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号轻巡洋舰
爱丁堡号轻巡洋舰 |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 |
舰名出处 | 爱丁堡 |
拥有国 | |
舰级 | 城级 |
动工 | 1936年12月30日 |
下水 | 1938年3月31日 |
服役 | 1939年7月6日 |
结局 | 1942年5月2日战沉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10635吨 |
全长 | 187.0米 |
全宽 | 19.8米 |
吃水 | 6.9米 |
动力 | 四台帕森斯齿轮减速蒸汽涡轮机,四轴 四台海军部三鼓式锅炉 |
功率 | 82500轴马力 |
最高速度 | 33节 |
续航距离 | 8000海里(14节) |
乘员 | 750人 |
武器装备 | 12门BL 6英寸50倍径Mk XXIII炮(4×3) 12门(后为8门)QF 4英寸高射炮(6×2) 16门QF 2磅砰砰炮(8×2) 8挺0.5英寸维克斯重机枪(2×4) 6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2×3) |
爱丁堡号轻巡洋舰(英语:HMS Edinburgh)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城级轻巡洋舰(Town-class),也是被称为爱丁堡亚级(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后两艘城级轻巡洋舰中的第一艘。爱丁堡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经历了许多战斗,特别是在北海和北冰洋,1942年在北冰洋被德国潜艇击沉。
性能
[编辑]爱丁堡号由斯旺亨特与威格姆理查森公司(Swan Hunter & Wigham Richardson)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建造,1936年12月30日铺下龙骨。爱丁堡号是一艘快速巡洋舰,全长613.6英尺(187.0米),宽64.9英尺(19.8米),吃水22.6英尺(6.9米)。由四台帕森斯(Parsons)齿轮减速蒸汽涡轮机驱动四轴,蒸汽由四台海军部三鼓式锅炉提供,总功率82500轴马力(62兆瓦),排水量10635吨,设计航速32.25节,最高航速达33节。续航14节航速时为8000海里。
作为轻巡洋舰,这艘战舰装有强大的武备,包括12门BL(Breech Loading,后装)6英寸(152毫米)口径50倍径Mk XXIII炮,12门(后来变为8门)QF(Quick-firing,速射)4英寸(101.6毫米)口径高射炮(AA)(这一级轻巡洋舰装有英国巡洋舰中最强大的4英寸炮组),16门QF 2磅(口径40毫米)砰砰炮(Pom-pom guns),8挺0.5英寸(12.7毫米)口径维克斯(Vickers)机枪。还装备了两座三联装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来增加攻击力。
爱丁堡号被设计成非常现代化的战舰,配备了新式的雷达阵容和火控系统,能够携带多达三架超级马林公司(Supermarine)海象式(Walrus)水上飞机用作侦察,虽然多数时间只携带两架。
爱丁堡号的装甲厚度为主装甲带4.88英寸(124毫米),最薄处1.5英寸(38.1毫米),是英国轻巡洋舰中最厚的。如同战列巡洋舰一样,轻巡洋舰被设计成航速够快来避免被击中,而不用像当时在战列舰上那样的厚重装甲。
战时经历
[编辑]爱丁堡号于1938年3月31日下水,1939年7月6日服役后立刻被分配到苏格兰斯卡帕湾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Home Fleet)第18巡洋舰分舰队(18th Cruiser Squadron)。1939年转属第2巡洋舰分舰队(2nd Cruiser Squadron),在亨伯分队(Humber Force)服役。
当1939年10月16日德国空军首次袭击罗赛斯(Rosyth)的海军基地时,仍然在福斯湾的爱丁堡号遭受了轻微损伤,但未被直接命中。
