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艾爾哈德·米爾希
外观
艾爾哈德·米爾希
[编辑]目前我覺得本條目在二戰的部份有些瑣碎,而且有點雜亂,在講到米爾希逐漸被斯佩爾取代和新機種難產的部份有重複 ,但又難以分割,其他我認為沒什麼問題,徵詢各位的意見,謝謝。—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8:15 (UTC)
评审期︰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10月5日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段,有如下问题
- “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做出?)“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这场二战最大的空战由德国的失败做结束,米尔希再度重建了部份空军飞机”。不列颠空战应该是一场战役吧?空战好像指某一次单独的空中作战更合适。再度重建飞机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建飞机工厂或是补充飞机的损失倒还说得通。
- (:)回應:前面少打了「米爾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軍將官都對戈林「單憑空軍即可使英國投降」的保證感到懷疑」。閣下「不列颠空战」的問題,正確來說本來就是不列顛「戰役」,但最初(或在我接觸維基時),維基裡的該條目就命名為不列顛空戰了...我想說這裡都習慣如此了,就選擇約定俗成的說法。「再度重建飞机」確實不妥,改成了「米爾希規劃生產計畫來補充德軍飛機的損失」。—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
- “而空军因为额外准备的冬装而较无损失”。初读之下容易让人产生“因为空军准备了冬装,所以很少被敌人打下来”的错觉。应该指明是因为准备了冬装,所以因寒冷而产生的非战斗减员较少。
- (:)回應:冬裝幫助的主要是地勤和高射砲人員,已修改...—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
- “而米尔希也被希特勒命令执行此作战,而他也曾对戈林说过:“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42]。”,他亲自前往当地与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会晤,并对此状况爱莫能助”。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这句话读起来,感觉重点是并非不可能,而后文又说爱莫能助,好像不太一致?
- (:)回應:我漏掉中間他現場勘查時才注意到狀況極惡劣的情形,已補上。—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米尔希也在战争中开发许多失败的飞机,浪费了德国极为珍贵的资源,如Me 210、He 177和Ju 288”,飞机的开发不是各家公司进行的吗?空军只是发布指标而已吧?再说这些飞机真的是失败吗,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
- (:)回應:米爾希的工作是發布空軍需要的飛機之性能標準,還要督察測試、生產到改裝,各廠商因應其要求進行開發設計,不能說他沒有責任。這些飛機個別的失敗原因不同,分別說明過於隴長,在我看來,生產與性能沒有分別趕上量產與需求就是可以說是失敗(反過來說,Me 262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生產趕不上戰時需求是失敗的)。「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這因素並非沒有,但我在這裡提到的是:在米爾希監督下的新飛機生產是失敗的,不管是佔領區勞工的不合作、資源調配不均、裝配線調整的問題,米爾希都有責任。—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米尔希本尽管生产各战线消耗战机,对盟军的小规模空炸并未特别注意”,没有弄明白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各条战线的消耗和盟军的空袭有什么联系?是因为前者消耗了米尔希的精力吗?
- (:)回應:盟軍空軍從1942年起開始轟炸德國,米爾希對飛機生產的作業主要傾於東線巨大的消耗中,因此對初期盟軍零碎的轟炸行動沒有太過注意。—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德国家底硗博,这种耗油如淌水的轰炸机要它何用!”,家底硗博?
- (:)回應:「家底磽薄」,打錯字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乌德特的自杀仅仅是因为米尔希吗?还有米尔希和梅塞施密特的恩怨,好友坠机就归罪飞机制造商?总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会不会有政治和经济因素在里面呢?又或者其实是受上级指示,目的是将梅塞施密特国有化?
- (:)回應:烏德特的死確實不能完全怪他,戈林因素比重比較高,也許我寫得太偏重於米爾希的責任,稍後修正。博士方面,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資料中都是提到米爾希因為好友死於梅塞施密特的飛機,以及事後博士的冷淡態度(印象中這是英文維基還是部落格的資料,因為缺乏來源而沒有加入)而使他記恨,是不是有其他因素我不清楚,但如果沒有可靠來源的話還是不要加以揣測的好。—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长程轰炸机的殒命一节最好整理一下,比方说“为什么飞机能够保持在32,800英呎处飞行?根据统计,德国的天空每年有超过40%的日子是乌云密布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由这个高度来对德国发动空袭。”可以缩写为“因为德国的天空时常布满乌云,因此四发轰炸机高空飞行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一节和后面的战斗机与喷射机可以放在一个新段落“任期内的决定”里面,这样和战争期间的经历分离,看起来也许美观一点。
- (:)回應:唔……因為可能是他本人說出口的,個人認為直接修改縮寫可能不太好,我後面補上其言下之意。而“任期内的决定”會和戰爭工業、战斗机与喷射机有交集,整個加以合併又過於隴長……—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意見,我的意思就是把长程轰炸机的殒命,战斗机与喷射机这两节剪切到新段落里,当然这只是建议而已。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15:04 (UTC)
- (:)回應:唔……因為可能是他本人說出口的,個人認為直接修改縮寫可能不太好,我後面補上其言下之意。而“任期内的决定”會和戰爭工業、战斗机与喷射机有交集,整個加以合併又過於隴長……—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以上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09:02 (UTC)
- (:)回應:謝謝閣下耐心的觀看與指出疑問與錯誤。—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做出?)“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这场二战最大的空战由德国的失败做结束,米尔希再度重建了部份空军飞机”。不列颠空战应该是一场战役吧?空战好像指某一次单独的空中作战更合适。再度重建飞机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建飞机工厂或是补充飞机的损失倒还说得通。
- (!)意見。
- 有關梅塞希密特和米爾希之間的恩怨,在The Most Dangerous Enemy一書中第49頁有提到,米爾希堅持在戰鬥機競標案中將梅塞希密特的設計排除在外。原因是米爾希在Lufthansa任職時,該公司買過梅塞希密特設計的M20客機。這架飛機第一次飛行的時候就墜毀,然後是使用期間分別在1930年10月和1931年4月各墜毀一架,1930年的這一次事故,有一位該公司的主管的妻子也在喪生乘客名單當中。因為M20的惡劣紀錄,所以密爾希對於梅塞希密特的設計非常不放心。
- 烏德特的自殺和他本身的無能有很大的關係,其次也和他與米爾希之間的權力與工作衝突有關。
- 英國在1941年以後是以夜間轟炸為主,美國是在1942年夏天才開始進行戰略轟炸,第八航空軍在1942年下半年開始的時候,轟炸規模還不大,深入的距離也不會很遠,所以當時德國空軍在生產的方向上,還是以過去的形態繼續進行,那就是轟炸機有較高的優先度。不過,希特勒在當時已經有提到應該要增加戰鬥機的生產數量。德國感受到美國的轟炸壓力要到1943年的時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35 (UTC)
- (!)意見。
你確定四引擎轟炸機是因為米爾希的關係而停止發展?你可以參考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其中提到最初兩款四引擎轟炸機設計案被取消是烏德特在米爾希不在的時候所下達的,米爾希本人比較傾向大型轟炸機。-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54 (UTC)
- (:)回應:關於這點,我在收集資料時就感到疑惑,在《納粹飛鷹》中,前面表示他想創建重轟機隊,但接著又統整出德國不適合發展的結論。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那本書對我來說太厚實,可以的話,能請閣下告訴一下頁數嗎?—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1 (UTC)
- 你可以用Four-Engine當作關鍵字去尋找,就可以找到許多段落。假如你的不是電子版,那我就再把頁數告訴你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9 (UTC)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
[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