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列表介紹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中國古代社會有避諱的傳統,因此並不直接用君主等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用其他人名以命名地方的情況(如孟良崮田橫島)也不多見。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普遍不再避諱,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開始大量出現。通常而言,以人名命名地名多是為了表達紀念逝者之意,如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廣東省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此後中國許多城市亦先後使用「中山路」、「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等路名或建築名以作紀念;又如,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領,北京將一些街道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如趙登禹路佟麟閣路,而張自忠陣亡之地的宜城縣亦更名為自忠縣。除此以外,尚有以中外政要名人(例如林森縣立煌縣中正路羅斯福路等)及古今人物(如鄭和群礁森屏灘)命名的情況。[1]

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作出了包含「不以人名作地名」在內的六條規定,是為中國大陸「不以人名作地名」規定之始。在此以前,中國共產黨在其控制的區域內也會使用人名命名地名(如雪楓縣左權縣靖宇縣);但此後出現的濫用外國人及中共領袖名字命名地名等情況,使得中共逐漸改變了對此項事務的看法。繼1949年六條規定後,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政務院關於更改地名的指示》,其中要求對「凡經反動政府用國內外反動份子的名字命名的地名……一律予以更改」,並規定「紀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經更改,並經該地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群眾稱呼已成習慣的,仍可沿用」。此後,原冠以人名的地名多被撤銷,僅部分得以保留。1964年,內務部致函各省要求全面審查所轄地區的縣市以上地名和涉外重要山河名稱,並對其中有「以敵偽人員名字命名」和「用外國文字或外國人名命名」等情況的進行更名;次年,內務部將今後不以人名命名地名的建議報請周恩來批准執行。[1]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規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命名地名」、「紀念革命先烈,一般不更改地名。但已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地名,並履行了一定審批手續,群眾稱呼已成習慣的,仍可沿用」。1986年,國務院頒布取代《暫行規定》的《地名管理條例》,沿襲這一規定並將其上升為行政法規條文。198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我同外國結為友好的城市不以對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築物的通知》又規定「一律不以對方地名、人名命名我國街道或建築物……個別確有特別紀念意義需以對方地名、人名命名我國街道或建築物的,要事先報國務院審批,未經批准,不得自行向外國對口城市作出承諾」。在此背景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及重要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均嚴格照此辦理;但地方政府對其管轄範圍內的地名管理則相對寬鬆,使得今日在各地仍不乏直接使用人物姓名、字、號、職務或尊稱等命名的地名。[1][2]

政區地名

[編輯]

地級市、自治州

[編輯]

縣、自治縣、縣級市、林區

[編輯]

市轄區

[編輯]

行政管理區

[編輯]

鄉、蘇木、民族鄉、鎮、街道、農場

[編輯]

交通地名

[編輯]

道路

[編輯]

火車站

[編輯]

機場

[編輯]

關隘

[編輯]

渡口

[編輯]

地理實體地名

[編輯]

河流

[編輯]

湖泊

[編輯]

[編輯]

海域

[編輯]

島礁

[編輯]

半島

[編輯]

[編輯]

峽谷

[編輯]

洞穴

[編輯]

堤岸

[編輯]

歷史政區地名

[編輯]

縣及縣級行政區

[編輯]

民國時期

[編輯]

[編輯]

地名簡稱

[編輯]

參見

[編輯]

