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人系列電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超人DC漫畫出版漫畫小說中的虛構角色,該角色已經在多部電影中出現。1941年,超人通過一系列動畫短片首度亮相銀幕,1948和1950年又拍攝了另外兩個系列的短片。1951年的《超人與摩爾人》(Superman and the Mole Men)則是首部超人長片電影。

1974年,伊利亞·塞爾金德英語Ilya Salkind亞歷山大·塞爾金德英語Alexander Salkind父子和皮埃爾·斯潘勒英語Pierre Spengler購買了將《超人》改編為電影的版權。劇本經過多次改寫後,理察·唐納獲得了執導《超人》和《超人第二集》的機會,這兩部電影是一起拍攝的,唐納把《超人第二集》拍完80%以後才決定還是先完成《超人》。賽爾金德父子在首部《超人》上映後解僱了唐納,並委託理察·萊斯特出任導演來拍完《超人第二集》,之後他還執導了1983年的《超人第三集》。1984年,賽爾金德父子製作了超人系列的衍生作品超少女》,然後將電影改編版權轉讓給了坎農影業(Cannon Films),該公司於1987年推出了《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這以後一直過了15年,才有第5部超人電影進入製作階段。布萊恩·辛格執導的《超人再起》於2006年發行上映,該片相當於《超人》和《超人第二集》的續集,與之同期發行的還有《超人第二集:理察·唐納剪輯版英語Superman II: The Richard Donner Cut》。《超人再起》的票房成績不錯,但沒能達到華納兄弟公司的預期,不過該公司還是決定重啟這一系列。2013年6月,由查克·史奈德執導、大衛·S·高耶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出任製片人的《超人:鋼鐵英雄》上映,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系列電影

[編輯]
電影名稱 上映日期(美國) 導演 飾演者
超人 1978年12月15日 理察·唐納 克里斯多福·李維
超人Ⅱ 1981年6月19日 理察·唐納

理察·萊斯特

超人Ⅲ 1983年6月17日 理察·萊斯特
超人Ⅳ:尋求和平 1987年7月24日 薛尼·佛里
超人再起 2006年6月28日 布萊恩·辛格 布蘭登·羅斯
超人:鋼鐵英雄 2013年6月14日 扎克·施耐德 亨利·卡維爾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2016年3月25日
正義聯盟 2017年11月17日

派拉蒙動畫短片

[編輯]

超人首度現身大銀幕是在派拉蒙電影發行的一系列動畫短片中,每部長度約為10分鐘,從1941到1943年間一共製作了17部《超人》動畫片,其中9部由弗萊舍工作室Fleischer Studios)製作,8部由派拉蒙旗下的菲默斯工作室Famous Studios)製作[1]

早期真人電影作品

[編輯]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於1948年1月5日發行的15段式系列影集《超人英語Superman (serial)》是首部由真人扮演超人的電影作品[2],下一次則是1950年的另一部15段式系列影集《原子人大戰超人英語Atom Man vs. Superman[2][3]。之後超人又在1951年的超級英雄電影《超人與摩爾人》中現身,該片由李·施瓦姆(Lee Sholem)執導,巴尼·薩瑞克(Barney Sarecky)監製,喬治·里弗斯扮演超人,菲莉斯·科特斯英語Phyllis Coates飾演路易絲·萊恩,片長58分鐘[4][5]

克里斯多福·李維系列(1978至1987年)

[編輯]

《超人》(1978年)

[編輯]

製片人伊利亞·塞爾金德早在1973年時就有了拍攝超人題材電影的設想,說服自己的父親亞歷山大·塞爾金德於1974年11月買下超人的電影版權。兩人請來馬里奧·普佐連續撰寫兩部電影的劇本[6],並一度打算找史蒂芬·史匹柏擔任導演,但亞歷山大覺得還是等史匹柏執導的《大白鯊》上映後看看情況,《大白鯊》上映後大獲成功,兩位製片人於是聯繫了史匹柏,但後者這時已經決定拍攝《第三類接觸[7]DC漫畫曾希望由穆罕默德·阿里艾爾·帕西諾詹姆士·凱恩史蒂夫·麥奎因克林·伊斯威特達斯汀·霍夫曼出演超人[8]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威廉·佛雷金彼得·葉茨約翰·古勒米羅納德·尼姆Ronald Neame)和薩姆·佩金帕都曾是電影的導演人選。馬龍·白蘭度吉恩·哈克曼分別簽約出演超人的父親喬艾爾和反派雷克斯·路瑟蓋·漢彌爾頓將出任導演。不過,白蘭度當時在義大利因電影《巴黎最後探戈》而受到淫穢罪的指控,漢彌爾頓也因為納稅上的麻煩而不能到英格蘭參加拍攝[9]。於是塞爾金德父子請來了理察·唐納執導,唐納則找來湯姆·曼凱維奇英語Tom Mankiewicz為劇本潤色,這也給劇本帶來了濃烈的宗教色彩[10]

克里斯多福·李維飾演超人和克拉克·肯特

克里斯多福·李維獲選出演超人,不過最初塞爾金德父子對他並不如何看好[7]。而白蘭度雖然參加電影拍攝前連劇本也沒有看過[10],並且參與拍攝的時間一共也不到兩個星期[7],更不用說出演的還是一個戲份很少的配角,但他卻得到了370萬美元的片酬外加11.75%的票房利潤分成[7]。《超人》於1978年聖誕節檔期上映,在商業和專業評論兩方面都獲得了成功[11][12][13],不過電影的製片人認為,上映同期沒有多少其它電影同台競爭是本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14]

《超人第二集》(1980年)

[編輯]

唐納與塞爾金德父子關係欠佳,雖然有理察·萊斯特從中調解[10],但唐納還是沒有完成《超人第二集》。電影預算超支後,導演決定還是先暫停續集的拍攝,並且將其高潮戲段放到第一集中[7][10]。雖然《超人》上映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唐納還是沒有回來繼續完成《超人第二集》[10],這部電影是之後由萊斯特完成的,他也給了影片一個更為輕鬆的基調。塞爾金德父子還因財政上的原因而剪掉了白蘭度出演的場景[7]。之前為《超人》譜曲的約翰·威廉士因為需要參加另外一部電影的作曲工作而退回了本片[7]。《超人第二集》於1980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亞首映[15],1981年4月9日在英國上映[16],雖然面臨《法櫃奇兵》的強勁競爭,但仍然在商業和評論兩方面都獲得了成功[17][18][19]。2006年,理察·唐納應影迷之邀與製片人麥可·陶(Michael Thau)合作推出了《超人第二集:理察·唐納剪輯版》,影片於2006年11月28日發行,獲得了評論家和電影中幾位演員的好評[18]

《超人第三集》(1983年)

[編輯]

由伊利亞·塞爾金德所構思的第三部超人系列電影將故事的範圍擴大到了宇宙級別,並在其中引入了超少女以及兩位超級壞蛋[10]。這個故事的特點是超少女與其中一位超級壞蛋的父女關係,以及超人和超少女之間的戀情,而根據漫畫原著中的設定,這兩位本應是表兄妹[20]。華納兄弟公司沒有接受這樣的劇情設計,另外請人編寫了《超人第三集》的劇本。理察·普賴爾Richard Pryor)在片中扮演電腦高手格斯·戈爾曼(Gus Gorman),他在一個百萬富翁的操縱下製作出一種新的克利普頓石,把超人轉變成邪惡的另一個自我。改編後的劇本[10]把塞爾金德構思劇本中的一個超級壞蛋縮減成電影中邪惡的「終極電腦」[7]。影片於1983年6月17日影片在美國上映,雖然票房上還算差強人意[21],但評價上卻遠遠不及[22][23],影片提名了兩座金酸莓獎[24],特別是普賴爾的表演受到批評,認為前兩部影片嚴肅的基調就毀在他的手裡,此外對邪惡版超人的描繪也引起了爭議。塞爾金德被拒絕的提案於2007年在網上發布[10]

《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1987年)

[編輯]

坎農影業接手了第4部超人電影的製作,克里斯多福·李維對這部電影所涉及的核武器主題很感興趣,於是同意出演,這也成為里夫主演的超人系列電影中首部美國電影(之前幾部屬英國電影[25][26]。坎農決定將《超人IV》的預算從3500萬美元大幅削減至1500萬美元,這導致電影中所使用的特技效果很不理想,結合過於明顯的剪輯痕跡,影片的反響是所有超人電影(不包括《超少女》)中最差的[10][27],像《超人第三集》一樣被提名兩項金酸莓獎[24]。由於連續兩部電影表現都很差,華納兄弟公司決定暫時擱置這一系列[10]

衍生作品

[編輯]

《超少女》(1984)

[編輯]

塞爾金德父子在獲得超人的電影版權期間,也取得了超人表妹「超少女」的電影版權[28]。1984年,里夫《超人》系列電影的衍生作品《超少女》正式上映,里夫原訂會在片中客串出鏡,但最終還是沒有實現[29]海倫·斯雷特英語Helen Slater出演超少女一角,這也是她出演的第一部電影[30]。不過雖然斯雷特是女主角,但片頭出現的第一位演員姓名卻是費·唐納薇,她在片中出演大反派塞琳娜(Selena)。此外,馬克·麥克盧爾(Marc McClure)還回歸出演了吉米·奧利森Jimmy Olsen)一角[31]。《超少女》票房和評價都慘不忍睹[32][33],比任何一部超人電影都要差[34][35],不過斯雷特還是因該片獲得了一項土星獎提名[36]

