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索比堡滅絕營

座標51°26′50″N 23°35′37″E / 51.44722°N 23.59361°E / 51.44722; 23.5936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索比堡滅絕營
滅絕營
1943年夏天的索比堡滅絕營。
索比堡在波蘭的位置
索比堡
索比堡
索比堡在今日波蘭的位置
坐標51°26′50″N 23°35′37″E / 51.44722°N 23.59361°E / 51.44722; 23.59361
知名於猶太人大屠殺期間的種族滅絕
位置納粹德國波蘭總督府索比堡英語Sobibór, Lublin Voivodeship
建設者
里夏德·托馬拉英語Richard Thomalla (滅絕營)

埃爾溫·蘭貝特英語Erwin Lambert (毒氣室)

使用者骷髏總隊
指揮官
原用途滅絕營
建造時間1942年3月至5月
運行時間1942年5月16日—— 1943年10月14日[1]
毒氣室數3(計劃增加至6個)
囚犯類型猶太人,多數來自波蘭,也包括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連同戰俘在內)的猶太人
囚犯數約600-650名特遣隊
死亡約170,000–250,000
解放因囚犯暴動,於1943年底由納粹自行關閉

索比堡滅絕營(德語:Vernichtungslager Sobibor波蘭語Obóz zagłady w Sobiborze),又譯索比布爾滅絕營[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波蘭占領區設立的一處滅絕營,位於今波蘭東部盧布林省索比堡村附近。於1942年5月建成並投入使用,1943年10月關閉。

與其他許多納粹集中營不同,作為最終解決方案最致命階段——萊茵哈德行動的一部分,索比堡是為了專門消滅猶太人而修建。絕大多數囚犯會在抵達數小時後送往毒氣室殺害,只有極少數被迫充當協助營地運作的奴隸勞工的人得以倖免,也因此此處甚至被評價為是比奧斯維辛集中營還要可怕之處。據統計大約有200,000至250,000猶太人被殺害於索比堡,這使得它成為繼奧斯維辛-比克瑙特雷布林卡貝烏熱茨之後殺死猶太人第四多的滅絕營。

索比堡以1943年10月14日發生的囚犯起義而聞名,這一事件通常被描述為納粹滅絕營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起義。亞歷山大·佩徹爾斯基英語Alexander PecherskyLeon Feldhendler制定的反叛計劃涉及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囚犯團隊將在分散的地點暗殺所有值班的軍官。在第二階段,所有600名囚犯將集會進行唱名,並走出大門。但是,起義並未按計劃進行。這次行動是在幾名黨衛軍軍官還活著的時候被發現的,囚犯最終不得不越過鐵絲網圍欄逃脫,並在重機槍火力下衝過一個雷場逃脫。即便如此,仍有約300名囚犯從營地中撤出,其中約60人倖存下來,直到戰爭結束。

叛亂後,納粹分子拆毀了營地,並在上面種下了松樹,因此在戰後的最初幾十年中,該遺址一直處於被忽略的狀態,無論是在大屠殺的流行文化還是學術上,該營地都很少出現。一直到電視劇《大屠殺》(1978)和電影《逃離索比堡》(1987)被公映後,索比堡逐漸為人所知。現在滅絕營的遺址處建有紀念碑博物館,也有考古學家在此進行挖掘,(因為當初滅絕營關閉時納粹將絕大多數建築物炸毀)。2020年,作為《索比堡相冊》發表了部分營地運作的照片。

背景

[編輯]

萊茵哈德行動

[編輯]
1942年歐洲主要滅絕營、勞動營、猶太區及運輸路線,索比堡位於右側的中間偏上位置

索比堡是作為萊因哈德行動的一部分而建立的三個滅絕營之一[2],另外兩個是貝烏熱茨和特雷布林卡[b]。三座滅絕營均建有偽裝成淋浴室的毒氣室,使用引擎產生的廢氣毒殺猶太人。消滅歐洲猶太人並非一個自上而下的決定,而是由一系列關於特定占領區的決定拼湊而成。[3]1939年占領波蘭後,納粹德國開始實行所謂的「尼斯科計劃」將猶太人從遍布歐洲的隔都驅逐到包括「猶太人保留區」在內的各個強制勞動營去,盧布林地區以其惡劣的環境被選中。儘管計劃在1940年被放棄[4][5],但依舊有許多強制勞動營在該地區繼續活動,包括特拉夫尼基,利波瓦7號和多羅哈扎。

