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統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6年11月的中國北方,綠色為「國統區」,紅色為「解放區」,陰影部分由雙方爭奪

國統區,意即「中國國民黨統治區」,又稱白區,是國共內戰中國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方面使用的詞語。[1]與之相對的為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區域,因中共自稱解放全中國為目的而稱作「紅區」、「解放區」。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因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連擊退中華民國國軍,解放區的範圍逐漸擴大,國統區的範圍逐漸喪失。直至1949年中國國民黨大部分撤退至台灣,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成立(中國國民黨則稱其為「共匪當局」或「匪偽政府」)。而退守至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將台澎金馬合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先後稱其為「當局」或「台灣當局」)。至此,「國統區」與「解放區」的稱謂共同退出歷史舞台。目前僅在與中共黨史有關的著作中出現。[2]

參考注釋[編輯]

  1. ^ 《新华日报》总馆: 中国共产党飘扬在国统区的一面旗.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 渝中報. [2021-07-12]. 
  2. ^ 李揚. 从第三厅文工会看国统区抗战文艺(1937-194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年8月. ISBN 978-7516189412.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