注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商偉凡. 疏导与规范的地名和谐之路——“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天地经纬:地名纵横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 61-70. ISBN 978-7-5097-7373-4. 
  2. ^ 張清華. 谈谈“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兼及地名的命名和管理. 中國民政. 2020, (10): 47–48、55. 
  3. ^ 秦皇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情况介绍.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東巡至此,登高望海,遣燕人盧生入海求仙,刻《碣石門辭》以志其事而得名。 
  4. ^ 4.0 4.1 4.2 黄山--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
  5. ^ 5.0 5.1 5.2 宋無名氏. 黃山圖經
  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古時東夷族部落酋長許由率眾牧耕於此,故名「許」 [失效連結]
  7. ^ 7.0 7.1 7.2 茂名历史沿革.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隋朝開皇18年(公元598),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縣,唐太宗貞觀18年(公元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 
  8. ^ 中国中山政府门户网站.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4月15日,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以示紀念孫中山。 
  9. ^ 9.0 9.1 9.2 程乡县志. 1541年 - 1691年. 梅鋗,湞水人,匡助漢高祖破秦有功,封於粵,即今程鄉地,故號其水曰梅,源溪曰梅溪,名其州曰梅州,皆以梅鋗得名也。 
  10. ^ 10.0 10.1 10.2 顺治版 潮州府志. 1661年. 鋗,長沙人,番君吳芮將,帥越戶將胡害,隊將搖毋余從破秦,擊項羽。……以功最大,最先封台侯二千戶,今梅州以鋗得名。 
  11. ^ 11.0 11.1 11.2 卷一百十六 云南四. 读史方舆纪要. 後爨酋威楚築城峨碌賧居之,因名威楚城 
  12. ^ 吴忠——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做為地名的吳忠,大約是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或者稍前才出現的。由於明朝實行軍屯,在寧夏設置了不少軍屯堡寨。這些堡寨便以當時的屯長的名字命名。「吳忠」便是屯長的名字。 
  13. ^ 南宫概况-南宫市人民政府.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南宮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宮适封邑於此而得名。 
  14. ^ 黄骅市市情概况.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併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 
  15. ^ 望都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16. ^ 16.0 16.1 望都县.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13日). 據《漢書·地理志》註:「張晏曰: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以為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歷史沿革:春秋時為鮮虞國地。戰國時先為中山國地,後為趙國之慶都邑。秦代慶都邑屬中山郡。西漢置望都縣,屬中山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屬中山國。東漢、魏、晉沿之。北齊時,望都縣省入北平縣。隋析北平縣復置望都縣,改屬定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廢定州,置博陵郡,望都歸其所轄。五代復定州,仍屬之。金望都縣更名為慶都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保定路,慶都屬之。明慶都縣隸保定府。清乾隆帝特旨,慶都縣復名望都縣。1913年屬范陽道。1914年屬保定道。1928年廢道,直隸於省。1937年屬河北省第一督察區。1939年9月屬晉冀邊冀西區二專區。1940年屬四專專區。1941年12月以京漢路為界,路東置望定縣,路西置新望縣。1942年4月,新望縣更名為曉峰縣,不久,改稱雲彪縣,屬北嶽區四專區。1946年復名望都縣,屬冀晉區三專區。1949年1月劃歸察哈爾省易水專區。1949年8月1日屬河北省保定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望都縣,併入唐縣。1962年3月27日,析唐縣復置望都縣,仍屬保定專區。1970年保定專區改名為保定地區,望都縣依然屬保定地區管轄。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史為樂.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 9787532602445. 
  18. ^ 隆尧县概况.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19. ^ 元氏县人民政府.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20. ^ 元氏县.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戰國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為趙公子元之封邑,因名元氏邑。據《漢書·地理志》註:「師古曰:闞駰雲,趙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 
  21. ^ 21.0 21.1 献县政务信息网.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天德三年(1151)改壽州為獻州,此為效漢獻王劉德承諡號為縣州名稱之始 
  22. ^ 平山县.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唐肅宗至德三年(758年)房山縣改名平山縣,寓平息安祿山叛亂之意。 
  23. ^ 任丘市人民政府.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 
  24. ^ 左权县历史沿革.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1942年為紀念壯烈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改遼縣為左權縣。 
  25. ^ 介休市历史沿革.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26. ^ 稷山概况.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后稷曾在此樹藝五穀、教民稼穡,稷山縣名由此而來 
  27. ^ 27.0 27.1 稷山县历史沿革.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28. ^ 长子县情. [202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3). 
  29. ^ 托克托县历史沿革. [201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2). 托克托由蒙古語「脫脫」轉化而來,「脫脫」為北元時土默特首領阿勒坦汗的義子之名,因「脫脫」曾率部駐牧於此,城名亦稱「脫脫城」 
  30. ^ (清)曾國荃、張煦等修,王軒、楊篤等纂. 卷30《府州厅县考八》. 山西通志. 《府州廳縣考・托克托 廳》……廳城,即脫脫城。明嘉靖中,俺答義子恰台吉名脫脫,駐牧此城,故名。周圍約十里許,今頹廢不完。 
  31. ^ 靖宇县历史沿革.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1946年2月14日,為紀念在此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易名為靖宇縣 
  32. ^ 历史沿革-尚志市人民政府.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6).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為國捐軀的東北抗聯將領趙尚志,1946年11月,珠河縣第一次農工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珠河縣改稱尚志縣。 
  33. ^ 历史沿革 - 庆安县政府网.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34. ^ 重修张氏宗谱(孝友堂). 
  35. ^ 张家港市: 历史人文. [2021-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36. ^ 走进文成-文成县政府.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文成縣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從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而成,以千古文豪劉基的諡號——"文成"而命名。 
  37. ^ 李吉甫. 卷29. 元和郡县图志. 813年. 《南康記》云:前漢南越不賓,遣監軍庾姓者討之,築城於上。東北至州二百二十里,此因之為名。隋以為鎮,神龍初改鎮為縣。 
  38. ^ 38.0 38.1 38.2 江西通志. 1732年. 大庾嶺,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漢志名臺嶺。漢髙帝時,番君將梅鋗駐兵嶺下,因名梅嶺。武帝時,庾勝築城於此,又名庾嶺。為五嶺之一。其山延袤二百里,螺轉九磴而至頂,登者難之。唐開元中,詔內供奉張九齡鑿開新路,始通車馬。九齡為文記之。嶺分南北,是曰梅闗,亦名橫浦,闗上有曲江祠。宋淳熙間,知軍管銳多植梅以實其名。 
  39. ^ 大余县名的由来.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6). 「庾勝戍守之說」 
  40. ^ 40.0 40.1 羅泌. 路史. 
  41. ^ 41.0 41.1 41.2 41.3 微山县基本概况.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微山島上存有商代仁人微子的墓園,微山島、微山湖、微山縣因此而得名。 
  42. ^ 桓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9).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台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台而名。 
  43. ^ 禹城市历史沿革.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縣為禹城縣。 
  44. ^ 平邑县-行政区域网.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據平邑古碑記載:「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 
  45. ^ 太康县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2). 秦置陽夏縣,隋開皇七年(587)改太康縣。因人得名。太康城「相傳是夏太康所築」 
  46. ^ 清丰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唐大曆七年(772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表奏朝廷析頓丘與昌樂(今南樂)4鄉置縣,因轄境內有隋代孝子張清豐門闕,故名為清豐縣。據《舊唐書·地理志》:「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州田承嗣請為縣名。」 
  47. ^ 禹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據《汲冢周書》:「禹都陽城,後居陽翟。」此地為夏禹所居,故以禹為名。 
  48. ^ 获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東巡。行至汲縣新中鄉(今新鄉市西南的張固城),南越叛亂平息,前線送來了南越叛首呂嘉的首級,武帝大喜,遂以其地置縣,取名獲嘉。據《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將幸緱氏,「至汲新中鄉,得呂嘉首,以為獲嘉縣」。 
  49. ^ 武陟志. 萬曆十九年. 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 
  50. ^ 卢氏县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據《讀史方輿紀要》:「漢因盧敖得仙,始置盧氏縣。」盧敖為秦朝博士。一說以山得名 
