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炮兵
蘇聯炮兵是蘇聯陸軍的一支主戰兵種。由於自史達林始,蘇軍高度重視炮兵火力在地面戰爭中的作用,因此炮兵兵種產生了多名軍事家。
結構
[編輯]歷史
[編輯]戰前
[編輯]火炮製造廠主要是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布爾什維克工廠,以及位於伊熱夫斯克、莫斯科、高爾基、第聶伯羅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彼爾姆、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等地的工廠。
火炮產量:
- 1930-1931:1911門
- 1932-1934:3778門
- 1935-1937:5020門
1934年1月,蘇聯紅軍各型火炮17000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1939年,蘇聯紅軍火炮數量56000門。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蘇聯紅軍裝備超過59000門的各型火炮。
蘇德戰爭初期,紅軍在潰退中丟失了近一半的火炮,而德軍在1941年底前修復了25 696門紅軍遺棄的火炮。在斯摩棱斯克戰役,德軍繳獲3820門火炮。在基輔會戰中,德軍繳獲了3718門紅軍火炮。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德軍繳獲5396門各型火炮。
1941年全年,蘇聯生產各型火炮總量只有7282門。1942年生產火炮29600門。1943年生產火炮21735門。1944年生產火炮23841門。1945年生產火炮13511門。1941年生產炮彈5100萬發,1942年生產8000萬發,1943年生產8600萬發,1944年生產9500萬發,1945年生產6100萬發。蘇聯共生產了3.81億發炮彈,其中包括878萬發火箭炮炮彈,年平均炮彈生產數量達到了7860萬發。德國戰時年平均炮彈生產數量為7100萬發。因而蘇聯相對於德國並沒有壓倒性炮火優勢。
1941-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中,紅軍在每公里戰線上布置30-35門火炮。1942年11月19日史達林格勒會戰大反攻,蘇軍布置了17000門各型火炮。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會戰蘇軍的炮火反準備使用了20000門火炮。1944年1月15日上午7時10分,蘇軍發起了列寧格勒徹底解圍的總進攻,使用了2.16萬門火炮,包括海軍的1個鐵道炮旅及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岸炮,至8時40分炮擊結束,共向德軍陣地發射了22萬發炮彈。1944年夏季反攻中,蘇軍在東線戰場集結了2.4萬門火炮。1944年7月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使用了火炮和迫擊炮13900門。1944年8月20日凌晨,烏克蘭第二方面軍與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發起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13個炮兵團裝備6200門火炮,進攻當日向前推進了12公里。
戰爭後期每公里戰線上蘇軍平均布置325門火炮。1945年1月12日凌晨3時整,維斯瓦河戰役炮火準備,蘇軍集結了39320門火炮炮擊持續了1個小時;早上7點展開第二輪補充炮火準備。近衛第8集團軍軍在7公里寬的陣地上集結了2438門各型火炮,在33公里寬的陣地上火炮的數量達到了7600門。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25分鐘內朝德軍陣地傾瀉了31.5萬發炮彈,炮彈總重超過5000噸。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炮火準備從凌晨3:50開始,6:30結束,使用41600門火炮,每公里295門火炮,戰役第一日共發射將近45萬發炮彈。 向納粹德國總理府的最後進攻,每公里集結了500門大炮。
戰爭結束時,蘇軍擁有常規火炮88900門,火箭炮2167門。 戰爭中1800名炮兵部隊官兵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500個紅軍炮兵連隊受嘉獎。
預備炮兵
[編輯]1939年蘇芬戰爭前,有24個預備炮兵團與幾個203毫米超重榴炮營。蘇芬戰爭結束後,預備炮兵撤銷所有122榴炮團,每個步兵師增編1個122榴炮連。預備炮兵團改編為轄4個炮兵營、每營轄3個炮兵連,每連4門152榴炮。
