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格奥尔格·托马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奥尔格·托马斯
格奥尔格·托马斯
本名Georg Thomas
出生(1890-02-20)1890年2月20日
德意志帝国勃兰登堡省福斯特
逝世1946年12月29日(1946岁—12—29)(56岁)
德国美军占领区德语Amerikanische Besatzungszon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效命 德意志帝国
 魏玛共和国
 纳粹德国
军种德意志帝国陆军
魏玛防卫军
纳粹德国陆军
服役年份1908年-1944年
军衔步兵上将
统率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国防经济暨军备办公室首长
参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霍亨索伦王室勋章
功勋勋章
一级铁十字勋章
重伤奖章

格奥尔格·托马斯(德语:Georg Thomas,1890年2月20日—1946年12月29日)是一位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步兵上将。托马斯对纳粹德国战争经济的运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策划侵略苏联后实施经济开发与榨取资源等活动,也是夺取苏联占领区粮食以供应德军、造成当地平民大量饿死的“饥饿计划”的主要制定者。

托马斯为反纳粹团体的一员,与后者要人路德维希·贝克卡尔·格德勒约翰内斯·波皮兹英语Johannes Popitz等人有所接触,也知晓1938年最终未遂的军事政变,而在1944年的7月20日密谋案发生后,托马斯被盖世太保逮捕,送入达豪集中营弗洛森比格集中营英语Flossenbürg concentration camp关押,最终被美军第5集团军救出。

生平

[编辑]

早年与战间期

[编辑]

托马斯于1890年2月20日出生在勃兰登堡的一个中上层家庭,父亲经营工厂。1908年,托马斯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并于1910年以少尉军衔服役于第63步兵团。1914年,他担任第63步兵团第3营副官。在一战期间,托马斯于各团参谋部以及总参谋部任职。1917年4月18日,托马斯晋升上尉,并最终驻法第6步兵师担任参谋。托马斯在一战中表现英勇而大胆,获得过多枚勋章,包括霍亨索伦王室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重伤奖章萨克森-梅宁根战功荣誉十字勋章英语Cross for Merit in War奥匈帝国三级军功勋章英语Military Merit Medal (Austria-Hungary)[1]

战后,托马斯留在魏玛防卫军,于驻德累斯顿第4步兵师参谋部任职,后于1928年被分配到陆军军械局德语Heereswaffenamt担任参谋军官。1929年2月1日,托马斯晋升少校,1930年当上军械局参谋长。在1928至1938年于陆军军械部任职的十年间,托马斯倾心研究战争经济问题,特别是着重于一战的经验教训,认为经济与军备拥有相等的重要性。托马斯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必须不间断地进行清查,以使在战时发挥最高效率的利用,也是备战的一大重点。因此托马斯呈交上级的多份书面备忘录,提出建立一个中央机构负责监督“国防经济”,以使德国能最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特别是军备生产方面[1]。然而尽管托马斯的建议颇具雄心,但当时工业社会有其复杂性,陆海空三军也各持己见,各自制定军备计划。他们仅视托马斯为可供咨询的顾问,但其幕僚从未能对各军种的任何重大决策施加影响力[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战争初期

[编辑]

1938年1月1日,托马斯晋升少将。同年,德国国防军内部发生“布隆堡-弗里奇事件”,陆军总司令威尔纳·冯·弗里奇男爵受到莫须有的同性恋行为指控,被迫解除职务。即使之后证明其无罪,但弗里奇再也未获得过重大任命。此事使原本就对纳粹政府抱持疑虑的托马斯深感失望,他后来写道:“我内心与这个制度(纳粹主义)的彻底决裂”。也就在这段时期,托马斯开始与反纳粹势力接触,包括前陆军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大将、前莱比锡市长卡尔·格德勒,商讨如何使德国免于被战火覆灭[2]。至1939年夏,托马斯为当时的波兰战争危机忧心忡忡,向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部长威廉·凯特尔大将提交一份备忘录,称进攻波兰将引发一场世界大战,而德国在经济方面并未做好准备,但凯特尔对此不屑一顾,拒绝实施托马斯在备忘录中建议采取的措施。不死心的托马斯提交了第二份、内容更为详细的报告给凯特尔,以各种图表钜细靡遗的标示出德国经济与各大国相比的种种劣势,凯特尔大为震惊,因此将其呈报到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处,后者看完后叫凯特尔毋需担忧,因为苏联(托马斯报告中列出的大国)将与德国合作。

1939年11月间,托马斯试图说服陆军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和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逮捕希特勒,但两人都坚决拒绝,哈尔德的理由是士兵有责任服从最高指挥官(希特勒),布劳希奇态度更甚,他找上军事情报局“阿勃维尔”首长威廉·卡纳里斯,建议逮捕托马斯,然而卡纳里斯也是反纳粹集团的一员,因此这件事直接被掩盖过去[3]。随着西线攻势即将展开,托马斯越发担忧德军可能入侵中立国,再次试图说服哈尔德采取行动,他给后者看了与教皇庇护十一世有私交的巴伐利亚律师约瑟夫·穆勒英语Josef Müller (CSU politician)博士发来的电报,报上写道:“若希特勒和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都被铲除,梵蒂冈将出面调停以实现和平。”但哈尔德再次拒绝了托马斯的请求[3]