  51. ^ 襄城县情简介.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1). 後因周襄王避難居此,故名襄城 
  52. ^ 许昌市民政局 许昌区划地名专栏 长葛市. [202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53. ^ 神农架林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0). 相傳神農氏曾率部落到此架林為巢,嘗草辨谷,為民除病,教民稼穡,故得名為「神農架」 
  54. ^ 麻城市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公元338年,後趙部將麻秋奉命在今閻河古城畈築城以守,遂稱該城為麻城 
  55. ^ 麻城市人民政府 麻城概况.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相傳麻城因「獻壽仙子」麻姑而得名 
  56. ^ 炎陵概况-炎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31). 因「邑有聖陵」——炎帝陵,1994年更名為炎陵縣 
  57. ^ 巫山县历史沿革-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 [202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58. ^ 蚕丛文化-青神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青神以青衣神蠶叢氏而得縣名、鄉名、水域名 
  59. ^ 59.0 59.1 雀丹. 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 地名知識. 
  60.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1941年析原正安縣東北地置道真縣,為紀念漢代學者尹珍,以其字命名 
  61. ^ 道真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民國30年(1941年)7月,析正安縣東北地置道真縣,以紀念漢代學者尹珍(字道真)而命名,治所土溪場(今玉溪鎮) 
  62. ^ 元史·地理志. 俗傳盤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後裔有羅雄者居此甸。 至其孫普恐,名其部曰羅雄。 
  63. ^ 卷一百十五 云南三. 读史方舆纪要. 古南蠻地,地名匿弄甸。爨蠻師宗者據之,號師宗部 
  64. ^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元史. 彌勒州,下。在路南。昔些莫徒蠻之裔彌勒得郭甸、巴甸、部籠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彌勒 
  65. ^ 65.0 65.1 65.2 65.3 武功概况 - 武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感泰伯禪讓之恩,將秦嶺主峰最高峰命名為「太白(泰伯)山」 
  66. ^ 紫阳县县情简介.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紫陽縣位於陝西南端,漢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道號「紫陽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 
  67. ^ 志丹县历史沿革. [2017-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1936年6月為紀念劉志丹烈士,改名志丹縣 
  68. ^ 子长县历史沿革.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5). 1942年5月陝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謝子長烈士,改安定縣為子長縣 
  69. ^ 子洲县建县始末.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22日). 1943年11月28日綏德專署擬將綏西辦事處更名為西川縣,並呈報陝甘寧邊區政府批准,1943年12月2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發布命令,從1944年元旦起:「正式成立縣政府,為紀念革命先烈李子洲同志,命名該縣為子洲縣。」1944年1月10日雙湖峪鎮召開慶祝大會,宣告子洲縣正式成立。 
  70. ^ 吴起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本吳起鎮,相傳戰國時魏國大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故名 
  71. ^ 黄陵县历史沿革. [2017-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三十三年(1944),因軒轅黃帝陵寢所在,經中華民國政務院批准,中部縣更名為黃陵縣 
  72. ^ 留坝概况 - 留坝县人民政府.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留壩之名,始見於明《一統志》,本名劉壩,相傳留侯張良辟穀於境內紫柏山,因有留侯祠而得名留壩 
  73. ^ 73.0 73.1 73.2 张家川漫谈. [2021-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74. ^ 74.0 74.1 滦县志. 民國26年(1937年). 「曹妃殿即西魚岡,無論潮漲若干,不能漫過殿頂。……灤境之海,距北岸四十里有曹妃殿。其東南有燈樓,高六丈,夜則燃燈,蓋海舶出入恃以定向者也」 「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郡志作曹母甸,又作曹北甸,皆誤。曹妃事跡舊志均未詳,不知始於何代。」「繞甸海水皆咸,惟曹妃殿前一井甚甘美。按《樂亭縣誌》亦載此景為八景之一,名『古井甘泉』……清光緒七年,灤樂人互訟至郡,立有斷案,曹妃殿仍歸灤。」 
  75. ^ 75.0 75.1 滦南县地名志.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7年3月. 「曹妃殿,位於灤南縣駐地奔城南部63公里的海域中,距大陸最近點林雀17公里,是南部海域中一個小島。據傳,唐代時,此地有行宮,唐王征東時因其妃子曹氏死於此地,為紀念曹妃,行宮便命名為曹妃殿……」 
  76. ^ 栾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2017-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清同治《欒城縣誌》卷1:「欒城以欒武子肇封而得名。」《左傳·哀公四年》:「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欒在今趙縣西北輪城。《元和郡縣誌》卷17趙州欒城縣:「取平棘縣(今趙縣)舊欒城為名。」 
  77. ^ 第四节区镇概况. 大庆市志. : 50. 
  7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相傳,商末姜子牙曾避紂王之虐於此而得名。 
  79. ^ 1958年屬西城公社,1961年析置本齋公社,1984年改本齋回族鄉。
  8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明朝建文二年(1400),該村村民唐太,武藝較高,聯絡了一些人,把霸占在交河、臧橋的兩伙「強人」平掉,群眾稱他「小平王」,並把村名改為小平王 [失效連結]
  81. ^ 1953年設賀進鄉,1958年改賀進公社,1984年設賀進鎮。是為紀念1944年10月在武安東梁莊與日偽軍作戰時犧牲的武安縣第四區(繼城區)區長賀進烈士而設置的。賀進(1917—1944),原名郝桂巒。河北正定人。「七七事變」後入華北軍政幹部訓練所學習,畢業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調武安四區(繼城區)任區長。繼城賀姓較多.為了更貼進群眾,從此改名為賀進。1944年10月10日.與副區長趙湘一起去東粱莊幫助秋收,因漢奸告密,黎明時分,東粱莊被敵包圍,他組織老百姓向南河溝緊急疏散後,和趙湘卻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並開槍向敵人射擊,把敵人引向自己,結果老白姓脫險了,他和趙湘二人被日軍緊追,犧牲於鄧家莊的西山坡上。
  82. ^ 于战海是崇礼县西纳岭人,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张北县三号地区小队。1947年10月22日,国民党[[暂三军]]1个营从崇礼到三眼井—带抢粮。张北县大队为狙击敌人,在和顺兴东与敌接火。战斗中,敌人利用—个小山包负隅顽抗,于战海带领一班,为夺下这个小山包,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勇猛冲杀,不幸牺牲,时年23岁。张北县政府决定将西山底改名为战海营子,后撤大囫圈区设公社时,这里就取名叫战海公社。. [2015年3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83. ^ 豫让桥办事处概况.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8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趙襄子狩獵至此,見鄉民乾渴,遂射箭尋水,箭落處果然挖出井來水來,為了紀念為民造福的趙太子,管這口井叫太子井,故得名太子井遺址。 [失效連結]
  8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西漢時毛延壽在此定居,在家修墳築寨牆,故名毛演堡。 [失效連結]
  8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清乾隆四十年(1701年),有一回民名李天木,來此安家,此人善作生意,頗有名望,為區別於其他褚新莊,故稱為李天木新村簡稱李天木 [失效連結]
  8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紀念晉朝尚書郎束晢 [失效連結]
  8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原名紀家莊,為古善射名人紀昌所居,1946年更名紀昌莊……紀昌為人名,莊為村莊,紀昌莊及紀昌居住村莊,以古時傳說為名之意 [失效連結]
  8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安肅縣誌》記載:「漢明帝太和元年,公孫瓚城雄州以自固,與徐水黑山賊為亂,袁紹討平之」。而《後漢書》記載,「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袁紹「擊公孫瓚,遂定幽土」。據查,《安肅縣誌》記載的「漢明帝太和元年」實屬有誤。《弘治保定郡志》記載:「張燕,號飛燕,聚眾十萬餘於安肅州黑山,自稱黑山賊」。後百姓傳說,張燕占山為王,號稱山大王,黑山大王在該地開店,探聽四方消息,自命為大王鎮。《徐水縣新志》記載:「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燕王德昭屯兵大王鎮。」後該鎮改名大王店。 [失效連結]
  9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磁縣誌》記載:「宋朝岳飛在此駐兵」,故名岳城 [失效連結]
  9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縣誌記載,明代參將王虎山曾在此屯兵,後改柳樹屯為王虎屯。 [失效連結]
  9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清雍正年間(1723—1735),陽門堡一個名郭磊的人在此建莊得名郭磊莊。 [失效連結]
  9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建村於唐朝,因建村時村西北有一呂公墓(即呂洞賓墓),故名呂公堡。 [失效連結]
  9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傅說原為奴隸,發明了版築技術,後被商高宗武丁舉薦為宰相,著有《說命三篇》,他的儒道及治國理論早孔子800多年,被遵為聖人。傅說騎馬路經大坪頭村西的溝里時,馬蹄刨了一個泉,泉水順溝南流,解決了當地人畜吃水困難。後人為紀念他,此地遂稱為聖人澗。 [失效連結]
  9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大清嘉慶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記》:因堯帝避暑而名。 [失效連結]
  9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打開三灣口,空出晉陽湖」,其駐地即在此,王禹因之得名。 [失效連結]
  9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夏朝時期時逢呂梁未鑿,河處孟門之上,大溢(《呂氏春秋》)。大禹受命治水,始於冀州(今太原),走婁煩、過方山,翻漢高山跨進臨縣,不辭辛苦為黎民暢通溝水。後沿溝進湫川,經磧口,順河達孟門。一路走來一路治水,「鑿蛟龍壁,河水南出孟門山」。為讓後人永遠記住大禹為人民造福的豐功偉績,故得名大禹鄉。 [失效連結]
  98. ^ 98.0 98.1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相傳上古時期黃帝重臣風后死亡,葬於黃河邊鳳凰咀上,冢名風后陵。渡口因位於風后陵旁而得名。 另一說是鍊石補天之女媧姓風,死後葬於此而得名。 
  9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指殷商時期殷紂王的庶兄微子 [失效連結]
  10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子干原名大莫村,有天涯山、善護山、紅門山三山環繞,俗稱簸箕灣。抗日戰爭時期,本村劉子干任縣公安局社會股長,反掃蕩中為國捐軀,政府和人民為紀念這位烈士,將大莫村改為子干村。 [失效連結]