取消的電影項目

[編輯]

《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上映後的17年時間裡,華納兄弟公司曾計劃過多部超人系列電影的攝製,但其中大部分方案都在不同時期胎死腹中,這其間涉及了許多導演、編劇和演員,有些作品都已經進行實際拍攝階段,前後花費了約5000萬美元資金,但都沒有任何作品面世。

《超人V》

[編輯]

《超人IV》上映前,坎農影業曾計劃由艾伯特·潘Albert Pyun)來執導這一系列的第5部電影,但《超人IV》的慘敗導致坎農影業破產,超人系列的電影版權又回到了塞爾金德父子手中[37]。1990年代初,伊利亞·塞爾金德與電視劇《少年超人》(Superboy)的編劇卡里·貝茨和馬克·瓊斯(Mark Jones)一起編寫了《超人V》(Superman V,又名《超人:新電影》,原名「Superman: The New Movie」)的故事[7]。故事中超人在縮小裝進瓶子裡的氪星首都坎多城死亡後又起死回生。巧合的是,DC漫畫之後於1992年出版的超人故事主線中也有其死亡後重生的類似情節。塞爾金德、貝茨和瓊斯開發了兩稿劇本,並打算請克里斯多福·李維回歸出演超人[7]

《超人重生》

[編輯]
「在任何一部好的超人電影裡面,整個地球都必須處於重大的危險之中,裡面必須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惡棍,只有超人才能夠阻止他。要想讓電影變得刺激和精彩,這是唯一的辦法。」
——《超人重生》的編劇喬納森·勒姆金[38]

《超人之死》漫畫的成功促使華納兄弟公司於1993年初從塞爾金德父子手中買下了超人的電影版權,並將項目交給製片人喬恩·彼得斯英語Jon Peters負責。公司不打算採用《超人:新電影》的劇本設定,於是彼得斯請喬納森·勒姆金(Jonathan Lemkin)來編寫新的劇本。華納兄弟公司要求新劇本要能夠吸引主流觀眾,風格上可能獲得20世紀90年代新生代電影觀眾的認同。此外還希望電影中增加一些適合與合家觀賞的家庭電影元素,與《永遠的蝙蝠俠》類似,這樣有助於提高超人相關玩具產品的號召力,幾家大型玩具廠商都要求要在2月中旬的美國國際玩具交易會前看到勒姆金的劇本[38]

勒姆金創作的這個劇本題為《超人重生》,故事的主線是克拉克·肯特和路易斯·萊恩感情上的煩惱,以及超人與「末日」(Doomsday)之間的大戰。之後超人不敵末日,向路易絲表白後,他生命的力量也傳導到了她的身上,路易絲神奇地產下一名男嬰,這個孩子只用了3個星期就長到有21歲那麼大,成為復活的新超人拯救了世界。華納兄弟公司覺得《永遠的蝙蝠俠》中也有著類似的主題結構,因此沒有接受這個劇本[39]

彼得斯於是又請來格雷戈里·波伊萊爾英語Gregory Poirier改寫劇本[38],波伊萊爾於1995年12月完成改寫。這個故事同樣涉及超人與路易斯·萊恩的感情問題,並且超人也同樣為「末日」所殺。只是其復活後失去了一切超能力(或者準確地說是還沒有學會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因此穿上了一件可以模擬之前力量的機械戰衣直至他恢復(學會使用)力量時止。根據劇本中的描述,這種力量從概念上與《星際大戰》中的原力很相似。此外劇本中超人還有來自外星的盟友,另外還有其他多個反派角色出場[37]。華納兄弟公司對這個劇本很滿意[39],不過之後還是請了凱文·史密斯來進行改寫[40]。史密斯認為波伊萊爾的劇本對超人漫畫原著缺乏足夠的尊重,他之後在《與凱文·史密斯共度良宵》(An Evening with Kevin Smith)中表示,這個劇本「就像超人電影的《蝙蝠俠》電視節目版本,非常不自然」[38]

《超人的生活》

[編輯]

1996年8月,凱文·史密斯向彼得斯描述了自己的故事大綱,彼得斯同意讓他編寫劇本,但是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超人需要穿上全黑色的套裝[38],並且超人也不能飛[38]。史密斯認為這樣的話超人會「看起來像個嚴重超齡的童子軍」[37],於是他描寫超人飛行過程中會有「一個紅藍色的殘影,並且每一次起飛時都會產生聲爆[41]。彼得斯還希望電影的高潮戲段中超人與一個巨大的蜘蛛作戰。史密斯意識到自己只是來將一個已經成形的構思寫成劇本,但還是接受了這些條件[38]。彼得斯和華納兄弟公司還讓史密斯寫了一個反派角色與北極熊大戰的情節,或是送給大反派雷克斯·路瑟一隻太空狗[40]。並且還因當時重新發行的《星際大戰》系列電影而在片中也加上了類似R2-D2,有情緒會思考的機器人角色[40]。彼得斯之後出任了1999年動作喜劇片《飆風戰警》的製片人,並將其巨型蜘蛛的構想應用到了該片中[38]

史密斯所編寫的《超人的生活》(Superman Lives)劇本中有「末日」和「布萊恩尼阿克」(Brainiac,直譯有天才的意思)兩個超級壞蛋角色,布萊恩尼阿克派出末日去殺死超人,並且因為知道超人需要通過陽光來獲得力量而將太陽遮起來。布萊恩尼阿克還與雷克斯·路瑟合作,而超人則經一個氪星的機器人復活,只是沒有了超能力,這個機器人於是化身為一套戰衣穿到了超人的身上來賦予他力量直到他恢復為止。布萊恩尼阿克試圖奪得這個機器人並掌握其科技,但最終被超人打敗[41]。史密斯所考慮的演員人選包括班·艾佛列克飾演克拉克·肯特和超人,琳達·費奧倫蒂諾英語Linda Fiorentino出演路易斯·萊恩,傑克·尼克遜飾演雷克斯·路瑟,法米克·詹森詮釋梅茜·格拉芙斯(Mercy Graves),約翰·馬奧尼飾演佩里·懷特(Perry White),大衛·海德·皮爾斯David Hyde Pierce)扮演氪星機器人,傑森·李出演布萊恩尼阿克,另有傑森·繆斯(Jason Mewes)詮釋吉米·奧爾森[42]

勞勃·羅里葛茲獲得了執導這部電影的邀請,他雖然很喜歡這個劇本,但由於已經承諾接拍青春恐怖片《老師不是人》而不得不推掉這次機會[38]。史密斯原本建議請提姆·波頓來執導[40],而且波頓也簽下了500萬美元的違約賠償合同。華納兄弟公司很快開始安排製作並將電影的上映時間定在1998年夏,以紀念超人一角在漫畫雜誌上出現60周年[39]尼可拉斯·凱吉是漫畫雜誌的粉絲,他同意出演並簽訂了2000萬美元的違約賠償合同,相信自由能夠「重新構想這個角色」[38]。彼得斯也覺得凱奇可以「讓觀眾相信他(超人)真的是從外太空來的」[43]。波頓則表示由凱奇來出演將會「第一次讓你真的相信沒有人發現克拉克·肯特就是超人,他(凱奇)真的可以從物理上改變自己的人格形象」[44]凱文·斯派西獲邀出演雷克斯·路瑟[44],而蒂姆·艾倫則表示已就出演大反派布萊恩尼阿克進行恰談[45],不過吉姆·凱瑞曾是這一角色的理想人選[40]。另有報道稱柯特妮·考克斯可能會出演路易斯·萊恩,史密斯則確認克里斯·洛克將飾演吉米·奧爾森[45]米高·基頓也確認自己將會出演,但表示其角色並不是蝙蝠俠[46]。電影的特效製作預計由光影魔幻工業公司負責[38]

影片原定於1998年初開拍[47],1997年6月,電影進入前期製作階段[38]藝術指導瑞克·海因里希斯(Rick Heinrichs)帶領美術設計團隊開始工作[44]。波頓決定請韋斯利·斯崔克Wesley Strick)改寫史密斯的劇本,對此史密斯公開表示了自己的失望:「公司對我的作品很滿意,然後提姆·波頓加入進來了。等到他簽了違約賠償合同後,他反過來說想要另拍一個自己的版本。所以你覺得華納兄弟會支持哪一邊?是就拍了部《瘋狂店員》(Clerks)那個人,還是拍出來一部賺到5個億的《蝙蝠俠》那個人?」[38]斯崔克對史密斯劇本中超人失去超能力,然後需要依靠一個機器人的設定感到非常很不滿[38]。他還覺得劇情中大反派布萊恩尼阿克通過向太空發射一張圓盤來擋住太陽,以令需要陽光來獲取能源的超人失去超能力這樣的情節設定與《辛普森一家》中一集的情節過於類似[38]。不過在看過《超人之死與重生》(The Death and Return of Superman)後,斯崔克也理解了史密斯的一些做法。斯崔克改寫下的超人是一位存在主義者,覺得對地球來說自己只是一個外人。超人受到布萊恩尼阿克和雷克斯·路瑟的威脅,兩個反派合併成為「雷克斯尼阿克」(Lexiac),根據斯崔克的說法,這是「一個精神分裂/瘋狂的超級大壞蛋」[38]。超人被殺後在一種名叫「K」的神力下復活,這種神力也是氪星的象徵,然後他打敗了雷克斯尼阿克[38]