對於索比堡的早期計劃,目前仍不得而知[6]。一些歷史學家推測相關規劃可能最早於1940年開始,根據是一份當年的鐵路地圖,該地圖省略了幾個主要城市,卻特別標註了索比堡和貝烏熱茨[7]。最早關於納粹對該站點興趣的確鑿證據來自當地波蘭人的證詞,他在1941年秋季注意到黨衛軍軍官正在勘測火車站對面的土地[8]。當車站食堂的一名工人詢問其中一名黨衛軍軍官正在建造什麼時,軍官告訴他很快就會看到,並且「會很有趣」[9]

1941年,「最終解決方案」的概念開始通過種族滅絕的方式在納粹政權高層內部得到具體化[10][11][12],特別是波蘭的德占政府希望將猶太人從波蘭總督府中驅逐出去,以此來解決一些經濟和衛生問題。同年納粹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毒氣實驗,12月,海烏姆諾的黨衛軍官員使用毒氣貨車進行了實驗,1942年1月,奧斯威辛集中營首次進行大規模的毒氣屠殺,在同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上,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宣布了一項計劃,即通過滅絕營網絡來實現對猶太人的系統性殺害。該計劃後來被稱為「萊因哈德行動」。有跡象表明盧布林地區的黨衛軍和警察領袖,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奧迪洛·格洛博奇尼克在推動大屠殺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1941年10月13日,格洛博奇尼克在拉斯滕堡會見了希姆萊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魯格,不久後,貝烏熱茨滅絕營破土動工。

同樣在1941年秋季,關於在盧布林地區修建另一座滅絕營的計劃也逐漸成型,這個計劃可能在格洛博奇尼克與希姆萊和克魯格的秘密會議期間就已經開始制訂。另一方面,彼得·朗格里奇認為這個計劃是希姆萊在1941年10月的最後幾天與一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代表團會談之後提出的,並且與將斯洛伐克猶太人驅逐到盧布林地區有關。相比較於貝烏熱茨,二號營地更多的是起到輔助作用,索比堡周邊地區被選中作為滅絕營所在地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在索比堡的火車站附近修建滅絕營將使運輸和接收猶太人變得更加便利。其次它為與猶太人居住區所在的盧布林地區的城鎮提供了便利的連接。最後一點,索比堡靠近舊蘇德邊境,這可以降低猶太人受害者的警覺。[c]

歷史學家對於貝烏熱茨和索比堡是從一開始就打算消滅波蘭總督府的所有猶太人,還是最初計劃僅將其用於屠殺盧布林地區的猶太人持不同意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942年1月萬湖會議期間,波蘭總督府的代表獲得了將當地猶太人列入首位的許可。希姆萊委格洛波奇尼克負責管理波蘭猶太人的滅絕活動,代號萊茵哈德行動[d]。行動的開始時間被認為是1942年3月17日,當時從盧布林和利沃夫的猶太人聚居區出發的第一批火車被送到了貝烏熱茨。

營地建設

[編輯]

營地包括戰前的幾座建築物,包括郵局,林務員的住所,林業塔和小教堂。納粹將林務員的住所變成了營地的行政大樓,而郵局則被用作黨衛軍的住所,位於鐵軌附近的前郵局今天仍然存在。此外黨衛軍調整了原有的鐵路基礎設施,增加了一條800米的鐵路支線,該支線在營地內結束。這使得營地卸載新到囚犯的同時正常的鐵路運輸可以不間斷運行。一些建築材料是由盧布林的黨衛軍中央建築辦公室提供的,而其他則是從當地的鋸木廠和磚廠以及被拆毀的猶太人房屋的殘骸中採購的,此外因為營地周圍的樹木被砍伐,也使用了砍伐得來的木材。