  10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隋代王靖善之子王聃生於該村,王聃,字耽子,削髮為僧後道號曇延,名盛一時,遂以其字定名耽子村。 [失效連結]
  102. ^ 為紀念1946年9月被土匪殺害的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第八區(今屬開魯)區長張東來(山東平邑人)烈士而命名的。
  103. ^ 邢建華(1926—1946),河北大城人。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赴東北開闢工作,任北鎮縣政府秘書,後任北鎮縣第七區區長、開魯縣三區區長。1946年8月,率領區中隊與一股比他們多一倍的土匪遭遇,在腿部中彈負傷的情況下,堅持指揮戰鬥,擊退了土匪。9月19日,帶領傷病員向開魯城轉移時突然遭到匪徒伏擊,不幸遇難。開魯縣人民政府將其生前工作過的第三區被改名為建華區。現為建華鎮。
  104. ^ 梁東明(1919年9月-1947年1月21日),廣東省廣州市人,知用中學高中畢業後,1938年7月23日到達陝北公學枸邑分校參加革命,1945年到東北任奈曼旗委宣傳部部長。1947年1月21日(臘月廿八)在劉家茶館(現東明村)遭地主武裝圍攻,中彈落馬犧牲。1948年劉家茶館更名為東明村。1958年10月犧牲地改名為東明公社東明大隊(今東明鎮東明村),1968年11月1日修建了梁東明烈士陵園。京通鐵路東明村站。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公園烈士碑北側,也立有梁東明烈士的雕像。
  10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境內傳有漢明妃王昭君墓,故得名 [失效連結]
  106. ^ 馬剛 (1920~1946),原名馬吉瑞,河北省安國縣西伯章村人,生於1920年10月。幼年的馬剛,由於家境貧寒,斷斷續續只念了不到三年書。十三歲時,他不得不到離家二十多里外的門東村當長工。1937年,門東村建立了黨的地下組織,馬剛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反抗地主富農的鬥爭。在鬥爭中,他逐步懂得了只有跟著共產黨,勞苦大眾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革命道理。1938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5年,馬剛懷著解放東北的強烈願望,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地徒步來到瀋陽。11月底,馬剛奉命到劉千戶分區擔任分區區委書記兼區長、沈鐵撫聯合縣武裝第六中隊指導員,積極動員廣大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46年6月,馬剛為保護首長和同志們的安全,被叛徒殺害,年僅二十五歲。為了紀念這位不朽的戰士,解放後,政府將劉千戶村改為馬剛村,把鄉命名為馬剛鄉。
  107. ^ 楊運 (1924—1947),原名楊萬宏,1924年出生在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官莊村。1941年參加革命,1945年「九三」勝利後在遼寧蓋平縣(今蓋州市)任熊岳區區長。1946年10月,共軍戰略轉移,他留在原地並展游擊戰爭,同年11月被國民黨緝捕,1947年1月在七道河被害。於同年臘月二十七日英勇就義,年僅二十一歲。 建國後,將楊運犧牲地命名為楊運鄉。
  108. ^ 河北烈士千里之外扬名“张强镇”——烈士张强的儿子70岁踏访父辈牺牲之地《燕赵都市报》2014-06-10 为纪念被土匪杀害的康平县第五区区长张强烈士,1949年将其生前工作过的哈拉沁屯改名为张强镇。张强(1917—1946),河北[[肃宁]]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秘书,县财政科科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参加赴东北干部工作队。1945年12月任康平县五区区长。1946年1月15日,组织召开全区群众斗争大恶霸陈梦龄兄弟大会。陈梦龄3月7日夜越狱逃窜。陈梦龄逃跑后,秘密组织了一伙土匪阴谋暴动,并潜回家中,准备用武力抗拒清算斗争。4月10日,张强带人来到大黄家窝堡,进入陈家“二卡子门”,见院门紧闭,院内无声无息,更觉有疑,即下马向陈家大院走去,没走几步,陈家炮台突然开枪,张强随枪声倒下中弹牺牲。. [2015年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24日). 
  109. ^ 康平县政府网:河北省肃宁县副县长王庆献、张强烈士的儿子张广田和孙女张素娟、张素沾一行来我县为张强烈士扫墓.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4). 
  110. ^ 於喜彬(1929~1948),吉林省東豐縣城子溝屯人。1947年參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末參加土改工作團,到盤山縣高升區任趙家、馮坨子、陸家、胡里等村土改工作組組長。1948年2月18日,於喜彬遭到李佐廷(匪號東山)地主武裝的襲擊。於喜彬奮勇還擊,並掩護群眾撤離。敵人進村後,抓到農會幹部進行拷打,逼問於喜彬藏在哪裡。被打農會幹部不肯說,敵人就越加毒打,並威脅說:「你們不說出於喜彬就打死你們」。躲在附近的於喜彬聽得清清楚楚,便從容走出來,大喊一聲「我在這裡!」土匪當即開槍,於喜彬中彈犧牲。時年19歲。2002年喜彬鄉併入高升鎮
  11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為了紀念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英雄梁士英同志,故以「士英」命名。 [失效連結]
  11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廟的正中央供奉商湯王像而得名 [失效連結]
  113. ^ 1945年12月31日,王奎武纠集[[镇赉|镇东]]、[[洮南]]、[[安广]]、[[大赉]]等7县“光复军”约万人攻打白城子。当时驻白城子的中共军队数量不足敌军的1/6,当战斗到第四天日凌晨白城子地委军分区沿“福仙居胡同”突围,撤往白城子北的五家户。白城子骑兵团政委刘海明在掩护突围中被土匪埋伏的冷枪击中牺牲。刘海明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瑞金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赴东北工作,年仅26岁。1947年白城子中央大街命名为海明路。建国后设立海明街道办事处。. [2016年7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16日). 
  114. ^ 为纪念辽源县高家炉区区长王奔,牺牲时年25岁。原名王庆福,男,1921年生于河北[[安平县]]西里屯。一九三九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装委员会主任、自卫队队长、青年抗日先锋队长、副村长、县地下交通站站长等职。1945年11月随干部大队奔赴东北,易名为奔以明志。1946年5月22日,辽西二分区向北撤退转移。王奔主动留下打游击,1946年5月23日由于区中队王树惠(外号王偏子)叛变出卖,被地主武装残忍杀害。本镇原系达尔汗王旗游牧场所。1947年解放后,划双辽县第五区。1948年3月,双辽县人民政府将高家炉村命名为王奔村。1956年换区立乡,称王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称王奔人民公社。后乡镇名均称王奔以纪念。烈士纪念碑始建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一九八六年因洪水侵扰迁址。再移碑入烈士陵园。. [2015年2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24日). 
  115. ^ 沈洋,(1916年~1946年),原名牛紹文,遼寧省瀋陽市人。中共梨樹縣委書記。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黨。1945年從延安來到東北,任遼吉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6年5月四平保衛戰期間,任中共梨樹具委書記。6月22日,工作中遭遇土匪襲擊犧牲。時年30歲。
  116. ^ 冯洪泉(1927—1946),新加坡华侨。1945年8月参加[[新四军第三师]],随部队到东北。1946年4月被分配到郭前旗的王府区工作队任组长。1946年中秋节被土匪武装包围牺牲。为了纪念冯洪泉烈士,1947年6月王府区划为两个建制区时,郭前旗委、旗政府决定将铁路西侧的一个区命名为“洪泉区”(今前郭县洪泉乡). [2015-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5).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117. ^ 富裕縣福合區劉黃毛子屯落戶。1937年春,加入王明貴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曾任排長。1942年6月,被偽滿特務劉殿喜發現告密,不幸被捕。在關押期間,受盡折磨仍繼續宣傳救國道理。1942年8月,在齊齊哈爾「矯正院」就義。中共富裕縣委、縣政府於1947年決定,將烈士落戶的「劉黃毛子屯」改為「紹文村」。所在的富裕縣第四區1955年改稱紹文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設置團結、勝利、紹文3個鄉。1958年9月,將3鄉合併成立紹文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開,改為紹文鄉。
  118. ^ 118.0 118.1 嫩江县政府网站:《嫩江县历史大事记》附录—嫩江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简介. [2015-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8). 
  119. ^ 《綏化地區志 下卷》/第二十五篇 人物-第二章 革命烈士:王任民(1921一1946),山東省臨沂縣人。1938年在山東省參加青年救國團任宣傳幹事,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鄉支書,分區委組織部長,區委書記。1946年6月任中共安達縣委副書記、縣大隊副政委,土地改革工作隊隊長。1946年9月4日上午,王任民率領lO名土改工作隊員從六區後董家屯出發去七區發動群眾,組織農會、反奸清算,在正亞街東約八里的小鹼溝邊上的王畫匠屯西側遭匪綹「四季好」伏擊,王任民命令6名新戰士撤退給騎兵連送信,自己與4名老戰士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子彈打盡,壯烈犧牲。為紀念王任民烈士,安達縣人民政府呈請龍南公署批准,將正亞街改稱任民街,任民鎮西門外明沈公路北側建有王任民和一起犧牲的四人的烈士墓。
  120. ^ 120.0 120.1 1946年5月1日,為紀念被國民黨殺害的通北縣政府秘書趙光烈士,將通北縣通北區改為「趙光區」。1956年3月,通北縣併入北安縣後,撤區劃鄉,設置趙光鄉。1958年9月,將趙光、前進、福安3個鄉合併為趙光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趙光鎮。趙光(1922—1945),河北藁城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轉業到地方,任區農會宣傳員、《大眾生活報》編寫人員等職。1942年5月赴延安黨校學習。1945年11月15日從延安東進,到達北安縣,參加中共黑龍江省工委。11月16日被省委工委派到通北縣,接管被「維持會」把持的縣政權,組建通北縣縣政府,並擔任縣政府秘書。1945年12月19日晨,到黑龍江省工委所在地北安,向領導匯報對敵鬥爭情況途經通北車站時,與國民黨東北挺進軍第三旅第三團團長宋振武、賈連山等十多名武裝人員遭遇,經過一場惡戰,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後還把趙光的犧牲地通北車站,改名為趙光車站;把通北機械農場(全國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改名為趙光農場。
  121. ^ 原名「五廟子」。1946年2月,為紀念嫩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嫩南軍分區司令員張平洋,將他生前居住和戰鬥過的「五廟子」改為「平洋」。 1956年4月並村劃鄉,設置平洋等3個鄉。1958年9月改為平洋人民公社。1984年3月將平洋公社改為平洋鎮。張平洋(1909—1946),河北遵化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春受八路軍冀東軍區派遣,借河北移民遷徙東北之機,來到黑龍江省泰來縣,任泰來縣「道德會」理事,負責管理日常事務。1945年9月後任嫩江軍區副司令員。1945年11月上旬,兼任嫩南軍分區司令員。1945年11月28日晨,被偽滿泰來縣地方維持會會長(原偽滿縣長)韓崗鎮、副會長(原偽警務科長)胡郁文等人預謀殺害。
  122. ^ 為紀念張建堂烈士。張建堂(1924—1947),山東魚臺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魚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科員。1946年8月來到哈爾濱市,參加遣送日僑的工作,同年11月參加土改工作團,跟隨三五九旅剿匪部隊開向刁翎地區。1947年春擔任中共刁翎縣前刁翎區委書記。1947年5月12日,在追剿殘匪的戰鬥中犧牲。1947年夏季設置建堂區。1956年設置建堂鄉。1958年改稱建堂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建堂鄉。