策划长期战争

[编辑]

由于未能说服其他人采取反对希特勒的行动,托马斯的阴谋活动一度沈寂。1940年1月1日,托马斯晋升为中将。同年春季,德国成功入侵丹麦和挪威后,心灰意冷的托马斯决定听天由命。1940年8月1日,托马斯晋升步兵上将,并除了原最高统帅部外,亦兼任陆军经济部暨军备办公室(Economic Department and Armament Office of the Army)首长。在希特勒准备发动对苏战争时,托马斯提出报告警告即使攻占被称作盛产农作物的乌克兰也难以解决德国的物资短缺问题,若要维持其生产必须仰赖大量拖拉机和卡车,但德军若不夺取高加索的油田无法实现上述目的,高加索则又远远超过德军发动侵略行动后最初所能抵达的位置[4]。1941年2月5日,希特勒提出要求,指出对苏联各大工业区进行研究,是否能以其维持当地德军的占领行动。托马斯提交了早已准备好的报告,直指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短缺问题,但被凯特尔告知“元首不会受到这样的论调影响”,于是托马斯将其修正结论,以更符合希特勒的喜好。2月13日,托马斯发表《东线军事行动对国防经济的影响》,预测若以速战速决的方式顺利夺取大量完好的物资,德国面临的食物和原物料危机可获得明显改善,但战争时间一拉长诸如交通运输、原油补给、食物和运输保障等多项问题将会一一出现,且德军必须一路推进到乌拉山的工业区,将其破坏或占领,苏联才可能垮台[5]。美国历史学家史蒂芬·G·弗里茨(Stephen G. Fritz)指出:“这份报告描述的紧急经济需求事实上就是证明侵略苏联是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而希特勒绝不会错过这个方式。[5]

在希特勒决心进攻苏联后,托马斯的问题便不再是是否反对发动战争,而是如何实现利益上的最大化,于是开始与经济官员的农业部国务秘书赫伯特·巴克英语Herbert Backe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如何将德国在苏联的占领区内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大化[6],即“饥饿计划”。1941年5月2日,托马斯在会议上便直接表明:“只有当陆海空三军在战争的第三年内都能从苏联获得补给,战争才能继续进行。若我们需要的补给都从苏联拿走,无疑会有数千万人饿死。[7]”历史学家亚当·图兹将托马斯形容是一位“玩弄反对希特勒战争的人”的人,且是个“残酷的实用主义者”,唯一在乎的只是“德国作为大国的未来”[8],图兹也形容会上托马斯的发言“是纳粹政权历史上最不寻常的官僚主义记录之一,在比任何时候讨论‘解决犹太人问题’时还要更直白的指示下,德国各大机构都同意施行了一项大规模屠杀计划,这使九个月后莱茵哈德·海德里希万湖会议上提出的计划显得相形见拙。[9]

辞职至去世

[编辑]

德国侵苏行动“巴巴罗萨作战”展开后,托马斯于8、9月曾前往俄国战场,拜会几位集团军群司令,盘算发动政变的可能性,但没获得什么成果[3]。1942年5月6日,托马斯被任命为军备委员会成员。月底,他又被任命为军需部新任军备办公室主任,但其经济权力遭到分割,希特勒指定的军需专家阿尔伯特·施佩尔掌握了越来越多控制权,感到被架空的托马斯因而于1942年11月20日辞去了军需部的职务,但仍留在最高统帅部工作[10]

1943年1月,同盟国英美领袖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举行会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盟军将只接受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由于托马斯已看到战争必然失败的结局,即便是希特勒下台,任何继承的德国政府都无法指望盟军的条件有所软化,若刺杀希特勒还可能将其塑造成德国人民心目的烈士,因此托马斯此后就再无参与任何反纳粹活动[10]

1944年7月20日,反纳粹集团于德军基地“狼穴刺杀希特勒未遂,在纳粹政府大力搜捕下,有些牵扯到1938至1939年托马斯与密谋者关系的文件被查获,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足以证明托马斯与本次行动有关,但托马斯仍于1944年10月11日被捕,送至达豪集中营弗洛森比格集中营英语Flossenbürg concentration camp[11]。1945年4月下旬,他与约140名犯人被转移至蒂罗尔州的集中营。4月30日,由维查德·冯·阿尔文斯莱本英语Wichard von Alvensleben率领的国防军部队和美军已包围集中营,党卫队军警逃走,托马斯因此于1945年5月5日被美军第5集团军救出[12]

战争结束后,托马斯很快便恢复自由,之后搬到法兰克福,于1946年在当地去世[10]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脚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史蒂芬·G·弗里茨. 东线战事 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7 (中文). 
  • Mitcham, Samuel W.; Mueller, Gene. Hitler's Commanders: Officers of the Wehrmacht, the Luftwaffe, the Kriegsmarine, and the Waffen-SS. Cooper Square Press. 2000. ISBN 978-0-8154-1131-4 (英语). 
  • Diese Seite gibt es nicht. www.georg-elser-arbeitskreis.de. [2020-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4) (德语). 
  • Thomas, Georg. My Part in the Fight Against Hitler. lawcollections.library.cornell.edu. [2020-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5) (英语). 
  • Tooze, J. Adam. The wages of destruction : 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the Nazi economy. London: Allen Lane. ISBN 978-0-7139-9566-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