美術設計師塞爾凡·德斯普里茲聲稱美術部門所需製作的東西與超人系列漫畫小說幾乎沒有任何聯繫,並表示彼得斯「會帶一些孩子過來,讓他們對牆上的畫作評分來評估玩具開發的可行性。這基本上就是一場玩具展!」[38]彼得斯看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上有一張髑髏的照片,於是他找到了美術部門的工作人員,告知對方自己希望把片中大反派的太空船設計成同樣的外形。波頓向德斯普里茲描述了布萊恩尼阿克的形象,德斯普里茲稱那看起來就是「梅林的頭髮,下面是個髑髏,上面扣個魚缸」[38]。概念畫家洛爾夫·莫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設計了一套氪星機器人的外衣,這件道具計劃用在一個該機器人變形為一部飛行器時使用[48]

「我們拿到了凱文·史密斯的劇本,但他們又說根本不用去看,因為他們知道他(指史密斯)不會繼續留在劇組中。所以我們以凱文·史密斯這個劇本為指引來了解一些大概需要做些什麼的概念,並等待有新的劇本送來,但這個新劇本一直都沒有出現。」
——美術設計師塞爾凡·德斯普里茲談到《超人的生活》[38]

波頓選擇了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來作為電影中大都會的主要拍攝地點[38],而片場系統也做了預留[38],但開拍日期卻多次推遲[39]。開始建好的一小片氪星外景也因此銷毀,凱奇甚至連服裝都已經穿好了[49]。公司還曾考慮要把片名《超人的生活》改為《超人重生》[50]。此外,華納兄弟公司覺得斯崔克的劇本拍攝成本太高,於是又請來丹·吉爾羅伊幫忙改寫,來讓其在經濟上更為可行。吉爾羅伊將劇本從需要1.9億美元預算降低到了1億美元,然而由於其他電影項目和財政上的原因,公司還是不願意直接開拍[51],而是讓吉爾羅伊又創作了兩稿劇本[52]。最終,華納兄弟於1998年4月決定暫時不拍這部電影,波頓因此離開了劇組去拍攝《斷頭谷[39]。到了這個時候,項目已經花掉了3000萬美元,但卻也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38]。波頓之後表示,參加《超人的生活》這一項目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經歷,特別是與彼得斯和華納在多個方面意見相左的情況下。「我基本上浪費了一整年。考慮到要和一些你很不希望合作的人一起工作,這真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53]

出於對電影製作進展緩慢的失望,漫畫小說的愛好者兼劇作家亞歷克斯·福特(Alex Ford)於1998年9月向華納兄弟公司自薦了劇本《超人:鋼鐵英雄》,根據其設想,這將成為又一個總數達7部的大型系列電影。公司和彼得斯對福特的方案很有興趣,不過之後雙方還是因創作理念存在差異而未能繼續合作[37]。對於這次經歷福特表示,「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們對漫畫缺乏了解。他們的目標觀眾並非你我這樣花7美元去看電影的人,而是那些會花60美元購買玩具和餐盒的父母。這只是一筆生意,而且你覺得哪個更重要,是1.5億的票房,還是6億的商品成交額?」[52]

對吉爾羅伊的劇本,彼得斯先後聯繫過拉爾夫·仲達格(Ralph Zondag[38]麥可·貝謝加·凱普爾Shekhar Kapur)和馬丁·坎貝爾來執導,但他們都拒絕了[37]布萊特·拉特納也選擇接拍《居家男人》而謝絕邀請[54],此外有報道稱公司還考慮過請西蒙·韋斯特史蒂芬·諾林頓英語Stephen Norrington出任導演[55]。1999年6月,小威廉·威謝爾(William Wisher, Jr.)獲聘撰寫新的劇本,尼可拉斯·凱吉也在故事元素方面給予了協助[56]。但到了2000年6月,凱奇也徹底退出了這個項目[57],而威謝爾則於同年8月給出了新的劇本,報道稱其中擁有一些類似於《駭客任務》的元素[37]。2000年10月,漫畫小說作者基思·吉芬Keith Giffen)設計了新的故事方案,不過華納兄弟公司沒有採納[38],之後公司又聯繫了奧立佛·史東擔任導演,但也遭到了拒絕[37]。2001年4月,公司花費170萬美元薪酬請保羅·阿塔那斯奧(Paul Attanasio)從零開始編寫一個新劇本[38],彼得斯聯繫了威爾·史密斯出演超人,但考慮到種族方面問題,對方同樣予以謝絕[58]

《蝙蝠俠對超人》(2000年代初)

[編輯]

2002年2月,J·J·亞柏拉罕獲聘編寫一部新的超人題材電影劇本,其中將忽略《超人之死》的情節設計,以一個原創故事來重啟這一系列[59],最初定下的標題為《超人飛越》(Superman: Flyby[37]。項目已經獲得了拍攝許可,但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決定接拍《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而放棄了計劃[60],公司於是聯繫了沃爾夫岡·彼德森來執導[61]。但到了2001年8月[62]安德魯·凱文·沃克向華納兄弟公司提出了《蝙蝠俠對超人》(Batman vs. Superman)的構思,彼德森仍然擔任導演,而艾布拉姆斯的劇本則暫時擱置[61]。之後公司還請來了阿齊瓦·高斯曼改寫沃克的劇本[63]

高斯曼改寫的劇本於2002年6月21日完成,故事中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已經退休5年,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詹姆士·戈頓迪克·格雷森均已故世。與此同時,克拉克·肯特與路易斯·萊恩離婚後一直鬱鬱寡歡,布魯斯與美麗的伊莉莎白·米勒成婚時,克拉克還是他的伴郎。然而兩人度蜜月時,伊莉莎白被小丑所殺,布魯斯因此不得不再次穿上蝙蝠俠戰衣,他發現這一事件還牽涉到雷克斯·路瑟於是尋求超人的幫助。但克拉克與拉娜·蘭陷入了情網,因此拒絕了布魯斯的請求。布魯斯為此將伊莉莎白的慘死怪責在克拉克身上,兩人於是變得敵對起來。不過當蝙蝠俠和超人發現這一切原來正是路瑟的一個大陰謀時,他們決定聯合起來阻止他[64]。受到陶比·麥奎爾在《蜘蛛人》中表演的啟發,彼得森打算尋找一個演員「既能真正表現出人物的複雜性和感情,又可以保持一個偉大超級英雄故事的趣味性」。據報道他為此考慮過麥特·戴蒙[63]強尼·戴普柯林·法洛詹姆斯·法蘭科裘德·洛保羅·沃克來出演蝙蝠俠或超人[61]。在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三部蝙蝠俠電影中出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也曾獲邀出演蝙蝠俠[65],而喬什·哈奈特則獲邀扮演超人[60]

電影於2003年初開拍,計劃用5至6個月時間拍完並在2004年暑期上映[66]。但在艾布拉姆斯提交了一份名為《超人飛越》的劇本後,華納兄弟公司取消了這部電影的計劃來考慮分別拍攝蝙蝠俠或超人題材的電影[63]。據彼得森所說,「阿蘭·霍恩(華納兄弟公司總裁)對此非常糾結,因為拍攝一部蝙蝠俠大戰超人的電影這是個多麼吸引人的概念啊」[67]。儘管項目就這樣被取消了,但彼得森之後還是表示有興趣執導《蝙蝠俠對超人》[68],布萊恩·辛格也有同樣的想法[69]。在2007年電影我是傳奇》的片頭,時代廣場上有一條巨大的橫幅上面顯示著超人和蝙蝠俠的標誌。這正是撰寫了《蝙蝠俠對超人》和《我是傳奇》劇本的阿齊瓦·高斯曼在片中所開的玩笑[70]

《超人飛越》

[編輯]

2002年7月,J·J·艾布拉姆斯完成了《超人飛越》的劇本。主要劇情為氪星上發生了一場內戰,敵對的雙方分別是超人的父親喬艾爾和兄弟卡塔佐(Kata-Zor),在被獲勝的卡塔佐打入大牢前,喬艾爾將把兒子裝進飛行器中朝地球發射過去來實現一個預言。喬納森·肯特和瑪莎·肯特收養了這個孩子並起名克拉克·肯特。克拉克長大後進入《行星日報》(Daily Planet)社工作並愛上了路易斯·萊恩,不過路易斯此時更關心的是揭露雷克斯·路瑟的陰謀。克拉克之後向全世界揭示自己就是超人,於是卡塔佐的兒子以及另外3名氪星人來到地球。超人寡不敵眾被殺,到了氪星人的天堂後見到了在獄中自殺的父親。然後超人復活過來回到地球打敗了全部4名氪星人,劇本最終他前往氪星,為續集留下懸念[37]

