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行动
外观
克劳塞维茨行动,或称为克劳塞维茨方案(德语:Fall Clausewitz),是纳粹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防卫首都柏林而设的计划代号。该行动于1945年3月9日由纳粹德国政府所发布的《帝国首都防卫行动的基本指令》(Grundsätzlicher Befehl für die Vorbereitungen zur Verteidigung der Reichshauptstadt)所建立。基本指令的第二点描述了克劳塞维茨行动的概略内容:“帝国首都的防卫任务必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这项指令被视为纳粹政权抵挡苏联进犯的背水一战[1]。
基本指令将柏林划分为九个战略防御区;柏林市区依其既有的政府区划为八区,并按照拉丁字母“A”至“H”依序标记,再加上标记为“Z”的柏林市中心[2]:87。此外,整个大柏林地区将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同心圆区域,分别是化外区域,其范围大于城市边界;外围防御圈,其范围大致等于城市边界;内层防御圈,其范围略大于柏林环状铁路路线;以及最内层的核心区域(Zitadelle),即标记为“Z”的柏林市中心[2]:87[3]。除了设置多重防御圈外,基本指令还列举了数项规定以便于战事爆发时迅速将柏林转变为前线城市[4]:
- 所有国防军与亲卫队总部与办公室均须撤出柏林[5]
-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首都中央指挥所需于克劳塞维茨行动启动后六小时内自霍亨索伦堤道大街撤往动物园碉堡掩体[4]
- 全城戒严,并授与治安单位与军队当场处决违反者的权力[4]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下令启动克劳塞维茨行动,基本指令所载的各项规范于是立即生效;柏林市随即进入战备状态[4][6][7]。
大众文化
[编辑]2004年德国电影《帝国毁灭》曾提及克劳塞维茨行动;电影中叙述行动开始后“所有政府部会”都将撤离柏林。
参见
[编辑]-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著名的普鲁士将军与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行动即是以其命名。
参考资料
[编辑]- ^ McGee, Mark. Berlin: A Visual and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from 1925 to the Present, p. 91
- ^ 2.0 2.1 Germany, SPIEGEL ONLINE, Hamburg,. DIE RUSSEN IN BERLIN 1945 - DER SPIEGEL 19/1965 (pdf). www.spiegel.de.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 ^ Wires, Richard. Terminology of the Third Reich, 1985. p. 12
- ^ 4.0 4.1 4.2 4.3 Germany, SPIEGEL ONLINE, Hamburg,. DIE RUSSEN IN BERLIN 1945 - DER SPIEGEL 19/1965. www.spiegel.de. [2016-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Fischer, Thomas. Soldiers Of the Leibstandarte, 2008. p. 42
- ^ Kuby, Erich. The Russians and Berlin, 1945, p. 31
- ^ Ziemke, Earl. The Battle for Berlin: End of the Third Reich, p.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