爱丁堡号于10月23日离开罗赛斯,负责护送来往于挪威纳尔维克的船队。当11月23日辅助巡洋舰拉瓦尔品第号(HMS Rawalpindi)在护航中被击沉时,爱丁堡号离开船队去寻找德国的通商破坏舰,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虽然责任重大,但搜索没有成功,爱丁堡号又回到护航任务中。
1940年3月18日,爱丁堡号到达泰恩河,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28日的漫长整修。整修结束后,爱丁堡号被重新分配到第18巡洋舰分舰队,11月18日离开克莱德(Clyde)的法斯兰(Faslane)海军基地,为WS4B船队护航,在11月12日返回斯卡帕湾之前一直护送到弗里敦。圣诞节前不久,爱丁堡号随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HMS Electra)、回声号(HMS Echo)、冒险号(HMS Escapade)、和哥萨克号(HMS Cossack)前去拦截一艘正突入北大西洋的德国水面袭击舰。在海上花费了包括圣诞节在内的一周后,有关报告被证明是不实的,爱丁堡号在跨年夜回到港口。
在1940年冬季,爱丁堡号还参加了本土舰队的一些小型行动。1941年3月下旬,爱丁堡号护送WS7船队远航中东,4月15日返回斯卡帕湾。这月下旬,在丹麦海岸外支援了一系列布雷任务。1941年5月4日,支援了盟军对德占罗弗敦群岛的袭击行动,即双刃大刀行动(Operation Claymore)。
爱丁堡号在追猎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中也扮演了次要角色。1941年5月22日,爱丁堡号在比斯开湾巡逻时截获了德国船莱赫号(SS Lech)。随后,爱丁堡号被派遣到向布雷斯特的航线上拦截并跟踪俾斯麦号,但俾斯麦号未到达该区域。
6月1日,爱丁堡号被派去接替赫米昂号轻巡洋舰(HMS Hermione)在丹麦海峡巡逻的任务。任务平安结束后,受命护送另一个前往中东的船队WS9B,并于7月初再次停靠在直布罗陀。该月晚些时候,爱丁堡号参加了向马耳他输送物资的物质行动(Operation Substance),于7月24日到达马耳他。第二天,爱丁堡号在一架德国鱼雷轰炸机的攻击中死里逃生。军舰没有受到损害,并继续航行回到克莱德。
1941年8月,爱丁堡号护送WS10船队到南非的西蒙斯敦(Simonstown)。稍后于9月28日作为戟行动(Operation Halberd)的一部分再次到达马耳他,不久后回到直布罗陀。1941年10月1日载着补给和战俘从直布罗陀启程前往克莱德。在法斯兰维修后,于11月间重新加入本土舰队,在冰岛巡逻。
1941年12月,爱丁堡号为向苏联运输物资的北冰洋护航队护航。1942年1月开始在泰恩河整修,直到3月4日,再次去冰岛-法罗群岛巡逻。
爱丁堡号护卫了QP4和PQ13两个船队,3月28日返回斯卡帕湾。4月6日又离开斯卡帕湾,为前往摩尔曼斯克的PQ14船队护航。PQ14的24艘运输船中16艘被不合时令的海冰和坏天气逼回冰岛,一艘被德国潜艇击沉。爱丁堡号护送其余七艘于4月19日到达摩尔曼斯克。
最后的航程
[编辑]爱丁堡号作为QP11护航队指挥官海军少将斯图尔特·博纳姆·卡特(Stuart Bonham Carter)的旗舰,于4月28日离开摩尔曼斯克[1],QP11有17艘运输船。4月30日,由海军上尉马克斯-马丁·泰歇特(Max-Martin Teichert)指挥的德国潜艇U-456号发射鱼雷击中爱丁堡号的右舷。早先,德国空中侦察已经提醒这艘已是第五次巡逻的潜艇注意护航队[2]。爱丁堡号开始严重倾斜,但舰员迅速关闭了水密舱门,使巡洋舰没有立刻沉没。不久之后,U-456发射了第二枚鱼雷,击中舰艉,击毁了操舵设备并造成了严重损害。
驱逐舰远见号(HMS Foresight)和三艘扫雷舰薄纱号(HMS Gossamer)、鹞号(HMS Harrier)、轻骑兵号(HMS Hussar)试图将爱丁堡号拖回摩尔曼斯克,一路上,爱丁堡号不断受到德国鱼雷轰炸机的袭击。5月2日,爱丁堡号在拖曳和自身动力下以极慢的速度来到熊岛附近时,遭到Z-7“赫尔曼·舍曼”号、Z-24号和Z-25号三艘德国驱逐舰攻击。