2002年9月,華納兄弟公司請布萊特·拉特納來執導本片,起初還計劃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演員來出演主角,於2003年下半年開拍[71]。拉特納聯繫過喬什·哈奈特和裘德·洛來扮演超人,但他也承認,事實證明請一位大明星來飾演系列電影的主角是很困難的,因為其合約中都會要求保證出演續集。「沒有哪位大明星會願意簽下這樣的協議,但在向裘德和喬什介紹這部電影時,我也會警告他們接演超人可能導致的後果。可能今後10年他們都需要扮演這同一個角色,因為只要第一部電影能像大家期望的那樣成功,我就會一連執導三部電影」[72]。哈奈特獲得了以高達1億美元片酬出演三部電影的合同,但他還是謝絕了[73]。雖然《超人飛越》的預算超過了2億美元(還不包括之前在《超人重生》、《超人的生活》和《蝙蝠俠對超人》中花掉的錢),但華納兄弟公司仍然決定投拍,並將發行日期定在2004年暑期[60]克里斯多福·沃肯有望出演佩里·懷特一角,拉特納還表示有意請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喬艾爾,拉爾夫·費恩斯飾演雷克斯·路瑟,這兩位演員之前都曾出演過他執導的《紅龍[74][75]

克里斯多夫·里夫是本片的項目顧問,他認為在《超人前傳》出演少年克拉克·肯特的湯姆·威靈是一位理想人選。里夫還補充道,「(超人)這個角色比起扮演他的演員更重要,因為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神話,所以肯定需要保持一定神秘感」[76]。此外,保羅·沃克[37]艾希頓·庫奇[72]布蘭登·費舍馬修·波莫都曾是飾演超人的人選[60],不過由於檔期上與《70年代秀》和《超人的詛咒》存在衝突,並且也希望避免自己出演的角色過於雷同,庫徹決定還是不出演這一角色[77]。傑瑞·奧康奈爾曾表示有興趣出演[77]大衛·伯倫納茲還參加了試鏡,但之後因檔期上與《夜行天使》存在衝突而退出[78]維克多·韋伯斯特已經分別試演過克拉克·肯特和超人[78]詹姆士·麥斯登也與導演進行了會面[78][79]。之前拒絕參加超人一角試鏡的喬爾·埃哲頓Joel Edgerton)參加了反派角色泰佐爾的試鏡,不過到了2003年3月,由於演員選擇方面的困難以及與喬恩·彼得斯之間出現的暴力分歧[80],導演布萊特·拉特納退出了劇組[81]

導演退出後,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回歸接手,費舍雖然有興趣,但也擔心角色雷同的問題[82]塞爾瑪·布萊爾就出演路易斯·萊恩一角開始談判[83],此外ESC娛樂公司獲聘負責電影的視覺特技效果製作,斯坦·溫斯頓將會製作片中的一些模型,金·萊布勒里(Kim Libreri)擔任電影特效總監[84]。尼徹聯繫了西亞·李畢福來出演吉米·奧爾森,並打算找個無名小卒扮演超人。史嘉蕾·喬韓森將出演路易斯·萊恩,而強尼·戴普則會扮演雷克斯·路瑟[85]。不過尼徹在2012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小勞勃·道尼已入選出演雷克斯·路瑟[86]。尼爾·H·莫瑞茲(Neal H. Moritz)和吉爾伯特·阿德勒(Gilbert Adler)計劃出任電影的製片人。尼徹還委託喬什·施瓦茲改寫艾布拉姆斯的劇本。華納兄弟公司原計劃安排本片在澳大利亞拍攝,但尼徹希望改為在加拿大拍攝,這會導致拍攝成本高出2500萬美元。尼徹還拍攝了多位演員的樣本片段,如傑森·貝爾Jason Behr)、亨利·卡維爾賈德·帕達里克[73]麥可·卡西迪[87]。不過最終由於預算方面的問題和拍攝地點上與華納兄弟公司無法達成一致,尼徹也退出了劇組。他認為「在另一片大陸上拍攝美國的心臟地帶是不恰當的」,並因此選擇在紐約和加拿大進行拍攝,但華納兄弟公司則希望在澳大利亞雪梨進行[88][89]。之後這位導演承認自己其實是有飛行恐懼症所以不願意去澳大利亞[86][90]。尼徹退出後,艾布拉姆斯希望可以親自執導自己的劇本[91],但華納兄弟公司於2004年7月選擇了布萊恩·辛格,他之後導演並推出了《超人再起》[92]

《超人再起》(2006年)

[編輯]
布蘭登·羅斯在《超人再起》中飾演超人

布萊恩·辛格從兒時起就是理察·唐納執導《超人》的粉絲,所以華納兄弟公司雖然是在拉特納和尼徹都退出後再請他來執導《超人再起》,但他還是馬上就接受了,並且放棄了另外兩部已經進入前期製作的電影《X戰警3:重擊防線》(該片因此改由拉特納執導)和1976年電影我不能死》(Logan's Run)的重拍片。《超人再起》從情節設定上相當於《超人》和《超人第二集》的續集[93][94],沒有考慮《超人第三集》和《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的內容[93]。辛格執導的這個故事講述超人前往氪星曆時5年來尋找倖存者,回到地球後卻發現摯愛的路易斯·萊恩已經訂婚,而且已經有了孩子。辛格還仿照唐納的做法選擇了與當年克里斯多夫·里夫一樣毫無名氣的布蘭登·羅斯來扮演超人,這位演員的外型還和里夫有些相似。出演配角的則都是更為大牌的演員,如扮演雷克斯·路瑟的凱文·斯派西等。辛格還將他之前拍攝《X戰警2》的整個劇組都一起請來再在這部電影中合作,並且通過利用以前電影拍攝的底片讓馬龍·白蘭度也出現在本片中。《超人再起》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全球票房收入約為3.91億美元。

續集提案

[編輯]

2006年2月,華納兄弟公司宣布將於2009年為該片推出一部續集,導演仍然是布萊恩·辛格,這時距《超人再起》發行還有四個月[95]。布蘭登·羅斯[96]凱特·波茨沃斯[97]、凱文·斯派西[98]薩姆·亨廷頓Sam Huntington[99]法蘭克·蘭吉拉[100]和特里斯坦·雷克·勒布(Tristan Lake Leabu)都將繼續出演同一角色[101]。為此辛格放棄了執導《我不能死》重拍片和有關哈維·米爾克題材小說改編電影的機會[102]。編劇麥可·道赫蒂(Michael Dougherty)打算讓續集成為一部「動作集錦」,並寫入「其他氪星人」[103]和反派角色[104],甚至包括像比扎羅Bizarro)這樣擁有幾乎所有超人力量的惡魔[101]。《超人再起》片尾在太空中漂浮的氪星陸塊將成為推動續集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105]。雖然《超人再起》所獲評價以正面為主,但其票房表現卻令華納兄弟公司和傳奇電影公司感到有些失望[106]。華納兄弟總裁阿蘭·F·霍恩(Alan F. Horn)對此表示,《超人再起》的確是一部很成功的電影,但是它本「應該在全世界拿下5個億的票房。或許我們應該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動作戲碼來滿足年輕的男性觀眾」[107]。對於公司的抱怨,辛格覺得簡直難以置信,他說:「這電影賣了4個億!我真不明白這年代裡他們到底還想怎麼樣才不算業績欠佳」[108]。《超人再起》的所有開支一共達到2.09億美元,但華納兄弟公司最高只打算為續集投資1.75億美元[109][110]

《超人再起》續集的拍攝原定於2007年中期展開[111],但辛格決定接拍《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112],於是拍攝就推遲到了2008年3月[113],可編劇道赫蒂和丹·哈里斯Dan Harris)又決定退出參與其它項目[114]。2007年11月5日開始直至2008年2月12日才結束的2007年-2008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則令影片的發行時間推遲到了2010年[115]。辛格在2008年3月時仍然把這部續集視為首要目標,並表示影片正在進行前期開發[108],布蘭登·羅斯則預期電影將在2009年初開拍[116]DC漫畫總裁保羅·里維茲Paul Levitz)也希望羅斯可以像《超人再起》中那樣繼續出演超人[96],但是公司與其簽訂的合約將於2009年到期,因此電影需要儘快開拍[117]。但是,由於華納兄弟公司決定重啟超人系列電影,辛格退出了本片的攝製計劃,接拍《傑克:巨人戰紀》和《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的改編電影[118]。華納兄弟公司製片總監傑夫·羅賓諾夫曾於2008年8月表示,《超人再起》在人物刻劃等多個方面與其預想的並不一致,導致續集也未能像一開始所計劃的那樣在2009年聖誕節檔期上映[119]

DC擴展宇宙

[編輯]

《超人:鋼鐵英雄》(2013年)

[編輯]
亨利·卡維爾主演的《超人:鋼鐵英雄》是至今超人系列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作品

2008年6月,華納兄弟公司聯繫了多位漫畫作家、編劇和導演一起研究應該如何成功地重啟超人系列電影[120]。「我告訴他們這是個不錯的點子,只管像看待李安的《浩克》一樣來看待《超人再起》。」漫畫小說作家馬克·韋德(Mark Waid)說,「《無敵浩克》已經證明,觀眾會原諒你,他們也願意接受新的版本」[121]。漫畫小說作家格蘭特·莫里森、高夫·強斯和布拉德·梅特澤都對電影的重啟給出了自己的想法。莫里森的構思與他創作的《全明星超人》類似,而韋德的方案則與《超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接近[121]。馬克·米勒和導演馬修·范恩還計劃了一套長達8個小時的三部曲,每一年發行一部,與《魔戒》三部曲相似[122][123]。米勒則建議以《教父》三部曲的模式來設計劇情,即包含有超人早期在氪星出生和成長,到最終失去超強力的一生寫照[124]。2009年8月,法院裁決傑里·西格爾一家人重新獲得超人的電影版權[125],同時也認定華納兄弟公司沒有因拍攝之前的超人系列電影而欠下西格爾一家任何專利費用,但是如果新版的超人電影一直到2011年還沒有開拍,那麼西格爾就可以再以未拍攝電影的利潤損失為由起訴華納兄弟公司要求賠償[126]