1941年9月預備炮兵團的炮兵營改為轄2個炮連。
1941年下半年,組建了2個榴炮團、24個集團軍直屬炮兵團(轄3個152毫米加榴炮兵營,每營轄2個炮兵連)、12個加農炮兵團(2個122加農炮營與1個152加榴炮營)。1941年,預備炮兵大約有110個連,占炮兵總數的8%。
1942年4月預備炮兵的新編制並使用到戰爭結束:每個炮兵團縮減為2-3個炮兵營,每營有3個或2個炮兵連,榴炮連轄3門炮,加農炮連轄2門炮。1942年預備炮兵團:
- 38個預備榴炮團
- 23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4門152毫米榴炮
- 9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4門122毫米榴炮
- 6個預備榴炮團編制20門122毫米榴炮
- 79個預備加農炮兵團
- 25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8門152毫米加榴炮
- 27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2門152毫米加榴炮
- 12個預備榴炮團編制12門107毫米或122毫米加農炮
1942年10月31日組建26個炮兵師,每個師轄3個122毫米榴炮團、2個加農炮團(各有18門122或152毫米加榴炮)、3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每個有24門76mm加農炮)、一個觀測營。1942年12月6日炮兵師改編。1942年12月初,預備炮兵有255個炮連。
1943年2月,預備榴炮團全部改裝152毫米榴炮。並擴編組建了獨立重榴彈炮兵旅,轄4個榴炮營,每營轄4個炮連,每連有2門152榴炮。組建了11個獨立加農炮兵旅,轄2個加農炮兵團,每團18門炮。獨立炮兵旅逐漸合併到炮兵師中,1944年只剩下一個獨立加農炮旅。
1943年4月,集團軍直屬炮兵編制為1個加農炮兵團、1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1個近衛迫擊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1943年4月組建5個炮兵軍,並改編組建7個「突破炮兵師」(Breakthrough Artillery Division),比標準炮兵師增編152榴炮團與203榴炮團各1個。1943年6月改變組建了1個重型加農炮兵師,轄1個觀測營和4個加農炮旅,每旅轄3個炮營,每營轄4個炮連,每個炮連有4門加農炮,全師有144門152mm加農炮。1943年10月改編組建第二個加農炮兵師,每個旅中有一個營被換裝為76mm加農炮。1943年底,26個炮兵師中有17個「突破炮兵師」,6個1942年12月編制炮兵師,3個加農炮兵師。
1944年5月,所有的集團軍屬炮兵團都改編為集團軍屬炮兵旅。每旅轄1個觀測營、2個炮兵營(每營12門152榴炮)、1個加農炮兵營(12門122加農炮)。共組建了45個集團軍直屬炮兵旅。
1944年9月,組建了5個炮兵軍,下轄10個新組建的「突破炮兵師」,加農炮旅被160毫米重迫擊炮旅和1個火箭炮兵旅代替;3個「突破炮兵師」的炮兵師和重加農炮兵師同時改編為為1943年編制「突破炮兵師」。1944年底,共有10個炮兵軍、10個1944年編制「突破炮兵師」、22個1943年編制「突破炮兵師」、2個加農炮兵師和3個1942年編制炮兵師。
1945年戰爭結束時,預備炮兵占炮兵連總數的35%,有63個加農炮兵旅、2個榴炮旅、57個獨立炮兵團(其中33個加農炮兵團或集團軍屬加農炮兵團,24個榴彈炮兵團),以及炮兵軍、炮兵師與集團軍屬炮兵建制。
隊屬炮兵
[編輯]軍屬炮兵
[編輯]1937-1938年組建的步兵軍,直轄2個摩托化炮兵團,其中一個用於反炮兵作戰(2個122加農炮營,1個152加農炮營),另一個裝備3個152榴彈炮營用於火力支援。1939年陸軍規模迅速擴編,火炮產量不足,新組建的步兵軍縮編為直轄1個炮兵團(2個122加農炮營,2個152榴炮營)。1941年6月戰爭爆發時,共有40個步兵軍直屬兩個炮兵團,13個步兵軍直屬1個炮兵團。1941年9月撤銷步兵軍,軍屬炮兵團被集中到預備炮兵。
1942年1月重新組建了轄步兵旅的小編制步兵軍,並組建了11個軍屬炮兵團,每團有16門76毫米加農炮與12門122毫米榴彈炮。1942年末,組建了18個大編制的步兵軍,並組建了10個軍屬炮兵團,轄1或2個122毫米加農炮兵營和1個152毫米加榴炮兵營。
1943年6月至1943年底,組建了40個軍屬炮兵團,轄4個122榴炮連或2個152加榴炮連,員額512人。
1944年4月,4個軍屬炮兵團改編為軍屬炮兵旅,轄1個觀測營與2個炮兵團,分別為100毫米加農炮與152毫米加榴炮,每團有5個炮連。