  123. ^ 姚明久(1911—1941),雙城人。四五歲時隨父親從雙城北遷到肇東縣金山堡屯。1940年7月14日,任北滿抗日救國總會金山分會組織部長,同年,被北滿抗日救國總會任命為「三肇」抗日救國總會會長。1941年2月13日被日軍抓獲。3月22日在肇州縣城南門外被殺害。1946年為紀念姚明久烈士,將「金山堡屯」命名為「明久村」。1956年設置明久鄉。1958年成立明久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明久鄉。
  124. ^ 1947年2月18日,泰來縣第九區區委組織委員寧世行和區小隊隊長姜樹常在五九村辛屯開展工作時遭遇土匪襲擊,二人邊疏散群眾邊與土匪展開激烈戰鬥犧牲。縣委將五九村命名為寧姜村。1956年4月設寧姜鄉。1958年9月改稱寧姜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寧姜鄉。
  125. ^ 李祝三(1906—1946),哈爾濱人。抗日戰爭時期參加八路軍,活動於太行山區等地。1945年底奉命到東北任中共哈西地委組織部長。1946年1月1日,赴肇州縣召開肇州縣、郭爾羅斯後旗工作會議。因叛徒蓬世隆告密,1月4日晨,在地政科被捕。1月30日,被敵人殘殺害。為紀念烈士,將其生前工作過的肇州縣第五區命名為祝三鄉。1962年6月建立祝三人民公社。1965年劃歸安達縣管轄。1978年4月,劃歸大慶市管轄。1984年改為祝三鄉。
  126. ^ 李銀峰(1921—1946),河北保定人。1941年參加八路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到延安抗大學習。1945年10月隨抗大幹部團到牡丹江地區。1946年3月被任命為牡丹江軍區三支隊十七團二營教導員。同年5月15日,在新興區大項子山剿匪犧牲。1955年12月,為紀念在新興區剿匪中犧牲的李銀峰烈士,命名銀峰區。1956年設置銀峰鄉。
  127. ^ 楊石岩(?—1946),原名楊思嚴。河南省洛陽人。曾任新四軍某部連指導員。1944年進入延安抗大學習。1945年八一五後,隨張聞天領導的抗大幹部團進入東北,同年冬到達寧安縣,任反奸清算工作團第二分團副團長兼石頭站地方武裝十七團三營聯絡員。1946年1月30日晚,到石頭站三營營部去解救兩名被扣押的工作團的同志時,被三營頭領,綽號穿山甲的馮振鐸下令殺害。為紀念楊石岩烈士,將石頭站命名為石岩村。該地原名「都木赫」,滿語,意為「渡口」。1934年改名「石頭站」。1956年設置石岩鄉。1958年成立石岩人民公社。1984年設置石岩鎮。
  12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25日). 地名來歷 這裡原地名稱都木赫(滿語,是渡口的意思)。早在白堊世紀的晚期,由於大地東西向構造系統猛烈震動,形成磨刀石斷裂線,大地形成了山坡與河谷。1934年修建牡圖鐵路,在此設站,因此地多石,故取名石頭站。1946年解放初期為紀念楊石岩烈士,改為石岩。 地名含義 革命烈士楊石岩犧牲地。 歷史沿革 舊時中國時名獨木赫(滿語:渡口),1934年鐵路修通火車站,因此處遍地是岩石,命名:「石頭站」。1946年解放初期為紀念楊石岩烈士,改為石岩村。1955年石岩區,1956年石岩鄉,1958年石岩公社,1984年4月26日改石岩鎮。沿用至今。 
  129. ^ 湯升昌(1910—1946),江西於都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曾任副團長等職。1946年從東北野戰軍轉入地方武裝,任合江警衛團團長、集賢縣獨立團團長。1946年,10月25日,率部清剿土匪李延會部時,在大葉溝作戰中犧牲。為紀念湯升昌烈士,集賢縣國強街基改名為「升昌鎮」。1958年,改稱升昌人民公社。1985年改設升昌鎮。
  130. ^ 柳知一(1912—1947),原名柳靖濤。湖北黃梅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在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任連指導員。1943年後,調任襄北地區行委主任兼中共縣委書記。1946年隨新四軍五師北上,到達哈爾濱。同年9月率領土改工作團到密山縣進行土改,後被任命為密山縣長。1947年9月3日,病逝於密山縣。1948年為紀念已故縣長柳知一,密山縣局子街改名為「知一區」。1956年設置知一鄉。1958年成立知一人民公社。1984年設置知一鎮。
  13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張維」原系人名,為晚清「捐生拔貢」,取得張維一帶的土地放荒權力,一時名聲大振,立屯後便以「張維」命名。沿革至今。 [失效連結]
  132. ^ 第三卷 第五章 第三节. 川沙县志 1990年11月第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4-06]. ISBN 7-208-00918-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張江張氏始祖名張江,於明隆慶年間(1567~1573年)居於長人鄉二十保呂家浜畔古桐里,因置柵防衛,人稱「張江柵」,後成地名 
  133. ^ 133.0 133.1 133.2 樂史. 太平寰宇记. 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 
  13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安徽廣德木商洪藍在集鎮經營木材,木商修橋鋪路,廣做善事,為紀念他,集鎮名為洪藍埠集鎮故名 [失效連結]
  135. ^ 方強 (1901~1940),原名袁文彬,亦名袁持中、袁志遠,,上海青浦人,1901年生。幼年家境清苦,賴親友支助,在家鄉和上海讀書數年,終因經濟窘迫,輟學謀生。他先在上海寶龍醫院(現為上海長征醫院)當勤雜工,不久升為看護(護士)。由於他工作負責,勤奮好學,態度謙和,博得許多病人的愛護和器重。有位病人深知他抱負不凡,主動資助他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科學習。1925年在同濟大學讀書時,領導學生參加「五卅」運動,此後,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入黨,1927年從事地下工作。抗日戰爭爆發,方強回到上海,宣傳抗日救國,組織愛國青年奔赴延安。1941年,在大豐縣工作時被捕,慘遭日偽軍活埋。1951年,當地政府把烈士在大豐工作過的地方開墾成農場,命名為方強農場
  136. ^ 陳濤 (1920~1941),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1920出生,安徽省霍邱縣城關鎮人。1940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春,陳濤擔任阜寧縣二區工委書記,1941年9月4日深夜,陳濤在率領抗日青年隊與日偽頑反動武裝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1歲。
  137. ^ 陳振東 (1917~1941),原名陳鎮東,生於1917年,祖籍福建廈門。少年時代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三十年代中期回國到上海求學。1937年秋,陳振東與部分學友轉學廣西南寧高中,在該校地下黨員鄭少東等人的影響教育下,他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1937年10月,遵照地下黨組織的安排,陳振東與鄭少東等人一起,參加了國民黨桂系部隊組建的廣西學生軍。次年12月,他便在學生軍中(當時駐大別山地區)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間,鄂豫皖邊區黨委安排陳振東到國民黨安徽第五專署(駐皖東全椒縣古河鎮)工作。1940年春天,陳振東奉黨組織之命,迅速撤退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隨即調任江蘇省六合縣民政科長,同年12月又到蘇皖邊區阜寧縣任職,直至1941年8月英勇犧牲。
  138. ^ 潘克 (1916~1941),安徽當塗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新四軍。民國29年冬,隨新四軍東進來鹽阜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任鹽城縣六區-隊隊長。5月,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書記。   鹽城縣一區包括城區及近郊,社會情況複雜,特別是日軍占領鹽城後,多次企圖偽化一區。潘克不畏艱險,同區長崔濟民等率領區隊,向敵偽展開反偽化鬥爭。民國30年9月23日下午,駐龍岡偽軍徐紹南部70多人,由漢奸帶路竄至龍魚舍。此時,潘正在審訊敵探魏小六。發現敵情後,他一面指揮其他同志撤離,一面押魏小六隱蔽屋後,不幸沉沒於龍魚溝犧牲,時年25歲。區署和地方幹部群眾含淚料理喪事,將烈士遺體安葬於龍魚舍南面的高地上。   黃煒 (1921~1943),名家德,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鄉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安徽省抗日民眾委員會工作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9年秋於抗大四分校畢業後,隨劉少奇率領的幹部大隊來鹽,在商家莊、艾家舍一帶堅持邊區對敵鬥爭,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委員,後任區委副書記、書記等職。次年秋,該區太平鄉劉某夥同駐沙溝偽軍販賣0彈藥,黃連夜組織伏擊,繳獲長槍13支。民國31年秋,與區長谷必成等人化裝成民工,於七花墳附近擊斃了汪偽區長夏維邦。   民國32年8月7日,黃煒和通訊員徐廣富去縣委開會,因患臂癰難行住蔡家舍,次日晨被下鄉搶糧的偽軍包圍。黃徐二人隨即向西撤退,至大馬溝吳大保渡口時正趕上渡船起渡。船至河口後,偽軍追了上來並紛紛向船上開槍。黃煒縱身入水泅渡,不幸溺水犧牲,時年22歲。   民國35年春,中共鹽城縣委、縣民主政府決定:為紀念潘克、黃煒兩烈士,將一區改名潘黃區(今為鹽都區潘黃鎮)。1971年,潘、黃兩烈士的棺木被遷葬於大孫莊以南一方池塘中的小島上,並立碑銘文。
  13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歷史名人管仲取名 [失效連結]
  14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洪流、林廣源兩位烈士命名為洪林。 [失效連結]
  14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00年3月婁莊、洪林兩鎮合併為婁莊鎮 [失效連結]
  142. ^ 高邮“伯勤”地名的由来 你知道吗.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毛伯勤原姓繆,他出生於1924年……為紀念這位抗日勇士,原高郵縣人民政府為他建立了烈士墓碑,並將他犧牲的地方命名為「伯勤鄉」 
  143. ^ 无锡锡山区关工委.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抗戰英雄繆伯勤……解放後,高郵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這位年輕的區委書記,把他生前工作過的區命名為「伯勤鄉」 
  144. ^ 张轩_徐汇区_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一九四三年在高郵縣馬棚鄉為了營救被關押的受害群眾,在與敵作戰中犧牲。解放後,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把馬棚鄉改為「張軒鄉」 
  145. ^ 我们没有忘却的. [2022年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月30日). 川青鄉是以徐川青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位來自上海崇明的新四軍戰士,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長為高郵團七連副連長,1944年4月4日,他將28歲的青春永遠留在了這片熱土。是年秋天,北港鄉更名為川青鄉 
  146. ^ 今日高邮-热血洒苏中——记陈志光烈士.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1942年10月18日,高郵縣抗日民主政府機關駐地張家漢,突遭來自高郵、界首、一溝3個敵據點400多名日偽軍的圍攻。在保衛政府機關的戰鬥中,陳志光中彈犧牲,年僅19歲。當地軍民為了紀念陳志光,將四安鄉改為「志光鄉」 
  147.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148. ^ 一个名字,一座丰碑|史昌勋:家乡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_腾讯新闻.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1949年1月,為紀念史昌勛和卞松山兩位烈士,經上級決定從兩位烈士姓名中各取中間一個字合併起來,將昌勛鄉命名為昌松鄉 
  14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原舜生鎮1950年為舜生鄉,以革命烈士袁舜生名字命名 [失效連結]
  15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原李健鄉源於李健區,1949年改黃邳區為李健區,以革命烈士李健名字命名;1958年2月撤區並鄉置李健鄉 [失效連結]
  151. ^ 為紀念抗日、解放戰爭中在本地英勇犧牲的唐學海、陳維仁、許文華、孫保民、李友存五位烈士而得名 [3] 。 唐學海 男,1926年6月生,194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梓辛區金沙鄉、夏柳鄉民兵大隊副大隊長兼鄉治安員,1945年5月25日在東台城河西戰鬥中被捕犧牲。 陳維仁 男,1924年2月生,1943年9月參加革命,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廉貽區游擊連班長,1945年5月25日在扎垛莊南因戰犧牲。 許文華 男,1910年2月生,海安曲塘人,1943年10月參加革命,194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廉貽區唐陳鄉黨支部書記兼民兵指導員,1946年11月被捕犧牲。 孫保民 男,1923年2月生,1943年3月參加革命,194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廉貽區武工隊副隊長,1947年8月在泥觀莊戰鬥中犧牲。 李友存 男,1916年3月生,1943年3月參加革命,194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廉貽區武工隊隊長,1948年2月在西溪龍門口竹園戰鬥中犧牲。