2008年對《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故事進行探討時,大衛·S·高耶得知華納兄弟公司正在策劃重啟超人電影系列,於是把自己所構思的現代背景超人故事告知了克里斯多福·諾蘭。諾蘭對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於2010年2月聯繫華納兄弟公司提出了這一設想[127]。考慮到《黑暗騎士》商業和評論上的成功[119],華納兄弟公司請諾蘭來出任這部新電影的製片人,並由高耶編劇[128]。諾蘭也曾像1978年理察·唐納執導《超人》那樣來為《蝙蝠俠誕生》選擇演員,所以他也很讚賞辛格執導《超人再起》與老版電影聯繫起來的做法。「他們讓白蘭度、格倫·福特和奈德·巴蒂這些偉大的演員來扮演小角色,」諾蘭表示,「這在當時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可是個不同尋常的做法」[129]。唐納的電影也給童年時的諾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成為他用來判斷電影質量好壞的正金石[130]吉爾莫·德爾·托羅決定接拍小說《瘋狂山脈》改編的同名電影,因此拒絕了執導本片的邀請[131],之後公司還聯繫了勞勃·澤米克里斯[132]。有傳言稱班·艾佛列克曾考慮執導一部超人電影,他對此沒有否認,不過也表示自己主要是基於故事情節來選擇項目:「我所學到的一點是不要根據預算數額,或是花了多少錢在特技效果上以及在什麼地方取景拍攝來看待一部電影,故事才是最重要的。」[133]此外,東尼·史考特達倫·阿倫諾夫斯基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喬納森·里貝斯曼和麥特·里夫斯都曾是本片的導演人選[134]。但最終華納兄弟公司選中的是查克·史奈德,他於2010年10月加入劇組[135]。演員的敲定則在11月開始[136]亨利·卡維爾出演超人[137],這讓他成為了第一位出演這一角色的非美籍演員[138]艾美·亞當斯飾演路易斯·萊恩[139]黛安·蓮恩扮演瑪莎·肯特。其他演員還包括凱文·科斯納飾演喬納森·肯特,麥可·夏儂扮演大反派佐德將軍羅素·克洛詮釋超人的生父,氪星人喬·艾爾[140]。此外還有德國女演員安潔·陶依在片中出演另一位反派人物弗拉[141][142]。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2011年8月1日在伊利諾州芝加哥開始[143],2013年6月10日在紐約舉行了首映典禮[144],多位演員出席[145],再於2013年6月14日全面上映,有傳統2D、3D和IMAX多種版本[146][147]。《超人:鋼鐵英雄》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全球票房突破6.6億美元,超過了之前任何一部超人系列電影。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編輯]

大衛·S·高耶和查克·史奈德分別是《超人:鋼鐵英雄》續集的編劇和導演[148][149],但由於高耶還需要參加其它項目的製作,因《亞果出任務》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編劇克里斯·泰瑞歐獲聘改寫劇本[150]。克里斯多福·諾蘭也有望回歸擔任製片人,不過這次他發揮的作用會比上次要小[151]。2013年6月1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部續集有可能在2014年上映[152]。華納公司宣布,超人和蝙蝠俠將會在《超人:鋼鐵英雄》的續集中共同出場,影片計劃於2015年上映[153][154]。高耶在2013年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超人75周年活動中表示,續集的片名有可能是《超人大戰蝙蝠俠》(Superman Vs Batman)或《蝙蝠俠大戰超人》(Batman Vs Superman[155]。2013年8月22日,《娛樂周刊》報道稱班·艾佛列克將出演蝙蝠俠[156]。2013年12月4日,有報道稱蓋兒·加朵將出演神力女超人[157]。此外,荷莉·杭特將在片中扮演一名聯邦參議員岡本多緒則會出演雷克斯·路瑟的一名助手[158]卡蘭·馬爾韋史考特·麥克納里也獲選參演,但具體角色不得而知[159][160][161]雷·費雪將在片中飾演鋼骨[162]

2014年1月17日,有報道稱電影的發行日期從原定的2015年7月17日推遲到了2016年5月6日,以期給予主創人員足夠的「時間充分實現他們的設想」,特別是「考慮到故事複雜的視覺性質」[163]。2014年1月31日,傑西·艾森柏格傑瑞米·艾恩斯分別成為雷克斯·路瑟和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的扮演人選[164]。施奈德在正式的新聞稿中表示,選擇傑西扮演路瑟可以讓主創人員發掘更多的趣的變化,讓角色朝新的、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165]

2014年6月,有報道稱傑森·摩莫亞獲選扮演水行俠[166],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證實[167]。阿弗萊克、加朵和艾森伯格的入選引來了漫畫書粉絲的反彈,甚至還有些人發起在線請願書,希望不要讓阿弗萊克詮釋蝙蝠俠[168][169][170]。影片計劃在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進行拍攝[171],不過幾位主要演員於2014年5月19日在密西根州底特律開始了主體拍攝工作[172][173],而涉及女演員蓋兒·加朵的戲份已在5月16日完成[174],影片還計劃在摩洛哥和南太平洋取景[175]

《正義聯盟》(2017年)

[編輯]

2013年6月,據報導,大衛·S·高耶簽約編寫《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以及新的《正義聯盟》劇本[176]。2014年4月,查克·史奈德簽約回歸執導《正義聯盟》[177]。同年10月,華納兄弟宣布,該片的片名為《Justice League Part One》[178]。2016年3月,據報導,華納兄弟聘請克里斯·泰瑞歐擔任編劇,泰瑞歐表示,該片不會像《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那麼黑暗[179]。6月,傑夫·強斯宣布,該片的片名簡化為《Justice League》 [180]。艾佛列克、卡維爾、賈多特、摩莫亞、費雪、艾恩斯、蓮恩、亞當斯、艾森柏格、尼爾森與萊特都將回歸飾演他們各自的角色[181][182]希朗·漢德負責反派荒原狼的配音及動態捕捉[183]。片中還包含數位首次登場的角色,如詹姆士·高登J·K·西蒙斯飾演)[184]梅拉安柏·赫德飾演)、努迪斯·武爾科英語Nuidis Vulko威廉·達佛飾演)[185]愛瑞絲·威斯特英語Iris West Allen凱爾西·克萊蒙英語Kiersey Clemons飾演)[186]及亨利·艾倫((Henry Allen比利·庫達普飾演)[187]等。主體拍攝於2016年4月11日至10月間進行,拍片地點包含華納兄弟利維斯登工作室、英格蘭、倫敦及冰島[188][189]。2017年5月,導演史奈德因家庭因素而不得不退出電影的後製階段。喬斯·溫登取代了史奈德的職務,連帶接手負責額外的補拍[190]。該片於2017年11月17日在全球上映[188]

DC宇宙

[編輯]

《超人》(2025年)

[編輯]

角色

[編輯]

常見角色

[編輯]
角色名 片名
超人 超人第二集 超人第三集 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 超人再起 超人:鋼鐵英雄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正義聯盟
超人
克拉克·肯特
克里斯多福·李維
傑夫·伊斯特英語Jeff East
李·奎格利(3歲)
艾倫·齊莫林斯基(嬰兒)
克里斯多福·李維 布蘭登·羅斯 亨利·卡維爾
迪蘭·斯普瑞伯瑞(11歲)
庫伯·蒂伯萊恩(9歲)
亨利·卡維爾
露薏絲·蓮恩 瑪戈·基德 凱特·波茨沃斯 艾美·亞當斯
雷克斯·路瑟 吉恩·哈克曼   吉恩·哈克曼 凱文·斯派西   傑西·艾森柏格  
喬·艾爾 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A]     馬龍·白蘭度 羅素·克洛    
喬納森·肯特 格倫·福特         凱文·科斯納  
瑪莎·肯特 菲莉斯·塔克斯特英語Phyllis Thaxter       伊娃·瑪莉·桑特 黛安·蓮恩
佩里·懷特 傑基·庫珀英語Jackie Cooper 法蘭克·蘭吉拉 勞倫斯·費許朋  
吉米·奧爾森 馬克·麥克魯爾英語Marc McClure 薩姆·亨廷頓   邁克·凱斯蒂  
薩德將軍 特倫斯·斯坦普英語Terence Stamp       麥可·夏儂  
蘿拉 蘇珊娜·約克       阿耶萊特·祖里爾英語Ayelet Zurer  
拉娜·蘭 黛安·雪莉   安妮特·奧圖英語Annette O'Toole     加丁·古爾德    
布拉德 布拉德·弗洛克   加萬·奧赫里奇        
傑克·奧哈羅蘭英語Jack O'Halloran          
烏爾莎 莎拉·道格拉斯英語Sarah Douglas       安潔·陶依    
伊芙·泰斯馬徹 瓦萊麗·佩萊恩英語Valerie Perrine          
歐蒂斯 奈德·巴蒂          

[A]馬龍·白蘭度出演《超人第二集》的鏡頭被剪去,因此沒有出現上當年上映的電影中。不過2006年發行的《超人第二集:理察·唐納剪輯版英語Superman II: The Richard Donner Cut》中恢復了這些鏡頭。