1945年在遠東成立7個軍直屬炮兵旅。
歷任領導
[編輯]-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 炮兵主帥,1937年6月20日-1940年擔任蘇聯紅軍炮兵主任;1941年7月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蘇軍炮兵主任。1943年-1950年任蘇軍炮兵司令。
- 米特羅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炮兵主帥:1950年3月至1952年1月和1953年4月至1955年3月期間為炮兵司令
-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奇斯佳科夫 炮兵元帥:1946年4月起任蘇聯武裝力量炮兵副司令
-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卡扎科夫炮兵元帥(1898.7.18—1968.5.25):戰後任蘇軍炮兵副司令、1950年3月任炮兵第一副司令。1952年1月任炮兵司令員。1952年4月復任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3月11日授予炮兵元帥。1958年任蘇聯陸軍防空兵司令員。1965年任國防部總監組成員。
-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瓦連佐夫:1955-1961年炮兵司令,1961年-1963年火箭兵和炮兵司令。1963年3月13日,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以「因喪失警惕性和不稱職的表現」而撤銷一切榮譽,撤銷中央候補委員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職務,軍階降為炮兵少將,同時被勒令退役。
- 康斯坦丁·彼得羅維奇·卡扎科夫炮兵元帥:1963年-1969年任蘇聯火箭兵和炮兵司令。
- 格奧爾吉·葉菲莫維奇·佩列傑利斯基炮兵元帥:1969年7月-1983年6月任蘇聯火箭兵和炮兵司令。
-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米哈爾金炮兵元帥:1983年-1987年陸軍副總司令兼火箭兵和炮兵司令,1987年-1991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 Димидюк, 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炮兵上將:1991-1997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 Каратуев,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炮兵上將: 1997-2001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 Зариц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генерал-полковник)炮兵上將: 2001-2008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 Богатинов, 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炮兵中將: 2009-2010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 米哈伊爾·馬特維耶夫斯基炮兵中將:2011-年火箭兵和炮兵總監
其他炮兵元帥
[編輯]- 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維奇·雅科夫列夫(1898.12.31—1972.5.9),炮兵元帥(1944.2.21)
- 尤里·巴甫洛維奇·巴扎諾夫(Yuri Pavlovich Bazhanov)(1905.4.23—1975.1.8) 炮兵元帥(1965.6.18)
- 巴維爾·尼古拉耶維奇·庫列紹夫(Pavel Nikolaevich Kuleshov)(1908.12.26—2000.2.26) 炮兵元帥(1967.10.28)
- 格奧爾基·費多托維奇·奧金佐夫(Georgy Fedotovich Odintsov)(1900.3.6—1972.3.1) 炮兵元帥(1968.6.22)