  152. ^ 占先乡的由来——痛打日伪、英勇就义--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解放後,人民政府為了紀念王占先烈士,把他生前所在的鄉命名為「占先鄉」 
  153. ^ 陆飞鹫--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陸飛鷲犧牲後,根據地軍民曾召開追悼大會,並出版專刊,表示沉痛哀悼。解放初,將烈士被捕所在地改稱為飛鷲鄉 
  154. ^ 张平山--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為了紀念張平山烈士,把烈士犧牲地長安鄉改名為平山鄉 
  155. ^ 沙国强--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解放初,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沙國強和在戰鬥中犧牲的四楊鄉籍區中隊戰士施文華,把四楊鄉改名為國華鄉。1956年撤區並鄉時,國華鄉與自強鄉合併為國強鄉 
  156. ^ 季瑞祥烈士的故事-中国老区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1947年冬,經海門縣民主政府批准,將季瑞祥的家鄉——敵靖鄉更名為瑞祥鄉。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永志紀念季瑞祥,在他的家鄉先後設立了瑞祥鄉(人民公社、鎮)、瑞祥村(大隊)、瑞南村(大隊)、瑞北村(大隊) 
  157. ^ 刘浩 - 浙江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解放後,為了紀念劉浩烈士,海門縣人民政府將六甲鄉改為劉浩鄉 
  15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300多年前,這裡是江邊沙灘,逐漸有人在此開墾定居,張芝山在此開了爿小店,由於交通便利,逐漸形成了集鎮,由人名而得名。 [失效連結]
  15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轄區內有「項王故里」,故名 [失效連結]
  16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李老君入秦前,看到此山風景險勝,遂拓洞煉丹 [失效連結]
  16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民間傳聞,茭陵由漢楚元王,劉茭病逝後,陵寢葬於此地,後人為紀念一代君王,則將此地取名為茭陵 [失效連結]
  162. ^ 铁拳民兵凌荣炳_中国镇江金山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為了紀念凌榮炳烈士,解放後,丹徒縣人民政府將烈士的家鄉蒲圩村命名為榮炳鄉,現為丹徒區榮炳鎮 
  16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晉書﹒安帝紀》:"隆安五年(401年)六月,寧朔將軍高雅之擊孫恩於郁州,島之得名,當由於此。",故名。 [失效連結]
  16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南宋《咸淳臨安專》和吳自牧的《夢梁錄》及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九《賢達高風》記載:「丁蘭,故居在艮山門外三十六里,名丁橋。蘭事母至孝,母死,刻木為像,事之如生。有丁母冢,在桐扣山之東」。 [失效連結]
  165. ^ 余姚这么多地名,竟然都是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在肖東同志經常活動接觸的餘姚縣鳳亭鄉,人民為了表達對烈士的懷念之情,用烈士的英名將鳳亭鄉改名肖東鄉(後與長豐鄉合併,改稱肖東鎮),還在物資欠足的年代修建了肖東烈士陵園。(在2001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西南街道辦事處,由原肖東鎮和餘姚鎮部分地區合併而成,2005年底更名為蘭江街道。) 
  166. ^ 余姚这么多地名,竟然都是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解放後,黨和政府根據群眾意願,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把梁輝同志當年犧牲的地區由原來的雁燕鄉改稱為梁輝鄉,後擴大為梁輝鎮(今演變為梨洲街道) 
  167. ^ 余姚这么多地名,竟然都是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為了永遠紀念把生命溶入四明山的朱洪山,當地人民政府將他戰鬥過的地方命名為「洪山鄉」 
  168. ^ 余姚这么多地名,竟然都是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餘姚市原梨洲鄉,在解放後為紀念樓明山、周之偉兩位烈士,改名為明偉鄉。 
  169. ^ 余姚这么多地名,竟然都是一位位英雄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解放後,人民懷念這位英勇的戰士,寧波專員公署、餘姚縣人民政府在梁弄鎮建造了黃明烈士墓,在烈士故居懸掛了永垂不朽的匾額,並把他的家鄉左溪鄉命名為黃明鄉 
  17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歷史名人管仲取名 [失效連結]
  17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清光緒年間碑文載:「晉患水害,周凱率眾開河引流入海,民念其功,尊為周王,立廟紀念」。故名。二說,周靈古社,建於明代,祀宋孝子周雄。見明沈友儒碑記。 [失效連結]
  17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東漢初,有隱士梅福從九江郡壽春遷來定居發族,形成集市 [失效連結]
  17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南宋,鄞縣縣令鍾元鼎致力水利,百姓受益,修廟予以祭祀 [失效連結]
  17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祀宋縣令蕭世顯為名 [失效連結]
  17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黃帝時有藥師「桐君」住於此採藥行醫濟世 [失效連結]
  176. ^ 向陽 (1921~1945),本名張企衡,又名張禾,化名楊星如。1921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少年時隨父遷居南京,先後就讀於玄武小學和南京安徽中學,1937年冬日軍逼近南京,他毅然離家,隨安徽中學遷至皖南屯溪陽湖。1938年離開學校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皖南山區從事抗日活動。向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宣城縣委委員、宣傳部長,皖南支部宣城游擊大隊副大隊長,也是宣城縣委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創建人之一。1945年9月,日軍投降。月底,宣城縣委及游擊大隊奉命隨蘇浙軍區北撤,當撤至江蘇張渚時,中共蘇浙區黨委決定,留下部分黨政幹部返回原地堅持鬥爭。區黨委任命彭海濤、向陽為中共朗廣工委委員,並率一排人回師宣城堅持鬥爭。向陽深知征途艱難,但為了革命,依然受命返回宣城。10月下旬,向陽率部在宣、郎、寧交界的鴉山活動時,突遭國民黨145師的襲擊。苦戰兩晝夜,終因敵我力量懸殊,一排人被打散。彭、向決定各帶一兩人分開聯絡被打散的同志。11月初,向陽帶人來到林家崗,遭國民黨反動武裝包圍襲擊,向陽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17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商成湯王建都於此,並有湯王陵坐落其境內而得名 [失效連結]
  17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約在200年前,在柳河岸上有一座寺廟,廟內有漢高祖塑像,故稱「高皇寺」。鎮依廟名,得名高皇鎮。 [失效連結]
  179. ^ 柯永麟. 激战乌龙坑. 福建黨史月刊: 第24–25頁. 趙國強,寧洋縣人,1945年7月20日在閩南平和縣高坑鄉烏石坑(烏爛坑、烏龍坑)戰鬥負重傷,犧牲前仍勉勵戰友消滅敵人。 
  180. ^ 劉永生. 闽粤赣边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回忆. 黨史研究與教學: 第2–16頁. 1958年上半年撤坂仔區,平和縣內山群眾為紀念革命烈士趙國強,境內劃為國強(原烏爛坑)、高坑、碧山3大鄉,下半年組建成「國強人民公社」;1984年底改稱國強鄉。現在全鄉14個村都是老區村,其中11個村是老區基點村。 
  18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1940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得名中山 [失效連結]
  18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古時有一個叫梅福的的道人棲隱於現在梅仙村的龍頭岬梅厝壪,後人稱他為仙,而得名「梅仙」 [失效連結]
  18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為抵制王莽專政,退隱西郊飛鴻山。後人紀念他的高風亮節,在嶺上建梅仙壇,嶺下建梅仙觀,改飛鴻山為梅嶺。 [失效連結]
  18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得名 [失效連結]
  185. ^ 清朝以前,為古安仁縣崇德鄉。 民國時期,轄區大部分歸屬獅岩鄉。 建國前,屬洪崖鄉、獅崖鄉。建國後屬餘江縣第二區,下轄洪崖鄉、松山鄉、新店鄉、霞山鄉、林溪鄉、青山鄉、洪湖鄉。 1949年9月,新生區政府遭土匪襲擊,副區長馬荃在戰鬥中犧牲,人民為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將二區改為"馬荃區"。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馬荃公社, 1963年同松山合併,仍名馬荃。 1984年機構改革改為馬荃鄉, 1993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鄉設鎮。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 1997年,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洪岩街居委會和岩前、青山、管坊、漁業、馬荃、洪崖、霞山、楊柳、松山、林溪、金莊、新店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洪岩街,距縣城7千米。
  18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東漢葛玄在此修道成「仙」,故名 [失效連結]
  18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古時有一座古廟叫「劉公祠」,俗稱「劉公廟」,為紀念元末護國安民的杜塘名將劉天佑而建造 [失效連結]
  18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稼軒」指辛棄疾的名號。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因辛棄疾晚年居住在稼軒鄉期思村瓜山腳下的瓢泉,創作詩詞,會客講學,流傳了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故將此鄉命名為稼軒鄉。 [失效連結]
  189. ^ 189.0 189.1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因後人追念名士袁京,命其寓所為袁士高村,將宜陽(今宜春)改建袁州城,河亦取名為袁河 
  19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傳說三國時將領呂蒙曾在此屯兵,後人為紀念呂蒙,把駐紮過呂蒙軍馬的村莊改稱呂蒙村 [失效連結]
  19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歷史名人命名稱永叔,以紀念歐陽修 [失效連結]
  19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村內建有後漢高祖劉智遠(895~948)廟,以廟名而得村名「劉智遠村」。後沿用劉智遠村。該行政區域的主要範圍是劉智遠村一帶,故名智遠街道 [失效連結]
  19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山東通史·通記》記載:「丙辰七十有三載,舜受終於文祖」,堯禪讓給舜,舜耕歷山,罷武興文,穩定一方,舜將其功德,歸之於堯,後人為紀念這一盛舉,建「堯文德之祖廟」,「文祖」當為托古建廟而得名。 [失效連結]
  19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西漢請纓報國的少年英雄終軍而得名仲宮 [失效連結]
  19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系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故里而得名 [失效連結]