爱丁堡号解开拖缆,开始绕圈航行。虽然火炮组织混乱,仍向德舰开火。第二次齐射对Z-7号形成跨射,对其造成严重破坏,迫使其舰员弃船[3]。爱丁堡号的护航舰只驱散了Z-24号和Z-25号,但爱丁堡号舯部被一条错过原目标的鱼雷击中[4],与U-456号击中爱丁堡号的第一条鱼雷恰好相对。爱丁堡号舯部现在只有甲板和龙骨还连在一起,随时可能折断,于是舰员弃船,440名转移到薄纱号,大约400名转移到鹞号。两名军官和56名其他军衔的舰员在袭击中阵亡。扫雷舰果敢的行动使德军误判了他们所面对着的军力。
鹞号用4英寸火炮射击,试图击沉爱丁堡号,但击中20发炮弹也未奏效,在其侧面投掷深水炸弹也无济于事。最终,远见号用最后一枚鱼雷(其余的已向德国驱逐舰射出)击沉了爱丁堡号,发射鱼雷的指挥官大卫·洛拉莫后来成为海军中将大卫·洛拉莫爵士(Vice-Admiral Sir David Loram)。
舰上的黄金
[编辑]这次远航时,爱丁堡号携带了4.5长吨(4570千克)的黄金,是苏联向盟军支付的部分货款。465块金条分装在93个木箱中,位于右舷有装甲保护的弹药库内,靠近第一发鱼雷的命中点。当时,这批黄金估计价值150万英镑。
1954年,英国政府授权里司登·比兹利有限公司(Risdon Beazley Ltd.)打捞爱丁堡号。但该项目被搁置,原因是与苏联的关系紧张。1957年,沉船被指定为战争公墓(war grave),这个麻烦使打捞尝试变得遥不可及。
1970年代后期,对爱丁堡号沉船的兴趣被重新唤起,英国政府越来越急于收回这批金条,不仅是由于它的价值,也是由于日益增长的对以下两种情况的担心:沉船被私自洗劫,或者更糟的,被较为靠近的苏联所打捞。
在1980年代初,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凯斯·杰索普(Keith Jessop)为他的公司杰索普海事(Jessop Marine)获得了爱丁堡号的打捞权。杰索普的办法是使用复杂的切割设备,比起其他公司使用炸药的方法,这被认为对战争公墓更加合适。
1981年4月,杰索普海事的打捞船达姆托号(Dammtor)开始在巴伦支海寻找这艘沉船。仅仅10天以后,达姆托号在大约72°N 35°E / 72°N 35°E处发现了沉船,在苏联科拉半岛海岸北北东(NNE)约400千米处,深度约245米(800英尺)。达姆托号使用专用摄像机拍摄了沉船的详细影像,使杰索普和他手下的潜水员能够仔细计划打捞行动。
当年晚些时候,8月30日,潜水支援船斯蒂芬尼托姆号(Stephaniturm)抵达现场,打捞行动展开。一些潜水员在打捞中受伤,但9月15日,一名潜水员进入弹药舱并带回一块金条。10月7日的恶劣天气迫使潜水作业中止前,已经捞起465块金条中的431块,价值当时已超过4300万英镑。另有29块在1986年的后续打捞行动中捞起。但仍有5块下落不明。
注释
[编辑]- ^ Eyewitness account on BBC People's History.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7).
- ^ UBoat.net on Max-Martin Teichert.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8).
- ^ David Irving: Destruction of Convoy PQ-17 (1968), reprint (1989), St. Martins Mass Market Paper, ISBN 0-312-91152-1
- ^ Quotes Halcyon Minesweepers.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9).
参考文献
[编辑]- Colledge, J. J.; Warlow, Ben (2006) [1969].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The Complete Record of all Fighting Ships of the Royal Navy (Rev. ed.). London: Chatham. ISBN 978-1-86176-281-8. OCLC 67375475.
- 潜艇战1939-1945(Uboat.net)上的爱丁堡号轻巡洋舰资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二战巡洋舰(WWII cruisers)上的爱丁堡号轻巡洋舰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