其他角色

[編輯]

反響

[編輯]

評價

[編輯]
片名 專業評價 公眾評價
爛番茄 Metacritic 影院評分 PostTrak英語PostTrak
超人 93%(59篇評論)[11] 86(11篇評論)[13] 不適用 不適用
超人第二集 89%(45篇評論)[18] 87(11篇評論)[19] 不適用 不適用
超人第三集 26%(43篇評論)[22] 42(9篇評論)[23] 不適用 不適用
超少女 8%(25篇評論)[33]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 12%(41篇評論)[191] 22(10篇評論)[192] C[193] 不適用
超人再起 76%(258篇評論)[194] 72(40篇評論)[195] B+[193] 不適用
超人:鋼鐵英雄 56%(288篇評論)[196] 55(47篇評論)[197] A−[198] 不適用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29%(437篇評論)[199] 44(51篇評論)[200] B[201] 73%[201]

票房成績

[編輯]
片名 北美發行日期 票房(美元) 預算(美元) 來源
北美 海外 全球
超人 1978年12月15日 $134,478,449 $166,000,000 $300,478,449 $5500萬 [12]
超人第二集 1981年6月19日 $108,185,706 $108,200,000 $216,385,706 $5400萬 [17]
超人第三集 1983年6月17日 $59,950,623 $20,300,000 $80,250,623 未知 [21]
超少女 1984年11月21日 $14,296,438 未知 $14,296,438 $3500萬[202] [32]
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 1987年7月24日 $15,681,020 $14,600,000 $30,281,020 $1700萬 [203]
超人再起 2006年6月28日 $200,081,192 $191,000,000 $391,081,192 $2.7億 [204]
超人:鋼鐵英雄 2013年6月14日 $291,045,518 $379,100,000 $670,145,518 $2.25億 [205]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2016年3月25日 $330,360,194 $544,000,000 $874,360,194 $2.5億 [206]
總計 $1,154,079,140 $1,423,200,000 $2,577,279,140 $9.06億 [207]
補充說明

系列收藏

[編輯]

華納兄弟公司已經為超人系列電影發行過三次系列收藏套裝。其中第一套為2001年5月1日發行的「超人全套收藏版」,擁有VHS錄影帶DVD兩種載體,包括《超人》、《超人第二集》、《超人第三集》、《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4部電影,其中VHS版本售價為29.99美元,DVD版本售價為49.99美元,獲到了較好的評價[208]

2006年11月28日,里夫主演的4部超人電影在《超人:鋼鐵英雄》上映後發行了新的DVD收藏套裝。其中《超人》是一套四張光碟的限定版,《超人第二集》則是兩張光碟的限定版,《超人第三集》和《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均為單張光碟的豪華版。四部電影一起包含在《克里斯多福·李維超人收藏》中,全套8張光碟售價79.92美元。與之前2001年發行的套裝一樣,《克里斯多福·李維超人收藏》也獲得了較為正面的評價[209]

2006年11月28日還發行了一個多達14張DVD的「超人終極珍藏版」套裝,其中包括《超人》、《超人第二集》、《超人第二集:理察·唐納剪輯版》、《超人第三集》、《超人第四集:太空對決》、《超人再起》以及一部紀錄片《雲天之上:超人的奇幻故事英語Look, Up in the Sky: The Amazing Story of Superman》,套裝的外包裝是一個制盒子,售價99.92美元,一經發行就獲得了非常好的評價[210]。然後就在第二天,華納兄弟公司宣布套裝中存在兩處失誤,首先是《超人》本應是雙聲道,而不是光碟上的5.1聲道,其次是《超人第三集》本應是2006年的豪華版,但卻錯裝了2001年的版本。因此這一套裝被馬上召回,華納兄弟公司也讓所有已經購買了的影迷免費更換[211]。此外由於市場反響良好,「超人終極收藏版」套裝於2007年5月29日重新上架銷售[212]

2011年4月1日,華納宣布將於同年6月7日首度發行所有超人電影的藍光光碟套裝[213]