- 格奧爾基·葉菲莫維奇·佩烈傑利斯基(Georgy Yefimovich Peredelsky)(1913.4.7—1987.11.21)炮兵元帥(1973.11.5)
- 葉菲姆·瓦西里耶維奇·博伊楚克(Yefim Vasilyevich Boychuk)(1918.12.24—1991.6.4)炮兵元帥(1980.11.4)
院校
[編輯]- 炮兵科學院
- 以十月革命命名的科洛姆納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以紅十月命名的列寧格勒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1932年6月3日命名。1938年遷莫斯科。1953年遷回列寧格勒。1960年改為以加里寧命名。現名「聖彼得堡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
- 以М.В.伏龍芝命名的敖德薩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以М.В.伏龍芝命名的蘇密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以А.И.利久科夫少將命名的薩拉托夫高等軍事指揮學校
- 以「二十六名巴庫委員」命名的提比里西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赫梅利尼茨基高等炮兵指揮學校
- 喀山高等軍事工程學校
- 以炮兵主帥Н.Н.沃羅諾夫命名的奔薩高等炮兵工程學校
- 以圖拉無產階級命名的圖拉高等炮兵工程學校
裝備
[編輯]蘇德戰爭裝備
[編輯]型號 | 原型 | 倍徑 | 戰鬥全重 kg |
初速 m/s |
最大射程 m |
射速 min-1 |
穿甲 | 其他 |
---|---|---|---|---|---|---|---|---|
M1910/30式107mm加農炮 | 法國施耐德107mm野炮 | 38 | 2380 | 670 | 16350 | |||
M1940式107mm加農炮 | 43.5 | 4285 | 17450 | |||||
M1930/37式122mm加農炮 | 施耐德M1910式122mm野戰炮 | 46.3 | 7117 | 20000 | 190mm/1000m | |||
M1938式122mm榴彈炮 | 22.7 | 2450 | 11800 | 5~6 | 比爾姆第172兵工廠和彼得羅夫設計局 | |||
M1938型榴彈炮 | 施耐德M1910 | 24.3 | 4550 | 4 | ||||
D-1式152mm榴彈炮(M1943) | 24.6 | 3635 | 12400 | 4 | 82mm/1000m | |||
M1910/34型152mm榴彈炮 | 29 | 7820 | 2~3 | |||||
M1937式152mm榴彈炮 | M1910/34型152mm榴彈炮 | 17000 | 124mm/10000m | 車載型為ML-20(SU-152的主炮) | ||||
M1909式152mm榴彈炮 | 普提洛夫工廠 | |||||||
M09/30式152mm榴彈炮 | M1909式152mm榴彈炮 | |||||||
1931年式B-4型203毫米榴彈炮 | 37 | 15 800 | 607 | 17500 | 0.3 | 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 | ||
1933年式203毫米加榴炮 | 730 | |||||||
1939年式203毫米加榴炮 | ||||||||
1915型305mm超重型榴彈炮 | ||||||||
TM-2-12 305mm/L-45列車炮 | 「聖安德烈」級前無畏戰艦主炮 | 部署在遠東承擔岸防任務 | ||||||
TM-3-12 305mm/L-52列車炮 | 奧普霍夫M1912式艦炮身管改造 | 42000 | ||||||
BR-17 210mm加農炮 | 捷克斯柯達廠的設計 | 29000 | ||||||
BR-18 305mm榴彈炮 | 捷克斯柯達廠的設計 | |||||||
BR-5 280mm臼炮 | ||||||||
BM-13式火箭炮 |
現役裝備
[編輯]迫擊炮
[編輯]型號 | 綽號 | 技術 | 配屬級別 | 編制人數 | 最小射程(m) | 最大射程(m) | 重量(kg) | 正常射速(發/min) | 爆發射速(發/min) | 研製單位 | 研發日期 | 裝備日期 | 使用歷史 | 注釋 |
---|---|---|---|---|---|---|---|---|---|---|---|---|---|---|
2Б14 / 2Б14-1式 | 「托盤」 Поднос | 82毫米迫擊炮,前膛裝填,炮口有重複裝填防呆裝置 | 摩步連炮兵排 | 4人 | 85 | 4270 | 41.8 | 15 | 22 | 紅旗高爾基機器製造廠 | 1973年 | 改型定型於1984年 | 阿富汗戰爭緊急裝備 | 炮管通過搖架減震器安裝在兩腳架上,炮尾與圓形坐鈑相連。可夜視的K1準直儀和MUM瞄準具 |