黨衛隊高級突擊隊領袖 理察·托馬拉,負責監督索比堡的初步建設

建設準備工作始於1941年秋天,據信是在十月或十一月初,隨後,黨衛隊對索比堡站附近進行了3次訪問調查,十一月格洛博奇尼克要求盧布林地區的憲兵長官負責營地的隊伍訓練工作。1941年和1942年初,第一批從從建築材料運抵索比堡,3月,里夏德·托馬拉(Richard Thomalla)接管了索比堡的建築工程,具體的開工時間不明。托馬拉戰前曾任建築承包商,之前曾監督過貝烏熱茨的建設,他將那裡的經驗應用到了索比堡。在他逗留索比布爾期間,開始建造毒氣室和其他營地建築物及設施,包括籬笆和萬人坑。托馬拉為索比堡規劃了比貝烏熱茨更大的營地面積,從而擁有更大的迴旋餘地,並為營地周圍要建造的所有設施提供了空間。

儘管在托馬拉的領導下,施工進展迅速,但是格洛博奇尼克依舊感到不滿,1942年4月,托馬拉被解除指揮官的職務,由來自德國的T-4行動老將弗朗茨·施坦格爾接手。他在盧布林與格洛博奇尼克進行了初步對話,之後去了未完工的營地,1971年接受採訪時,施坦格爾堅持宣稱他不知道將要在波蘭進行的「工作」的性質,直到前往貝烏熱茨時,當地指揮官克里斯蒂安·維爾特才向他解釋了營地的真正目的。

索比堡的第一個毒氣室是依照貝烏熱茨建造的,但沒有焚屍爐。為了提供殺人用的一氧化碳氣體,黨衛隊小隊領袖埃里希·富赫斯從倫貝格購置了一台重型汽油引擎,可能是從裝甲車或者曳引機上拆下來的,並在施坦格爾等人的在場的情況下將它安裝到營里的水泥地基上,將排氣歧管與通往毒氣室的管道接通。1942年4月中旬,納粹在接近完成的營地中進行了實驗性的毒氣屠殺,克里斯蒂安·維爾特,貝烏熱茨的指揮官和萊因哈德行動的督察員拜訪了索比堡,目睹了其中一次,這次實驗殺死了從Krychów集中營帶來的30至40名猶太婦女,甚至在營地完工之前,索比堡就消滅了一列來自盧布林地區的猶太人列車,第一次嘗試可能發生在4月初。最重要的也許是最後的「實驗」是在四月和五月之交,緊隨其後的是施坦格爾和維爾特。大約在同一時間,滅絕營的建設終於完成。5月初,索比堡開始大規模系統性的猶太人滅絕。營地的啟動意味著萊茵哈德行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因為只有那時德國人才開始進行覆蓋整個國家的「重新安置」。

營地的所有工作都是由附近城鎮招募的波蘭工人和從附近的貧民窟帶來的猶太強迫勞動者進行的,後者經常遭到警衛毆打虐待或者處決,工作完成後,猶太工人均被毒氣殺害。第一批建設者主要是附近村莊和城鎮的當地人,目前尚不清楚他們到底是波蘭人還是猶太人奴工,托馬拉到達後,附近的沃達瓦(Włodawa)猶太議會被命令派遣150名猶太人協助營地的建設。這些工人在工作時經常受到騷擾,如果他們表現出精疲力盡,就會被槍殺。大多數人在建造完成時被殺害,但是有兩個人逃回了沃達瓦,在那裡他們試圖警告猶太議會關於索比堡的事及它的目的,他們的警告令人難以置信。