  19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鄭玄命名 [失效連結]
  19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 「造字聖人」 倉頡墓原在壽光市城區(1960年被拆毀),為紀念倉頡,2001年2月撤壽光鎮更名為聖城街道。 [失效連結]
  19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傳說秦台為秦始皇所築之望仙台 [失效連結]
  199. ^ 成武县人民政府 历史名人 伯乐(孙阳). 伯樂辭世後,葬於郜都西北16里處。漢屬(禾宅?)地,宋屬濟陰,故《太平寰宇記》載:「伯樂冢,秦人善相馬者葬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明嘉靖之重立墓碑猶存。清明節,孫姓村民上墳祭奠,以魯西南習俗,均敬稱「老爺爺」。1958年「大躍進」中,墓平碑毀,後重封。 東漢經學家孫期為其後人,其子孫輾轉「孫寺」村,明代歸故,傍祖墳而居,原名王子村,清中期改為伯樂集。 [失效連結]
  20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夏朝(約前22世紀)就有較大聚落,大禹治水時曾在此小住,故名禹村。 [失效連結]
  20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舜出生於轄區內的諸馮村,故名。 [失效連結]
  20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在村北有呂后墓,故為呂陵 [失效連結]
  20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王氏始祖王浩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自山西洪洞縣遷至菏澤市西南20千米處建村,取名王浩屯 [失效連結]
  20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敬仲鎮因高傒墓坐落此地而得名,高傒,號白兔,諡號敬仲。 [失效連結]
  20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史料記載,該村為戰國魏人朱亥故里。朱亥曾業屠宰,後屠者尊亥為仙人,故名仙人莊。 [失效連結]
  206. ^ 濟源縣委書記於思禮在抗日戰爭中,組織抗日自衛團、游擊隊、縣大隊抗擊日寇。1943年10月不幸被偽軍抓捕活埋於萬羊山下,時年僅31歲。為紀念烈士,地委將武山鎮改為思禮鎮。
  20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傳,西晉時武官張羌葬於此,後人逐漸把村名稱為張羌村 [失效連結]
  208. ^ 起台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台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台寺」,簡稱「起台寺」,起台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台鎮。
  20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宋楚泓水之戰在此一帶,宋襄公不擊半渡,不擒二毛,心慈性善,遂為村名。宋代適逢集市,稱慈聖集。 [失效連結]
  21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後因位於莊子故居,更名為莊子鎮 [失效連結]
  21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包拯任京東轉運使,理平民怨,民感其德,立祠以祀,俗稱包公廟 [失效連結]
  21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漢朝桂陽人蘇耽,常年在此採藥為民治病,後站石飛天成仙,人們為紀念他,名「蘇仙石」。 [失效連結]
  21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張果老曾在此修煉並得道成仙,取名仙莊,鎮政府駐仙取名仙莊鎮,故名。 [失效連結]
  21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東漢明帝年間,因有飛鳧仙術的葉縣令王喬卒後葬此,封土為大冢,稱仙台 [失效連結]
  21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皇后鄉舊名皇后城,史載漢光武帝劉秀光烈皇后陰麗華入京,於此修築行宮皇后城,故名。 [失效連結]
  21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鎮區於明朝永樂年間興起,該地獨居一戶,戶主姓喬名端,後來住戶漸漸聚集,該鎮自然流傳叫「喬端」。 [失效連結]
  21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劉備稱帝 [失效連結]
  21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傳,為紀念漢高祖劉邦破秦入關經此,後人曾於此修一座高皇廟 [失效連結]
  21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元代大儒、教育家、天文家許衡祖籍此地,為弘揚許衡文化精神而得名 [失效連結]
  22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武王伐紂故事得名 [失效連結]
  22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轄區有箕子讀書台遺蹟,故名 [失效連結]
  22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1911年豫南巡輯營統領袁家驥(袁乃寬長子)在此築寨建宅,改稱袁家寨,後簡今名 [失效連結]
  22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1948年解放後為紀念區委書記張興華,在此地土改工作中遇難,故而更名興華 [失效連結]
  22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汲冢古名楊憲鎮,漢代因在此建有淮陽太守汲黯墓(此墓系時人念其德政而修的衣冠冢),改稱汲冢集。 [失效連結]
  22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境內有東漢末年名士龐德公故居,故名 [失效連結]
  22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昭君指漢明妃王昭君 [失效連結]
  22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嚴子陵曾在此隱居 [失效連結]
  22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當地歷史人物命名。據傳清咸年間,當地財主王義貞到附近馬家市賣肉的時候遭屠戶冷眼,於是賭氣在通往馬家市過路處開肉店,以廉價出售擠垮了馬家市生意,不就形成集店,故名。 [失效連結]
  22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三國時吳王孫權曾率太子孫登來此地賑災,太子染疾病歿,時人為紀念其功德而建太子廟,因此得名。 [失效連結]
  23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三國時期屬吳,吳王孫權曾到姜祥山地方賑濟災民。當地百姓為感其恩德,在姜祥山北麓建吳王廟塑吳王像,以供祀之。廟曰大王殿,鎮以廟命名。 [失效連結]
  23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尹吉甫:指人名,即西周太師,《詩經》採集編撰人之一,被稱為中華詩祖 [失效連結]
  23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傳說漢末梅子真棄官而走,來到境內姜源嶺,因此地風景迷人,便定居一心煉丹,最後成仙,故稱梅仙 [失效連結]
  23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初為黃氏先祖思禮公從平江九峰遷入此地,土地肥沃,松柏成蔭。第四世黃佰祥風雨不懼,勤奮創業,家興人旺。後世不忘先祖,加之佰、柏同音,後人念恩懷祖遂名黃柏祥,柏祥鎮因地處黃柏祥而得名 [失效連結]
  234. ^ 《陈二郎故事》征集启事_公告公示_政务要闻_临澧县人民政府. 作為陳二郎故里的臨澧縣陳二鄉 [失效連結]
  23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境內呂仙亭街西側有白鶴山,上有白鶴亭,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歇腳,故改名過仙亭,宋代改呂仙亭 [失效連結]
  236. ^ 同治《巴陵县志》. 康王尉廟,俗呼康王廟,在縣南三十里五龍山之置秀台,祀宋太尉康保裔 
  23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清咸豐年間,藕池河缺口,支流漫演,留下洲土和湖泊。此時有一位姓嚴名梅田的漁民來此湖邊定居捕魚為生,故而得名。 [失效連結]
  23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傳王相之子王錫曾在此處出生長大,後學的秘笈仙術,采草藥為人們治病,藥到病除,後在長沙飛升,人們為了紀念他將王相山改名為王仙嶺,故而得名。 [失效連結]
  23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地名源於東漢桂陽郡文學主簿成武丁傳說,見晉葛洪《神仙傳》、南北朝《齊諧記》、明《萬曆郴州志》、日本學者《道教故事》等名著、道教典籍、方志,成武丁原籍臨武縣,定居郴城西,坐騎白騾,因名騾仙;所居故名騾仙鋪,乃驛站;驛站上方為騾崗,後山即騾仙嶺,後訛傳成駱仙嶺。 [失效連結]
  24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湖南通志(卷十四地理十四山川二)》記載:此處有一山名大山,世傳王喬在其山下三獅洞煉丹成仙,故稱「王仙山」。鎮由此得名王仙鎮。 [失效連結]
  24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東晉青陽縣令丁令威棄官學道,雲遊至醴,築觀於治西南山腰,道成駕鶴仙飛。後人便稱為丁仙山。 [失效連結]
  24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武聖」系明清時期神化蜀將關羽的稱謂,清光緒年間修「武聖宮」於此,以供祀奉,故名。 [失效連結]
  24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清末民初,有鄭如東首先在此開鋪經商,以後店鋪逐漸增多,形成集市,如東鋪之名遠傳。至1950年始設如東鄉後,即襲為公社、區、鄉鎮之名。 [失效連結]
  24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08-05]. 相傳清初,有紳士毛宜萬在此山嶺開鋪,人呼為宜萬嶺,宜萬鄉因此而得名。 [失效連結]
  24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古代舜帝南巡到臨武,登上舜峰寨,俯瞰縣域,滿目煙霧縈繞,碧水如帶、田野開闊,極為別致,頓時神清氣爽,情不自禁地彈起來《南風操》教化人民,扶助農耕,故而得名。 [失效連結]
  24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1995年撤區並鄉,由城關鎮及桐山區桐山鄉,逍遙岩鄉,雙板橋鄉,官橋鄉合併建立舜陵鎮,因舜帝葬於縣域九疑山,而舜陵鎮作為政府駐地而得名。2013年12月26日湖南省批覆撤舜陵鎮設立三個街道,轄區內原為舜陵鎮政府所在地,承襲舜陵之名而得名。 [失效連結]
  24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紀念道士李熙山所取的名字。 [失效連結]
  24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明代時,唐朝威遠候楊洪恩後裔楊昌義在此地居住,楊昌義字仁橋,名昌義,後人取橋、義二字諧音字作為此處地名,故名。 [失效連結]
  24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為紀念花炮祖師李畋,遂命名為李畋鎮。 [失效連結]
  25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清嘉慶年間,當地紳士唐徵楚捐資在境內昭陵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橋。百姓為褒揚其義舉,將橋取名「徵楚橋」。後口音兒經演變,成了「均楚橋」。 [失效連結]
  25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蔡倫故居旁有一蔡倫古法造紙浸泡造紙原料的池塘 [失效連結]
  25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據《龍陽縣誌》載,太子廟漢朝時建。相傳劉氏宗族為了祭祀蜀漢先主劉備之子劉禪(即阿斗太子),在此建廟,名太子廟,因鎮政府治所在此,故名。 [失效連結]
  253. ^ 向氏宗亲网_湖南石门子良向氏.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據鶴峯縣志,清雍正十二年「改土歸流」之前,為容美土司屬地,土司王田楚產字「子良」,因之該地得名:子良坪,沿用至今。 
  25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另說,光緒年間,湖北省長陽縣一名為姚子亮的乞丐在此行乞,成為了當地的乞丐王,其名便成為了境名。 [失效連結]