延伸閱讀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arrier, Michael. Hollywood Carto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03-305. ISBN 0-19-516729-5. 
  2. ^ 2.0 2.1 Harmon, Jim; Donald F. Glut. 9. The Superheroes "Could Superman Knock Out Captain Marvel". The Great Movie Serials: Their Sound and Fury. Routledge. : 206–215 [1973]. ISBN 978-0-7130-0097-9. 
  3. ^ Atom Man vs_ Superman (1950). IMDb.com. Amazon.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4). 
  4. ^ Superman and the Mole Men (1951). Turner Entertainment.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5. ^ Superman and the Mole-Men (1951). IMDb.com. Amazon.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4). 
  6. ^ Julius Schwartz; Brian M. Thomsen. B.O.. Man of Two Worlds: My Life In Science Fiction and Comics. New York City: HarperCollins. 2000: 135–142. ISBN 0-380-81051-4.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Barry M. Freiman. One-on-One Interview with Producer Ilya Salkind. Superman Homepage.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8. ^ Richard Donner, Tom Mankiewicz, Ilya Salkind, Pierre Spengler, David Prowse, You Will Believe: The Cinematic Saga of Superman, 2006, Warner Home Video
  9. ^ Daniel Dickholtz. Steel Dreams: Interview with Tom Mankiewicz. Starlog. 1998-12-16: 67–71.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You Will Believe: The Cinematic Saga of Superman (DVD). Warner Bros. 200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3). 
  11. ^ 11.0 11.1 Superman (1978).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5). 
  12. ^ 12.0 12.1 Superman (1978).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13. ^ 13.0 13.1 Superman. Metacritic. CB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2). 
  14. ^ Pierre Spangler, Look up in the Sky! The Amazing Story of Superman.
  15. ^ Langford, David. The Sex Column and Other Misprints. Wildside Press. 2005: 42 [2014-08-28]. ISBN 978-1-930997-7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16. ^ Entertainments (cinema listings). The Guardian. 1981-04-09. 
  17. ^ 17.0 17.1 Superman II (1981).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8). 
  18. ^ 18.0 18.1 18.2 Superman II.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1). 
  19. ^ 19.0 19.1 Superman II. Metacritic. CBS. [201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20. ^ STORY OUTLINE of SUPERMAN III (PDF). Supermancinema.co.uk.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1-10). 
  21. ^ 21.0 21.1 Superman III (1983).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4). 
  22. ^ 22.0 22.1 Superman III.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23. ^ 23.0 23.1 Superman III. Metacritic. CB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24. ^ 24.0 24.1 Wilson, John. The Official Razzie Movie Guide: Enjoying the Best of Hollywood's Worst.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05. ISBN 0-446-69334-0. 
  25. ^ Superman II (1980).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26. ^ Superman III (1983).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6). 
  27. ^ Adam Smith. All-American Hero. Empire. 2006-05-26: 78–91. 
  28. ^ Supergirl: She looks Super! Thanks for asking!. IGN. 2000-08-10 [2014-08-27]. 
  29. ^ You Will Believe: The Cinematic Saga of Superman (Redemption), Warner Home Video, 2006.
  30. ^ Pantozzi, Jill. Helen Slater is Still "Super".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9-12-0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31. ^ Supergirl.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32. ^ 32.0 32.1 Supergirl (1984). Box Office Mojo. IMDb.co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8). 
  33. ^ 33.0 33.1 Supergirl.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34. ^ Maslin, Janet. The Screen: Helen Slater as 'Supergirl'. The New York Times. 1984-11-2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3). 
  35. ^ Stecklow, Steve. Box Office Bombs May Turn Into Skyrockets On Videotape. Chicago Tribune. 1985-04-1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36. ^ Saturn Awards. Times-News (Hendersonville, North Carolina). 1985-02-22: 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37.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Mike White. Superman: Grounded. Cahiers du cinéma.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7). 
  38.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38.11 38.12 38.13 38.14 38.15 38.16 38.17 38.18 38.19 38.20 38.21 38.22 38.23 38.24 38.25 David Hughes. The Greatest Sci-Fi Movies Never Made. Independent Publishers Group. 2001: 172–186. ISBN 1-55652-449-8.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Ken Hanke. Tim Burton: 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 of the Filmmaker. Renaissance Books. 1999: 213–218. ISBN 1-58063-162-2.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Edward Gross. SUPERMAN LIVES, Part 2: Writer Kevin Smith. Mania Movies. 2000-05-1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41. ^ 41.0 41.1 Kevin Smith. Superman Lives Script. Script-O-Rama. 1997-03-2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4). 
  42. ^ Kevin Smith's Superman Lives cast. Superman Homepage. 1999-03-0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43. ^ Nancy Griffin, Kim Masters. Hit & Run: How Jon Peters and Peter Guber Took Sony For A Ride In Hollywood. Simon & Schuster. 1997: 463. ISBN 0-684-80931-1. 
  44. ^ 44.0 44.1 44.2 Mark Salisbury, Tim Burton. Burton on Burton: Revised Edition. Faber and Faber. 2006: 154. ISBN 0-571-22926-3. 
  45. ^ 45.0 45.1 Cindy Pearlman. Big Picture: Superman Lives. Chicago Sun-Times. 1997-12-0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9). 
  46. ^ Kevin Spacey and Courtney Cox in Superman Lives?. Superman Homepage. 1998-03-0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47. ^ Anita M. Busch. Helmer Gilliam readies 'Defective,' 'Loathing'. Variety. 1997-04-2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48. ^ Rolf Mohr Talks Superman Lives. Superman Homepage. 2003-08-29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6). 
  49. ^ Sylvian Despretz Talks Superman Lives. Superman Homepage. 2003-07-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50. ^ 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biz. Variety. 1997-12-1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51. ^ Michael Fleming. Dan Gilroy's Superman Script. Variety. 1998-10-06: 88–8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52. ^ 52.0 52.1 Edward Gross. SUPERMAN LIVES, Part 3: Nicolas Cage. Mania Movies. 2000-05-1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53. ^ Paul A. Woods. Tim Burton: A Child's Garden of Nightmares. Plexus Publishing. 2007: 150. ISBN 0-85965-401-X. 
  54. ^ Movie Preview December 15.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0-08-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55. ^ More Directing Choices for Superman Movie. Superman Homepage. 1999-02-0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56. ^ Michael Fleming. WB puts Superman into the Wisher well. Variety. 1999-06-3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57. ^ Lew Irwin. Nic Cage Gives Kryptonite To Superman Lives Movi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Amazon.com). 2000-06-1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4). 
  58. ^ Larry Carroll. Will Smith Explains Why Nihilistic, Self-Destructive Hancock Suits Him Far Better Than Superman. MTV News. 2008-07-0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59. ^ David Hughes. Comic Book Movies. Virgin Books. 2003: 21–22. ISBN 0-7535-0767-6. 
  60. ^ 60.0 60.1 60.2 60.3 Daniel Fierman; Nancy Miller; Brian M. Raftery. Stallvill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3-03-1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61. ^ 61.0 61.1 61.2 Brian M. Raftery; Nancy Miller. Dynamic Duel.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2-07-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62. ^ Brian Linder. More Batman, Superman Insanity at WB. IGN. 2001-08-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0). 
  63. ^ 63.0 63.1 63.2 David Hughes. Tales From Development @#!*%. Titan Books. 2003: 205–208. ISBN 1-84023-691-4. 
  64. ^ Akiva Goldsman. Batman vs Superman 2nd Draft (PDF). Daily Scripts. 2002-06-21 [2014-08-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1-07). 
  65. ^ Smith, Adam. The Original American Psycho. Empire. 2005-7: 74–80, 82, 84, 87. 
  66. ^ Brian Linder. Batman vs. Superman in '04. IGN. 2002-07-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0). 
  67. ^ Brian Jacks. EXCLUSIVE: Christian Bale Met For Superman Role In Wolfgang Petersen's 'Batman Vs. Superman'. MTV News. 2010-03-15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68. ^ A.C. Ferrante. Profile: Wolfgang Peterson Reinvents Troy for DVD With New Director's Cut. If Magazine. 2007-09-18 [201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2). 
  69. ^ Clint Morris. Singer considering Batman Vs.Superman?. Moviehole. 2006-07-07 [200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0). 
  70. ^ Larry Carroll. 'Batman Vs. Superman' Coming In 2009, But Will We Live To See It?. MTV Movies Blog. 2007-12-0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71. ^ Stax. Ratner Talks Superman. IGN. 2002-09-1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72. ^ 72.0 72.1 Stax. Ratner, Bay Deny Superman Rumors. IGN. 2003-01-3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73. ^ 73.0 73.1 Michael Fleming; Cathy Dunkley. Supe's on with 'X' man. Variety. 2004-07-1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6). 
  74. ^ Stax. Lex Lecter? Perry Walken? Jor-Ralph?. IGN. 2003-03-19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75. ^ Brett Ratner Talks More on Superman. Superman Homepage. 2002-10-2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76. ^ Stax. Lara Lane?. IGN. 2003-02-0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77. ^ 77.0 77.1 Stax. Kutcher Talks Superman. IGN. 2003-03-13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78. ^ 78.0 78.1 78.2 Stax. Boreanaz, Webster Talk Superman. IGN. 2003-03-04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79. ^ Kelvin Chavez. Marsden Talks Superman Returns!. Latino Review. 2006-05-12 [2012-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80. ^ Lew Irwin. Superman Makers in Angry Feud.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Amazon.com). 2003-03-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81. ^ Stax. Ratner off Superman. IGN. 2003-03-20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82. ^ Stax. Fraser Talks Superman. IGN. 2003-11-0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83. ^ Stax. Superman Taking Baby Steps?. IGN. 2004-01-1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84. ^ Stax. Superman Hirings. IGN. 2004-03-2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85. ^ William Keck. I, Robot Has Superstar Input. USA Today. 2004-07-0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8). 
  86. ^ 86.0 86.1 Gabe Toro. McG Says Robert Downey Jr. Would've Been Lex Luthor In His 'Superman'; Describes His Original, Darker Ending For 'Terminator: Salvation'. Indiewire. 2012-02-2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87. ^ Oscar Dahl. Exclusive Interview: Michael Cassidy, from Hidden Palms Input. BuddyTV. 2007-06-2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88. ^ Gabe Toro. McG Says Robert Downey Jr. Would've Been Lex Luthor In His 'Superman'; Describes His Original, Darker Ending For 'Terminator: Salvation'. Indiewire. 2012-02-2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89. ^ Lew Irwin. McG Out As Director of Superman Sequel.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Amazon.com). 2004-07-12 [201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90. ^ Lew Irwin. Moviemaker McG's Fear of Flying Cost Him Superman.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05-10-19 [2013-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91. ^ Michael Fleming; Dave McNary. Par girding up for 'War'. Variety. 2004-08-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4). 
  92. ^ Stax. Superman Director Up, Up, and Away!. IGN. 2004-07-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93. ^ 93.0 93.1 Peter T. Chattaway. Superman Returns. Christianity Today. 2006-06-2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4). 
  94. ^ Manohla Dargis. 'Superman Returns' to Save Mankind From Its Sin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6-06-27 [2013-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95. ^ Studio Sets Super Sequels. IGN. 2006-02-2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96. ^ 96.0 96.1 Kellvin Chavez. Exclusive: DC Comics President Gives Superman Update. Latino Review. 2008-10-09 [201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1). 
  97. ^ Heather Newgen. Superman Returns' Lois Lane, Kate Bosworth. Superhero Hype!. 2006-06-1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98. ^ Anne Thompson. Spacey set for Superman sequel. Variety. 2007-07-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99. ^ Heather Newgen. Huntington Signed for Two Superman Sequels. Superhero Hype!. 2006-06-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0. ^ Edward Douglas. Frank Langella on the Return of Perry White. Superhero Hype!. 2007-11-0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1. ^ 101.0 101.1 Fred Topel. Brandon Routh and Bryan Singer Tease Superman Returns Sequel.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06-11-1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2. ^ Michael Fleming; Pamela McClintock. Inside Move: Superman playing with Singer's sked. Variety. 2006-05-15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3. ^ Clint Morris. What would Dougherty's Superman sequel have been?. Moviehole. 2010-11-05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30). 
  104. ^ Frosty. Bryan Singer – Exclusive Video Interviews at the 2007 Saturn Awards. Collider.com. 2007-05-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5. ^ Scott Chitwood. Exclusive: Singer on Superman Sequel & DVD. Superhero Hype!. 2006-07-2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6. ^ Pamela McClintock. WB mulls Superman redux. Variety. 2006-08-1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7. ^ Horn Planning Superman Sequel for 2009. Superhero Hype!. 2006-08-1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08. ^ 108.0 108.1 Olly Richards. Singer Talks Superman Returns Sequel. Empire. 2008-03-1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109. ^ Stephen Galloway. Studios are hunting the next big propert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7-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5). 