1942年夏天,索比堡的建設工作基本完成,此後開始有穩定的囚犯抵達。黨衛軍在營地的運作過程中不斷擴大和翻新,僅運行幾個月後,毒氣室的木牆僅因為吸收了過多的汗水,血液和排泄物而變得無法清潔,因此納粹在1942年夏天拆除了原有的毒氣室,並用磚建成了更大的毒氣室。同一時期的晚期,黨衛軍還著手進行一些美化項目。為營房和馬廄制訂了更定期的清潔時間表,擴大了到達區的景觀並對其進行了美化,使其看上去更像一個「蒂羅爾村莊」,這在後來的囚犯中廣為人知。當索比堡在1943年中停擺時,黨衛軍正在建造一個名為「四號營」的彈藥庫。

營地布局與組織

[編輯]

屠殺過程

[編輯]

索比堡起義

[編輯]

死亡統計

[編輯]

倖存者

[編輯]

索比堡審判

[編輯]

在流行文化中

[編輯]
  • 1987上映的英國電視電影《逃離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即講述的是發生在此地的越營事件。
  • Thomas Blat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於1997年出版了書籍From the Ashes of Sobibor,其中講述了他少年時期被困於索比堡滅絕營以及在1943年逃離滅絕營的一系列經歷。
  • 克勞德·朗茲曼的電影《浩劫》和《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下午4點》講述了發生在此地的大屠殺和越營事件。

注釋

[編輯]
  1. ^ 正式名稱為黨衛隊索比堡特遣隊,在德國文件中,滅絕營也稱為Sonderlager(「特殊營地」)或Durchgangslager(「過境營地」)。
  2. ^ 海烏姆諾是納粹試驗殺人與焚屍設備的試驗場,不屬於萊茵哈德行動的組成部分。
  3. ^ 萊茵哈德行動的三個滅絕營均藏匿在波蘭總督府靠近舊蘇德邊境的密林里,一方面為了藏匿滅絕營的存在,另一方面為了欺騙受害者,使其相信滅絕營只是「向東發配」的中轉站。
  4. ^ 行動得名於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希姆萊的副手,國家安全部部長和德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統治者。1942年5月27日,他在布拉格遭到捷克抵抗組織的襲擊中受傷,幾天後不治身亡。
  1. ^ Arad 1987,第373–374頁.
  2. ^ Schelvis 2007,第13–14頁.
  3. ^ Arad 1987,第32–33頁.
  4. ^ Yahil,Friedman,Galai 1991,第160,161,204頁.
  5. ^ Nicosia and Niewyk, The Columbian Guide to the Holocaust, 154.
  6. ^ Bem 2015,第46頁.
  7. ^ Schelvis 2007,第23頁.
  8. ^ Bem 2015,第48–50頁.
  9. ^ Schelvis 2007,第13頁.
  10. ^ Musiał 2004,第26–29頁.
  11. ^ Pohl 2004,第48頁.
  12. ^ Snyder 2011,第233=234,239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Yitzhak·Arad. Belzec, Sobibor, Treblinka. The Operation Reinhard Death Camp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253213053. 
  • Jules·chelvis. Sobibor: A History of a Nazi Death Camp. Berg, Oxford & New Cork. 2007. ISBN 9781845204198. 
  • Leni Yahil; Ina Friedman; Ḥayah Galai. The Holocaust: the fate of European Jewry, 1932–1945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1991. ISBN 0195045238. 
  • Bem·Marek. Sobibor Extermination Camp 1942-1943 (PDF). 由Karpiński, Tomasz; Sarzyńska-Wójtowicz, Natalia翻譯. Stichting Sobibor. 2015 [2021-03-22]. ISBN 978-83-937927-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0-29). 
  • Bogdan·Musiał. "A model case concerning the extermination of Jews". The beginnings of the "Operation Reinhardt" - planning the mass murder of Jews in the General Government In: Dariusz Libionka (ed.): Operation Reinhardt. Extermination of Jews in the General Government. Warsaw: Institute of National Remembrance. 2004. ISBN 83-89078-68-6. *
  • Dieter·Pohl. The Importance of the Lublin District in "Final Solution to the Jewish Question " In: Dariusz Libionka (ed.): Operation Reinhardt. Extermination of Jews in the General Government. Warsaw: Institute of National Remembrance. 2004. ISBN 83-89078-68-6. *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