Europa World Year Book 2008. Taylor & Francis. 2008-06-24 [2012-12-22]. ISBN 978-1-85743-4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4).
... and Greece formally annulled claims to North Epirus (southern Albania), where there is a sizeable Greek minority. ... strained by concerns relating to the treatment of ethnic Greeks residing in Albania (numbering an estimated 300,000) ...
- ^ Census 2011 Data: Resident population by ethnic and cultural affiliation.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of Republic of Albania. [2014-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 ^ Albania. CIA. [2014-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 ^ Albani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4-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 ^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for 2014: Albania (PDF). www.state.gov.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5. [2015-1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1).
Ethnic Greek minority groups had encouraged their members to boycott the census, affecting measurements of the Greek ethnic minority and membership in the Greek Orthodox Church.
- ^ Languages of Albania. [201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3).
- ^ What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Albania. worldatlas.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The Second Most Spoken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Kathimerini. [201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9).
.5% speak it as first language.
- ^ 75.0 75.1 The Greek language is widely spoken in Albania (H Ελληνική γλώσσα γίνεται καθομιλουμένη στην Αλβανία). Kathimerini. [201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 Bugajski, Janusz. Ethnic politics in Eastern Europe : a guide to nationality policies, organizations, and parties With a new postscript. Armonk, N.Y.: M.E. Sharpe. 1995: 268 [2018-08-22]. ISBN 9781563242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The stalinist regime of Enver Hoxha imposed a ruthless dictatorship in the country the lasted with little respite...
- ^ Përqëndrimi shkollave të minoritetit dhe kundërshtitë e saj. DW. 2010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 Nitsiakos, Vasilēs G. Balkan Border Crossings: Second Annual of the Konitsa Summer School. LIT Verlag Münster. 2011: 150 [2018-08-22]. ISBN 97836438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6) (英语).
in the Albanian south... The Greek language is spoken by an important percentage of the Albanians of the south.
- ^ Press release of the Adult Education Survey (PDF). Albanian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2018-05-10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2).
- ^ Gjovalin Shkurtaj. Urgjenca gjuhësore: -huazime të zëvendësueshme me fjalë shqipe- : (fjalorth). Naimi. 2017: 15–16. ISBN 9789928234049.
Sic u permend me lart, per shkak te shkaqeve kulturore dhe ekonomike, trendet e mesimit te gjuheve nga te rinjte (grupmosha deri ne 25 vjec) ndryshojne. Keto trende jane percaktues i nje sere fenomeneve shoqerore, sic do te shohim me tej. Keshtu nga viti 2000 e ketej, gjuha angleze, gjermane dhe ajo turke kane pasur nje rritje te interest. Gjuha italiane, por edhe ajo franceze kane pasur nje stabilitet, pra as rritje dhe as ulje te interesit te pergjithshem nga ana e grupmoshes te siperpermendur. Vihet re se gjuha greke ka pesuar nje renie te forte te interesit. Ne fakt, shumica e interesit ka rene per kete gjuhe. Arsyet per kete gjuhe specifike do ti trajtojme me tej ne kapitulin e trete.
- ^ Gjuha gjermane, shumë e kërkuar në Shqipëri. albinfo.ch. albinfo. 2014-04-10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Në Shqipëri vazhdon të rritet interesi për gjuhën turke. voal.ch. voal. 2016-10-05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Bledi Mane. 10 universitetet me cilesore te shqiperise. gazetatema.net. TemA. 2011-09-17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UNESCO. Albanian folk iso-polyphony. ich.unesco.org.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英语).
- ^ Kujtimet për Koço Çakalin, themeluesin e këngës himariote. shekulli.com.al.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9).
- ^ Era Istrefi requires Albanian citizenship, meets with President Nishani. ocnal.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How Ermonela Jaho became the world’s most acclaimed soprano. The Economist. 2016-05-28 [2016-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 ^ Tenori shqiptar Saimir Pirgu nominohet në "Grammy Awards"! (Foto). Telegrafi.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Leyla Belkaid, Albania, Jill Condra (编), Encyclopedia of National Dress: Traditional Clothing Around the World I, ABC-CLIO: 16, 2013 [2017-11-30], ISBN 97803133763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6)
- ^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 By J. P. Mallory, Douglas Q. Adams Edition: illustrated Published by Taylor & Francis, 1997 ISBN 978-1-884964-98-5, ISBN 978-1-884964-98-5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lexical items that appear to be shared between Romanian (and by extension Dacian) and Albanian, by far the strongest connections can be argued between Albanian and Illyrian." page 11)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 of the World By Keith Brown, Sarah Ogilvie Contributor Keith Brown, Sarah Ogilvie Edition: illustrated Published by Elsevier, 2008 ISBN 978-0-08-087774-7, ISBN 978-0-08-087774-7 ("Albanian constitutes a single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of languages. It is often held to be related to Illyrian, a poorly attested language spoken in the Western Balkans in classical times" page 22)
- ^ The Thracian language. The Linguist List. [200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3).
An ancient language of Southern Balkans, belonging to the Satem group of Indo-European. This language is the most likely ancestor of modern Albanian (which is also a Satem language), though the evidence is scanty. 1st Millennium BC – 500 AD.
- ^ Dushku, Eliza. Why You Must Visit Albania. The Huffington Post. 2011-09-02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 ^ AQSHF. www.aqshf.gov.al.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UNESCO. Butrint. whc.unesco.org.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1) (英语).
- ^ UNESCO. Historic Centres of Berat and Gjirokastra. whc.unesco.org.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1) (英语).
- ^ 96.0 96.1 Robert Elsie: Arti Shqiptar. www.albanianart.net.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 ^ Religious Tolerance in Albania (PDF). UNDP. 25 April 2018 [2018-12-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5-05).
- ^ Kisha Ortodokse: S’njohim censusin - Top Channel.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 ^ al:AK- Nishanit: Hiqi ‘Urdhrin e Skënderbeut’ Janullatosit, dekoro themeluesit e Kishës Autoqefale Shqiptare (LETRA) | Gazeta Tema.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6).
- ^ Prifti: Në Shqipëri ka një axhendë anti-ortodokse | Gazeta Tema.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 ^ INTERVISTA/ Vangjel Dule: Autorët e censusit, manipulatorë të realitetit. Rezoluta çame? historia nuk ribëhet | Gazeta Tema.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Official Decla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Census regarding the Orthodox Christians in Albania are totally incorrect and unacceptable. orthodoxalbania.org. [22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ly 2014).
- ^ Censusi, shumë prej pyetjeve plotësoheshin nga vetë anketuesit | Gazeta Tema.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Censusi permbys fete, 70 per qind refuzojne ose nuk e deklarojne besimin. Shqiperia.com.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 Official Decla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Census regarding the Orthodox Christians in Albania are totally incorrect and unacceptable. orthodoxalbania.org. [22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ly 2014).
- ^ Final census findings lead to concerns over accuracy. Tirana Times. 19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May 2014).
书籍
[编辑]- The Peoples of Europ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外部链接
[编辑]-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阿尔巴尼亚官方旅游信息网站
- (简体中文)阿尔巴尼亚详细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阿尔巴尼亚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