  110. ^ Pamela McClintock. Singer's zinger: another 'Superman'. Variety. 2006-10-3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8). 
  111. ^ Michael Tsai. Sequel to Superman Returns due in 2009. The Honolulu Advertiser. 2006-11-0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112. ^ Michael Fleming. United Artists grabs Singer thriller. Variety. 2007-03-1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13. ^ Superman Sequel Eyeing March '08 Start. Superhero Hype!. 2007-03-1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14. ^ Marc Graser. Superman writers won't return. Variety. 2007-10-2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15. ^ Stax. JLA Deadline Looms. IGN. 2008-01-1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116. ^ Frosty. Brandon Routh Exclusive Video Interview - Lie to Me. Collider.com. 2008-04-2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17. ^ Josh Wigler. Brandon Routh Says His 'Superman' Contract Has Expired. MTV News. 2009-08-1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118. ^ Borys Kit. Bryan Singer to direct 'Battlestar' fil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9-08-1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19. ^ 119.0 119.1 Schuker, Lauren A. E. Warner Bets on Fewer, Bigger Movi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8-08-22 [201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1). . .
  120. ^ Josh Wigler. Mark Millar On His 'Superman' Movie Trilogy: 'Nothing Is Happening'. MTV News. 2009-03-2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121. ^ 121.0 121.1 Jennifer Vineyard. How To Reboot The Superman Movie Franchise-Comic Writers Chime In. MTV. 2008-08-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3). 
  122. ^ Martin Anderson. The Den Of Geek interview: Mark Millar. DenofGeek.com. 2008-07-2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123. ^ Josh Wigler. Matthew Vaughn Says 'Superman' Movie Discussions Were 'Very Brief'. MTV News. 2010-03-2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124. ^ Exclusive: Mark Millar Talks Superman. EmpireOnline. 2008-10-2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125. ^ Marc Graser. Superman co-creator's family given rights. Variety. 2009-08-1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26. ^ McNary, Dave. Warner Bros. wins 'Superman' case. Variety. 2009-07-0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27. ^ Staff. Christopher Nolan on Batman and Superman. Superhero Hype!. 2010-06-0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28. ^ Finke, Nikki, and Mike Fleming. It's A Bird! It's A Plane! It's Chris Nolan! He'll Mentor Superman 3.0 And Prep 3rd Batman. Deadline.com. 2010-02-0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1). . .
  129. ^ Boucher, Geoff. Christopher Nolan takes flight with Superman: 'We have a fantastic story' [UPDATED]. Los Angeles Times. 2010-03-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1). 
  130. ^ Rick Marshall. Does Christopher Nolan Want An Unknown Actor For Next 'Superman' Movie?. MTV News. 2010-06-2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131. ^ Michael Fleming. Toronto Q&A: Guillermo Del Toro About Producing 'Julia's Eyes' And 'Biutiful'. Deadline.com. 2010-09-1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32. ^ Josh Wigler. Robert Zemeckis On 'Superman' Reboot: 'I Passed On That Faster Than A Speeding Bullet'. MTV News. 2010-11-0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7). 
  133. ^ Michael Fleming. Oscar: Ben Affleck Q&A On 'The Town'. Deadline.com. 2010-11-26 [2013-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34. ^ Michael Fleming. Chris Nolan Looking for 'Superman' Directors. Deadline.com. 2010-09-2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35. ^ Michael Fleming. SCOOP: Zack Snyder Directing 'Superman'. Deadline.com. 2010-10-0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36. ^ Mike Snider. Q&A: Screenwriter David Goyer on 'Call of Duty: Black Ops'. USA Today. 2010-11-2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2). 
  137. ^ Staff. Henry Cavill to Play Superman!!. Superhero Hype!. 2011-01-3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8). 
  138. ^ Saunders, Emma. BBC News — Film invasion of the Super-Brits. Bbc.co.uk. 2011-02-0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139. ^ Vilkomerson, Sara. Amy Adams to play Lois Lane in 'Superma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3-2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4). 
  140. ^ Staff. Russell Crowe Joins Superman 'Man of Steel': Playing Jor-El, Superman's Dad. Huffington Post. 2011-06-15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2). 
  141. ^ Adam B. Vary. Diane Lane will play Martha Kent in new "Superma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3-0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142. ^ Staff. Kevin Costner Confirmed for Superman!. Superhero Hype!. 2011-03-1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43. ^ Merrion, Paul. Superman flying into Chicago in August for filming. Crain's Chicago Business. 2011-07-2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144. ^ 'Man of Steel' Premiere: Superman Takes Off in New York Cit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3-06-1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145. ^ McNary, Dave. Man of Steel Live Stream: Watch the Red Carpet Premiere. Variety. 2013-06-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4). 
  146. ^ "Man of Steel" to Soar into Theaters Next Summer in 3D (新聞稿). Marketwatch.com. 2012-11-0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147. ^ Third Batman, New Superman Part of IMAX Deal. Superhero Hype!. 2010-04-28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48. ^ Vejvoda, Jim. Zack Snyder, David Goyer Back for Man of Steel Sequel. IGN.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49. ^ Lucas Shaw; Brent Lang. Why 'Man of Steel' Holds the Key to Warner Bros.' Future Franchises. The Wrap. 2013-06-1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150. ^ Batman-Superman Film Enlists 'Argo' Writer (Exclusiv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3-12-18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151. ^ Finke, Nikki. ‘Man Of Steel’ Sequel Underway With Zack Snyder And David S. Goyer. 2013-06-1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52. ^ Fritz, Ben. 'Man of Steel' Movie May Give DC Comics More Superpower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3-06-1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153. ^ Comic-Con 2013: ‘Superman & Batman’ movie will follow ‘Man of Steel’. Los Angeles Time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8). 
  154. ^ Superman & Batman Film Set for Comic-Con Revea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31). 
  155. ^ Collura, Scott. Comic-Con: Man of Steel Sequel Likely Called Batman Vs. Superman. 2013-07-2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6). 
  156. ^ Bahr, Lindsey. Ben Affleck is the new Batma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08-22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4). 
  157. ^ Gal Gadot to Play Wonder Woman in ‘Batman vs. Superman’. Variety. 2013-12-0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158. ^ Bussey, Ben. Wolverine Actress Joins Batman V Superman - Yahoo Movies UK. Yahoo. 2011-04-20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159. ^ Breznican, Anthony. Superman/Batman: Holly Hunter, Callan Mulvey, Tao Okamoto join cas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04-0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60. ^  Tartaglione, Nancy. Scoot McNairy Taking Sides In ‘Batman V. Superman’. Deadline. 2014-06-2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61. ^ Sneider, Jeff. Scoot McNairy Reteams With Ben Affleck for ‘Batman v Superman’. The Wrap. 2014-06-2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2). 
  162. ^ Kroll, Justin. Ray Fisher to Play Cyborg In Batman-Superman Movie (EXCLUSIVE). Variety. 2014-08-2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1). 
  163. ^ Warner Bros. Pictures Pushes Batman vs. Superman Back to 2016. ComingSoon.net. 2014-01-1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64. ^ Jesse Eisenberg and Jeremy Irons Join the Cast of Warner Bros. Pictures’ Untitled Superman/Batman Film from Director Zack Snyder. Business Wire. 2014-01-3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165. ^ Jesse Eisenberg is Lex Luthor and Jeremy Irons is Alfred in Batman vs. Superman. BeyondHollywood.com. 2014-01-3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166. ^ Rebecca Ford and Borys Kit. Jason Momoa to Play Aquaman in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06-16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3). 
  167. ^ Zhao, Helen. 'Those are rumours': Game Of Thrones star Jason Momoa remains coy when grilled about playing Aquaman in Man Of Steel sequel. Daily Mail. 2014-06-1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9). 
  168. ^ Fans Petition Warner Bros. to Remove Ben Affleck as Batman. Variety. 2013-08-23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6). 
  169. ^ Kase Wickman. Amy Adams Talks Back About Wonder Woman Body Shaming. MTV.com. 2013-12-1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170. ^ Jesse Eisenberg as Lex Luthor? A debate on Batman-Superman’s Villain. Variety. 2014-01-31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171. ^ MAN OF STEEL 2 PRODUCTION DEPARTS VANCOUVER FOR TORONTO. Vancitybuzz.com. 2013-07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1). 
  172. ^ ‘Batman Vs. Superman’ filming location in Birmingham, MI & first set photos of Gal Gadot & Zack Snyder!.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173. ^ Raymundo, Shawn. 'Batman vs Superman' Biggest Movie Filmed in Michigan: Ben Affleck and Wife Jennifer Garner Expected to Stay in Detroit During Production. Latin Post. 2014-05-11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9). 
  174. ^ Derek. Batman Vs Superman Gal Gadot Seen Filming Wonder Woman,Diana Prince Scenes Other Day. On the Flix. 2014-05-18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175. ^ Derschowitz, Jessica. Batman vs. Superman film gets a title, new logo. CBS News. 2014-08-28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17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eadline.com (2013-06-1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7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Snyder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7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EW (2014-10-15)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7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Terri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Titl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Cast-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Cast-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Steppenwolf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Gordo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Vulk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West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All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8. ^ 188.0 188.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filming-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ustice League-filming-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9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nyder famil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91. ^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192. ^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Metacritic. CB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193. ^ 193.0 193.1 Cinemascore. Cinemascore.com. [February 2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194. ^ Superman Returns.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7). 
  195. ^ Superman Returns. Metacritic. CB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196. ^ Man of Steel.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7). 
  197. ^ Man of Steel. Metacritic. CBS.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198. ^ Finke, Nikki. 'Man Of Steel' Soars To $200.3M Worldwide In First 4 Days As #1: Record June Domestic Opening Of $128.7M, International $71.6M. Deadline Hollywood. 2013-06-16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5). 
  199. ^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 Rotten Tomatoes. [2019-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200. ^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 Metacriric. Metacritic. CBS. [2016-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3). 
  201. ^ 201.0 201.1 D'Alessandro, Anthony. How "Batman V Superman" Will Turn A Profit Despite Critical Kryptonite. 2016-03-28 [2022-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202. ^ Salmans, Sandra. FILM VIEW; THE SALKIND HEROES WEAR RED AND FLY HIGH. The New York Times. 1983-07-17 [202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美國英語). 
  203. ^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 Box Office Mojo. [May 17,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3). 
  204. ^ Superman Returns (2006). Box Office Mojo. [May 17,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6). 
  205. ^ Man of Steel (2013). Box Office Mojo. [July 1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206. ^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 Box Office Mojo. [April 8,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6). 
  207. ^ Superman Moviesat the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September 22, 2021]. 
  208. ^ The Complete Superman Collection (2001).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1-05-04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5). 
  209. ^ The Christopher Reeve Superman Collection DVD Review. UGO.com. [2011-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210. ^ Superman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DVD Talk.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3). 
  211. ^ Warner Bros. Issues Statement Regarding Superman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Movie Web.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212. ^ Superman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Returns May 29. Superhero Hype!.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213. ^ Superman: The Motion Picture Anthology (Blu-ray). DVD Talk. 2011-06-07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3). 

Template:Navbox #invoke: Nav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