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比拉奧特軍區
基比拉奧特軍區 Κιβυρραιῶται, θέμα 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 | |
---|---|
拜占庭帝國的軍區 | |
720/727年 – 1150年之後 | |
在842年拜占庭帝國所有的亞洲軍區里,基比拉奧特覆蓋了整個小亞細亞的西南岸 | |
國家 | 拜占庭帝國 |
首府 | 阿塔勒亞(今安塔利亞)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成立 | 720/727年 |
• 被曼努埃爾一世廢除 | 1150年之後 |
今屬於 | 希臘 土耳其 |
基比拉奧特軍區,更應該說是基比拉奧特人的軍區(希臘語:θέμα 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羅馬化:thema Kibyrrhaiōtōn), 在8到12世紀晚期覆蓋了整個安納托利亞的西南海岸。也是帝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海軍軍區(θέμα ναυτικόν),為帝國提供了船艦和大量的水兵。
歷史
[編輯]基比拉奧特(希臘語:Κιβυρραιῶται,羅馬化:Kibyrrhaiōtai,意為"基比拉人")發源於基比拉城(但還不確定是卡里亞的大基比拉城還是潘菲利亞的小基比拉城)。軍區在698年為了支援倭馬亞遠征迦太基而成立的,最早被證實的軍區指揮官是阿普西瑪,是在科利科斯指揮軍隊的「基比拉奧特海軍提督」,再之後他推翻利昂提奧斯成為提比略三世。在當時基比拉奧特是東羅馬海軍的下屬單位[1][2][3][4]。
在東羅馬海軍解散之後(有一說是719/720年,另一說是727年),基比拉奧特便作為常設軍區存在,在731/732年中央政府便開始在此處任命掌管該軍區的將軍[1][3][5][6],直到9世紀為止,在薩摩斯和愛琴群島被設立海軍軍區並指派提督之前,基比拉奧特是帝國唯一的海軍軍區[7][8]。
軍區的下轄領土從米利都(色雷斯西亞軍區的下轄地區)南部一直延伸到奇里乞亞(當時阿拉伯的邊區),囊括了羅馬故地的卡里亞,呂基亞,潘菲利亞和部分的伊蘇里亞(今十二群島)行省[2][9][10],作為前線直面着來自於黎凡特和埃及的穆斯林軍隊,並且在拜占庭-阿拉伯戰爭中的海上戰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1]。雖然土地一直以肥沃著稱[1],但長久來自於阿拉伯人的劫掠使得當地鄉下人口稀少,人口大多在有城防的城市以及海軍基地之中[2]。
軍區的首府自然而然便設在了阿塔勒亞,即現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10][12],他領有10磅黃金的年俸,即使在帝國的位階並非高位,但在其他海軍軍區里仍屬頭籌[2][13]。
與別處軍區不同的是,基比拉奧特軍區被分為海軍提督區和副軍區,但各自都有完整的軍區級的編制。在將軍的諸多手下之中最受倚重的便是駐在希利永的帝國督軍,阿塔勒亞和科斯的海軍提督和指揮馬代特人的將領[2][14],馬代特人為查士丁尼二世在7世紀80年代安置在此地的數千黎巴嫩難民的後裔,為東羅馬的海軍提供船員和水兵[15]。在9世紀早期,基比拉奧特的海軍艦隊共有70艘船隻[16],而在911年的克里特遠征時期,基比拉奧特派遣了31戰船(15艘大型的快速戰艦和16艘重型帆船),上面載着6000名划槳手和760名海軍士兵[17]。
隨着11世紀中期穆斯林諸國的海上威脅逐漸衰退,拜占庭帝國的艦隊便迅速被打入冷宮,基比拉奧特的艦隊最後一次有記錄的出征是在1043年去黑海對抗北方的基輔羅斯[18]。在此之後軍區逐漸退化成為一般省份,當地的首長從軍區將軍變成了仲裁官,在之後則成了駐防長官[2][19]。1071年之後大多數的土地淪陷於塞爾柱帝國之手,但是在阿萊克修斯一世時期收復了一部分,這個殘存的軍區最終被曼努埃爾一世廢除,而在卡里亞地區的原軍區領土被併入米拉薩和梅蘭諾迪翁軍區[2][20][21]。
參考文獻
[編輯]腳註
[編輯]- ^ 1.0 1.1 1.2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51頁.
- ^ 2.0 2.1 2.2 2.3 2.4 2.5 2.6 ODB,"Kibyrrhaiotai" (C. Foss), p. 1127 .
- ^ 3.0 3.1 Pertusi 1952,第149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28頁.
- ^ Ahrweiler 1966,第26, 50–51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32頁.
- ^ Ahrweiler 1966,第64, 81, 83, 109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267頁.
- ^ Ahrweiler 1966,第80, 135頁.
- ^ 10.0 10.1 Pertusi 1952,第150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46ff.頁.
- ^ Ahrweiler 1966,第82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390–391頁.
- ^ Ahrweiler 1966,第82–83頁.
- ^ Ahrweiler 1966,第399頁.
- ^ Ahrweiler 1966,第91–92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549頁.
-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88頁.
- ^ Ahrweiler 1966,第131–135頁.
- ^ ODB,"Mylasa and Melanoudion" (C. Foss), p. 1428.
- ^ Ahrweiler 1966,第273頁.
書籍
[編輯]- Ahrweiler, Hélène. Byzance et la mer. La marine de guerre, la politique et les institutions maritimes de Byzance aux VIIe-XVe siècle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6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1) (法語).
- Kazhdan, Alexander Petrovich (編).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New York, New York and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19-504652-6.
- Nesbitt, John W.; Oikonomides, Nicolas (編). Catalogue of Byzantine Seals at Dumbarton Oaks and in the Fogg Museum of Art, Volume 2: South of the Balkans, the Islands, South of Asia Minor. Washington, DC: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1994 [2019-02-20]. ISBN 0-88402-22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Pertusi, A. Constantino Porfirogenito: De Thematibus. Rome: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1952 (意大利語).
- Pryor, John H.; Jeffreys, Elizabeth M. The Age of the ΔΡΟΜΩΝ: The Byzantine Navy ca. 500–1204.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6 [2019-02-20]. ISBN 978-90-04-1519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