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下句麗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漢元延元年(前12年),高句驪叛亂後,王莽進行鎮壓,殺死高句麗首領。並將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麗,高句麗王被貶為下句麗侯,高句麗縣也改為下句麗縣,但適得其反。[1] 據《三國史記》記載公元14年,琉璃明王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進而襲取了新朝玄菟郡的高句麗縣。[2] 西元28年,東漢遼東郡太守發兵討伐高句麗。大武神王高無恤堅壁清野,退入國內城

被後世朝鮮半島政權所宣稱的琉璃明王孺留大武神王無恤,其在位封號為下句麗侯,其國名也為下句麗。

建武八年,高句驪遣使朝貢,漢光武帝復令下句麗復名高句麗,並復高句驪國王號。

景初二年,曹魏太尉司馬懿公孫淵,設高句麗、高顯、遼陽、望平四縣於玄菟郡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後漢書》:「莽大說,更名高句驪王為下句驪侯,於是貊人寇邊愈甚。」
  2. ^ 《三國史記》:「三十三年 春正月 立王子無恤為太子 委以軍國之事 秋八月 王命烏伊・摩離 領兵二萬 西伐梁貊 滅其國 進兵襲取漢高句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