  25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元末明初年間,境內土家族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自稱「向王天子」,故而得名「天子山」。 [失效連結]
  25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歷史文化名人洪秀全故居位於該街道轄區內 [失效連結]
  25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明崇禎年間,當地老百姓信奉關羽、張飛二位聖人,修建二聖廟,故得名。 [失效連結]
  25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鎮轄境內有古建築群白帝城。此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得名白帝城 [失效連結]
  25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境內青蓮溪邊有一座青蓮寺。唐朝年間,李白(字號青蓮居士)流寓夔州,在此地居住過,後人為紀念他而修建寺廟,鎮名沿用寺廟名的「青蓮」二字,故名。 [失效連結]
  260. ^ 为纪念1950年牺牲的内江县第五区副区长郭双才,时年34岁,山东省武城县东桥村(现今河北省故城县东桥村)人。1949年2月4日(阴历腊月18日),当地土匪刘建邦、刘海东、邱长镇为首的千余人袭击当时的中共区政府所在地便民乡黄连铺,副区长郭双才率领区公所征粮工作组、地干班、武装班60余人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除几人得脱外,郭双才在内共28名烈士壮烈牺牲。为纪念郭双才、刘子厚、陈斌、王开寿、张政、宋其运、疏栋华、巫萍、戚平等革命烈士,1952年[[内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将黄连铺乡更名为双才乡。1966年建成双才烈士陵园,坐落于双才乡边小山上。. [2015年2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24日). 
  261. ^ 農學家張師古,清代四川什邡人,著有農學專著《三農紀》,死後葬於什邡師古村。2006年4月17日由原雲西和民主兩鎮合併而成改現名
  262. ^ 1950年2月23日人民解放軍553團進入滎經剿匪。七連一排副排長劉玉忠(24歲,中共黨員,河北建國縣人,1948年參軍);率三班班長劉邦漢(28歲,中共黨員,山西霍縣人,1948年參軍)、副班長王麻(19歲,中共黨員,河北任邱縣人,1948年參軍)、戰士羅玉(24歲,甘肅徽縣人)、王天保(23歲,山西平遙縣人)、馬保三(23歲,陝西郃縣人,1949年參軍)、張秀華,(中共黨員,河南伊川縣人,1949年參軍)共7人在明家村遭到200餘敵層層包圍,激戰數小時後,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無援,最後將武器全部部砸毀,壯烈犧牲。1952年,滎經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決定,在縣城城隍廟修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將滎河鄉的明家村、馮家村和周家村的部分轄區,民建鄉的課子村、王家村劃出設烈士鄉。1956年民建鄉併入烈士鄉。1958年建立烈士人民公社1962春,將烈士人民公社分為烈士、民建兩個公社。1983年2月,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該紀念塔於1977年3月遷建於小坪山,更名為烈士陵園,七烈士的遺骨也遷葬烈士陵園內。
  26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轄區得名於東坡橋。據考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遊學於此,經過清水河時,見河上粑粑橋面黃泥巴又稀又滑,行走十分困難,即向當地官府申報募款修建一座石橋,好讓清水河一帶的老百姓來往方便。石橋修好後,當地人就稱為東坡橋。歷經千年,時世滄桑,幾經衍變,故得名。 [失效連結]
  26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漢代仙人(實為遊方道士)李意期遊歷天下,在此住腳修真,後人遂立觀祀之,名為遊仙觀 [失效連結]
  26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青蓮寺,地名,唐代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寺廟為紀念他而得名。 [失效連結]
  26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轄區內有紀念王藵、董鈞、萇弘三位先賢的祠堂 [失效連結]
  267. ^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葛仙山又名葛家山、蓮花山。該山24峰環列,形似初綻蓮花,命名多與道教有關。相傳晉代葛永璝在此隱居學道,清光緒《彭縣誌》「仙傳拾遺」曰:「葛仙翁永璝居蜀上清山,白日升天,時人因號其為葛仙山」。 [失效連結]
  26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在該地有一座山叫長卿山。 [失效連結]
  269. ^ 269.0 269.1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此山上有一石洞,高2.4米,寬4米,深2米,洞壁上刻有「長卿石屋」四個大字,古樸蒼勁,相傳為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讀書之地和住處,故名。 
  27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是大禹出生地,稱作大禹故里,簡稱禹里而得名。 [失效連結]
  27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緬懷初唐詩人陳子昂 [失效連結]
  27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魯班原駐地魯班橋場鎮命名,據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有一位技藝超人的石匠名師,人稱魯班,路過此橋,恰遇漲水,兩岸行人隔河愁望,魯班見此情景,決心在此建一石拱橋,橋成,路過行人讚嘆不已,為表彰魯班,區此橋名魯班橋,故名。 [失效連結]
  27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境內盤江水質清澈,古稱濂水,故、鄉名「清廉」,唐時名清廉壩。後因李白號清蓮居士宋代更名為「青蓮」以示紀念,鎮以場名。 [失效連結]
  27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駐地大王場(早年有廟,據傳:為紀念八大王張獻忠所建,供大王神像,清乾隆年間改塑關雲長像。後經久成場),故名。 [失效連結]
  2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四川省卷. 相傳清朝時商賈鄭子中捐資在李家場興建一寺廟名子中寺,因以為鄉名。 
  27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此地有一山洞,傳說為木匠鼻祖魯班開鑿,人們俗稱魯班洞。後興起集鎮,名為魯班場。因街道辦事處駐地於此,故命名魯班街道。 [失效連結]
  277.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苗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人物"仰阿莎"命名。 [失效連結]
  278.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3-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2). 因明代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龍朋」曾任此地守備官,後人以其命名此地,故而得名。 
  279.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地處秦始皇帝陵區而命名 [失效連結]
  28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以傳說歷史時期部落領袖華胥氏居此得名。 [失效連結]
  28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因境內有隋文帝楊堅泰陵而得名。 [失效連結]
  282.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此地是漢高祖劉邦之戚妃故里,境內有戚夫人墳墓,故稱戚氏 [失效連結]
  283.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2-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4). 王庚山讓部下每日挖魔芋送給當地的百姓充飢。所以當地百姓稱王庚山為「魔王」……不便書寫,又因大松樹而改名為「木王」。 
  28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西魏設縣時以老子之字「伯陽」取其地名 [失效連結]
  285.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原太白梁鄉境內太平村有條山梁貫穿南北,梁頭有一「泰伯廟」,故取名「泰伯梁」,後改為「太白梁」而得名 [失效連結]
  28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相傳很早以前,境內曹家大莊有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叫曹婺姑,為反抗封建禮教離家成仙,人們為紀念她,遂名其地為曹婺,後演變為曹務。 [失效連結]
  287. ^ 287.00 287.01 287.02 287.03 287.04 287.05 287.06 287.07 287.08 287.09 287.10 287.11 287.12 287.13 287.14 287.15 287.16 287.17 287.18 287.19 287.20 287.21 《上海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地名志.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12月. ISBN 7-80618-527-5
  288. ^ 288.00 288.01 288.02 288.03 288.04 288.05 288.06 288.07 288.08 288.09 288.10 288.11 288.12 288.13 288.14 288.15 288.16 288.17 《張江鎮志》編纂委員會. 張江鎮志.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6年. ISBN 9787543213159
  289. ^ Зуенко Иван Юрьевич. Исчезнувший образ: топонимика русског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 и Автономном районе Внутренняя Монголия КНР (PDF). Известия Восточн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2018 [2022-07-27]. doi:10.24866/2542-1611/2018-2/85-9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26) (俄語). 
  290.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 傳說此處為「昭王南征而不復」處。 
  291.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胡德山由鳳陽府遷來落戶,長子胡琛(號姆屺)棄官歸故里後,以其號而命名。 
  292. ^ 李吉甫. 卷35. 元和郡县图志. 813年. 大庾嶺,一名東嶠山,即漢塞上也。……本名塞上,漢伐南越,有監軍姓庾,城於此地,眾軍皆受庾節度,故名大庾。 
  293. ^ 陶宗儀. 卷58. 说郛. 梅鋗,家湞水上,從吳芮定百粵有功,梅嶺因鋗封地得名 
  294.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1-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 據《南昌府志》記載梅嶺原名飛鴻山,相傳西漢梅福在此山修行,隱居於此,得名梅嶺頭,沿用至今 
  295. ^ 上海市松江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松江县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8010617. 
  296. ^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因東漢大高士袁京於此隱居,並葬於此地,故得名 
  297. ^ 李致光(1908-1939),又名李之光、李衡、李仲權,河北省安新縣老河頭鎮李家村人,冀中區黨委常委、公安局長。1941年1月,為了紀念烈士李致(之)光同志,冀中區黨委決定,將清苑縣保(定)安(國)公路以東和高陽、安新一部分村莊命名為之光縣。並任命曹洪濤同志為縣委書記、董傑同志為縣長,縣址未固定,隨戰鬥需要轉移。1944年10月,之光縣與清苑縣之西部合併,仍稱之光縣,縣址設在南大冉。1945年10月撤銷,恢復為清苑縣。
  298. ^ 张曹郑列传. 后汉书. 國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門。告高密縣為玄特立一鄉,曰:「 ……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