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遷西構造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構造期
新生代 新近紀(第四紀 全新世 新構造期
更新世
喜馬拉雅構造期
上新世
新近紀
中新世
古近紀 漸新世 華北構造期
始新世
古新世 四川構造期
中生代 白堊紀
燕山構造期
侏羅紀
三疊紀 印支構造期
古生代 二疊紀
天山構造期
石炭紀
泥盆紀
祁連構造期
志留紀
奧陶紀
寒武紀
震旦構造期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紀 震旦紀
成冰紀
南華紀 南華構造期
青白口紀 青白口構造期
拉伸紀
中元古代 狹帶紀 薊縣紀 薊縣構造期
延展紀
蓋層紀 長城紀 長城構造期
古元古代 固結紀
造山紀 呂梁構造期
層侵紀
成鐵紀
新太古代 五台構造期
中太古代 阜平構造期
古太古代 遷西構造期

遷西構造期,簡稱遷西期,是古太古代(36-32億年前)期間的構造期,在此期間,在今中國及周邊地區發生了遷西運動或稱遷西事件。遷西運動是以河北遷西縣命名的,在內蒙古也叫興和運動[1]

遷西期是今中國及周邊地區的第一個構造期,是古陸塊形成和陸殼克拉通化的時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目前的研究還極不充分。

注釋

[編輯]
  1. ^ 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網 - 地質構造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02-07-22於2008-03-31訪問

參考文獻

[編輯]
  • 萬天豐.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地質出版社. 2004年6月: 29–38. ISBN 7-116-03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