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艾尔哈德·米尔希
外观
艾尔哈德·米尔希
[编辑]目前我觉得本条目在二战的部分有些琐碎,而且有点杂乱,在讲到米尔希逐渐被斯佩尔取代和新机种难产的部分有重复 ,但又难以分割,其他我认为没什么问题,征询各位的意见,谢谢。—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8:15 (UTC)
评审期︰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10月5日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段,有如下问题
- “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做出?)“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这场二战最大的空战由德国的失败做结束,米尔希再度重建了部分空军飞机”。不列颠空战应该是一场战役吧?空战好像指某一次单独的空中作战更合适。再度重建飞机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建飞机工厂或是补充飞机的损失倒还说得通。
- (:)回应:前面少打了“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感到怀疑”。阁下“不列颠空战”的问题,正确来说本来就是不列颠“战役”,但最初(或在我接触维基时),维基里的该条目就命名为不列颠空战了...我想说这里都习惯如此了,就选择约定俗成的说法。“再度重建飞机”确实不妥,改成了“米尔希规划生产计划来补充德军飞机的损失”。—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
- “而空军因为额外准备的冬装而较无损失”。初读之下容易让人产生“因为空军准备了冬装,所以很少被敌人打下来”的错觉。应该指明是因为准备了冬装,所以因寒冷而产生的非战斗减员较少。
- (:)回应:冬装帮助的主要是地勤和高射炮人员,已修改...—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
- “而米尔希也被希特勒命令执行此作战,而他也曾对戈林说过:“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42]。”,他亲自前往当地与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会晤,并对此状况爱莫能助”。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这句话读起来,感觉重点是并非不可能,而后文又说爱莫能助,好像不太一致?
- (:)回应:我漏掉中间他现场勘查时才注意到状况极恶劣的情形,已补上。—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米尔希也在战争中开发许多失败的飞机,浪费了德国极为珍贵的资源,如Me 210、He 177和Ju 288”,飞机的开发不是各家公司进行的吗?空军只是发布指标而已吧?再说这些飞机真的是失败吗,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
- (:)回应:米尔希的工作是发布空军需要的飞机之性能标准,还要督察测试、生产到改装,各厂商因应其要求进行开发设计,不能说他没有责任。这些飞机个别的失败原因不同,分别说明过于陇长,在我看来,生产与性能没有分别赶上量产与需求就是可以说是失败(反过来说,Me 262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生产赶不上战时需求是失败的)。“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这因素并非没有,但我在这里提到的是:在米尔希监督下的新飞机生产是失败的,不管是占领区劳工的不合作、资源调配不均、装配线调整的问题,米尔希都有责任。—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米尔希本尽管生产各战线消耗战机,对盟军的小规模空炸并未特别注意”,没有弄明白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各条战线的消耗和盟军的空袭有什么联系?是因为前者消耗了米尔希的精力吗?
- (:)回应:盟军空军从1942年起开始轰炸德国,米尔希对飞机生产的作业主要倾于东线巨大的消耗中,因此对初期盟军零碎的轰炸行动没有太过注意。—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德国家底硗博,这种耗油如淌水的轰炸机要它何用!”,家底硗博?
- (:)回应:“家底硗薄”,打错字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乌德特的自杀仅仅是因为米尔希吗?还有米尔希和梅塞施密特的恩怨,好友坠机就归罪飞机制造商?总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会不会有政治和经济因素在里面呢?又或者其实是受上级指示,目的是将梅塞施密特国有化?
- (:)回应:乌德特的死确实不能完全怪他,戈林因素比重比较高,也许我写得太偏重于米尔希的责任,稍后修正。博士方面,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资料中都是提到米尔希因为好友死于梅塞施密特的飞机,以及事后博士的冷淡态度(印象中这是英文维基还是部落格的资料,因为缺乏来源而没有加入)而使他记恨,是不是有其他因素我不清楚,但如果没有可靠来源的话还是不要加以揣测的好。—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
- 长程轰炸机的殒命一节最好整理一下,比方说“为什么飞机能够保持在32,800英尺处飞行?根据统计,德国的天空每年有超过40%的日子是乌云密布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由这个高度来对德国发动空袭。”可以缩写为“因为德国的天空时常布满乌云,因此四发轰炸机高空飞行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一节和后面的战斗机与喷射机可以放在一个新段落“任期内的决定”里面,这样和战争期间的经历分离,看起来也许美观一点。
- (:)回应:唔……因为可能是他本人说出口的,个人认为直接修改缩写可能不太好,我后面补上其言下之意。而“任期内的决定”会和战争工业、战斗机与喷射机有交集,整个加以合并又过于陇长……—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意见,我的意思就是把长程轰炸机的殒命,战斗机与喷射机这两节剪切到新段落里,当然这只是建议而已。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15:04 (UTC)
- (:)回应:唔……因为可能是他本人说出口的,个人认为直接修改缩写可能不太好,我后面补上其言下之意。而“任期内的决定”会和战争工业、战斗机与喷射机有交集,整个加以合并又过于陇长……—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以上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09:02 (UTC)
- (:)回应:谢谢阁下耐心的观看与指出疑问与错误。—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17 (UTC)
- “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做出?)“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这场二战最大的空战由德国的失败做结束,米尔希再度重建了部分空军飞机”。不列颠空战应该是一场战役吧?空战好像指某一次单独的空中作战更合适。再度重建飞机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建飞机工厂或是补充飞机的损失倒还说得通。
- (!)意见。
- 有关梅塞希密特和米尔希之间的恩怨,在The Most Dangerous Enemy一书中第49页有提到,米尔希坚持在战斗机竞标案中将梅塞希密特的设计排除在外。原因是米尔希在Lufthansa任职时,该公司买过梅塞希密特设计的M20客机。这架飞机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坠毁,然后是使用期间分别在1930年10月和1931年4月各坠毁一架,1930年的这一次事故,有一位该公司的主管的妻子也在丧生乘客名单当中。因为M20的恶劣纪录,所以密尔希对于梅塞希密特的设计非常不放心。
- 乌德特的自杀和他本身的无能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也和他与米尔希之间的权力与工作冲突有关。
- 英国在1941年以后是以夜间轰炸为主,美国是在1942年夏天才开始进行战略轰炸,第八航空军在1942年下半年开始的时候,轰炸规模还不大,深入的距离也不会很远,所以当时德国空军在生产的方向上,还是以过去的形态继续进行,那就是轰炸机有较高的优先度。不过,希特勒在当时已经有提到应该要增加战斗机的生产数量。德国感受到美国的轰炸压力要到1943年的时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35 (UTC)
- (!)意见。
你确定四引擎轰炸机是因为米尔希的关系而停止发展?你可以参考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其中提到最初两款四引擎轰炸机设计案被取消是乌德特在米尔希不在的时候所下达的,米尔希本人比较倾向大型轰炸机。-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54 (UTC)
- (:)回应:关于这点,我在收集资料时就感到疑惑,在《纳粹飞鹰》中,前面表示他想创建重轰机队,但接着又统整出德国不适合发展的结论。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那本书对我来说太厚实,可以的话,能请阁下告诉一下页数吗?—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1 (UTC)
- 你可以用Four-Engine当作关键字去寻找,就可以找到许多段落。假如你的不是电子版,那我就再把页数告诉你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9 (UTC)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
[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