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爾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元前一世紀高盧地圖,標明了內爾維人部落的位置

內爾維(Nervii),是貝爾蓋部落中最為強大的一支,羅馬征服高盧期間活動於高盧的北部。他們的領土相當於包括布魯塞爾在內的現代比利時的中部,向南則一直擴張到現代法國的埃諾省。公元前一世紀,凱撒率領的羅馬軍團進入高盧,比利時東北部的雷米人向羅馬軍團臣服。凱撒從雷米人口中得知,內爾維人是貝爾蓋各部落中最為好戰的一支,善於長途奔襲。凱撒把內爾維人以及他們西面的門奈比人英語Menapii、東側的厄勃隆尼斯人英語Eburones劃定為無法通過收買來降服的部落。[1]

領土

[編輯]

構了內爾維人的領土的西部和西北邊界是斯海爾德河。南部邊界穿過埃諾省一直到阿魯艾茲(Arrouaise)和蒂耶拉什的森林。東部邊界不明,有可能一直延伸到北起現代魯汶附近的代勒河谷,南至那慕爾附近瓦隆尼亞南部和默茲省。在阿瑟附近發現的一個小型要塞被認為是內爾維人修建的。內爾維人的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桑布爾河流域的南部領土,其中最大的定居點在埃爾普河畔阿韋訥附近的阿韋內勒。凱撒曾記載很多較小的部落會派兵參加內爾維人的部隊。

語言

[編輯]

內爾維所在的貝爾蓋北部地區一向被認為是凱爾特語日耳曼語的中間地帶。

凱撒的記錄中提到從雷米人那裡得知不斷有從萊茵河以東的日耳曼人遷移到內爾維。羅馬化的古希臘作家斯特拉波認為內爾維人起源於日耳曼人塔西陀在著作《日耳曼尼亞志》中稱內爾維人和特雷維里人均自稱起源於日耳曼人,以使自己的部落在羸弱的高盧部落中顯得與眾不同。

羅馬人對於北方蠻族的種族區分並不精確,凱撒簡單地根據地域而不是語言來區分種族,將日耳曼人歸為「起源於萊茵河以東的蠻族」。當時,萊茵河以東的日耳曼語與易北河一帶的有很大的區別。

文化

[編輯]

凱撒認為貝爾蓋各部落是高盧人中是最為勇敢的,其中內爾維人又是貝爾蓋部落中最為強大的。他認為他們的文化類似於斯巴達:不喜愛飲酒和奢侈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他們也不喜歡貿易,沒有商人階層。

考古學家一直試圖通過硬幣來確定貝爾蓋北部各部落的領地範圍,內爾維人使用的是一種古希臘的金銀幣。

高盧戰爭

[編輯]

公元前57年,內爾維人加入了對抗凱撒的貝爾蓋聯盟,當聯盟戰敗崩潰,一些部落投降之後,內爾維人和阿特雷巴特人維洛曼杜伊人合兵一處,在首領博鐸納圖斯的率領下,幾乎擊敗了凱撒。(阿杜亞都契人也同意參戰但開戰時部隊並未及時抵達)。在薩比斯河戰役中,內爾維人設下埋伏,趁凱撒安營紮寨的時機發動突襲,攻擊之迅猛羅馬人甚至來不及戴上頭盔、舉起盾牌。當時,凱撒抓起一面盾牌親自加入戰線,從而迅速組織起士兵,穩定了戰線。與此同時,提圖斯.拉比努斯率領第十軍團攻擊了內爾維人的營帳,在後方押送行李車的第十三軍團第十四軍團也趕到戰場,扭轉了戰局。據凱撒自述,內爾維人幾乎獲勝,並向他們勇敢表示敬意,稱他們為「英雄」。

公元前53年,安比奧里克斯率領厄勃隆尼斯人發動叛亂,劫後的內爾維人也一併加入叛軍,並參與了對昆圖斯·圖利烏斯·西塞羅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的幼弟)所轄軍團的冬季營地的圍攻,這次圍城一直持續到凱撒率軍解圍。

羅馬時期

[編輯]
中世紀康布雷教區是在羅馬在內爾維建立的城鎮基礎上建立的

羅馬在位於內爾維人原來領地的南部的巴韋建立了城市。

內爾維人以傳播穀物種植技術聞名,他們也善於製作陶器。

安多寧長城的Rough Castle要塞中所發掘出物品上的銘文顯示,2世紀這裡駐紮著500名隸屬第六步兵團的內爾維部隊。根據塔西陀的記錄,內爾維人也效力於萊茵河的羅馬步兵團。

260年到275年間,法蘭克人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羅馬人在卡馬拉孔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包括巴韋及其南部地區),扼守幹道,成為新的要塞防線的一部分。到432年,內爾維地區已經被法蘭克人占據,法蘭克國王希爾德里克一世就葬在圖爾奈。中世紀直到1559年,這裡成為天主教康布雷總教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ichtl, Stephan, Les Gaulois du Nord de la Gaule, Pari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