2Б11 / 2С12式 | 「雪撬」 Сани | 拉發/迫發兩用,精確口徑119.4毫米,防重裝保險器 | 摩步營 | 5 | 480 | 7400 | 210(戰鬥狀態)/297(行軍狀態) | 15 | 2С12迫擊炮武器系統包括2Б11迫擊炮、2Л81輪式炮車牽引架、2Ф510牽引運輸車(嘎斯-66-05輕型越野車底盤改裝) | |||||
2Б16式 | 「九度音-K」 НОНА-К | 120毫米牽引式半自動迫榴炮 | 空降兵、陸戰隊 | 5 | 850 | 8850 | 1200 | 6 | 10 | 70年代 | 1986 | 為2С9式自行迫榴炮的牽引改型;嘎斯-66輕型卡車或烏茲-469吉普車牽引。炮尾裝填。倍徑24.2,殺爆彈初速367m/s | ||
2С9式 | 120毫米履帶式自行迫榴炮 | 4 | 850 | 8850 | 8700 | 6 | 10 | 70年代 | 1981 | 阿富汗戰爭 | 攜彈量25發 | |||
2С23式 | 120毫米輪式自行迫榴炮 | 空降、陸戰 | 6 | 10 | 1986 | 1990 | 火炮數據接近2С9式 | |||||||
2С31式 | 「維娜」 Вена | 120毫米履帶式自行迫榴炮 | 13000 | 19500 | 8 | 10 | 1997 | 2A80式120毫米低膛壓薄壁線膛單管炮.彈藥基數為70發(含10發制導炮彈),攜彈量30發 | ||||||
2Б9式 | 「矢車菊」 Василек | 82毫米速射迫擊炮 | 摩步營 | 40 | 60年代 | 1970 | 2K21式迫擊炮武器系統,由2Б9式82毫米自動迫擊炮及2Φ54運輸車組成 | |||||||
2С4式 | 鬱金香 Тюльпан | 240毫米自行迫擊炮 | 2營制獨立重迫擊炮旅 | 7 | 800 | 9500 | 25000 | 3 | 彼爾姆設計局 | 1967 | 70年代中期 | 使用歷史 | 火炮型號2Б8),尾裝填 |
反坦克炮
[編輯]型號 | 綽號 | 技術 | 配屬級別 | 編制人數 | 初速(m/s) | 最小射程(m) | 最大射程(m) | 重量(kg) | 正常射速(發/min) | 爆發射速(發/min) | 研製單位 | 研發日期 | 裝備日期 | 使用歷史 | 注釋 |
---|---|---|---|---|---|---|---|---|---|---|---|---|---|---|---|
д-44 | 綽號 | 85毫米加農炮 | 配屬級別 | 編制人數 | 初速(m/s) | 最小射程(m) | 15500 | 1725 | 正常射速(發/min) | 爆發射速(發/min) | 研製單位 | 研發日期 | 1944 | 使用歷史 | 火炮型號為52-П-367 |
T-12式 | 佩劍 Рапира | 100毫米反坦克炮 | 摩步團 | 編制人數 | 初速(m/s) | 最小射程(m) | 15000 | 3100 | 正常射速(發/min) | 14 | 研製單位 | 研發日期 | 50年代 | 使用歷史 | 火炮型號為2A19式,火線高度0.8m |
2A45式 | 「章魚」 Спрут | 125毫米反坦克炮 | 集團軍反坦克炮團、師反坦克炮營 | 編制人數 | 1700 | 最小射程(m) | 12200 | 重量(kg) | 正常射速(發/min) | 爆發射速(發/min)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彼得羅夫特種設備設計局 | 1970年代 | 1993 | 使用歷史 | 火炮型號為Д-13式或9С33式。方形炮口制退器。360度環射 |
2С25式 | 「章魚」(Спрут-СД | 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 空降、陸戰 | 3 | 初速(m/s) | 最小射程(m) | 最大射程(m) | 18000 | 7 | 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 | 90年代初 | 裝備日期 | 使用歷史 | 2А75滑膛坦克炮,自動裝彈機
}} 著名人物[編輯]
兵種歌曲[編輯]兵種紀念日[編輯]蘇聯火箭兵和炮兵紀念日是11月19日。根據1944年10月2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命令。理由是1942年11月19日,蘇軍發動天王星行動,史達林格勒會戰轉入大反攻階段,炮兵為突破敵軍陣地實施了強大火力準備。 參考文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